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

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 紀錄生活、閱讀、寫作...
也紀錄自學生女兒Mandy的吉他音樂創作、手鉤織作品...
歡迎喜歡書 喜歡好食 喜歡音樂 喜歡分享的您來坐坐
講座、課程、演出邀約請私訊粉專

 #小鯨生活文創《阿母佇佗位》《阿爸佇佗位》 #和紅嬰仔做伙讀台語 #鏡像設計雙開有聲書 #分離焦慮 #蒙特梭力 #性別平等2025.09.28In 政大書成沒想到,在女兒已經成年,我也邁入50+1的年紀,還能因為一本精心設計、小巧可愛的台...
02/10/2025

#小鯨生活文創
《阿母佇佗位》
《阿爸佇佗位》
#和紅嬰仔做伙讀台語
#鏡像設計雙開有聲書
#分離焦慮
#蒙特梭力
#性別平等

2025.09.28
In 政大書成

沒想到,在女兒已經成年,我也邁入50+1的年紀,還能因為一本精心設計、小巧可愛的台語文繪本,重溫當時我為腹中胎兒-小荳荳說故事時與她產生互動的感動記憶。

19年前在我子宮的羊水裡,小小的她用小手和小腳撐住我的肚皮,給予最直接的回應。一直到現在,我都深信小荳荳是因為聽見媽媽的聲音(正確來說是聲波在子宮內透過羊水介質傳遞,羊水隨著聲波產生震動,將聲音能量傳到胎兒耳朵),感受到媽媽對她的愛。

是怎樣的溫柔和自覺,讓 #林采風 小風在成為母親之後,為自己和孩子創造出如此動人,充滿音韻,可讀可唱的台語繪本?

/////
#封面
映入眼簾的是一位可能剛學會坐著,剛醒來的,張著小嘴巴,滿臉疑惑的小寶寶。

「阿母佇佗位?」
大跨頁的設計,產生了巨大的空間和距離感。

而「阿母佇遮喔!」
一句簡單卻強而有力、溫柔且充滿溫度的回應,突顯了「紅嬰仔」尋找阿母的聲音,當下獲得從宇宙彼端傳遞回地球的訊息,即時撫慰了因為看不見媽媽而心生焦慮的孩子。

從得知懷孕到聽見胎兒心跳的那一刻,母親和孩之間的聯繫,更加強烈。每一分每一秒,透過臍帶,傳遞了養分和氧氣,給予新生命生存的基本條件,女性的身心在孕期間經歷莫大的變化,承受著無形的壓力,一直到孩子平安出生的那一刻,心才能放下。

#帶孩子認識自己國家的語言
#從自己做起
是怎樣的自覺與意識,讓小風開始重拾自然地和孩子講台語?

小風說,小時候的她,對於講國語是有優越感的,直到自己成為媽媽後,某天母親提醒她,為什麼不教孩子講台語?

直到孩子一歲時,她才開始意識到,要來找會說台語的朋友,但生第二胎前,她仍然有很多語詞無法講出正確講出,於是才開始主動去學習,開啟了這本台語繪本創作之門。

#鏡面的設計
#重複問答的語句

孩子出生後,與父母親會產生一種很直接的依附關係。

譬如醒過來看不到媽媽,孩子就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所以小風以《 #阿母佇佗位》這句話來當作書名創作本書。

而全書只用兩句重複的話,在一問一答之間,溫柔的語氣,很自然地便讓孩子產生了安全感。

而鏡面設計可以用來強化嬰幼兒的頸部肌肉與腹部肌肉的力量(抬頭或趴著看鏡面時)。

#雙面閱讀
為什麼有《 #阿爸佇佗位》呢?因為第一本作品《 #章魚媽媽》的小讀者是問小風說:「為什麼沒有爸爸?」

小風說:「如果有一本書可以讓準爸爸在太太懷孕時就開始閱讀給肚子裡的寶寶聽,讓他也有參與感。」

此外自己的兩個孩子騎車受傷,第一時間會找爸爸,因此在設計書籍的時候,採用雙開的方式,把爸爸的角色也納進來。

#平權社會
#父母共同成為照顧者

在平權的社會,照顧者不只有母親,還有父親。

懷孕的過程中,準爸爸
(另一半)若有參與的機會,對於陪伴孩子會更有感。

這對於建立親子間的互動和情感連結,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還能夠分攤太太產後及哺育時的壓力。

#如何利用繪本與孩子產生聯繫

小風建議利用和孩子玩躲貓貓的概念,不斷重複「囝仔佇佗位」,和孩子進行對話並產生互動。

躺著或是坐著共讀時,鏡面設計可讓孩子和照顧者的影像出現在鏡中,透過視覺的刺激,讓孩子看見自己和照顧者的臉,產生直接的回應。

#腦內的正向連結
當孩子有需求時獲得父親或母親的回應(聲音或擁抱),便能產生安全感。

如我們聽到有關故鄉的台語歌時,就能連結到並感受到故鄉的所在,而產生情感與溫暖的連結。

#如果不做台語繪本效果好嗎?(作者問博士)

鄭博士說:
台語文很美的語言,用華語是很難表達的。

小時候自己經歷過講台語被處罰、掛牌子、罰錢的時代,所以孩子小時候在家都跟他們說台語,但到學校仍使用國語學習,所以會聽不會講。

而繪本透過台語創作更富有親切感,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若改成國語,孩子感受可能不同(尤其是在台語家庭可能更明顯)

#有聲書設計
內頁的QR CODE,除了有主題曲及還有邀請一起玩的台語家庭錄製的朗讀音檔,童音非常可愛。

封底的三個QR CODE也提供想要帶孩子一起學習的父母可學習資源。

#重視孩子的分離焦慮

鄭博士談到孩子小時候因為博士的工作異動,換了三、四個幼稚園,從奶媽家分開時,孩子也一直哭,做父母的實在好捨不得。

#如何透過繪本來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本繪本以0-3歲的幼兒為主要對象。

「六個月後,隨著爬行與走路能力發展,分離焦慮也會逐漸顯現。」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在嬰幼兒的發展階段裡通常出現在 6–8 個月大,是因為孩子逐漸建立「物體恆存概念」(知道媽媽不在眼前,仍然存在),這時就會對主要照顧者特別依戀,表現出焦慮與哭鬧。

在作者建議,在肚子裏就可以開始為胎兒閱讀繪本(這點小漁非常認同,因為我的孩子就是打從娘胎開始餵故事長大的孩子🥰)。

除了閱讀或朗讀故事,也可利用沙鈴的聲音,訓練孩子的節奏感。在幼稚園說故事時,孩子們會跟著音樂旋律律動,並且轉換名詞(譬如阿公佇佗位?阿嬤佇佗位?....)

透過閱讀,孩子無形中也在期間看見成長的過程,譬如三歲的小哥哥,他看見小小孩哭泣時,可能會產生同理心幫忙照顧,進而建立成就感。

#如何開始講台語?

從生活中最簡單的用語開始,是最容易的。

小風曾遇到國小生,可能在學校母語課有學習過漢字、羅馬字,一看到書名就唸出來。因此,這兩本書,是學習台語很好的入門書。

#主題曲裡的台文暗樁

七個聲調
特別用台語七個聲調搭配嬰兒成長的過程,用台語唱出「嬰飽喙拭牙捅瀾洩」表示「吃飽、擦嘴巴、吐牙、收涎」等字。

#從小學習台語的孩子在情緒表達和思考有什麼不同?

小風觀察到台語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放慢思考的速度,父母親傳遞重要的教育訊息,感覺更有親切感。

#母語的意義
小風說第一次坐火車時,教孩子說火車(台語),途中也教導他其他的內容,但孩子在下一次看到火車時很自然的講出台語的火車,這就是語言資料庫。

語言是表達我們想法的方式,沒有所謂講英文或是國語就有優越感。

感謝小風創造了這麼溫暖的台語繪本,讓許多新手爸媽與小小孩有機會因閱讀產生緊密的親子連結,享受及感受台語文之美,也讓我重溫用繪本陪伴女兒長大的記憶。

延伸閱讀:
#平權繪本
鄭博真博士著作:
《我的媽媽是公車司機》

30/09/2025

【 如果你想成功,請先放棄追求成功 】

分享一本徹底撼動我世界觀的書。

楊定一博士的《豐盛》。這本書讓我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人煥然一新、豁然開朗。

說來慚愧,楊定一博士的大名我早有耳聞。我知道他是一位橫跨醫學、科學與心靈領域的非凡人物,背景顯赫,學問淵博。

然而,就像許多待辦清單上的經典書籍一樣,我始終沒有真正翻開他的任何一本著作。

直到前陣子,一位讀者極力向我推薦,他說:「瓦基,如果你想認識楊博士的思想,就從《豐盛》這本開始吧。」

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開始閱讀,沒想到,這一讀,簡直是驚為天人。

我從來沒有一本書可以讓我在前半段就畫下將近三十則筆記。好幾次,我讀到某一句話,就必須闔上書本,閉上眼睛,讓那段文字在心中反覆迴盪、細細思索。

書中的許多觀念,彷彿是為我此刻的人生階段量身打造,精準地打中我內心深處的種種困惑與追尋。更讓我佩服的是,楊博士能將如此深邃的智慧,用極其白話、淺顯的語言娓娓道來。

那感覺就像一位真正參透人間智慧的長者,將宇宙的真理信手捻來,而我們竟能如此輕易地吸收和領悟。

我想跟你分享書中五個對我啟發很深的重點,以及它們如何呼應我最近的人生轉變。

▌一、拋開「匱乏」的競爭心態,擁抱「富足」的創造心態

書中提到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觀念:

我們多數人都活在「競爭心態」中而不自知。

什麼是「競爭心態」?就是當我們對現狀 A 不滿意時,會立刻想找一個更好的 B 來「取代」A。

這種「取代」的念頭,本身就帶有排斥、對立的味道,彷彿世界是一場零和遊戲,資源有限,有你無我。 如果讓你得到財富,可能就意味著別人會有所損失。

這段話簡直是在描寫過去的我。回想起來,我的前半生幾乎都由強烈的競爭意識所驅動。

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我總想著要贏過別人、要比別人更突出。看到同儕的成功,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祝福,而是焦慮,擔心自己被比下去。這種心態讓我活得好累,時時刻刻都在比較、計較,深陷於一種「匱乏感」的泥淖。

然而,楊博士提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創造心態」。

他說,真正能讓念頭顯化的、讓生命富足的,是這種創造心態。 創造,就只是單純地創造,它不是為了取代任何事物,所以沒有對立,沒有比較。 在這種心態下,你獲得的越多,你身邊的人也會跟著得到更多。

這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釋放。我開始理解,世界的豐盛遠超乎我的想像,別人的成功不但不會減損我的價值,反而能成為我的養分與啟發。

呼應到楊博士說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讓你的念頭有顯化的力量,那麼你必須走出競爭心態,轉向創造的心態。」

當我不再把眼光放在「贏過誰」,而是專注於「創造什麼」的時候,那種內在的焦慮和緊繃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安與和諧的感覺,我發自內心為他人的成就感到喜悅。

特別是我最近開始練習「每週讚美」的挑戰,更能夠感受到這種喜悅。

▌二、真正的成功,是先讓別人成功

前面說的創造心態,完美地銜接到書中另一個核心思想:「一個人如果要成功,就要先讓其他人成功。」

楊博士對照了美國作家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的成功學,他認為希爾的理論雖然強調「明確目標」的重要性,但往往把重心過度放在財富、名譽等物質層面的追求上。

然而,真正的豐盛,是一種共榮的狀態。

這句話徹底顛覆了我對成功的定義。過去,我以為成功是個人的戰役,是攀登一座屬於自己的山峰。現在我明白,真正的成功是搭建一座橋樑,讓更多人能跨越困難,到達他們的彼岸。

當我們把別人的成功當成自己的成功時,我們的世界會變得無比寬廣。

這也正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你問我為什麼想創立付費社群《讀家攻略》,為什麼想投入更多心力去分享、去互動?

因為我深刻地體會到,幫助別人成長所帶來的喜悅,遠勝過任何個人的成就。我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和思考,如果只留給自己,它們的價值就極其有限。

但是,如果能分享出去,點燃另一群人的熱情,啟發另一群人的思考,那份價值就會以指數級增長。

我期許自己能像書中說的那樣,成為一個讓周遭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好的人。這才是我心中,真正富足且有意義的成功。

▌三、從「我想要」轉變為「我就是」

書中有一個非常具體且強大的練習,就是「改變表達的習慣」。

我們常常說:「我『想要』豐盛」、「我『期待』好運」。這種說法,潛意識裡就在告訴自己:我「現在沒有」。

這是一種匱乏的宣告。楊博士建議我們,將這種心態徹底反轉,從「我想要」轉為「我就是」:

從「我想要豐盛」,變成「我就是豐盛」。

從「我期待有好運氣」,變成「我就是好運」。

從「我想要得到智慧」,變成「我就是智慧」。

從「我期待要有一個很堅強的團隊」,變成「我已經有很棒的團隊」。

當你在內心宣告「我就是」的時候,你等於在內心接受「結果已經發生」。 你的每個行為、每個念頭,都會自然而然地去符合這個已經成真的結果。

書中還提到,「最好的禱告,自然而然會變成感恩。而到頭來,是爲了感恩而感恩,爲禱告而禱告。」

他說,我們只要常做這樣的練習,就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禱告,而是為了「已經擁有」的一切而感恩。

這個練習對我幫助極大。過去,我在追求目標時,常伴隨著一種「追逐」的焦慮感,彷彿幸福在遙遠的前方。

現在,我學會了在當下就去感受那份豐盛與圓滿。我就是豐盛,我擁有的時間、健康、關係、靈感……這一切都值得感恩。

我也很感謝自己,自從過去六年養成了寫感恩日記的習慣以來,每天練習感恩,對我造成的巨大影響。我不覺得這個世界欠我什麼東西,而是覺得每多活一天,我都是賺到。

書中指出:「當你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你就能透過信仰去相信一切已經完成,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我活在這種狀態裡,我發現自己更有力量,也更平靜,不再被那種「還不夠」的恐懼所驅使。

▌四、擁抱「注定」,活出「更大的聰明」

接下來這個觀念,或許是最挑戰我們慣性思維的,卻也最能帶來解脫。

楊博士提到:「從因緣的角度看,一個人在人間的成功與否,其實是『注定的』。」

它是由過去種種的安排、能量和意識狀態所延伸出來的結果,甚至不是個人的努力就能完全左右的。

第一次讀到這裡,我心中也產生疑惑:這樣我可能會變得很消極,那還要努力什麼嗎?

但楊博士的話鋒一轉,給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既然一切都是註定,你何不當作自己已經被註定,要點點滴滴做到最好呢?」

他繼續說道:「你要完全脫落成功或失敗的觀念,才會發現:把事情看淡、正向、寬容、分享、感恩、信仰。這本身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並不是終點,而是點點滴滴讓人滿足的過程。

中提還提到另外一個觀念「更大的聰明」。

我們個人的頭腦,那個充滿算計、擔憂、比較的「小我」,其實力量非常有限。而生命本身,有一個「更大的聰明」在流動。我們所要做的,不是用小我的意志去對抗或強求,而是臣服於這個更大的流動,在每一個當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力而為。

事實上,是這個聰明帶着我們走,倒不是我們帶着生命走。

「我們自己需要什麼,生命自然會提供。我們過去的憂心和顧慮已經老早就沒有了。」

這個觀念讓我徹底放下了對結果的執著。成功或失敗,不再是我評斷自己價值的標準。真正的成功,是那個正向、寬容、分享、感恩的過程本身。

雖然我依然會設定目標,依然會努力學習和進步,但動機已經完全不同。

我不再是為了證明什麼,也不是為了賺多少錢,我只是單純地想體驗、想豐富我的生命,並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助更多人豐富他們的體驗。

一旦這麼想,很多煩惱就煙消雲散了。我所做的,就是把注意力專注在過程上,讓身心合一,投入在每一個當下。

這不是不思進取,反而是一種深刻的篤定與平靜。也就是說,我了解現在的我,就是做到「剛剛好」就可以,不用過度操勞,也絕不偷懶退縮,盡力就好。

▌五、真正的豐盛,是與生命接軌

最後,這本書帶我重新定義了「豐盛」。

楊博士說:「所謂的豐盛,並不只是讓你在人間過得順利……更是幫助你在內心找到一個出口,讓你跟生命接軌,讓生命帶著你走。」

過去,我以為豐盛是外在的累積——更多的成就、更多的財富、更多的認可。現在我才明白,那都只是指標,不是本質。

真正的豐盛,是一種內在的狀態,是一種與生命源頭連結的感覺。當你與生命合一,你會發現你所需要的一切,生命自然會提供。

他告訴我們:「你會明白生命有個更大的藍圖,而你這一生的目標就是跟這個藍圖合一。 」

這麼走下去,你到後來最多也只能感恩,感恩這一生有這樣的機會,終於可以完成這趟旅程。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真的豁達很多。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孤軍奮戰、對抗世界的個體,而是成了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被一股更溫柔、更巨大的力量所承載。

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內心平靜與富足的大門。我大力推薦給你,希望它也能為你帶來同樣的啟發與感動。

楊博士的智慧讓我讚嘆不已,難怪這麼多人欣賞他、追隨他。我相信,這絕對不會是我讀他的最後一本書,未來還有好多智慧等著我向他學習。

-

免費訂閱《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readingoutpost.com
加入 90,000+ 位愛書人,每週在 Email 收到好書精華

29/09/2025
 #味增鮮魚牡蠣湯 #韓式泡菜馬鈴薯炒牛肉教師節連假最後一天,來份優質蛋白質的午餐,補充營養!再睡個午覺,就太完美啦!明天繼續努力!老師們,加油!各行各業的朋友們,加油!開動。
29/09/2025

#味增鮮魚牡蠣湯
#韓式泡菜馬鈴薯炒牛肉

教師節連假最後一天,
來份優質蛋白質的午餐,補充營養!
再睡個午覺,
就太完美啦!

明天繼續努力!
老師們,加油!
各行各業的朋友們,加油!

開動。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指南2025年會人生,能有幾次重來?我們無法預知;但原子習慣,可以從每一件小事裡不斷地重複/新實踐,真的,只要「 #我願意」。能夠完整參加今天的年會,看到許多好朋友們,還有每一位用心分享的朋友們,小漁真的太幸福了!...
25/09/2025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指南2025年會

人生,能有幾次重來?
我們無法預知;
但原子習慣,可以從每一件小事裡不斷地重複/新實踐,
真的,只要「 #我願意」。

能夠完整參加今天的年會,看到許多好朋友們,還有每一位用心分享的朋友們,小漁真的太幸福了!(愛愛愛.....不完💕)

有種會見偶像的感覺,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的喜悅!

雖然小漁中途中斷了社團打卡,但謝謝美麗又充滿善意的怡慧老師和可靠又可愛的郁雯班長一直都在,讓我隨時隨地都能夠上來,像回娘家一樣,立即得到溫暖和療癒。

我喜歡郁雯說的,
“Do something, for nothing!”
還有在社團裡「不必離家出走」;
喜歡綿綿直接上場分享的繪本《一隻有教養的狼》,我們一定要找機會合體💕
喜歡甘甘說的:
「只要我們開口,或許就有更多的收穫!」
「不是我學會才嘗試,而是嘗試了才了解。」還有分享她的生活實踐,以及奮進號的故事,為孩子創造了閱讀的美好空間,照顧到孩子的心靈,和孩子一起完成原子習慣。

也喜歡Andrew老師說的,把習慣從名詞變成動詞;
喜歡米爾斯的換位思考,把爸爸換成自己,牽起孩子的手(自我肯定);
也喜歡惠英老師的美字跟對學生的愛,每一張手繪圖都好可愛;
喜歡伶噹 Lily Lu 分享時溫柔恬靜的聲音,讓人有種穩住安定的力量;......
最後加碼腰子媽佩勳活動結束立馬完成的分享者圖卡,實在太強大!!
今晚兩個多小時,真的超感動,我想,我可以看著截圖,維持嘴角上揚好多天😁

再一次謝謝大家,祝福大家有個好夢🥰🥰🥰

 #語言的差異
25/09/2025

#語言的差異

92歲還能跳繩,辦畫展......😍😍😍好!我的50+1也要加油!9/23 OUTRUN100第一天,三公里達標,明天繼續加油!
23/09/2025

92歲還能跳繩,辦畫展......😍😍😍好!我的50+1也要加油!9/23 OUTRUN100第一天,三公里達標,明天繼續加油!

 #作家之路原來如此 從榮哲老師 許榮哲 那兒讀到了  #戀愛腦闆李洛克 的故事,一位25歲年輕人從  #從冷凍工廠的殺魚工人成為作家 的故事。25歲的我,在做什麼呢?當時已婚,是一間有著80個學生小小家教班的校長兼摃鐘的我,仍持續投稿到報...
13/09/2025

#作家之路原來如此

從榮哲老師 許榮哲 那兒讀到了 #戀愛腦闆李洛克 的故事,一位25歲年輕人從 #從冷凍工廠的殺魚工人成為作家 的故事。

25歲的我,在做什麼呢?

當時已婚,是一間有著80個學生小小家教班的校長兼摃鐘的我,仍持續投稿到報社的我,對生活和夢想和努力的我......但漸漸地漸漸地被許多壓力(如不孕,如憂鬱症.......)夢想逐漸縮小的我。

想起那個當年曾經(常常)半夜不睡覺,爬上房間鐵窗上坐著,望向天邊的月亮,手拿紙筆,努力為每個月為投稿到 #高縣青年 尋求所謂的 #靈感 的、自詡文藝少女振筆疾書,為賦青春強說愁的15歲的我。

宇宙其實一直沒有放棄我,並且不斷地送來更多激勵的故事,一次次提醒著小漁,一次次提醒著我。

從15歲到51歲的我
#內心渴望成為作家的火種未曾熄滅

而「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 #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說說,就要做做。

不做,想一輩子,
做了,說一輩子。

#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 #大師小聊】EP01|靠寫作養活自己有多難? ft. 許榮哲
#連結

Address

Kaohsiung
82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小漁媽媽的親子繪本食堂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