14/05/2025
▷最科學的跑步方式 🏃
《跑力提升:科學化跑步訓練》 ▷ https://go.newsveg.tw/7hjqdj
【完全從零開始要挑戰半馬,怎麼練?】
有位朋友剛報名了 10 月 11 日的華航半馬,心中已有一個半馬目標,但完全從零開始,沒有跑錶,他的描述是:「零準備、零經驗,以前打籃球、現在做伏地挺身、深蹲、棒式訓練,即將要在今年參加第一次的半馬比賽,要怎麼開始訓練?他的問題如下:
▹ 一開始該如何開始練習?
▹ 有沒有居家就可以開始訓練的菜單?
▹ 是否有一定要準備的「裝備」(像是我連電子錶都沒有)
▹ 最晚多久前要開始訓練
▹ 運動前如何熱身避免受傷
▹ 訓練中哪些徵狀要停止避免受傷
下面是我給他的回覆,也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
你的半馬比賽是在 10 月,而現在是 4 月底,代表你還有完整的五個月可以準備。這對新手來說是非常充裕的時間,關鍵在於如何「從零開始」,不僅訓練身體,也建立起穩定的習慣與信心。
▋該怎麼開始練習?
對於從未正式練跑過的人,建議從「有氧間歇」開始。也就是每次只跑三趟,每趟最多跑 10 分鐘,以「舒服」為原則。假如你跑到第 6 分鐘就感覺有點喘或腳會酸,那 6 分鐘就停下來改用走的休息 2 分鐘,然後再跑下一趟。第一個月的重點不是堅持時間或距離,而是觀察身體的反應。
你可以把第一個月的目標定為:一個月後能舒服地連續跑 30 分鐘,不需理會距離與配速,只求舒服跑完。
第一個月的訓練重點是「跑得舒服」。
▋不方便出門的跑姿訓練菜單?
原地跑也是很好的居家跑姿與技術訓練動作,在家裡原地跑時可以給自己不同的要求,例如前三十秒腳拉起高度到腳踝,接著三十秒到小腿、第三個三十秒到膝蓋,第四個三十秒要超過膝蓋,以此為一組,每組 2 分鐘,可以先從五組開始,慢慢增加組數。這不只可以練到有氧能力,也可以練到力量和技術。
做上面練習的關鍵是:專注在上拉腳掌,一上拉就放鬆,讓腳掌自然上拋和自由下落。
▋居家能練的力量訓練菜單?
若只能待在家中,「單腳硬舉」和「棒式」都是很好的跑者力量訓練,以棒式為例,因為你已經練過了,你可以加上變化式,例如單腳離地,或單手交替摸肩,不論是單手或單腳離地的關鍵是軀幹要保持穩定。每個動作可以維持三十秒,中間休息三十秒,重複四組。以棒式單腳離地不動的練習為例,左右腳各兩組。可用它來建立下肢力量與核心穩定。這對避免日後因體力跟不上無法維持跑姿而受傷非常關鍵。
▋需要準備哪些裝備?電子錶一定要嗎?
剛開始不一定要買跑錶,只要能記錄時間的裝置即可。先以「跑多久」來追蹤訓練成果,而非「跑多遠」。未來若能檢測最大心率與設定訓練區間,當然更好;但初期以感覺為準,只要覺得累了就停下來。
▋最晚何時要開始訓練?
現在就該開始。愈早開始,訓練可以愈輕鬆、愈舒服;如果拖到賽前一兩個月才開始,不但風險高,整體訓練過程也會變得痛苦。因此,建議立刻開始,哪怕一週只跑三次、每次只跑10分鐘,都比等到時間緊迫才拼命練要來得有效。
▋運動前怎麼熱身才不會受傷?
關鍵是「關節活動度」與「原地跑」的練習:
▹ 髖關節:前弓箭步、側弓箭步、高抬腿
▹ 踝關節:站立時交替內外翻動與轉動踝部
▹ 肩關節:轉圈、甩手臂
▹ 原地跑:30 秒一組、做 2~3 組,有助腳掌落地的位置感知
這樣的熱身讓你更能控制動作、避免受傷。
▋訓練中出現哪些症狀時要立刻停下?
任何關節不適與痠痛都要當成身體對你的一種「警告」,可能是跑姿走樣,落地動作的偏差或是用力方向有誤,因為現在沒人指導你,也還沒有上過課,所以跑步過程中只要有出現下面的不適感,只要有一點點,就要立即停下來,讓身體有機會自我調整。例如:
▹ 髖、膝、踝關節的不適感
▹ 下背不舒服
▹ 腳掌或腳背發麻或疼痛
只要感覺到些微不適,千萬不要硬撐。只要出現不適,就先停下改用走的,讓身體恢復。等下一趟再從較慢的速度重新嘗試。這樣訓練才會安全、持久。
知覺比較敏銳的跑者,可以在跑姿走樣初期就發現,但入門跑者比較沒有那麼敏銳的知覺,跑姿走樣了沒發現,也不會調整,就會累積壓力造成不適,這是警告,只要聽從警告,立即停下來,通常一下子就沒事了,再透過有氧間歇的方式,休息後再跑一趟,慢慢去延長舒服跑動的時間。
上述資訊提供給學員後,他進一步提了一個值得分享的問題:
▋老師對於年紀比較大,才第一次參與半馬的學員有沒有任何特別的建議?(他表示,明顯感覺自己的恢復力已經沒有那麼好了)
▹ 我的回覆:剛開始想要練跑,建議跑一休一,不要每天跑。但要規律起來,例如:只在週二、週四、週六與週日練跑(週末休息時間比較多,可以連續跑,但週日也可以休息,只在家做居家力量)。連續跑久了,壓力比較會長期累積。然而,如果跑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有氧能力會變好,恢復能力也會變好,如果跑量不多,就可以開始每天跑了。但剛開始時,我會建議不要每天,但要有規律,例如如果決定是週二、週四、週六週日要練跑,就一定要跑,跑十分鐘也可以。例如有氧間歇三趟,三分鐘三趟也算。剛開始時,重點時跑完覺得「舒服」,充分休息,下次開始跑時,跑步的疲勞應該已完全消失。
▋我最後給他的提醒:
.
你的訓練方向不是「追求距離」,而是「延長跑步的時間並保持舒服」。當你能在八月底前連續跑完 90 分鐘、沒有任何不適,你就已經為半馬做好了 80% 的準備了。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能讓你「完成半馬」,也能讓你「享受半馬」。
提供給他的入門課表見附圖。附圖的簡易課表與上述建議都是針對「零經驗」也沒有教練指導跑者,是比較保守的建議,僅適合目前身體健康的跑者;當然,若能去上課或找教練指導,則是更安全與效率更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