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以科技教育、人文思辯、在地關懷為出版宗旨,期能藉由嚴謹的內容把關。

【新書預告】《科學家.作家魂:從數據整理、撰寫技巧到投稿策略,寫出讓期刊難以拒絕的研究論文》​▌寫論文讓你壓力爆表,煩惱得睡不著嗎?總是擔心研究數據與結果不夠有說服力?不知道心血結晶為何會被優質期刊退稿?身為研究者的你,是不是也曾經吶喊:​...
26/09/2025

【新書預告】《科學家.作家魂:從數據整理、撰寫技巧到投稿策略,寫出讓期刊難以拒絕的研究論文》

▌寫論文讓你壓力爆表,煩惱得睡不著嗎?
總是擔心研究數據與結果不夠有說服力?
不知道心血結晶為何會被優質期刊退稿?
身為研究者的你,是不是也曾經吶喊:

☛☛☛「誰來救救我的論文吧!」

聽人家說,不如聽專家說!
曾撰寫近百篇研究論文、修訂百餘篇研究生論文草稿——讓台北榮民總醫院特約研究員朱廣邦step by step,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引導你一路前行!


✎寫論文=寫小說?結合科學與文學,喚醒心中作家魂、寫出好論文!
✎好的題目是成功的一半!什麼樣的標題能讓人一眼就被吸引?
✎主動語態、被動語態、過去現在未來式……英文寫作中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眉角!
✎投稿期刊時該準備什麼?一直被退稿該怎麼辦?
✎AI浪潮來襲!如何面對論文寫作中的人工智慧爭議與討論?

▌本書從整理研究數據、文字技巧,一路談到重要的投稿策略擬定,以及研究倫理的重要性,並透過搭配實際圖例、論文為範例,為讀者釐清論文寫作的各種疑難雜症,呈現最完整的科學研究論文撰寫指南。想寫出嚴謹易讀的優質論文?想要讓研究成果被同行先進看見?不論是新手或老將,讀完本書,必能邁向成功之路!


▌本書特色:
①將文學寫作概念結合於科學研究論文寫作、期刊投稿指引,易讀性高,從大學生到研究老手,此書都能給予最實際的期刊寫作幫助。
②台灣市面上較少針對生醫類別的英文科學寫作指引,且作者本身即為寫作、投稿經驗豐富的優秀研究者,能提供英文非母語者清楚易懂的論文期刊寫作與投稿指引。
③從研究過程的準備、論文撰寫與修訂、到投稿專業期刊的各種注意事項,提供最全面、最完整的協助。
④除了理論說明,書中還加入實際投退稿及回應審查意見的案例,方便讀者理解。

✐✎ 近日上市,敬請期待✎✐

小編今日意外地參與了一場很有深度的演講,主題環繞著竹科及其周圍的工業、水文、生態與地方文化——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這精采的內容!♪♫*•♪​本次的講座是由本校應用藝術研究所賴雯淑教授開設的「新竹六燃地方學:大學社會責任與在地...
22/09/2025

小編今日意外地參與了一場很有深度的演講,
主題環繞著竹科及其周圍的工業、水文、生態與地方文化——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這精采的內容!♪♫*•♪

本次的講座是由本校應用藝術研究所賴雯淑教授開設的
「新竹六燃地方學:大學社會責任與在地實踐」課程,
今日邀請到人文社會學系的莊雅仲教授來開講,講題是——
「水竹科」!


「水竹科」這一個名詞乍聽之下好像是結合科技與某種大型樂園設施,
但深入其中,其實是探討竹科的水空間生產,
由竹科的興建再到水資源的建置,
是不折不扣結合在地、生態與政策的深度議題。

莊教授在演講時特別強調頭前溪對於新竹地區用水與生態的重要性,
指出寶山與寶二水庫取自於該溪上游,
這些水資源,大多數其實不是供民生使用,而是供應半導體廠的工業用水。
這是由於晶片製程的每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純水沖洗,以維持晶圓的潔淨!

這也導向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竹科半導體產業,靠的可不只是電,其實還有龐大的水流支撐。



時序往前拉個近百年——
賴雯淑教授在《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策展論述中提到:
「二戰爆發,日本選擇在新竹赤土崎設立腹地280公頃的海軍燃料廠,其重要的考量之一,除竹
東有豐沛的天然瓦斯,還有來自頭前溪、隆恩圳與汀甫圳的水源,才能進行太平洋戰爭所需之軍事
原料異辛烷的合成。」


環繞在同一片土地,百年前至今日,
從「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六燃)異辛烷合成的科技,
到如今新竹科學園區的高科技,
涵蓋了不同時期的頭前溪流域,
而它,始終與新竹相依相生,
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停下腳步,細細探究。


-----------------
莊教授完整的「水竹科」論述,也收錄在《2025六燃文件展》中,
本書總共集結七位學者,從水文地理、生態保存、文化治理、歷史紀錄等各種角度撰寫,共同構築一條橫跨歷史的洄游路徑。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歡迎購書支持、一起聆聽六燃與新竹的在地聲音!
(購書連結放置留言區)

誰說大學出版就沒有童書?陽明交大出版社本日登入「臺灣國際兒少書展」囉。今日在台中展開的兒少書展,是文化部參考了義大利、韓國、捷克等國家,在綜合性書展之外如何推廣兒少閱讀,設計出了第一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Taiwan Internationa...
18/09/2025

誰說大學出版就沒有童書?陽明交大出版社本日登入「臺灣國際兒少書展」囉。
今日在台中展開的兒少書展,是文化部參考了義大利、韓國、捷克等國家,在綜合性書展之外如何推廣兒少閱讀,設計出了第一屆臺灣國際兒少書展(Taiwan International Children & Youth Book Fair, TICYBF)。除了資源豐富的台北外,閱讀應該也要在各縣市遍地開花,因此以「跨越城市.閱讀無界」(Crossing Cities, Reading without Borders)為名,台中則成為第一屆的主題城市。

陽明交大除了硬梆梆的學術書籍之外,其實也有專門為兒童及青少年設計的繪本唷。我們最推薦的是去年出版、由著名插畫家王春子創作,細數80年歷史建築故事的《新竹六燃大煙囪》,以及適合親子一同閱讀討論的《偵探少女事件簿》系列。


🏭《新竹六燃大煙囪》 🦇

一座歷史建築,如何從軍工廠、眷村,再度保育類霜毛蝙蝠的家?如何挺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以及冷戰三場戰爭?為什麼我們要保護這座已經有80年歷史的廢棄工廠?它又能告訴你什麼在地故事?歡迎翻開《新竹六燃大煙囪》,由插畫家王春子與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共同製作,透過大煙囪為第一視角人稱,訴說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


🧏‍♀️ 《偵探少女事件簿:偷拍屁屁之謎》📸

   熱血沸騰的運動會即將來臨!
   但一張匿名照片卻讓大家陷入集體恐慌,
   是誰傳光溜溜的屁股照騷擾小顏?
   到底誰在偷拍?
   我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讓偵探少女箱箱,帶我們抓出變態偷拍狂吧!

在數位原生世代,使用3C產品與網路通訊的年齡層也愈來愈低,本書希望可以作為親子溝通與培養媒體素養的開端,透過故事主角偵探少女箱箱敏銳的觀察力,破解偷拍的謎團,提醒孩子網路交友要格外小心,可能會有那些隱憂,又該如何正確應對。


🧏‍♀️ 《偵探少女事件簿:瓦解醜人研究社》🔍

   體育股長樂朵突然悶悶不樂……
   原來是網路社團醜人研究社上傳了樂朵的醜照!
   醜人研究社到底是誰在背後主導?
   下一個被大家嘲笑的對象會是誰?
   面對身分不明的幕後黑手,
   偵探少女箱箱該怎麼化解危機?

在人手一機丶電腦普及,甚至電視機都能連上網路的時代,學習在網路世界裡尊重他人丶保護自己,成為親子生活中的重要課題。本書希望為家長與孩子們開啟共同的話題,提醒孩子在網路揭露過多個人資訊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留意對他人貼文按讚丶幫腔留言時,也可能不小心對他人造成傷害。


【陽明交大出版社參展書籍】

#六燃大煙囪系列
《新竹六燃大煙囪》
《2019六燃文件展:戰爭歷史.記憶缺口》
《2022六燃文件展:移動的六燃》
《2025六燃文件展: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
《六燃國際互動劇場合集》
《遇/預見六燃:賴雯淑藝術裝置個展作品集》

#繪本與童書
《我怎麼了?》
《偵探少女事件簿:瓦解醜人研究社》
《偵探少女事件簿:屁屁偷拍之謎》

#了解科學的第一步
《羅伯特玩假的?破解機器人電影的科學真相》
《羅伯特玩真的?AI機器人時代的夢想進行式》

【臺灣國際兒少書展】 #展位501
展覽地點:臺中國際展覽館(台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三段1號)
展覽時間:2025.09.18~21, 每日10:00-18:00

#台灣國際兒少書展 #陽明交大出版社

小編:"長官都走光了嗎?呼,那我可以探出頭來跟大家聊一下了嗎😊?"想告訴大家:《初心.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電子書上架囉🎉​很多人都知道陽明交大出版社有個「歷史與傳記」書系,時常出版關於合校前兩校的校史,比如交大的退休校長口述傳...
16/09/2025

小編:"長官都走光了嗎?呼,那我可以探出頭來跟大家聊一下了嗎😊?"
想告訴大家:《初心.不惑:高教與生醫政策下的大學之道》電子書上架囉🎉

很多人都知道陽明交大出版社有個「歷史與傳記」書系,時常出版關於合校前兩校的校史,比如交大的退休校長口述傳記,又或者是陽明從醫學院到大學、再到合校的歷史。許多人都會說這是「任務」類型的書籍,但小編卻覺得,閱讀這些官方史料,其實也是見證了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如何從百廢待興的制度哩,逐漸梳理出一條自己的高教之道。

因此,《初心.不惑》看似是從1994年陽明醫學院改名陽明大學為起點,實際上,卻也見證台灣高等教育與生技政策如何相互扶持。

❖一本不只是校史的校史❖

本書從1994年陽明醫學院升格大學為開端,
至2021年陽明交通大學成立以前,
細數近30年的校史,
也連結了台灣近30年來的高教與生技政策脈動。

  ⏹︎ 從1994年《大學法》修訂、2000年啟動的大學學術卓越工程、到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這些教育政策如何推動與影響高教體制?
  ⏹︎ 1995年行政院提出「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到2002年「兩兆雙星」計畫誕生——臺灣的生技政策又如何一步步推展?

本書透過陽明大學的視角,
帶領讀者回顧高教與生技政策的起伏跌宕。

⿻「讓讀者透過陽明大學的視角,客觀看待影響臺灣高教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郭文華(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雖然主角是陽明大學,但《初心.不惑》無疑能引起關注臺灣高等教育政策、醫學教育與生醫產業發展的讀者共鳴。」──林奇宏(陽明交大校長)


▘目錄 ▗
校長序/林奇宏
館長序/黃明居
導言/郭文華
   初心不惑,以終為始:生技、高教與陽明發展
緒論

第一章/積基樹本:高等教育擴張與陽明大學改名
第一節 任重道遠:改名計畫與陽明大學成立
第二節 構築成形:行政組織調整與學院科系擴張
第三節 時移世變:高等教育擴張下的大學發展

第二章/自力更生:大學自主的實踐與困境
第一節 經營擘劃:張心湜校長與陽明大學校務發展
第二節 持籌握算:校務推動與基金制度建立
第三節 行成於思:醫學教育改革的探索與試驗
第四節 步履維艱:大學自主下的發展困境

第三章/卓然不群:研究型大學與生技政策的交織
第一節 開創新局:曾志朗校長的治校理念
第二節 深化改革:吳妍華校長與校務整頓
第三節 出類拔萃:榮陽團隊與基因體學研究
第四節 群策群力:研究型大學與臺聯大系統的誕生
第五節 開疆拓土:生技產業浪潮與宜蘭附設醫院設立

第四章/並驅爭先:邁頂計畫與凝聚型大學的形成
第一節 破繭而出:五年五百億元計畫影響下的陽明大學
第二節 邁向頂尖:凝聚型大學的形成
第三節 真知力行:學生活動與國際衛生醫療

第五章/前路何方: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下的道路摸索
第一節 變局驟起:從邁頂到高教深耕計畫的轉型
第二節 躬身力行:郭旭崧校長的施政方針與校園活化
第三節 合則存之?高教深耕計畫與合校之路

結論
參考書目

電子書購書平台請見留言📚

🏳️‍🌈・🌈♡ #遊行與同婚歷程♡「第 1 屆新竹同志遊行 × 彩虹文化祭」即將在今日下午登場。除了有前導音樂會,繪本故事專區,性別平等倡議協會、社團等,還有各式攤位參與。可以說,今年在新竹主辦的第一屆同志遊行 × 彩虹文化祭,承襲了每年1...
13/09/2025

🏳️‍🌈・🌈
♡ #遊行與同婚歷程♡

「第 1 屆新竹同志遊行 × 彩虹文化祭」即將在今日下午登場。除了有前導音樂會,繪本故事專區,性別平等倡議協會、社團等,還有各式攤位參與。可以說,今年在新竹主辦的第一屆同志遊行 × 彩虹文化祭,承襲了每年10月臺灣同志遊行的風格特質。
即便同婚已經通過,對於許多人而言,卻不一定等同能夠自在地在每個場合表態,闡述自我主張,因此「臺灣同志遊行」這個平台,還是以著希望「讓不同社群的人得以現身、集結,讓不同的議題得以發聲」為訴求,尋求跨越標籤的理解。
回顧台灣的同婚歷程,從 2017 年大法官釋字第 748 號解釋開始,為同志伴侶開啟婚姻的可能;但隔年的公投卻揭示了社會的矛盾:有700萬人投下反同公投票,拒絕將其納入《民法》。這種「分別」使同志被視為特殊群體,而非普遍人權。直至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賦予了同志伴侶得以結婚的法律依據,雖然社會尚且有許多必須溝通、消弭的歧見,但仍為台灣的平權展開極大一步。

⋯♡⋯⋯⋯♡⋯⋯⋯♡⋯⋯⋯♡⋯⋯♡⋯⋯⋯♡

👩‍❤️‍👩・👨‍❤️‍👨
♡ #愛與性別的歷史書寫♡
不過,同性伴侶的存在,真的從古至今都是體制外且邊緣、不被提及與接受的嗎?回顧《愛的認識論》一書,其中提到著名學者胡秋原將當時還沒有人翻譯、而且最具社會主義理想的卡本特《中性論》第五章改寫為〈友愛與社會〉,並「強調卡本特《戀愛論》的觀點拓展到同性愛議題並加以深化,也強調了戀愛對於自我認識的重要性。批判當時家庭體系並呼籲把同性愛納入在社會制度裡。」胡秋原的觀點同時也在筆戰當時另外一位學者張競生,張競生建立了「美的科學」,鞏固了性的生殖功能位階,也鞏固了男女二元的性別氣質。觀望民國時代對於性別的想法,或許並非每一個時代都是我們所認知如此擁抱傳統價值觀與靜默的時代。
小編也特別喜歡電影《因為愛你》(Carol)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兩部電影,深受影片中真摯與浪漫打動。細想後意識到,這些作品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片中展現的愛情不再被傳統的兩性社會框架綁架,因而更有機會去探討愛的本質:照顧與依存的角色,源自經濟能力、年齡或性格,而非性別;愛的多樣性與流動性,也非由性別預先規定。同時也回應與延伸《愛的認識論》,透過胡秋原的翻譯與大力推廣,當時中國瀰漫著浪漫主義與戀愛至上主義的主導情感氛圍,形同宗教般的理想理念,即使是同性愛也因為自由戀愛才具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這樣的價值觀仍可見於當今的社會。

⋯♡⋯⋯⋯♡⋯⋯⋯♡⋯⋯⋯♡⋯⋯♡⋯⋯⋯♡

✍️・📖
♡ #愛的流動意義♡
愛並非靜止不變的情感,也並非有明確運作的模板,而是一種歷史性的論述實踐。從19世紀卡本特的《中性論》以進化論的觀點指涉超越兩性的理想樣態、到胡秋原翻譯的〈同性戀愛論〉對同性愛與戀愛至上主義的大力推廣,以及中國張競生、楊憂天對「性歪斜者」的批判,愛的語言與性別形象不斷被重寫:愛的定義並非單一、狹義,而是持續流動,且隨著時代能相互理解彼此的差異並拓展。

⋯♡⋯⋯⋯♡⋯⋯⋯♡⋯⋯⋯♡⋯⋯♡⋯⋯⋯♡

📖 蔡孟哲《愛的認識論》📖
「有別於主流『愛最大』不分同異不容置疑的訴求,以『窺』、『癖』、『愛』三個焦點,揭示男同性愛欲與國族改革方案、烏托邦想像之間的關係,立足於當代文化狀況來和前行研究對話,對於華文男性同性愛欲寫作的研究具有相當貢獻。」

──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書籍介紹╲╲
本書透過「愛的認識論」這個具多重時空意涵的概念,來表徵「癖」的病理模式、「窺」的道德模式,以及著重探討的「愛」的關係模式等三種模式的同性戀認識論,並探究它們的歷史變化軌跡,以突顯同性戀主體所面對的汙名歧視、生存情境、親密關係形式,以及設想如何共同生活。

書中透過分析華文男同性愛欲文學中,關於性/親密關係與婚姻家庭的想像與辯證——這個面向不僅關乎並構成當代同性戀的各種生命情境,更影響且形塑同性戀認識論轉變的具體社會制度及歷史事件——試圖描繪不同歷史情境中同性戀主體的生命樣態。

#愛 #同性戀 #關係議題 #性別 #愛的認識論 #新竹同志遊行

🎊 賀!《施振榮Stan哥的王道人生:跟隨非我風格》獲114年度第二十七屆金書獎!!​「回顧一九七六年創立宏碁,創業至今已四十八個年頭,過程中就是不斷學習,在使命驅動下,持續朝目標努力邁進,面對挑戰時,就啟動必要的變革管理,然後帶領公司克服...
12/09/2025

🎊 賀!《施振榮Stan哥的王道人生:跟隨非我風格》獲114年度第二十七屆金書獎!!

「回顧一九七六年創立宏碁,創業至今已四十八個年頭,過程中就是不斷學習,在使命驅動下,持續朝目標努力邁進,面對挑戰時,就啟動必要的變革管理,然後帶領公司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突破困境,找到發展的新模式。」──施振榮


///除了英文名字是Stan 外,二○一二年與五月天樂團的主唱阿信一同受邀出席《天下雜誌》所舉辦的跨世代幸福論壇活動,當時阿信為我取了「Stan 哥」這個稱號,我很喜歡,自此之後我都自稱Stan 哥,也拉近與年輕朋友們的距離。///


#走一條不從眾的路
///如果從「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來看,宏碁一定不是賺最多錢的企業,但如果從六面向總價值來看,宏碁在「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為台灣培育了許多人才,也帶給年輕人信心和希望,這些才是宏碁存在最珍貴的價值所在。///


#王道心法
//文明除了看得見、有形的物質文明外,還包括了看不見、無形的精神文明。王道的三大基本信念就是「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首重之重就是要與所有夥伴攜手共創價值,其次就是要做到利益「相對」平衡與「動態」平衡,如此才能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


【跟隨非我風格.書籍簡介】


  ✓ 人生即創新,分享宏碁從技術創業到品牌化的關鍵思考。
  ✓ 領導即溝通,以簡明口號傳達深刻內涵,凝聚共識必備。
  ✓ 王道理論由內而外翻轉思維,落實ESG、跨領域創值不再困難!

施振榮作為台灣第一代科技創業家,堅持以自己的王道心法開拓事業,從不跟隨他人腳步,帶領宏碁從台灣走向全球,樹立品牌創新的典範。退休二十年來他仍耕讀不輟,持續投入企業改革及社會創新的倡議,並建構王道理論的價值交換體系,推動社會邁向共存共榮的未來。

本書分享施振榮的核心價值觀,即以王道體系的「利他」精神,兼顧「無形、間接、未來」等隱性價值,建立起能夠平衡分配的商業模式,並將視野拓展到藝文領域與政策討論,針對健保、教育、AI的運用等當代迫切解決的議題,提出邁向永續發展的解方。書中亦分享施振榮的創業歷程,以實際案例探討創業得失及克服逆境的危機決策;冀望透過王道理論的分析,提供在既存商業模式與社會體制中反思與創新的新觀點。

-

🏆114年金書獎完整得獎名單:https://reurl.cc/OmnVer

🇻🇳・🇹🇼★ ☆在台灣的難民神父:《越邊》與書中主角阮文雄的故事 ☆★「即使多年深耕於協助移工、移民的人道工作,我仍深刻感受到自己的難民身份。」阮文雄說。即使成為神父,能夠幫助許多人,他仍覺得自己是難民。這種身分不只是過去的經歷,而是至今仍...
06/09/2025

🇻🇳・🇹🇼
★ ☆在台灣的難民神父:《越邊》與書中主角阮文雄的故事 ☆★

「即使多年深耕於協助移工、移民的人道工作,我仍深刻感受到自己的難民身份。」阮文雄說。即使成為神父,能夠幫助許多人,他仍覺得自己是難民。這種身分不只是過去的經歷,而是至今仍然存在的狀態。

1979年,21歲的阮文雄為了躲避越共統治,與鄉親一同出海,在南海漂流;小船隨時可能翻覆,葬身大海。那段差點喪命的驚險的旅程,使他成為「船民」。被挪威輪船搭救後,他被送往日本,在難民營獲得相對自由的生活空間。1982年,再赴澳洲,取得公民身分,母親與弟弟也得以團聚。不同國家的政策選擇,往往在一線之間決定了難民的命運:能否活下來、能否被接納、能否重新建立一個家。

他會來到台灣,起初只是擔任神父後的實習分派。當時台灣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因此他被派駐於此。自此之後,他在這裡深耕三十餘年,陪伴無數越南移工與新移民,推動人權制度改革。對他來說,這段經驗不只是與在地社會同行,也是與自身「難民意識」的對話;在異鄉努力扎根,是為了不再永遠活在「不能回家」的陰影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台灣與越戰的關聯 ☆
然而,台灣與難民的交會並不僅止於阮神父的個人故事。1977年,澎湖西嶼設立臨時收容所;隔年在講美成立「中南半島難民接待中心」,直至1988年關閉。這段歷史始於1975年越戰結束後,數以百萬計的越南人因政治或經濟原因逃離家鄉,形成了大規模的「船民」潮。十年間,共有45批次、合計2,098名越南船民在此短暫停留。他們的身影構成了台灣冷戰地圖上的一頁:既是人道救援,也是外交的標記。

這段歷史後來由劉建偉導演拍成紀錄片《彼岸他方》。影片呈現的人道救援與外交盤算的矛盾,與阮神父的自述彼此呼應。一方面,這是台灣少見的大規模人道行動;另一方面,它也是在退出聯合國後,試圖維繫國際能見度的手段。由於國際處境特殊,其他國家對於安置台灣轉介的難民多所顧慮,大部分人最終前往美國、澳洲或加拿大,只有少數留下,多為經濟難民或越裔華人。

與香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不同,台灣沒有建立長期難民營。但這並非因為沒有遇到船民潮,而是由於冷戰格局與外交孤立,台灣只能成為「過渡的港口」。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國際聲量逐漸下降,人道救援遂成為維繫能見度的重要方式;這樣的盤算也留存在難民營的圖像與記憶裡:因「清風號」事件而生的藝術作品《南海血淚圖》,見證了人道與政治糾纏的現場。

當時,越南船民也被塑造成「反共的見證者」。1978年,《中央日報》副刊刊登〈南海血書〉,以他們的遭遇控訴美國拋棄盟邦。此書出版正逢臺美斷交,故事強烈暗示越南的命運可能降臨在台灣。它被編入國中小教材,銷量逾二十萬冊,甚至改編成電影,成為那個年代的精神口號:「今日不為自由鬥士,明天將為海上難民!」於是,難民既是時代下的受害者,也是冷戰語言中的符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戰爭意識性與難民的新生★
將《越邊》和《彼岸他方》放在一起閱讀,更能看見這段歷史的複雜性。紀錄片中的黎女士談起難民營的日子:那時很快樂,有零用錢,有人準備三餐,不必煩惱;但她也失去了父母與兄弟姊妹。數年後移居比利時,她回到「故土」,景物已然全非,卻依然記得當年的格局。《越邊》阮神父的自述,與她的回憶,在不同空間裡交織:他的故事強調「難民不是過去式」,她的故事呈現「快樂與失落並存」的現實。

台灣社會對於戰爭急迫性的意識相對較弱,這段難民歷史似乎也逐漸被淡忘。然而,阮神父與其他難民的經歷提醒我們,戰爭與流離的威脅從未遠去,而每個在異鄉努力扎根的人,都在尋求一份安穩。移動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權力;在兩人的生命裡,也是一種運氣:能否被救起,能否被接納,能否在異鄉繼續生活。而對當年在澎湖留下的難民而言,他們多被歸為經濟難民,無法成為政治上的「見證」。

阮神父喜歡去高隆會在頭份的修道院,因為那裡有稻田與竹林,可以看到河流與農夫耕作、釣魚,遠方人家炊煙裊裊。那是他童年的越南。如今在台灣找到了新的家。對他們而言,台灣不僅是過渡的港口,更是提供新生與庇護的棲身之所。儘管阮神父對故鄉的思念依然深切,但他與台灣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刻的共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邊》
#越南難民 #澎湖難民營 #阮文雄神父 #越邊
Photo credit: National Archive Catalog

「要不要來我家看貓?」好,Choose your perfect sheet (and cat)恆成紙業 / AUSPIC PAPER寄來了一大箱貓,每隻都比我家的貓還會變花樣,有大隻的、小隻的、彩色的、黑白的、點點的、上光的,還有自帶光澤...
03/09/2025

「要不要來我家看貓?」
好,Choose your perfect sheet (and cat)

恆成紙業 / AUSPIC PAPER寄來了一大箱貓,
每隻都比我家的貓還會變花樣,有大隻的、小隻的、彩色的、黑白的、點點的、上光的,還有自帶光澤、手感超棒。
貓還是紙樣,都給我來一打!(吸)

P.S. 附上 perfect sheet (and cat)的沙龍照。

電影這門藝術在娛樂之外,還帶給我們什麼?對於「意義跟價值的問題」,電影是否能給我們解答?󠀠《抵抗的人民.不屈的電影》就提供了一條思考電影的路徑。作者法國哲學家布洛薩,研究當代法國思想,關注移民、庶民與社會底層主體性議題。布洛薩的電影研究重視...
18/08/2025

電影這門藝術在娛樂之外,還帶給我們什麼?
對於「意義跟價值的問題」,電影是否能給我們解答?
󠀠
《抵抗的人民.不屈的電影》就提供了一條思考電影的路徑。
作者法國哲學家布洛薩,研究當代法國思想,關注移民、庶民與社會底層主體性議題。布洛薩的電影研究重視其社會實踐的面向,以及能否激發行動力並成為社會改革的力量。
󠀠
布洛薩認為,一部影片若想獲得召喚集體的力量,就必須用某種方式立足當下,詢問「什麼發生在這個世界上,並因此發生在我身上,感動了我,或說發生在我們身上,感動了我們」。
󠀠
在書中,布洛薩重新思考電影中的「人民」(people)形象與意義,尤其是相對於國族敘事的平民百姓。對他來說,一部「人民電影」重要的是彰顯人民的抵抗意識,例如:《責任》電影中呈現巴勒斯坦的什麼樣貌?《悲情城市》如何訴說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
󠀠
󠀠
感謝 無影無蹤 推薦藏書~

【知書坊八月展覽】──文化研究20年​​  今年是《 #文化研究》期刊從2005年創刊至今,第20個年頭——你可能會問,那這意味著什麼?​​翻開《文化研究》創刊號,這一句話或許能撥開一點可能性:​ ​ ​ ​ ​ ​ ​ ◤《文化研究》的目...
12/08/2025

【知書坊八月展覽】
──文化研究20年


  今年是《 #文化研究》期刊從2005年創刊至今,第20個年頭——
你可能會問,那這意味著什麼?


翻開《文化研究》創刊號,這一句話或許能撥開一點可能性:

​ ​ ​ ​ ​ ​ ◤《文化研究》的目標在成為華文世界在當代理論思潮、思想史、社會與文化史、 藝術研究、科技研究、媒介研究、城鄉研究、性別研究、族群研究、台灣研究、亞洲研究以及其它相關領域之集結與交流的新刊物。◥

當年的《文化研究》就已構築了一個跨越界限、多元學科交會的空間,
它是多元繽紛的、是開放的、是流動的,
也是一種回應著20世紀末起面對世界快速變動下的思考。


再稍微往前推一點點。
1998年這年年底,台北月涵堂匯集了一群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們,
召開了第一次的「文化研究年會」,同一天「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正式成立,
就這樣,漸漸匯聚不同領域的專家投入了「文化研究」。


20世紀末的世界,是冷戰的結束、蘇聯的解體,
台灣則走過戒嚴、迎來首次總統直選。
直到如今,高速網路串連世界,其實我們仍然身處在一個快速變動的時代。


有感於此,在《文化研究》邁入第20年的今年,
知書坊策展以「 #文化研究20年」為主題,
透過歷年期刊所呈現的研究,來映照時代脈動,喚起深層思考與對話——
也是試圖回應這個多元又快速變動的世界。


■展區規劃
首先,踏入策展空間,
映入眼簾的是第1期到第40期的期刊封面井然有序地排列,
構成了一幅文化研究20年來的軌跡與印象。

接著在後方展區,擺放著20期至40期的期刊,
讓讀者能將歷年來的主題與思潮一覽無遺,
除此之外,我們特別在展桌上放置了首期《文化研究》創刊詞,
讓文字成為通往過去的路口,帶著你回到那個起點的瞬間。

最後,左側的層架則規劃為專題推廣區,
是由出版社精選歷年期刊中的四項主題所構成。
從層架延伸到展桌,連結了政治學運、藝術、文化與族群等各式主題,
也跨越了台灣、香港、中國、馬來西亞、日本各地。


從八月開始,
邀你一同走入策展區,拿起一本吸引你的期刊,
或許,你的好奇、困惑與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回應。


░░░░也歡迎購置你喜歡的那期《文化研究》,購書詳見留言。░░░░░

🆁🅴🅳🅴🆂🅸🅶🅽 ​ ​ ​✨𒍻𒑠官網改版通知 𒍻𒑠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發現,這段時間出版社進行了官網的小改版。​臉書對於出版社而言是個資訊傳遞很快速、閱讀亦極為快速的地方,而「書籍」這個載體卻承載了大量內容,因此如何留住內容產物,不致...
05/08/2025

🆁🅴🅳🅴🆂🅸🅶🅽 ​ ​

✨𒍻𒑠官網改版通知 𒍻𒑠 ✨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發現,這段時間出版社進行了官網的小改版。

臉書對於出版社而言是個資訊傳遞很快速、閱讀亦極為快速的地方,而「書籍」這個載體卻承載了大量內容,因此如何留住內容產物,不致使在資訊飽和的年代被沖刷,是出版社一項艱鉅的課題。

經過內部反覆討論,最後我們決定在現有的架構之下將官網進行小改版:點開官網,除了大家最常使用的「出版品」瀏覽書目之外,
我們新增了「特別企畫」與「回頭書」兩個欄位,並且逐步增加內容。

「特別企畫」收錄有出版社近期的活動、講座側記,以及實體策展空間「知書坊」的每期展覽概念介紹。讀者可以循著痕跡,對於書籍有更深入的了解。
「回頭書」則暫時以「銷售榜」來呈現。除了鼓勵讀者來出版社現場購書之外,將來也會增加一些回頭書單本介紹,期望給書籍更多銷售機會。

我們一直覺得,在快速的年代進行溝通是需要積累的;而官網的小改版讓我們留住更多內容,希望無論何時、何地、任何機緣來到官網的讀者,都可以透過這些內容了解陽明交大出版社在做些什麼,我們期盼怎麼樣的閱讀風景。

歡迎大家參觀這個小小的實驗。

官網連結放在留言第一則☟

 #活動分享|《新竹六燃大煙囪》光桌說故事x日語繪本分享會​這個夜晚熱鬧非凡--不只有歷史導覽、霜毛蝙蝠生態觀察,還結合了互動光桌與日語繪本的聲光演出!邀請你走進大煙囪下的家,共度這個光影交織的夜晚✿✿​⭐《新竹六燃大煙囪》光桌說故事x日語...
31/07/2025

#活動分享|《新竹六燃大煙囪》光桌說故事x日語繪本分享會

這個夜晚熱鬧非凡--
不只有歷史導覽、霜毛蝙蝠生態觀察,
還結合了互動光桌與日語繪本的聲光演出!

邀請你走進大煙囪下的家,
共度這個光影交織的夜晚✿✿

⭐《新竹六燃大煙囪》光桌說故事x日語繪本分享會⭐
光桌說故事表演|岩澤侑生子 演員/主持人/中日翻譯/《新竹六燃大煙囪》繪本日語翻譯
光影戲指導|飛人集社劇團
日期|2025/8/17(日)
時間|晚上 18:00-20:00
地點|大煙囪下的家 保溫廣場(新竹市建美路38號)
對象|在台日本人,家庭親子及一般民眾皆能參加(名額有限 40位)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Jwp4G5uq7APUryeRA

#活動分享

《新竹六燃大煙囪》光桌說故事x日語繪本分享會
本次活動結合新竹六燃歷史導覽與霜毛蝙蝠的生態觀察。入夜後,岩澤侑生子將以她熟悉的語言——日語,透過光桌說故事的方式,帶領大家走入《新竹六燃大煙囪》繪本故事,一起踏入這座城市記憶的地景。
*:・゚✧*:・゚
光桌說故事表演|岩澤侑生子 演員/主持人/中日翻譯/《新竹六燃大煙囪》繪本日語翻譯
光影戲指導|飛人集社劇團
*:・゚✧*:・゚
日期|2025/8/17(日)
時間|晚上 18:00-20:00
地點|大煙囪下的家 保溫廣場(新竹市建美路38號)
對象|在台日本人,家庭親子及一般民眾皆能參加
名額有限 40位
報名方式|完成線上表單填寫並送出後,即視為報名成功。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Jwp4G5uq7APUryeRA

活動流程 🎬
18:00-18:30 分享大煙囪歷史及霜毛蝠生態(大煙囪下的家駐站員)
18:30-19:00 分組夜觀蝙蝠,統計蝙蝠數量
19:00-19:20 自由活動,等待開場
19:20-20:00 岩澤老師分享新竹大煙囪繪本日語演出

————English Version————
"The Big Chimney Hsinchu Sixth Fuel Factory " – Light Table Storytelling x Japanese Picture Book Sharing

This event features a guided tour of the former Imperial Japanese Navy’s Sixth Fuel Factory Hsinchu Branch, an observation of the Asian Particolored Bat, and a light table performance of a Japanese translated picture book. We invite everyone to explore the living history of this city together.
*:・゚✧*:・゚
Light Table Storytelling Performance|YUKIKO IWASAWA
(Performer / Host /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or / Japanese Translator of the Picture Book "The Big Chimney Hsinchu Sixth Fuel Factory ")
Light Table Instructor|flying_group_theatre
*:・゚✧*:・゚
「Information」
Date| Sunday, August 17, 2025
Time| 18:00–20:00
Location| Home under the Big Chimney (No. 38, Jianmei Road, Hsinchu City)
We warmly welcome everyone to join us. Japanese residents in Taiwa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nd the general public. Limited to 40 participants.
Registration| Please complete and submit the online form. Your registration will be confirmed once submitted.
Link| https://forms.gle/Jwp4G5uq7APUryeRA

Event Schedule 🎬
18:00–18:30 History of the Big Chimney Hsinchu & Bat on-site guide
18:30–19:00 Bat watching in groups and bat count
19:00–19:20 Free time. Feel free to enter and get ready for the event.
19:20–20:00 Japanese storytelling performance by Ms. Iwasawa

————Japanese Version————
『新竹六燃大きな煙突』光テーブルで語る物語 × 日本語絵本シェア会
今回のイベントは、新竹六燃の歴史ガイドと、ヒナコウモリ(霜毛蝠)の生態観察を組み合わせたものです。
日が暮れる頃、岩澤侑生子さんが日本語で光テーブルを使った物語の語りを行い、絵本『新竹六燃大きな煙突』の世界へ皆さんを誘いながら、この街の記憶が息づく風景をご紹介します。
:・゚✧:・゚
光テーブル物語パフォーマンス| 岩澤侑生子 IWASAWA YUKIKO(俳優/司会者/日中翻訳者/絵本『新竹六燃大きな煙突』日本語翻訳者)
影絵演出指導| 飛人集社劇団
:・゚✧:・゚
日時|2025年8月17日(日)
時間|18:00〜20:00
場所|大煙突の家 保温広場(新竹市建美路38号)
対象|台湾在住の日本人、ご家族や親子連れ、どなたでもご参加いただけます
定員|40名(先着順)
申込方法|オンラインフォームにご入力・送信いただくと、申込完了となります。
申込リンク|https://forms.gle/Jwp4G5uq7APUryeRA

イベントの流れ 🎬
18:00〜18:30 大煙突の歴史紹介とヒナコウモリの生態についてのお話(大煙突の家スタッフ)
18:30〜19:00 グループに分かれて夜のヒナコウモリの観察・カウント
19:00〜19:20 自由時間(開演準備)
19:20〜20:00 岩澤先生による絵本『新竹六燃の大きな煙突』日本語上演

Address

東區大學路1001號
Hsinchu
30010

Opening Hours

Monday 08:30 - 17:00
Tuesday 08:30 - 17:00
Wednesday 08:30 - 17:00
Thursday 08:30 - 17:00
Friday 08:30 - 17:00

Telephone

+8863571212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Share

Category

NCTU PRESS 說書中

想掌握新書動態以及各種講座直播或錄影紀錄,請訂閱「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Youtube官方頻道與「NCTU PRESS 說書中」特別企劃頻道!Podcast已於2020年四月上線囉!

👍按讚交大出版社粉絲團:https://reurl.cc/###oVM 👀追蹤交大出版社IG:https://reurl.cc/oDDlZl

【NCTU PRESS 說書中】YouTube

🍽〖編輯約你吃早餐〗 主持人:🍎 A波編 每集邀請作者共進早餐(always從早上吃到中午),帶你一探 #作者與他們的產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