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道理

Y道理 從一個企業內產業分析師的觀點,討論職涯、產業,或者商業思惟的各種可能性 時事評論、產業分析、職涯分析、市場分析、科技產業,各種企業議題。

到現在,我還是經常會把一場演說到底是要「闡述」或「授課」搞混。多半時候請我去演講是讓我說明一件事。但一個現象的詮釋它本身就帶有立場,更別說解釋他跟其他事件的關聯、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都會帶有一些「想要說服」聽眾的立場 這其實蠻危險的。特別當...
07/11/2025

到現在,我還是經常會把一場演說到底是要「闡述」或「授課」搞混。多半時候請我去演講是讓我說明一件事。但一個現象的詮釋它本身就帶有立場,更別說解釋他跟其他事件的關聯、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都會帶有一些「想要說服」聽眾的立場
這其實蠻危險的。特別當聽眾與你的背景落差太大時,他其實無法理解講者詮釋的背後給定了哪些條件,還有業界的現實在甚麼程度框住了演說的可能性
所以,畢業的這些年來,我對大學/碩士博士的演講,力道總是越來越寬鬆。從我覺得「對方肯定事先準備過相關的領域才來聽我演講的」,到,對方或許只是想來拿這堂課的出席點名? (嗯?三學分的 1/16)
當然,面向就學的人演講也是一門學問。我自己也被迫去學習調整怎麼讓對方在很短的時間可以掌握應當掌握的、可以帶知識走,這也是我努力的目標及成就感所在。
所以說:教學相長。

07/11/2025

能夠走得很像真人(直覺上是女性)的機器人,技術可能有卓越處,但...市場?你別藏著啊,推估的市場在哪?買回家或工廠是要婀娜多姿的.......?一次性家電?

哪個?(1) 無辜(2) 恰好高度關聯(3) 還沒有發現自家系統出大包(4) 其他
06/11/2025

哪個?
(1) 無辜
(2) 恰好高度關聯
(3) 還沒有發現自家系統出大包
(4) 其他

公司最近辦了一個活動,姑且讓我稱之為「走入山林」。活動情商相關的從業人員協助講解說明,算是對台灣的森林多些體悟。 我對「林業」的理解很貧乏。所以被勾起好奇後,回頭查了些方便我理解的資料 (就是數字。) 接著震驚,甚麼?講了一輩子的「農林漁牧...
06/11/2025

公司最近辦了一個活動,姑且讓我稱之為「走入山林」。活動情商相關的從業人員協助講解說明,算是對台灣的森林多些體悟。
我對「林業」的理解很貧乏。所以被勾起好奇後,回頭查了些方便我理解的資料 (就是數字。) 接著震驚,甚麼?講了一輩子的「農林漁牧」業,台灣的林業產值居然僅不到五億?
欸,各種我懂。但不是這麼少的吧?我知道要保護林業資源,但基本的各種合理使用、活化、永續發展,這我也懂啊。我也懂林業不是只有樹木,但這金額是不是過少了?
台積電粗抓一天的營業額接近3億美元。哈囉?
這樣誰要投入林業?投入林業與其他產業的利害關係相較之下,要投入林業的基礎也太薄弱了。
我當然知道林業很重要。但台灣山林這麼大,原來可被追蹤的只有約莫五億產值?那我覺得要活化山林教育、爬山(這類的體育、休閒娛樂),還有討論的本體 - 林業 (包括交通運輸、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維護),大概真的非常困難吧。

早上出門剛好滑到聽了一下。天下這一系列內容製作的流程 (形式) 已經算有雛型,但選題還是苦手。(當然他瞄準台灣市場,題目不能太冷僻也是挑戰點,不為難。) Wemo 這 case 這樣的切入點聽下去就是「本多終勝」這個營運模式,內容不算很好聽...
05/11/2025

早上出門剛好滑到聽了一下。天下這一系列內容製作的流程 (形式) 已經算有雛型,但選題還是苦手。(當然他瞄準台灣市場,題目不能太冷僻也是挑戰點,不為難。) Wemo 這 case 這樣的切入點聽下去就是「本多終勝」這個營運模式,內容不算很好聽 ...。
心得:果然有錢人的八分鐘個案,給人的心得就是有錢人比較有錢... (??????)

04/11/2025

弱弱的問:大宇資訊後續發展方向,是不是網路找熱門關鍵字後揉在一起,就決定好未來轉型目標?

我其實一直沒想通這些人的腦子裡到底在想甚麼。協助國文老師用 AI 改作文?國文老師之所為國文老師不就是因為他的專業勝過 AI的品味跟素養嗎...那怎麼不為國文老師提供高校的作文教學工具?
30/10/2025

我其實一直沒想通這些人的腦子裡到底在想甚麼。協助國文老師用 AI 改作文?國文老師之所為國文老師不就是因為他的專業勝過 AI的品味跟素養嗎...
那怎麼不為國文老師提供高校的作文教學工具?

蹲低才跳得高 vs. 蹲低腳會麻 蘋果被認為沒有在裝置端/雲端模型上跟上 AI 的節奏。又怎樣? 讀書的時候經常聽R&D在公司的重要性。但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多數的公司不積極投入?因為均衡的分際很難掌握。任何一間企業的研發如果跟商業脫鉤,她...
30/10/2025

蹲低才跳得高 vs. 蹲低腳會麻
蘋果被認為沒有在裝置端/雲端模型上跟上 AI 的節奏。又怎樣?
讀書的時候經常聽R&D在公司的重要性。但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多數的公司不積極投入?因為均衡的分際很難掌握。任何一間企業的研發如果跟商業脫鉤,她就可能被質疑是過於天馬行空;但如果所有的研發都跟商業緊緊相依 ... 那至少就不夠前端 (cutting-edge)
但太早啟動的研發可能過於學術理論,這樣的失敗率會出乎異常的高。所以企業一來需要血條很滿、二來需要很懂得怎麼做創新管理跟活用 (例如說專利授權、打專利戰...等等)
講些基礎的。光是做個新口味的 OO 餅/OO 酥,都需要反覆的測試配方調味供應鏈及客戶反應。而且還可能傷到自己本來老味道的銷售?
創新沒有一定可以贏的。但如果人家又能創新又能持續贏,這就像比你努力的天才一樣,很難打這場戰。

很多年前 Intel 稱霸天下的時候,跟著 Intel 老大哥走是公司生或死的差別。Intel 很聰明,各種不同程度的合作 (或者可以說補貼 ??) 找出一個可以維持領先優勢,驅動上下游業者努力依附自己的營運模式。 這當然還是取決於他的技術...
29/10/2025

很多年前 Intel 稱霸天下的時候,跟著 Intel 老大哥走是公司生或死的差別。Intel 很聰明,各種不同程度的合作 (或者可以說補貼 ??) 找出一個可以維持領先優勢,驅動上下游業者努力依附自己的營運模式。
這當然還是取決於他的技術曾經無敵於天下。至於說補貼?較適合的理解是他找到擴大營收且讓獲利更為長久的「雨露均霑」模式。
但 Nv 真的很不一樣。跟晶片的價構/軟體/系統的營運效率有關,這也不是甚麼開放標準人人能玩,基本上還是得跟 NV 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這2年來雖然有感的看到生態系正在擴充當中,但NV 也一邊用金彈 (金援?) 去建立一個不能倒下來的生態圈。
當一個生態的生態圈越來越強壯時,總會有其他技術大老想起被支配的恐懼。科技產業就是這樣玩的,這些有錢有本事的人太多,而且他們還有許多不愁吃穿、有信念,想跟大帝國對著幹的神人。
我相信 AI的需求會一直擴大下去。
但 Nv 的新聞來一波就漲一段這種現象不曉得還「該」持續多久?很像是沒精神就吞杯濃咖啡或者高濃度B群的既視感。

其實我沒想通很多事情。例如說延後退休對某些大組織來說,那代表碩士/大學畢業生,可能會與65 歲的主管一起合作 (???) 嗯,這樣舉例有點極端。 不過有些門市確實可以看到十幾歲的孩子跟四五十歲 (未來,可能更高 ?) 的熟齡同事一起合作。人...
28/10/2025

其實我沒想通很多事情。例如說延後退休對某些大組織來說,那代表碩士/大學畢業生,可能會與65 歲的主管一起合作 (???) 嗯,這樣舉例有點極端。
不過有些門市確實可以看到十幾歲的孩子跟四五十歲 (未來,可能更高 ?) 的熟齡同事一起合作。
人找不到就是找不到。有時也不是全然調高薪水的問題。有些工作就是沒有足夠多的人有意願到第一線。例如,對岸就曾經討論過,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外送食物也不願意進產線鎖螺絲。(這應該拿來類比嗎?進產線也太無聊了。)
我不曉得大家有怎麼看跨幾個十年的同事坐在同一個辦公室?大概是一個聚餐想吃清粥小菜健行走步道、另外一個想吃烤肉爬山百岳SUP ... 那你猜最後會聽誰的? #所以說 也不是真的全部的職場都適合把所有年齡層混在一起...

Dell (他本人) 發了一篇文賀 J.P. Morgan,你看到什麼?商用市場是一個需要時間累積、長久經營的市場。他需要一些隱諱不明的成功要件,很可能是關係、可能是了解當地市場/企業的經營採購模式、很可能是掌握用戶的使用習慣 ...等等。...
27/10/2025

Dell (他本人) 發了一篇文賀 J.P. Morgan,你看到什麼?
商用市場是一個需要時間累積、長久經營的市場。他需要一些隱諱不明的成功要件,很可能是關係、可能是了解當地市場/企業的經營採購模式、很可能是掌握用戶的使用習慣 ...等等。這真不好幾句話說完,又或者說完了也沒辦法直接連結「誰懂商業市場」。
不管是檯面上或檯面下的技巧。
有一種市場研究方式「現場觀察」。有時候到現場的成本太高,就會試著取得一些好得到次級資料加以揣測假設。例如很久以前我曾經拿著某新創電影裡員工配備的電腦來討論外國業者的辦公室配備。人家(在當年)用了桌機/筆電/thin client?哪種工作配哪種設備?要怎麼設計對戰方案?這個方案可見/不可見的 campaign 要怎麼對打?
大片的背景設定是很嚴謹的啊。而且,我蠻相信那齣電腦應該有考證某個參考新創,甚至是去借別人的辦公室拍攝 ...
同樣的,假設你要做 J.P. Morgan 的生意,你在這個場景裡看到那些訊息?

Vibe Coding我曾問過導入 AI 的同事,怎麼評估「導入所省下的時間」及「要檢查產出所多花的時間」孰好孰壞?不討論後續。但我的心得是 vibe coding 對神人的幫助肯定很大,因為神人能更快的去把合適的工具放在對的位置。他們不會...
26/10/2025

Vibe Coding
我曾問過導入 AI 的同事,怎麼評估「導入所省下的時間」及「要檢查產出所多花的時間」孰好孰壞?
不討論後續。但我的心得是 vibe coding 對神人的幫助肯定很大,因為神人能更快的去把合適的工具放在對的位置。他們不會去誇飾說「程式永動機」已經被發現了 (讓 AI寫程式,再讓 AI去 debug... 或許未來可以。現在還不行)
但也不會恐懼或者打死一個還不夠好的工具。要等到一個工具毫無瑕疵,或者無腦可用,那領先採用者何來領跑優勢?
話說,當年剛開始開汽車的人,恐怕也跟許多馬車擁護派拉扯不休吧?

Address

台北市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Y道理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