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門整合行銷 行銷槓桿魔法師

美門整合行銷  行銷槓桿魔法師 美門文化傳播1992年成立於台北,2009年另成立美門整合行銷,目前客戶遍及產、官、學、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非營利組織。
美門協助企業與組織發掘差異化優勢,找出品牌獨特亮點,讓品牌為企業成長創造無限可能。

2021年起實施周休三日的先驅企業。
美門整合行銷團隊,超過 20 年市場經驗,服務超過 100 個品牌與企業客戶遍及產、官、學、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非營利組織,有業界「行銷槓桿魔法師」之稱號。2022年美門正式開啟永續轉型行動:懷抱對人、環境的良善之心,創造永續經營、協助品牌發展長久獲利的好事業,核心能力為擅長「整合與溝通設計」,品牌行銷、曝光與溝通策略的長期經驗與營運能力。

|總監叮咚EP.64|有一種音樂家不只演奏音樂,更策展整場聆聽的經驗:旅歐吉他演奏家張懿德本集連線瑞士巴塞爾,古典吉他演奏家 張懿德,她是瑞士巴塞爾音樂院2024碩士最佳畢業製作得主。18歲赴法、旅歐12年,畢業於巴塞爾高等音樂院,現任教沙...
14/11/2025

|總監叮咚EP.64|
有一種音樂家不只演奏音樂,更策展整場聆聽的經驗:旅歐吉他演奏家張懿德

本集連線瑞士巴塞爾,古典吉他演奏家 張懿德,她是瑞士巴塞爾音樂院2024碩士最佳畢業製作得主。
18歲赴法、旅歐12年,畢業於巴塞爾高等音樂院,現任教沙夫豪森音樂院,活躍於歐洲當代與古典音樂舞台,長期專注於個人表演計畫。

從技巧純熟的演奏者,走向以策展思維構築演出的音樂家。
她說:「我不想只演出別人的企劃,我要建構屬於自己的表演宇宙。」
她把音樂與舞台、燈光與空間編織出專屬於她獨特個人風格的演出形式

她分享自己歐洲跨國邊境的工作和生活:住瑞士、跨到法國,一天切換三至四種語言;
從台灣到巴黎,再到巴塞爾的音樂養成,
在打掉重練的學習歷程中,學會用音樂表達靈魂與存在,把技巧翻轉成情感與創意表達。

本集搶先公開張懿德2026一月全新專場《Continuum》演出內容

繼2021年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演出的《無邊》後,
再次回歸,帶來歷時四年累積的全新創作計畫。
本次專場聚焦當代吉他音樂的多樣表現,包含電吉他、光影、人聲、電聲,
並邀約台北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微光合唱團一同演出。
曲目包含世界首演兩首委託新作,與一首台灣首演。
不僅是她藝術生涯的新節點,
更是連結歐洲與台灣藝術創作再度連結的具體行動。

讓感官被溫柔且持續地打開體驗您未曾有過的沉浸式當代吉他音樂,
把這集聽完,然後我們相約懿德的專場見。

*誠摯邀請個人與企業贊助,一起讓這場來自歐洲的當代創作,在台灣落地發光。
贊助聯繫 [email protected]

《CONTINUUM 張懿德當代吉他音樂專場》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
時間:2026/1/17(六)19:30、1/18(日)14:30

opentix 購票連結/
https://www.npac-ntt.org/program/events/c-OIcghGUMDZk

碩士畢業演奏會精采畫面/
羅芳偉 遠古之舞 給吉他獨奏
https://youtu.be/6V1eXnwPDD0?si=rpicedAs26uaGXBK

Thierry Blondeau 非地方 I 給吉他獨奏
https://youtu.be/7nER0FbPmyM?si=Dyj8GkgMs7Vxv389

Ivan Liuzzo ARK 給十弦吉他與五部男聲合唱
https://youtu.be/gfdMOZEuHgI?si=mKDOI1r0m81iHiVy

藝術家海報照片/視覺 © 蘇子齊
---
#總監叮咚 收聽連結
Apple:https://reurl.cc/nZqqq1
Spotify:https://reurl.cc/0646k9
#美門整合行銷 #總監叮咚

總監思想啟 每月一文 2025-11月號#永續意識年度測驗:雙十一購物節這場「對人不好、對地球也不好」的瘋狂活動,我們能否通過考驗?一件東西的成本,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為它被用來換的這件東西—無論是即時支付,還是長期支付。Henry Da...
12/11/2025

總監思想啟 每月一文 2025-11月號

#永續意識年度測驗:雙十一購物節

這場「對人不好、對地球也不好」的瘋狂活動,我們能否通過考驗?

一件東西的成本,
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因為它被用來換的這件東西
—無論是即時支付,還是長期支付。

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 ·梭羅

▊購物節過後,滿地紙箱與滿腦空虛

我的老天鵝!雙十一購物節結束了,社區管理室終於清出一條路。然而拜今天無風無雨的颱風假之利,各大電商平台與百貨公司應該又開心收穫了天上掉下來意外的一大筆業績!
但站在永續的角度思考,我們必須回頭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場一年一度的「消費儀式」,真的「對人好、對地球好」嗎?(沒錯,我就是在幫自己打書,哈哈~)
當社區管理室被包裹堆滿,當物流司機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當我們在拆開第五個包裹時突然想不起來自己到底買了什麼,這個被包裝成「全民狂歡」的購物節,是否正在悄悄掏空我們對消費的理性判斷,也繼續掏空地球早就破表的承載力?

▊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經濟成長」嗎?

▌雙十一的由來與擴張:從自嘲到狂歡的變質

雙十一原本只是中國大學生自嘲「光棍節」的趣味日子,卻在2009年被阿里巴巴轉化為「全球最大購物節」。短短十幾年間,這個消費符號從中國擴散至全球,年年刷新交易額紀錄、擴張物流規模、加大行銷火力。2023年天貓雙十一的交易額突破人民幣5,571億元,相當於台灣近一個月的GDP總額。
這背後的邏輯只有一個:成長!再成長!更多成長!
但我們必須問:這種的經濟成長,真的等於社會進步嗎?

▌當GDP成為唯一信仰:成長型經濟的迷思

英國生態經濟學家Tim Jackson在《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一書中一語中的:「當成長變成目的,而非手段時,社會就失去了繁榮的真正方向。」
我們太習慣用GDP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政府追求GDP成長、企業追求營收成長、平台追求GMV(商品交易總額)成長。但GDP年年攀升的同時,社會壓力、環境崩壞與心理健康問題卻同步惡化。我們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活動」,卻不一定創造了更多的「幸福感」。
雙十一購物節正是這種「成長至上」思維的極致展現——它不在乎你是否真的需要,只在乎你是否購買;它不在乎地球能否承受,只在乎數字能否再創新高。

▌另一種選擇:甜甜圈經濟學與福祉經濟的呼喚

所幸,越來越多經濟學家開始提出替代方案。
英國經濟學家Kate Raworth提出的「甜甜圈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清晰的圖像:人類應該在「社會基底」(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與「生態天花板」(不超過地球承載極限)之間,找到一個永續發展的安全圈層。這個圈層看起來就像一個甜甜圈——內圈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底線,外圈是地球的生態邊界。而我們的經濟活動,應該剛好落在這個甜甜圈的範圍內。

2018年由紐西蘭、蘇格蘭、冰島、芬蘭、威爾斯等國共同發起的「福祉經濟聯盟」(Wellbeing Economy Alliance, WEAll),也正在推動一場經濟典範的轉移。他們主張經濟政策的目標不應該是GDP最大化,而是「人類福祉」的最大化—包含身心健康、社會連結、環境永續、公平正義等多元面向。

我們需要的不是讓人與地球疲於奔命的「消費經濟」,而是一個讓眾人活得有尊嚴、地球仍能呼吸的「福祉經濟」。
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雙十一,我們會發現:這場購物狂歡既沒有提升人類福祉(反而製造焦慮與空虛),也嚴重超出生態邊界(碳排放與資源耗損驚人)。它精準地落在甜甜圈的「危險區域」—對人不夠好,對地球更不好。

▊雙十一背後的負面影響:看不見的巨大成本

當我們沉浸在「買到賺到」的短暫快感時,很少人意識到這場購物節背後隱藏的巨大成本。

▌對地球的成本:碳排放與包裝垃圾的爆炸性增長

根據研究,電商物流的碳排放量遠高於實體零售。雙十一期間,上億筆訂單帶來的是爆量的倉儲能耗、配送運輸、退貨逆物流,以及難以計數的包裝材料消耗。

雙十一始作俑者—中國,曾有環保組織統計,2022年雙十一產生的快遞包裝垃圾超過50萬噸,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塑膠包材、氣泡紙、紙箱。即使標榜「可回收」,實際回收率也不到20%。這些包裝垃圾最終大多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製造更多碳排放與環境污染。

更諷刺的是,為了在「倒數計時」結束前搶單,許多消費者來不及仔細思考就下單,導致退貨率居高不下。這些退貨商品經過二次物流、重新包裝,甚至因為「不符合銷售標準」而直接銷毀,造成驚人的資源浪費。

▌對人的成本:勞動剝削與心理操控

雙十一的「成功」是建立在無數勞動者的過勞之上。
在中國,物流司機在購物節期間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睡在車上、吃在路上。倉儲人員連續加班,時薪卻沒有相應提高。客服人員面對暴增的諮詢量與客訴,精神壓力巨大。這些「看不見的人」支撐起了光鮮亮麗的交易數字,卻很少被提及。
對消費者而言,雙十一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操控實驗」。「倒數計時」製造緊迫感、「滿額折扣」誘導湊單、「限時限量」刺激衝動消費、「早鳥預購」綁架未來需求。這些行銷手法精準地利用了人類的損失厭惡心理與從眾效應,讓我們在「不買就虧了」的焦慮中失去理性判斷。

購物節結束後,許多人發現自己買了一堆「當下覺得很划算,事後根本用不到」(很多人表示放了一整年,甚至到了今年購物節,去年的購物節的箱子都還沒有打開)的東西,空虛感油然而生。這不是真正的消費滿足,而是被操控後的心理空洞。

▌對價值的成本:永續品牌的兩難與綠色漂浮

更值得關注的是,雙十一對「永續價值」本身的稀釋與扭曲。
許多真心實踐永續理念的小品牌,在演算法與流量遊戲中被邊緣化。他們堅持公平貿易、使用環保材料、提供合理薪資,成本自然較高,價格也難以與大量生產的快時尚品牌競爭。當消費者的注意力全被「折扣」吸引時,這些品牌的「價值主張」變得微不足道。
為了生存與曝光,有些永續品牌被迫參與這場折扣大戰,卻在過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核心價值。這引出了一個更尖銳的矛盾...

▊當道德品牌也迷失在雙十一:一個真實的反思

今年雙十一活動期間,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個平時非常認同的「道德選品品牌」也推出了促銷活動。這個品牌一向強調「有意識消費」、「倫理選擇」、「價值購物」,他們的產品來自公平貿易、環境友善的供應鏈,價格反映真實成本。

但這次,他們也推出了「滿額折扣」、「第二件優惠」、「限時加贈」等典型的刺激型促銷手法。

我忍不住留言提醒:「這樣的做法,與你們平時提倡的價值理念完全不符,好可惜。」

品牌方很快回應:「我們只是希望用更親近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到道德選品」。白話文應該是說,雙十一是流量最大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生存和成長。

這個回答讓我陷入沉思。

他們迷失了什麼?

我理解品牌的經營壓力,也認同「觸及更多人」的善意初衷,但問題在於:

「親近」不是靠折扣建立的,而是靠信任的長期累積。 當你用和其他品牌一模一樣的促銷手法時,消費者如何分辨你的「不一樣」?

當價值必須靠折扣才能說服人,那它可能就不再是價值,而只是包裝。 真正認同永續理念的消費者,願意為價值付出合理價格。而被折扣吸引來的消費者,下次可能會因為更大的折扣離開。

這是一種價值的自我打臉,也是對意識消費者的混淆訊號。 當永續品牌也加入「多買多省」的行列,我們如何說服消費者「少即是多」、「需要才購買」?

更深層的問題是:這個品牌是真的想「影響更多人建立永續意識」,還是只是想「賣給更多人」? 前者需要的是教育與陪伴,後者只需要促銷與流量。兩者看似相似,本質完全不同。

▊反思:這是一場永續意識的年度測驗

雙十一不只是購物節,它更像是一場集體測驗——測試品牌與消費者的永續意識到底有多真實。

◣◥品牌方該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1. 在面對業績壓力與流量誘惑時,我們選擇了什麼?堅持了什麼?又妥協了什麼?

真正的永續品牌,應該有勇氣在「全民瘋搶」的時候選擇不跟風。或者,如果要參與,也應該用符合品牌價值的方式——比如推出「理性購物指南」、「以舊換新計畫」、「每筆交易捐款支持環境專案」等,而不是無腦地「打折與優惠」。

2. 我們到底是要「銷售更多」,還是要「影響更深」?

這兩個目標不一定衝突,但優先順序決定了品牌的行動策略。如果影響力才是核心,那麼短期銷售數字就不應該成為唯一KPI。品牌應該衡量的是:有多少消費者因為我們而改變了消費習慣?有多少人開始思考「需要vs.想要」?有多少人願意為「價值」付費?
3. 我們的行銷訊息,是在鼓勵「意識消費」,還是在刺激「衝動消費」?

「限時限量快搶」vs.「慢慢想清楚再決定」,傳遞的是完全不同的價值觀,永續品牌有責任用行銷語言為消費者理性「降溫」,而不是衝動「加溫」。

◣◥同樣地,也消費者該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1. 我今天買的,是「需要」,還是腦波弱,被刺激出來的「想要」?

在按下購買鍵之前,停個十秒鐘問自己:如果沒有這個折扣,我還會買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這很可能就是一次「被刺激出來的需求」。

2. 我支持的品牌,是「理念一致」,還是「折扣有感」?

如果你真心認同某個永續品牌的價值,就應該在它「不打折」的時候支持它,而不是等到雙十一才出手。真正的支持,是用消費為理念投票,而不是用理念為折扣找理由。

3. 我的選擇:對人好嗎?對地球好嗎?

這是最終極的檢驗標準。每一次購買都是一次選擇——選擇支持什麼樣的生產方式、什麼樣的勞動條件、什麼樣的環境影響。當我們願意為這兩個問題負責時,消費就不再只是交易,而是一種實踐價值的行動。

▊地球,是我們永續意識的主考官

雙十一購物節結束了,包裹也陸續送達了。

但真正的考試,現在才開始。

讓這場購物節不只是「買買買」的狂歡,而是一次集體覺醒的機會。讓我們透過這場消費行動的測驗,看見品牌的真誠與消費者的覺知。

考試剛結束,收回考卷,現在是對答案的時候了。

#品牌方,你們及格了嗎?

#消費者,你們及格了嗎?

地球,這位最為終主考官,正在批改我們的考卷。

評分標準很簡單:這個選擇,對人好嗎?對地球好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無論交易額再創新高、無論折扣再誘人,我們都不及格。

明年的雙十一,讓我們一起,考好一點,好嗎?

攝影:lululume_lu 花浪蛇

恭喜米雅老師大家一起來支持、來分享、來推廣她的創作喔!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PsASwgCP/?mibextid=wwXIfr
07/11/2025

恭喜米雅老師
大家一起來支持、來分享、來推廣她的創作喔!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PsASwgCP/?mibextid=wwXIfr

原來這就是又害羞又虛榮的感覺啊。米雅的大頭照出現在誠品的頁面上😁

大家點進去看一下老米雅吧。11月5日我和 #培根君 合作的作品《 #帕歐帕歐和阿里》即將上市。可以用這個方式曝光,我覺得很有意思!

網頁在這邊:
https://reurl.cc/QVdzWO

【 他們正在讀 │ #米雅 】
跟著作者的視角,遇見另一片閱讀風景。

頁面裡有米雅「在讀書單」大公開 ,也同時展出我創作和翻譯的書唷!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照片中我們家的牆壁夠白耶

這次的(((2025台灣設計展)))剛落幕✨相信有很多人也去看了~這次美門也有派出小分隊前往彰化參觀(((彰化行)))來看看Anna在這場展覽看到了什麼值得分享的吧!-走進鹿港展區的「殿氣現場」,我一瞬間就覺得:哇!這裡跟我過去許多看展體驗...
05/11/2025

這次的(((2025台灣設計展)))剛落幕✨
相信有很多人也去看了~
這次美門也有派出小分隊前往彰化參觀(((彰化行)))
來看看Anna在這場展覽看到了什麼值得分享的吧!
-
走進鹿港展區的「殿氣現場」,我一瞬間就覺得:
哇!這裡跟我過去許多看展體驗好不一樣,好酷喔!
黑暗神秘的過道,讓我更專注且好奇接下來的體驗。
踏入展覽現場時,就像進入一個被設計「環境化」、被文化「共振化」的場域。
電子螢幕隨著音樂的節奏閃動,影像不再只是影像,
而是會跳動、會流動、會侵入你每一道視線的一種能量。
展桌因為是亮面的,可以反射出光、影像、甚至周圍人的身體。
讓我在觀看作品時,像是在同一時間看到兩個世界疊在一起。
我不只是「看作品」,而是「被環境包圍」、「成為環境一部分」

我在這個展區停留了比預期久
可能是因為光線變化讓我反覆觀看螢幕、反射、周圍人群;
也可能是因為聲音起伏讓我想停下來聽。
這種「停下來的意願」本身,就是展覽讓我體會到的設計魅力。

離開震盪的聲光世界後,來到彰化展區,逛展的節奏比較緊湊。
這裡展示的是地方的生活、產業、信仰和老師傅的手路功夫。
原來設計不是一直奔向未來,有時候也會回頭看人、看土地、看記憶。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這次展覽裡有很多中老年觀眾。
他們看展的方式跟年輕人很不同——
不是急著搜集畫面,而是慢慢讀、慢慢回想、慢慢聊。
尤其當他們看到熟悉的老工具或神明文化,
眼睛會亮起來,那是「我懂、我經歷過」的光。
看到很多家庭老中少一起來看展,
那種跨世代一起感受設計的畫面,意外地溫暖。

我喜歡逛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覺得逛展的觀眾也是「展覽的一部份」
我喜歡觀察別人怎麼看展
哪些展品會留下哪些人的目光?
哪些人容易被互動裝置吸住?
寫下這段文字的人在想什麼?
甚至會不小心聽到旁邊觀眾的小評論,覺得好真實、好可愛🤣
像是我有聽到一段對話是大概20歲的女兒跟媽媽說:「媽媽妳以前不是都在客廳組這個嗎?我們家地上都堆了很多箱(家庭代工)」

這趟《2025 台灣設計展 ((( 彰化行 )))》
給了我三個很想記住且跟大家分享的感受:
1.沉浸感 — 設計可以包住你,而不是只給你看
2.地方連結 — 設計可以回到地方,讓文化繼續活著
3.跨界 — 設計可以讓不同的人,有共同的停留理由
或許,一場好的展覽
就是在某一瞬間,作品、場域、觀眾
彼此都在對話。

如果你也去了,有沒有哪一個瞬間讓你停下腳步?
留言跟我們分享吧
#2025台灣設計展 #彰化行 #殿氣現場 #展覽心得

🎉恭喜美門業主 有內younei 一步一步往自己的理想邁進你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看見!!👍建造屬於自己的 #文化基地2023年,總監受邀到阿里山逐鹿部落開課,認識了主理人伊珊並且開始聚集 #阿里山藝術家聯盟2024年,謝謝伊珊邀請美門參與,...
20/10/2025

🎉恭喜美門業主 有內younei
一步一步往自己的理想邁進
你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看見!!👍
建造屬於自己的
#文化基地

2023年,
總監受邀到阿里山逐鹿部落開課,認識了主理人伊珊
並且開始聚集
#阿里山藝術家聯盟

2024年,謝謝伊珊邀請美門參與,從品牌發想到產品設計,一步一步協助打造出屬於阿里山鄒族的文化品牌 #有內younei,設計出會唱歌的小米酒,讓文化以最美的方式被聽見、被打開、被參與

一起感受 #有內 的魅力,官網連結:https://youneiyo.com/

總監思想啟 2025/10月號  撰文/王麗蓉█ █  一條新路  █ █十月份總監思想啟大拖稿,原因是我正好旅行的路上,想要等旅行回來再好好寫,不想在出門前「匆匆忙忙」,而想要「游刃有餘」(笑,我回台灣才弄懂原來這句話最近這麼紅~)█完成...
15/10/2025

總監思想啟 2025/10月號
撰文/王麗蓉

█ █ 一條新路 █ █

十月份總監思想啟大拖稿,原因是我正好旅行的路上,
想要等旅行回來再好好寫,
不想在出門前「匆匆忙忙」,而想要「游刃有餘」
(笑,我回台灣才弄懂原來這句話最近這麼紅~)


完成世界五大洲旅行記錄

世界各地跑來跑去,但卻從來沒有想去美國,這次因為朋友邀約,
想不到就在川普狂人任內,台幣升值的情況下來到了紐約,
但是物價還是讓我見識到美國的驚人高物價,
一個7-11大小的熱狗堡,竟然要價台幣360元。

也在2025/9/29日這天踏上美國這一刻,
完成我旅行世界五大洲旅行的記錄。


人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嗎?

這陣子我一直在思考工作的改變,對於目前的工作模式愈來愈不滿足,
看到資本主義下人們生活的模式,並沒有因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幸福,
反而因為為了追求所謂的成長,大量刺激消費,
耗盡了地球的資源,甚至剝削與殖民了「人類的未來」,
人難道不能按照自己與生俱來的樣子,根據自己內心所願的方式,
生存下去嗎?一定得活得像個奴隸般工作,
不得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才能糊口嗎?


品牌全球殿堂~美國

當我來到紐約,這個全世界資本主義最發達、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土地上,我真的看不到有幸福感的人們,
十幾天的旅行我唯一看到臉上有輕鬆與自在笑容的人,
竟然是躺在紐約第五大道長老教會(Fifth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階梯上面的流浪漢,
他看我賊頭賊腦想看教堂內部,特別指引我方向,如何從另外一條路的側門進去,
他側身躺的樣子,就像個大爺,這個階梯就是他的王位,
原來流浪漢也有令人羨慕的自由感:當你不在乎現實世界要的,你就自由了,就可以當自己世界的王了!

我走在紐約街道這幾天,走路都是「飄」的感覺:就是不踏實,
沒有一種安定與活著的真實感,就一個幽魂飄移在這個城市。

「品牌」這個宗教的發源地始與箇中最強高手就是「美國」,
美國也是世界的行銷大國,最會搞行銷、最會做品牌,
最懂品牌的洗腦力與刺激消費強大力量奧祕,
也可以說就是我這行的朝聖地,但是我卻一點興奮感都沒有。

為什麼?因為不快樂,沒有幸福感!


貧富差距大,人民無幸福感

這樣強大的國家,美國前 20% 的家庭掌握了大約 80% 的總財富,
其中美國最富有的 1% 家庭單獨擁有約 30% 左右 的財富。

在所得分配上,美國最富有的 1% 的家庭所得遠高於底部 20%。
最富有 1% 的家庭平均所得是底部 20% 的 139 倍。

所有勞動類與服務類型的工作,幾乎都看不到白人,
這就是資本主義發展極致的實況,貧富差距大,
多數人幾乎沒有累積資本,生活資源與風險承受能力非常有限,
財富集中於少數人,使政治影響力、社會資源分配、機會不平等等現象可能被放大
,這讓社會發展並不穩定。

今年,美國在《世界幸福報告》的排名跌至歷史最低。
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的數據是年度幸福排名的主要來源,
這份2025年的報告強調了仁慈和社會關係對人們生活滿意度的正面影響。

川普關稅策略就是擺明直接向全世界搶錢,為了美國個人利益,與對抗最大敵人中國,
不必考量倫理與道德,有錢就是一切,
在我看來,世界強國一點也不強,也不再有偉大感,
這也是我遲遲沒有興趣到美國旅行的原因。


旅行中的閱讀

這次旅行路上讀的書是以下這兩本:

Tim Jacson提姆・傑克森《#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Tim Jackson 以一個簡單但革命性的問題為開端:
「在一個資源有限、地球承載力受限的世界裡,我們是否仍該追求無止境的經濟成長?
」長期以來,我們被灌輸「GDP 成長=進步」的信念,
但在生態危機、氣候變遷、貧富不均擴大的現實下,這種信念已不再成立。

他指出,GDP 成長並不等於人類繁榮,
長期依賴「永續增長」的資本主義已使我們陷入「成長或崩壞」的困境。
傑克森主張經濟應轉向「後成長」,以生態修復、社會照顧、教育、藝術與地方經濟為核心,
減少對消費與物質累積的依賴,重視生活品質與社會信任。他提出「永續繁榮」的概念:
在人類與地球的界限內共同茁壯。

這對現代社會啟示,企業應追求「成長的永續界限」
而非規模擴張,個人則應實踐「慢生活經濟」,追求內在富足與關係連結。

另外一本是 #齋藤幸平《#人類世的資本論》
這本書提到,結合馬克思思想與氣候危機,認為資本主義對「永續發展」與「綠色成長」的追求是無效的,
並提出了四種可能的未來走向:
氣候法西斯主義、野蠻狀態、氣候毛澤東主義,以及作者所支持的第四種可能性:「棄成長的共產主義」。

所謂的「棄成長的共產主義」是從馬克思晚期思想中汲取智慧,
關注生態循環,並將重點從生產力轉向「棄成長」的永續共同體:
透過勞動和生產的改革,建立自主、水平管理的社會,
並重視公共財(common)和合作社(association)。

強調公民參與,並指出社會運動只要有足夠的參與者(如3.5% 的非暴力行動),就能帶來重大改變。


兩位作者都質疑「經濟成長=人類幸福」的迷思,
指出資本主義以無限增長為前提,
已導致氣候危機、資源枯竭與社會不平等。

傑克森主張「後成長」的永續繁榮,
強調在地化、生態修復與生活品質;
齋藤則倡議「棄成長的共產主義」,
重建以公共財與合作為核心的社會。

我們追求的經濟不斷成長,真的是正確的嗎?
對人類甚至對萬物是好的嗎?
這種狀況人類真的會幸福嗎?
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我們頃其全力,
到頭來會不是得到一場災難,把地球毀在我們手中,
人類無幸福可言?

當我們推動ESG所謂「綠色成長」與「永續發展」
若不觸及制度根本,
只是延續資本主義舊的貪婪結構。

在人類世的臨界點,我們是否願意放下成長的幻象,
重新定義「繁榮」與「幸福」,
讓人類與萬物能在有限地球中,
萬物愛的互助合作,共生共榮。


人的未來要用什麼方式活著?

這是我這段時間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博士論文想探討的方向:

人類世之下,萬物互利共生,
非人類為核心發展的經濟模式,
到底應該怎樣?
藝術又能在其中扮演什麼超越現實實際思考框架的角色?

現行的資本主義體系以「無限成長」為目標,
把人變成工具,並在對資源的掠奪中,耗損了地球與靈魂的健康。
這是一種「奴役性工作」的文明幻覺——
看似繁榮,實則讓人遠離創造力、愛與自由。

這套「生產-消耗-枯竭」的舊體制,
對於人類對於萬物都是致命的危機,
已經到了到了必須停止的時刻,

是否能發展一種屬於未來的新經濟模式——
這個模式不再以達爾文式的競爭為底層邏輯,而是萬物互利共生,
根本信念是:萬物一體,基於宇宙萬物愛的互助合作,
人是造物主受託的管理者,人與自然並非對立的主體,
而是彼此滋養的生命網絡。

而且也感覺必須透過建構一個新思維的社群來實踐這樣的經濟生活。


藝術與療癒的結合理想

這次旅行,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修道院分館
(The Met Cloisters)
看到我心目中理想療癒式藝術中心的樣貌,
我似乎得到的新的啟發,

同時對於我人生目標之一,要打造結合「藝術與療癒」的美術館的樣貌更加清晰了:

融合自然、勞動、手作、藝術與靈修,
讓人透過身體的行動、手的創作與心的靜定,
重新理解「如何活、如何創造、如何愛」。

這樣藝術療癒中心可讓人們能在生活中實踐四種原始而完整的身心連結:

#勞動:如親手打掃、種樹、建築,透過身體回歸存在的根基。
#手作:釀酒、烘焙、織布,讓生產回歸溫度與節奏。
#藝術創作:繪畫、雕塑、刺繡、書寫,讓創造成為療癒與覺察的途徑。
#靈修:讀經、禱告、靜心、吟唱,讓人與內在的神性重新連結。

這些場所不屬於任何宗教,
而是文明更新的靈性工坊,
共同建立一個以愛與創造為經濟基礎的全球社群網絡。

現今的世代,人失去了上帝創造時的榮耀,
每個人都應該根據上帝創造時給予的乎召(Calling)
重新思考,

AI時代來了,讓我們有機會,
留給自己更多時間回到和自己獨處與家人相處,
做人該做的,活出人該有的樣式,
打造每個人專屬的生存模式,

當經濟只為了成長而存在,人類與地球都在枯萎。

我渴望一種讓經濟回到「服務生命」的模式,
一種讓人自由、關係和諧、靈魂豐盛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下一個世代的經濟
將不再是關於競爭、數據與效率,而是關於生命如何共同繁榮。


嘗試走出一條新路

在未來日子,
我期待陪伴人找到其獨特價值的生存
與創造新的經濟與商業發展模式,

我的身分也即將改變為
Life Economy Coach(生命豐盛陪伴者),

陪伴每一個人設計屬於自己的「個人生存經濟模式」,
讓他們能在自己的社群中被看見、被支持、被陪伴。

我相信——真正的富足來自於活出靈魂的工作價值,
而非市場的估值。

讓「存在本身」成為最有價值的產出。
好好活出自己,就能在這世界安身立命,享有美好的生活。

陪伴人們回到「以天賦為職」的生命原點,
真正享受勞動的豐盛果實,並且成為這世界的祝福。

我能做到嗎?
我不知道,但是去做就是答案。

我記得女兒曾說,
不是因為看到一條路才去走,
而是往那個方向前進,走久了,就會走出一條路

麗蓉 2025/10/15 深秋

|總監叮咚EP.64|「恆美 ESG Lab」Ep06-團膳二代的挑戰理念:讓偏鄉的孩子享受世界級的午餐本集來賓 阮專銘,是恆春福晟團膳的二代經營者,他也曾榮獲廚師界最高榮譽金帽獎。原本在科技業有穩定工作,卻選擇回到家鄉,把看似夕陽產業的營...
20/09/2025

|總監叮咚EP.64|
「恆美 ESG Lab」Ep06-團膳二代的挑戰理念:讓偏鄉的孩子享受世界級的午餐
本集來賓 阮專銘,是恆春福晟團膳的二代經營者,他也曾榮獲廚師界最高榮譽金帽獎。
原本在科技業有穩定工作,
卻選擇回到家鄉,把看似夕陽產業的營養午餐,做到世界級標準,
讓各界紛紛前來參訪學習

恆春這片土地,為什麼會「黏住人」?
在利潤極低、風險極高的團膳產業裡,為什麼還願意堅持?
為什麼他認為團膳,不只是送餐,而是對土地的責任?

投入15年,從食材、溫控、到流程,
整合國產食材、產地小農
把科技公司管理模式導入管理系統,並持續創新
配合節慶,製作應景主題米飯特餐

努力把每天40多元的一餐普通團膳,
變成有品質、有文化的食農教育平台。

在夕陽產業的陰影裡,他點亮起一盞陽光
讓孩子的營養午餐,不只是餐點,更是家鄉未來的希望。
---
本集節目由「紅氣球書屋」與「恆春美門永續實驗室」共同製作
---
#總監叮咚 收聽連結
Apple:https://reurl.cc/nZqqq1
Spotify:https://reurl.cc/0646k9
#美門整合行銷 #總監叮咚

|回訪業主 VISSI Dresses & Celebrations |前陣子我們回訪了業主 VISSI,和品牌主理人夫妻聊聊天在掛滿歐洲精品婚紗的展示廳裡,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感受滿滿浪漫氛圍品牌主理人夫妻提到:「有日本客人數次跨海從日本...
10/09/2025

|回訪業主 VISSI Dresses & Celebrations |
前陣子我們回訪了業主 VISSI,和品牌主理人夫妻聊聊天
在掛滿歐洲精品婚紗的展示廳裡,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感受滿滿浪漫氛圍

品牌主理人夫妻提到:「有日本客人數次跨海從日本飛來VISSI量身訂製專屬婚紗!」
今天終於可以跟大家一起見證這樣超浪漫的故事了
一起來感受新娘開箱的喜悅吧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AELmp5nbx/?mibextid=wwXIfr

#美門 #行銷 #VISSI

🎉 恭喜業主 樂童 Wrought-ESG永續意識兒童成長傢俱進駐 【 #環球購物中心 桃園 A19】!樂童 Wrought擁有 28 年專業經驗,陪伴亞洲超過 200 萬位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歡迎來到全新櫃位親身體驗樂童的產品!記得...
08/09/2025

🎉 恭喜業主 樂童 Wrought-ESG永續意識兒童成長傢俱進駐 【 #環球購物中心 桃園 A19】!

樂童 Wrought擁有 28 年專業經驗,陪伴亞洲超過 200 萬位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

歡迎來到全新櫃位親身體驗樂童的產品!
記得別錯過「開幕月」限定優惠,把喜歡的產品帶回家!

👉 9/1 – 9/30 開幕期間
消費滿 $1,380,即可參加扭蛋抽獎一次 🎁
「清埔匯」的住戶朋友,更有專屬鄰居好禮等你來拿✨

🛋️地點:Global Mall 桃園 A19|2F
#美門 #樂童

|總監叮咚EP.63|「恆美 ESG Lab」Ep05-手抱月琴,談唱出人生故事與恆春生活的美好交會民謠傳承人Summer徐鳳玉曾經是「輕鬆玩」樂團主唱,從台北音樂人、玩樂團、寫歌,為了實現「擁有這一片海」的心願,到在恆春紮根18年。南漂後...
05/09/2025

|總監叮咚EP.63|
「恆美 ESG Lab」Ep05-手抱月琴,談唱出人生故事與恆春生活的美好交會

民謠傳承人Summer徐鳳玉
曾經是「輕鬆玩」樂團主唱,從台北音樂人、玩樂團、寫歌,為了實現「擁有這一片海」的心願,
到在恆春紮根18年。
南漂後過著自由的音樂人生活,因為深深被在地歌謠吸引,投入學習成為民謠傳藝生。
她跟著阿公阿嬤學習恆春半島民謠,抱著月琴,把生活唱成島嶼的節拍。
現在更成為民謠館的工作人員,全心推廣。

從《海角七號》的緣分,到恆春光(逛)市場週末市集,Summer如何把樂團、在地文化社群與民謠牽在一起?
文化如何讓旅遊,不只打卡,而是生活 × 學習 × 交流的深度體驗?

民謠就像以前的「臉書」,即興對唱、互相回應,是早就存在的交流方式,
下次到恆春,邀請你一定要走進民謠館,用聽的認識民謠的風土人文
甚至學一小段曲調,唱出你和恆春的故事。

節目中Summer豐沛情感的的民謠演唱,保證讓你感動回味不已。
---
本集節目由「紅氣球書屋」與「恆春美門永續實驗室」共同製作
---
恆春文化中心F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9JpjQAP3N/?mibextid=wwXIfr
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一巷6號
---
#總監叮咚 收聽連結
Apple:https://reurl.cc/nZqqq1
Spotify:https://reurl.cc/0646k9
#美門整合行銷 #總監叮咚

Address

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489號31樓
Taichung
40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美門整合行銷 行銷槓桿魔法師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美門整合行銷 行銷槓桿魔法師:

Share

品牌故事

美門文化傳播1992年成立於台北,2009年另成立美門整合行銷,目前客戶遍及產、官、學、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非營利組織。

美門20年市場經驗,服務超過100個品牌與企業,實體與電商同步,整合線上與線下,獨創行銷界的「槓桿策略」,有業界「行銷槓桿魔法師」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