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勁草-人文心理書系

晨星勁草-人文心理書系 晨星勁草,專注人文、心理、生命經驗與生活雜學,分享有趣與深刻的生命故事,陪伴你一同成長,再現古今中外的經典。
分享心得、聯絡請恰編輯許先生:[email protected]

從閱讀開始,
用最真實懇切的人文關懷,開啟光明的新時代;
用信任與愛,讓心靈堅強,遠離黑暗。

☆曉明之星,堅持而執著地守候天明☆

有悄悄話要告訴編輯:
[email protected] 許編輯
有神祕小物要寄給編輯:(407-021)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三十路1號
等不及要打給編輯:(04)23595820 #111

感謝 科學人 看到《烏龜的修復時光》,還特別做一集Podcast談這本書!小編在編輯這本書時也掉了幾次眼淚,相當好的書,如果大家聽完科學的人介紹後有興趣,歡迎購買!紙本電子書都有喔!
01/08/2025

感謝 科學人 看到《烏龜的修復時光》,還特別做一集Podcast談這本書!

小編在編輯這本書時也掉了幾次眼淚,相當好的書,如果大家聽完科學的人介紹後有興趣,歡迎購買!紙本電子書都有喔!

我們都會害怕老去,甚至死亡,但是科學家從生物身上也發現了有些動物根本不會變老,甚至會越活越年輕。

烏龜的行為緩慢得令人匪夷所思,但這種步調並沒有讓牠們在地球上慘遭淘汰,反而自恐龍時代就生存至今。

在見證了章魚的智慧後,作者這次選擇安靜的主角,以文字重組被車碾、被棄養、被污染折磨的小小龜殼,並搭配細緻的插畫介紹這群神奇的爬行動物。

一起來聽聽本期的好書推薦!

🎧科學人podcast『 #聽起來很科學』
👉EP106|想逆齡回春,矽谷富豪一天吞54顆保健食品!其實你該看看生物界的長壽與修復大師!
🎶馬上收聽|https://sa.scitw.cc/PctEP106

分享一下《被中國拘禁的2279日》的編輯小故事。本書作者鈴木英司是中國愛好者,不僅在中國工作,還擔任日中交流社團的幹部。然而,他莫名其妙被中國關了六年多,回到日本,發現明明被中國莫名關押的日本人這麼多,卻無人敢挺身而出,而他決心放棄中國的一...
25/07/2025

分享一下《被中國拘禁的2279日》的編輯小故事。

本書作者鈴木英司是中國愛好者,不僅在中國工作,還擔任日中交流社團的幹部。然而,他莫名其妙被中國關了六年多,回到日本,發現明明被中國莫名關押的日本人這麼多,卻無人敢挺身而出,而他決心放棄中國的一切,起身說明自己的遭遇,並寫出了這本書。

作者是真的很希望大家看到中國的人權現狀,這裡分享他協助本書中文版出版的兩個小故事:

一,我們邀請他寫本書的台灣版序言時,他連稿費都不拿,就直接給了我們一篇。

二,本書獨家收錄作者的中國法院判決書原文。本書是日文撰寫,判決書自然也是翻譯成日文,而當我在閱讀譯稿並編輯時,突然想到,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收錄原文呢?於是我寫信請版權代理方詢問作者意願,作者也大方提供,讓我們最後可以將判決書以簡體的原文呈現。

作者很清楚,中國不只是不遵守法治的國家,更擅長在各方面施壓,逼受害人不敢發聲。但只要愈多人挺身而出,就會愈多人知道中國的霸道。他對本書的協助,讓我相信本書的中文版,對台灣與世界的讀者都會很有意義。

希望在大罷免前夕,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在中國的極權統治與各式影響下,我們要如何投出對的選擇。

感謝OB短評推薦《烏龜的修復時光》,能被他們選上感到很榮幸!
21/07/2025

感謝OB短評推薦《烏龜的修復時光》,能被他們選上感到很榮幸!

OB短評・今天推這本!

🐢《烏龜的修復時光》
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著,麥特.派特森(Matt Patterson)繪,江欣怡譯, 晨星出版
對歇斯底里的人間而言,烏龜根本就是禪師般的存在。本書從人類對烏龜的傷害出發,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個緩慢而莊嚴的太古物種,以及救援志工的暖心日常。事情還是有轉圜空間的,只要我們隨時多感知一下周遭的生物(包括行人龜),尤其是貪快的時候。
👀完整評論請見官網➤
OB短評》 #535踏出古靈精怪步伐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71247

《品酒入門指南》讓愛喝酒的你了解酒精背後的故事與選酒指南!台灣人愛喝酒不是新聞,喜宴一定要有葡萄酒和威士忌,熱炒店一定要有啤酒。然而,這些酒精背後都有歷史與故事,威士忌如何釀造?啤酒的歷史是什麼?就讓《品酒入門指南》告訴你。本書收錄101篇...
17/07/2025

《品酒入門指南》讓愛喝酒的你了解酒精背後的故事與選酒指南!

台灣人愛喝酒不是新聞,喜宴一定要有葡萄酒和威士忌,熱炒店一定要有啤酒。然而,這些酒精背後都有歷史與故事,威士忌如何釀造?啤酒的歷史是什麼?就讓《品酒入門指南》告訴你。

本書收錄101篇文章,涵蓋七大面向:威士忌、葡萄酒、啤酒、其他酒類、酒精與健康、酒精與文化,及酒的普遍知識。

其中收錄的文章,很多都是標題看起來幽默,但看下去後就發現相當有意思,比如威士忌一堆品牌都叫做格蘭(Glen),為什麼呢?因為Glen是蘇格蘭語中「河谷」的意思,釀造威士忌當然需要水,因此許多酒莊都位於河谷;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擺年老廠格蘭立威(Glenlive)相當受到歡迎,導致其他品牌一開始偷吃步,也都叫自己GlenOOO來偽裝。格蘭立威最後用法律途徑解決,還把自己的名號加了個「The」,變成正港的「The Glenlive」。

另一個小編覺得有趣的部分,是講艾雷島威士忌為什麼會有「泥煤味」,原來艾雷島充滿由動植物屍體沉積而來的有機物泥沼,當泥沼烘乾後,當地人會拿來日用燃燒,同時也會拿來烘烤威士忌原料的麥芽,因此這些泥沼的氣味也一同融入了麥芽中了……

除了威士忌,本書介紹其他酒類的篇章也相當有趣(只是小編喜歡威士忌),如果你喜歡喝酒,也想了解酒類背後的故事,那這本書值得一讀!

0垃圾生活讓你更健康!初學者可以從六個步驟開始《0垃圾》作者凱特琳・肯洛在年僅20歲時就罹患乳癌,在這之後,她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塑膠製品其實有很多環境荷爾蒙,會誘發癌症,為了避免風險,她開始檢視自己使用的物品有多少塑膠,並且盡量找到非塑膠製...
04/07/2025

0垃圾生活讓你更健康!初學者可以從六個步驟開始

《0垃圾》作者凱特琳・肯洛在年僅20歲時就罹患乳癌,在這之後,她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塑膠製品其實有很多環境荷爾蒙,會誘發癌症,為了避免風險,她開始檢視自己使用的物品有多少塑膠,並且盡量找到非塑膠製品的替代方案,而最後成為了「零垃圾」的實踐者,不僅身體沒再出狀況,還促進了環保。

如果想要開始自己的零垃圾生活,卻不知道該如何做,《零垃圾》有從初學者到進階者的一系列指南。在這裡分享一下本書適合初學者實踐的六個步驟。

了解你的垃圾:先了解自己丟掉什麼東西,就可以了解自己有什麼需求。作者建議,可以在垃圾桶跟回收桶旁放一個立板,將丟入的東西都記下來,有重複的就計算數量。而作者也提示,最常見到的垃圾是廚房紙巾及食品包裝。
減少購買:只要你不買,就不會有垃圾。作者弄出一個簡單的圖表,讓你看你是否真的需要買某樣物品。

拒絕吸管:作者寫美國人平均每天用5億根吸管,台灣是飲料王國,用吸管的比例也很高,作者建議可以用可重複吸管(如玻璃或不鏽鋼),而我自己通常不點有料的飲料,因此如果沒使用環保杯的話,會撕開封膜直接喝。
使用購物袋:作者提到,最難的部分是「記得攜帶購物袋」。如果常常忘記,可以買一兩個能掛在鑰匙圈的小購物袋,或者找個時間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看何時會去採購,這樣就知道何時要帶購物袋。小編自己是在隨身背包中有放一個小的包中包,裡面都是輕薄的購物袋。
環保杯:要製造一罐寶特瓶,不只需要消耗石油,還要用水,作者寫到:「要用3公升的水才能製作1公升的瓶裝水」,因此喝寶特瓶的水非常浪費資源。作者建議,瓶裝水應該在危急狀況使用(如放在避難包中,或天災時需要乾淨飲水),並建議一般人應該帶環保杯或環保水瓶。作者還推薦融合口號,在出門時說:「錢包、手機、鑰匙、水」,這樣就能在出門時記得帶了。
咖啡杯:作者提到咖啡杯有包覆塑膠膜,所以很難回收(其實台灣的飲料杯也是如此),要分離飲料杯的塑膠膜跟紙很麻煩,且塑膠部分最後還是會變成垃圾。而作者還提到,外帶咖啡杯的塑膠蓋時常是塑膠製作,不夠耐熱,如果忘記帶環保杯,沒辦法避免咖啡杯,至少請店員不要蓋杯蓋,也可以用內用代替外帶,在店裡喝完再走。

老實說,作者提供的六個訣竅(尤其是後面四個),在台灣應該已經有很多人行之已久了。如果你已經開始,那恭喜你邁向更健康的生活;如果你還沒開始,這六個訣竅都不會太困難,推薦給大家嘗試看看!

《烏龜的修復時光》是賽・蒙哥馬利繼《章魚的內心世界》之後最新發售的著作,本書描寫作者與友人們在美國保育烏龜的心路歷程,他們見證重傷烏龜的存活,也見證他們跨不過關卡而過世,並予以送行。他們見證內陸想過冬而跨過馬路被碾過的烏龜,被惡意人士用弓箭...
19/06/2025

《烏龜的修復時光》是賽・蒙哥馬利繼《章魚的內心世界》之後最新發售的著作,本書描寫作者與友人們在美國保育烏龜的心路歷程,他們見證重傷烏龜的存活,也見證他們跨不過關卡而過世,並予以送行。他們見證內陸想過冬而跨過馬路被碾過的烏龜,被惡意人士用弓箭傷害的烏龜,也見證過氣候變遷下被凍僵而被海水拍上岸邊的海龜們。

這本書在美國橫掃暢銷排行榜與獎項,小編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我在編輯時也常常因為賽的文字而忍不住掉淚,最後還製作一張表格,說明如果你在台灣街頭遇到烏龜受傷時,可以撥哪支電話或找哪些單位協助。

本書在台灣也很受歡迎,不僅持續在博客來新書榜的「自然科普」類上出現,最近也入選博客來「我們想要的未來:與地球同行的選書計畫」,讓讀者可以用優惠價格購買: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126066/1

最近在台灣,本書也有不少宣傳與心得,比如「好書快報」節目主持人周詳有介紹本書。小編必須說,在小編接受他的採訪時,相當訝異周詳先生撰寫的訪綱之詳細,他幾乎是將書每個地方都翻過一次,擬題目與我討論,連我這已經看過書稿好幾遍的編輯都還要重溫一下稿件才能好好跟他討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K_bTxi-5U

此外,本書在博客來上也有心得,小編必須說,兩篇心得都讓人相當感動,在此引用Cindy Tsai的長心得。她寫道:

---

最近讀了《章魚的內心世界》作者今年的新作~《烏龜的修復時光》。這本書依然是一本動物觀察日記,但更像是一本溫柔又堅定的生命記事。在看的同時,我真的覺得好感動⋯ 作者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愛動物的人。賽·蒙哥馬利參與了烏龜救援單位的志工行動,和其他夥伴們一起執行無數次任務。

在陪孩子閱讀爬蟲類百科的時候,我大約知道海龜的生態,但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有這麼多等待救援的野生烏龜們,我很驚訝⋯ 人類究竟把這個世界催殘到什麼樣子了?

-

印像深刻的是,看到書裡作者跟志工們在一場暴風雪裡對海龜的救援,說:「 我們不能放棄每隻海龜 ,看到一個 救一個 」到後來成功的從一片極地救出一整車的烏龜,我真的非常感動,雖然這只是開始而已,還有後續的漫長治療。

讀到這裡我心裡有個疑問:為什麼海龜會在寒冷的冬季困在海灘上?這主要是氣候變遷所致。每年秋末,海龜會從北方海域南遷避冬,但若秋天氣溫異常溫暖,牠們會以為還可以繼續停留,結果來不及逃離,在突如其來的降溫中陷入危機。

另一個令人難過的現象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烏龜在過馬路、走陸橋時被車撞傷。人類的大規模開發破壞了原本的棲地,烏龜們無法安全地返回產卵地,只能冒著風險穿越人類設下的障礙。這些受傷的龜殼與迷途的行徑,其實是我們人類行為的回聲。

我們也許無法逆轉地球所受的傷害,但仍然有人,像作者一樣,用微小卻堅定的行動守護著脆弱的生命。

就像那些被送進救援中心的烏龜,哪怕傷痕累累,只要還活著,就會努力康復。即使修復的旅程漫長,它們從未選擇放棄。

-

我一直沉迷於閱讀各種關於動物的書籍。我熱愛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每次合上書本時,心中總會有點沉重。是我太執著了嗎?但也許正是因為這個世界本就不完美,才讓這些努力活下來的生命顯得如此珍貴。

作者最後說,看似什麼都做得到的我們,其實也從烏龜身上學到了很多。

/ 慢慢來,才能好好享受;不疾不徐,專注當下。/

「沒有人像烏龜那樣專注。」

「也沒有人像烏龜那樣有耐心。」

在阿拉伯語中,「耐心」(sabr)這個詞的字源意指「約束」或「包含」——這讓我想到烏龜那個溫柔又堅固的殼。那是牠們得以在地球上存活數億年的秘密,也是長壽與穩定的象徵。

耐心,不只是等待,而是一種對時間的深度信任。「沒有人能獲得比耐心更大或更好的祝福了。」

這本書像是一個提醒,也是一份禮物。當我們願意像烏龜那樣慢下來,收起焦躁,走一條長而穩的路,世界就會用另一種方式回應我們:書裡的最後作者對於烏龜的救援漸入佳境,也多了許多人生的體悟。

-

原本不想寫下這篇有些沉重的文字,而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的確也看到了作者在做這些事上的艱困處境,我知道作者賽·蒙哥馬利ㄧ生都在爲動物付出,我不免想著⋯ 我能做些什麼呢? 或許就是寫下這篇心得了吧。

提醒自己,這些生命的存在以及守護他們生命的人們,值得我們記得。

---

也希望,如果你們有機會翻開本書,你們會獲得同樣的感動。

13/06/2025

謝謝「新書快報」周詳分享本書!

之前小編收到周詳的訪綱時相當訝異,書看得相當詳細,這次對談也相當愉快,感謝他的用心訪問與推薦。

會通靈的命理老師所見的地獄,和我們一般人看見的地獄,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地獄,是有人作惡事,讓我們受苦,而我們因此心懷怨恨,以惡報惡,使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斷沉淪,這是人類所造的地獄。而擁有通靈能力的命理老師劉偉中,他...
13/06/2025

會通靈的命理老師所見的地獄,和我們一般人看見的地獄,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

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地獄,是有人作惡事,讓我們受苦,而我們因此心懷怨恨,以惡報惡,使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斷沉淪,這是人類所造的地獄。

而擁有通靈能力的命理老師劉偉中,他所見的,則是惡人為惡後,於死後要接受懲罰之處。

劉偉中老師於本月出版了第二本著作《撫平傷害的修行者》。相對於第一本書《跟隨菩薩的修行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劉老師分享了他所見到的地獄架構,並且附上城隍廟的圖,讓讀者更方便想像地獄的模樣。

但我在編輯時,深深覺得,地獄的懲罰再可怕,也比不過「審判」本身可怕。

劉老師在本書收錄的故事與論述中不斷強調,地獄是三界之中最公正之處。在人間,你或許可以收買法官,懲罰證人,逼人不敢審判你的罪惡;但在地獄,十殿閻王可不吃這一套,他們會將你在人間所做的所有善惡列出,進行公平的審判──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自己過去所做的一切,善者會見到善事的回報,而惡者會見到自己造成的傷害。

那麼什麼是為惡?這就是本書的中心,老師分享了許多為惡的故事,包括當權者為了統治方便而濫殺無辜,或有些人因為私心而陷害同夥,甚至是有人破壞自然水土導致生靈塗炭。

無論是人或其他生命,都是有價值,並且有自己的意識的。老師也見證了,當人為惡而傷害他人或萬物時,時候到了,就會被亡靈反撲,他甚至不需下地獄,就會直接因現世報而死。

而見證這一切的老師,則會在最後理清因果,撫平傷害。

這,就是本書書名的由來。

我自己不算是虔誠的信仰者,但在編輯老師的故事時,我確實感覺到人必須為善的道理,那是為了種自己的福田,積陰德,也是為了不傷害他人。

如果你對靈學故事有興趣,或者想看看命理老師見證的案例,歡迎翻閱本書!

說到粽子,很多人都以為它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但其實最早的粽子記載出現在西晉的《風土記》,當時稱為「角黍」。從時間順序來看,粽子和屈原相隔了六百年,兩者其實沒有直接關聯。原始版的粽子,「角黍」,只是用菰葉包裹黍米,相當樸實。後來粽子的餡料漸漸...
30/05/2025

說到粽子,很多人都以為它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但其實最早的粽子記載出現在西晉的《風土記》,當時稱為「角黍」。從時間順序來看,粽子和屈原相隔了六百年,兩者其實沒有直接關聯。原始版的粽子,「角黍」,只是用菰葉包裹黍米,相當樸實。

後來粽子的餡料漸漸豐富,到了明朝,已經有糯米、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多樣滋味,逐漸發展成今天的樣貌。

每到端午,台灣總少不了「北部粽」與「南部粽」大戰。北部粽以熟米拌炒後包起來蒸,口感粒粒分明、鹹香十足;南部粽則以生米混入花生、豬肉、香菇等炒至半熟,再用麻竹葉包裹後水煮,吃起來軟糯,還帶有淡淡的花生香。

如果你熱愛台灣小吃,卻只熟悉它的味道,不妨翻開《呷小吃,吃台味》。這本書精選101道經典台灣小吃,從味道一路講到歷史故事,不只是告訴你吃什麼,更帶你咀嚼每一道台灣味背後的人文滋味。

本書審訂者 兩棲爬蟲萬事屋 - Herptile's Yorozuya 在上週世界烏龜日時,分享《烏龜的救援時光》書訊,能有這樣專業人士協助審定本書,又寫出如此動人的推薦文,除了感謝,實在不知道能說什麼QQ
27/05/2025

本書審訂者 兩棲爬蟲萬事屋 - Herptile's Yorozuya 在上週世界烏龜日時,分享《烏龜的救援時光》書訊,能有這樣專業人士協助審定本書,又寫出如此動人的推薦文,除了感謝,實在不知道能說什麼QQ

[世界烏龜日]

 今天(5/23)是世界烏龜日,起源於美國龜類救援組織(American Tortoise Rescue)於2000年所發起的活動,希望藉由每年5月23日的慶祝活動,提升大眾對龜鱉類保育的重視,以及關注牠們面臨的生存威脅。前陣子剛好幫忙審了「烏龜的修復時光」一書,內容主要是描寫龜類救援聯盟(Turtle rescue league)-位於美國馬塞諸州致力於救傷及保育龜類的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他們在日常執行的工作跟令人印象深刻的救援故事。

 過去也曾經幫忙處理過多次遭車禍而外殼破裂的斑龜(𝘔𝘢𝘶𝘳𝘦𝘮𝘺𝘴 𝘴𝘪𝘯𝘦𝘯𝘴𝘪),運氣好活下來的個體恢復期很長,也需要不斷的回診跟頻繁的照顧,所消耗的人力跟費用相當可觀,讓一隻大母龜能繼續在野外活下去等於支援了牠後續在漫長生命中能夠生的所有幼龜。但說實在的,系統性的威脅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我們沒有辦法無止盡的救援所有出意外的動物,其他的救傷單位亦是如此。可以仔細想想你們曾經看過很多斑龜路殺的地方,現在還有嗎?是路殺的問題解決了?還是龜沒了?

 在僧多粥少的保育工作上,瀕危物種理所當然的會被分配到更多資源,像一般非瀕危物種救傷的個體保育工作相對不受重視,也可能會吃掉過多的可用資源,但非瀕危物種受到的系統性威脅如果一直沒有解決,那麼也只是等著成為下一個瀕危物種,尤其是像龜類這群生殖週期長、壽命長的生物,禁不起持續性的消耗。

 閱讀這本書可以讓沒接觸過救傷現場的人知道,救傷龜類是多漫長、辛苦、消耗資源及危險(他們有處理大量的擬鱷龜(𝘊𝘩𝘦𝘭𝘺𝘥𝘳𝘢 𝘴𝘦𝘳𝘱𝘦𝘯𝘵𝘪𝘯𝘢)),一般人除了將受傷動物帶到救傷單位外,也能關心持續發生的系統性威脅,最常見的斑龜也一直面臨養龜場大量採捕野生母龜導致野外族群的性別失衡以及懷卵母龜頻繁路殺的威脅,在臺灣這些都是沒有被積極面對或解決的問題。

 在世界烏龜日跟大家推薦這本書,有機會有興趣可以去翻看看,另外我這邊有一本多出來的,如果想要的話,歡迎在留言處留言自己對臺灣龜類威脅的敘述以及覺得可以如何減緩或解決的方法,我會再從裡面隨機選一個把這本書送掉,日期就到六月前好了,希望大家也能藉此了解一下這些人類情感上最熟悉的爬行類動物。

四年前用哲學講當今社會問題的書,到現在讀起來怎麼還是這麼中肯?讀《當世界歷史的指針迴轉時》小編必須老實承認,自己是三年前開始入職當編輯的,因此對我們出版社之前出的書不是這麼了解,最近正在一一閱讀並介紹給大家。然而,當我翻開《當世界歷史的指針...
18/02/2025

四年前用哲學講當今社會問題的書,到現在讀起來怎麼還是這麼中肯?讀《當世界歷史的指針迴轉時》

小編必須老實承認,自己是三年前開始入職當編輯的,因此對我們出版社之前出的書不是這麼了解,最近正在一一閱讀並介紹給大家。然而,當我翻開《當世界歷史的指針迴轉時》,我讀到很多段落都不禁發出「WTF」的讚嘆,怎麼書中內容放到現在來看還是完全能通啊?

我必須要先說,我對四年前的編輯到底為什麼會選這本書來出版毫無頭緒,這本書的書名《當世界的指針迴轉時》看起來有點抽象,但其實講白話就是「世界在退步」的意思。作者馬庫斯・加布里埃爾(Markus Gabriel)是德國哲學教授,而且是有辦法寫出暢銷書的哲學家(這也太猛),他與日本PHP研究所編輯部的人員對談後,出版了本書,並由我們引入。我在本書中看到最中肯的地方,是作者在敘述民主問題的部分,我直接引用書中文字:

P.92:現代人認為『民主主義建立在能夠自由發表自己所相信的事物之下』。把民主主義與某些特定的言論自由混淆。

P.92:民主主義,實際存在於法院、基礎建設、稅務機制、官僚、政府機關等,所有此類機關的複雜系統。這就是民主主義的實體。

P.93:民主制度的功能在於減少面對意見分歧時發生暴力事件的機會。

P.93:民主主義並非僅單一方的勝利。會出現妥協的立場。這就是法官的角色……要把雙方利益考量進去,如此才能使民主主義發揮功能。

P.94:民主主義的危機是,民主主義國家的巿民連這些事都不明白。他們認為民主主義就是能隨意說出腦中所浮現的想法。但這並不是民主主義而是Facebook。它在全球擴散,曲解了美國憲法第一條(「言論自由」)的條文。我們必需去理解民主主義的本質與它的價值觀。必需去了解緩慢的官僚程序是好的。

P.95:我曾說「所謂民主主義,應該是基於我所稱呼的『顯然事實的政治』之上。這才是應該守護的價值」。民主主義應該是真實的民主主義。因此,事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人權屬於顯然的事實。沒有人想要接受拷問、沒有人想跟70 個人生活在一間極度狹小的房間裡,這些都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事。民主主義接納這些顯然的事實。又或者說,因為沒有人想要被殺死,民主主義將竭盡所能使殺人犯罪成為困難的事。

不過,作者也有補充:

P.105:當然現實也有錯誤的事情。這些人的聲音是真實的,也是錯誤的。那麼,由誰來決定「這是否是一個錯誤」呢──重要的地方是,這取決於理性的分析或公開辯論。

雖然作者寫了不少其實有點門檻的哲學思考,不過看這本書時,我確實感覺到,哲學其實是拿來回應現實,而不是只是抽象的邏輯推演的。有關民主思考的部分,我認為作者寫得挺不錯,而且無論是放到歐美還是台灣都很中肯……在當今這個網路可以否認許多事實的地方,我們更要重新回到事實,納入討論,才是維護民主的根本。

Address

Taichung
407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晨星勁草-人文心理書系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晨星勁草-人文心理書系: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