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厝阿明 知識+

賣厝阿明 知識+ 買房大小事,都有阿明的知識!
阿明是第三方買房知識平台,
在社群經營邁入第十年,
您的支持是阿明成長動力,愛您呦! 身為一個粉絲「搶先看」是基本義務,很重要ok~

中古屋交屋當天必做檢查清單!少做一項可能後悔莫及買房是人生大事,而交屋環節更是重中之重。最近剛完成中古屋交屋手續的王先生分享:「交屋當天以為只是簽簽文件,沒想到後來發現浴室排水有問題,前屋主卻不認帳,最後花了上萬元修理...」這樣的案例層出...
04/05/2025

中古屋交屋當天必做檢查清單!少做一項可能後悔莫及
買房是人生大事,而交屋環節更是重中之重。最近剛完成中古屋交屋手續的王先生分享:「交屋當天以為只是簽簽文件,沒想到後來發現浴室排水有問題,前屋主卻不認帳,最後花了上萬元修理...」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究竟中古屋交屋時該注意什麼?

一、文件檢查:這些紙本少一樣都不行

權狀與謄本核對:
確認建物、土地權狀正本是否齊全
調閱最新謄本核對面積、權利範圍是否正確
檢查是否有他項權利設定(如抵押權)

費用結清證明:
要求前屋主出示水、電、瓦斯、管理費結清證明
確認房屋稅、地價稅已按天數分算
索取社區管委會出具的無欠費證明

二、屋況實測:別讓你的眼睛騙了你

水電系統實測:
每個插座都要測試帶手機充電器當場試
全屋水龍頭同時開啟測試水壓
馬桶連續沖水3次觀察排水速度

隱蔽工程檢查:
打開所有天花板檢修孔查看有無漏水痕跡
檢查配電箱線路標示是否清晰
測試排水管倒入一桶水觀察排水狀況

三、交接細節:魔鬼都藏在這些地方

鑰匙與設備:
要求交付所有門鎖鑰匙(包括地下室、信箱)
測試遙控器(車庫、鐵捲門)實際操作
確認社區門禁卡已重新設定

附屬設備:
逐一清點契約載明的留下設備
測試冷氣、熱水器等家電運作狀況
確認監視系統帳號密碼已移交

資深代書提醒:
「最常被忽略的是『戶籍遷出』問題,曾有買方交屋半年後才發現前屋主戶籍未遷,影響遷入權益。建議當場索取遷出證明,或直接在契約註明違約罰則。」

最好選擇白天交屋,有利檢查採光與漏水
自備簡易檢測工具(手電筒、驗電筆、水平儀)
發現問題當場在「交屋確認單」註記
慮聘請專業驗屋師陪同

交屋不是簽完字就結束,而是權益保障的開始。建議買方預留2-3小時仔細檢查,寧可當天多花時間,也不要事後花大錢處理糾紛。您也有難忘的交屋經驗嗎?歡迎分享您的實戰心得!

更多方式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通勤到懷疑人生,40歲爸問,該賣掉透天換學區老華廈嗎?每天通勤30分鐘,看著後座兩個熟睡的孩子,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活還要持續多久...一位40歲的爸爸表示。他目前住在市郊5年的社區型透天厝,市值約1300萬,但為了就近照顧就學中的孩子,正考...
03/05/2025

通勤到懷疑人生,40歲爸問,該賣掉透天換學區老華廈嗎?
每天通勤30分鐘,看著後座兩個熟睡的孩子,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活還要持續多久...一位40歲的爸爸表示。他目前住在市郊5年的社區型透天厝,市值約1300萬,但為了就近照顧就學中的孩子,正考慮換到公司附近30年的知名品牌大樓。

這位爸爸的困境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我年薪150-200萬,但要養兩個小孩真的很吃緊。公司附近的透天都要2000萬起跳根本買不起,可是想到要搬去50年屋齡的老房子,又擔心未來轉手問題...」

在房仲業20年、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爸爸的李經理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10年前我也面臨同樣抉擇,最後把桃園透天換成台北30年老華廈。當時岳父氣得半年不跟我說話,現在卻常誇我做得對!」

李經理算給客戶看的一筆關鍵帳:
每天省下50分鐘通勤,20年等於多出6000小時陪伴家人
孩子生病時5分鐘就能趕到學校
省下的油錢和汽車折舊,每年至少15萬
這些「隱形收益」遠超過房價差異

「你擔心的50年屋齡問題,其實在台北市根本不是問題。」李經理翻出最近成交紀錄:「大安區50年的國泰華廈,單價還比周邊新成屋高,因為『學區+地段』永遠有人搶著要!」

不過他提醒幾個重要細節:
一定要確認管委會運作正常(老社區最怕沒人管理)
預留200萬裝修預算(老屋隔音、防水要特別加強)
選擇品牌建商更保值

網友熱心分享經驗:
「我換到老華廈後,孩子放學自己走回家,老婆終於能回去上班,家庭收入反而增加!」
「建議先租半年試試,我們當初租一年才買,確認社區品質」
「別小看『5分鐘到公司』的價值,我現在中午都能回家陪孩子吃飯」

最後,李經理說出所有爸爸的心聲:「孩子的童年不會重來,與其擔心20年後的房價,不如想想未來20年能給家人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我那些堅持住透天的客戶,後來多半後悔『錯過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少賺多少錢』。」

#通勤爸爸的兩難
#學區老宅的價值
#時間才是最貴的成本
#別用孩子的童年換透天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專約賣不掉,仲介求續約!該咬牙答應…還是狠心換人?「專約到期房子沒賣出去,仲介問要不要續約,但我想換別家賣,可是兩家仲介是同體系的,該怎麼拒絕原本的仲介?是不是改簽一般約比較好?這樣原來的仲介還是能賣,其他品牌也能幫忙銷售?」這個問題其實很...
03/05/2025

專約賣不掉,仲介求續約!該咬牙答應…還是狠心換人?
「專約到期房子沒賣出去,仲介問要不要續約,但我想換別家賣,可是兩家仲介是同體系的,該怎麼拒絕原本的仲介?是不是改簽一般約比較好?這樣原來的仲介還是能賣,其他品牌也能幫忙銷售?」

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畢竟專任委託期間若銷售不如預期,賣家自然會想調整策略。以下提供完整的應對建議,讓您既能禮貌拒絕原仲介,又能順利轉換成更有利的銷售模式。

1. 禮貌但堅定地拒絕續約,改用「一般約」
參考說法:「謝謝你們這段時間的幫忙,因為銷售進度比預期慢,家人討論後覺得這次先改簽『一般約』,讓更多房仲一起努力。當然你們還是可以繼續帶看,如果有合適的買家,成交後該給的服務費一樣不會少!」

這樣說的好處:
不明說「換仲介」,避免對方覺得被否定,而是強調「改一般約」是市場常見做法。保留合作機會,讓原仲介仍有動力帶看,但您不再受限於專約。
掌握主導權,可以同時委託多家房仲,提高銷售機會。

2. 若仲介說「同體系一樣能賣」,如何回應?
有些仲介會說:「我們是同集團的,你換另一家也是我們的人,不如繼續簽專約。」這時可以委婉但堅定地回應:
「我明白,但一般約可以讓不同品牌的房仲一起推,像XX房仲在OO區的客源很強,我想多方嘗試。如果有適合的買家,還是很歡迎你們介紹!」

重點在於:
不直接否定對方,但堅持自己的決定。
表達「想擴大銷售管道」的合理需求,而非針對個人。

3. 改簽「一般約」的優勢
更多曝光:不同品牌的房仲都能銷售,接觸更多潛在買家。
競爭效應:各家仲介為了搶成交,會更積極推銷。
彈性調整:可設定不同佣金條件,例如「先成交的仲介獎金提高」。
避免被綁住:專約期間若銷售不力,只能被動等待,一般約則能主動出擊。

4. 開始尋找其他房仲,創造銷售動力
改簽一般約後,建議主動聯繫其他品牌房仲,尤其是:
在地深耕的強勢品牌。
社區周邊的熱門店頭,他們通常有更多在地買家資料。

如何順利轉換銷售模式?
禮貌拒絕原仲介,改用「一般約」擴大銷售管道。
應對同體系仲介的施壓,堅持自己的決定。
善用一般約的優勢,讓多家房仲競爭銷售。
主動拓展新管道,加速成交機會。

這樣一來,您既能維持良好關係,又能提高賣屋效率,順利找到合適的買家!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全台二手屋「10萬戶賣壓」炸鍋!建商狂推案、交屋潮殺到,現在該買還是該逃?「房市真的變天了?二手屋待售量突破10萬戶,新屋供給爆量,買方市場要來了嗎?」最新數據顯示,全台二手屋待售量衝上10.1萬戶,連續3個月攀升,加上建商瘋狂推案,Q1住...
03/05/2025

全台二手屋「10萬戶賣壓」炸鍋!建商狂推案、交屋潮殺到,現在該買還是該逃?
「房市真的變天了?二手屋待售量突破10萬戶,新屋供給爆量,買方市場要來了嗎?」
最新數據顯示,全台二手屋待售量衝上10.1萬戶,連續3個月攀升,加上建商瘋狂推案,Q1住宅建照核發3.25萬戶、年增35.3%,市場供給爆炸,但買氣卻因升息、打房政策降溫,形成「賣壓海嘯」。這波房市震盪,是危機還是轉機?

市場兩大警訊:賣壓重 + 交屋潮

1. 二手屋「10萬戶待售」創高,屋主開始慌了?
待售量較去年底增加5.5%,尤其雙北、台中、高雄庫存飆升最快。
4月全球經濟動盪,部分屋主信心脆弱急脫手,但「降價賣」的比例仍低。
網友分享:「很多開價還是很硬,但帶看量明顯變少,房仲開始狂打電話問要不要看房。」

2. 建商推案爆量,未來2年「交屋壓力山大」
2024 Q1建照核發3.25萬戶(年增35.3%),使照核發3.16萬戶,顯示大量新屋即將完工。
建商咬牙硬推:因限期開發壓力,即使預售市場冷,仍得搶照避免資金斷鏈。
專家警告:「部分餘屋多的重劃區,恐出現『降價求售』潮,尤其是小建商周轉不靈的案子。」

多空交戰:現在是進場時機嗎?

看空派:「房價終於要跌了?」
「待售量創高+升息壓力,賣方撐不住就會降價!」
「新青安貸款效益消退,首購族縮手,投資客也在逃。」
「建議再等等,年底可能有一波割肉拋售。」

看多派:「賣壓≠崩盤,剛需撐住房價」
「10萬戶聽起來多,但對比全台住宅存量還是很低。」
「建材成本漲、工資漲,建商寧願倒閉也不願虧本賣。」
「自住客現在議價空間變大,是好機會。」

投客危機:「預售屋換約禁轉,套牢跑不掉」
2023年後買的預售屋不能換約,投資客只能等交屋後賣現貨,資金壓力更大。
網友爆料:「已有投資客賠本轉讓,但沒人接盤……」

專家建議:3種人該不同策略

「自住客」:可大膽議價,尤其鎖定「急售屋」、「餘屋案」,有機會撿到便宜。避開供給過剩的重劃區,優先選成熟商圈中古屋。

「長期投資者」:關注「低總價收租型產品」,等市場修正後進場。避開預售案,改買現貨避免交屋風險。

「預售屋買家」:確認建商財務狀況,避免爛尾樓風險。若利率攀升,確保未來還款能力。

大家怎麼看?
「終於等到降價!準備進場撿便宜」
「房價不會跌,現在不買以後更貴」
「繼續觀望,等泡沫破裂」
歡迎留言你的看法! 這波賣壓潮是「上車機會」還是「崩盤前兆」?
#房市泡沫 #賣壓 #預售屋危機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實價登錄也有盲點?專家揭「坪數灌水」與「拆車位」陷阱實價登錄2.0制度雖已上路數年,對房市資訊透明度帶來正向影響,但實務上仍存在一些灰色操作空間,可能讓房價看起來偏高,誤導消費者與影響銀行估價。對此,太平洋房屋彰化民族店經理張明子提醒,民眾...
03/05/2025

實價登錄也有盲點?專家揭「坪數灌水」與「拆車位」陷阱
實價登錄2.0制度雖已上路數年,對房市資訊透明度帶來正向影響,但實務上仍存在一些灰色操作空間,可能讓房價看起來偏高,誤導消費者與影響銀行估價。對此,太平洋房屋彰化民族店經理張明子提醒,民眾在看屋與比價時,應特別留意「拆車位」與「坪數灌水」等常見手法,避免落入價格陷阱。

拆車位拉高單價 價格表面好看卻不合理
張明子指出,建商或代銷常透過將車位價格單獨列出或刻意壓低車位價格,來拉高住宅主體的每坪單價。舉例來說,一戶總價4,000萬的新成屋,可能在實價登錄上被標示為「住宅3,800萬+車位200萬」,乍看之下住宅單價就會顯得偏高。

在彰化地區,也曾出現將市價約150萬~180萬的平面車位,僅以90萬低價登錄,藉此拉高住宅單價至每坪38萬以上。「但實際上這些車位並非另售,而是與房屋綁定銷售,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價格呈現方式並不透明,容易誤判行情。」張明子說。

坪數灌水手法多 買方需細看主建物面積比例
除了車位價格問題,「坪數灌水」也是另一常見的價格包裝手法。張明子表示,有些建案會將機電室、屋突、梯間等不具實際使用價值的空間納入公設比,使總坪數膨脹、每坪單價被壓低,看起來價格划算,實際上買到的主建物面積並不多。

此外,市場上也有業者會將一次購買兩戶的交易,分開登錄為兩筆,製造每戶單價較高的假象,甚至透過贈送裝潢、家具等方式,實際總價高於登錄金額,間接影響未來買方的轉售價格與貸款評估。

張明子分享,彰化曾有一處合建案宣稱「每坪18萬超低價」,但實際主建物只有約30坪,其餘皆為空地與停車棚,未列入登記,導致購屋者實際使用價值與期待落差極大。

制度有待補強 購屋者應善用資訊工具查核
雖然實價登錄2.0已納入完整門牌與車位登錄,但張明子認為,現行制度對於車位與住宅價格是否綁定、裝潢費用是否揭露等部分仍未強制規範,導致仍有操作空間。他建議,政府應建立異常價格預警機制,並賦予地方主管機關更多查核權限,以防堵炒作行為。

對一般購屋者而言,則可透過以下方式自我把關:
比對總價與每坪單價的合理性,注意主建物坪數比例。
查詢社區內其他成交案例,看是否有單價異常波動。
特別關注車位與住宅主體價格的分配方式,若車位價格明顯偏低,可能是刻意拉高主體單價。
善用實價登錄網站與第三方估價平台交叉查核。

發現灌水或疑似炒作怎麼辦?
張明子提醒,若民眾懷疑某筆實價登錄資料有灌水或炒作嫌疑,可至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透過「民眾回報機制」反映問題,或向當地地政事務所申請查閱買賣契約副本。
https://94m.com.tw/articles/798918

囤房稅2.0上路效應浮現 專家:持有成本增加、屋主開始釋出低效資產政府為抑制房屋囤積正式推動「囤房稅2.0」,六都已率先實施。新制上路後不僅提高房屋持有成本,也對市場結構與交易行為產生實質影響。住商不動產行天宮捷運店店東章丁麗指出,新制實施...
03/05/2025

囤房稅2.0上路效應浮現 專家:持有成本增加、屋主開始釋出低效資產

政府為抑制房屋囤積正式推動「囤房稅2.0」,六都已率先實施。新制上路後不僅提高房屋持有成本,也對市場結構與交易行為產生實質影響。住商不動產行天宮捷運店店東章丁麗指出,新制實施後,多屋持有者稅負明顯增加,不少屋主重新評估資產配置,市場也出現老舊物件釋出的趨勢。

章丁麗表示,囤房稅2.0採「量多從重」原則,房屋持有數越多、適用稅率越高,使得長期持有多戶的投資置產的屋主感受到壓力,逐漸出現「去化低效資產」的情形。他指出:「這波新制影響了超過一半的多屋持有者,尤其是手上持有老舊、投報率低、修繕成本高房產物件的屋主。」

他進一步說明,已協助不少屋主在「減輕稅負壓力」的需求下,盤點名下資產選擇出售持有負擔較重的物件。「過去多為靜待房價上漲的持有型投資,如今則轉為積極處理,以免每年稅金成為沉重負擔。」

面對新制下的稅務規範,過往以各縣市分別管理、設籍、共戶等方式規避多屋認定已不再可行。章丁麗建議,屋主應依照實際居住情況調整戶籍配置。例如,可將本人、配偶及成年子女戶籍分設於不同房產,每位成年子女皆可持有並設籍一戶作為自用住宅,享有較低的稅率優惠。惟須注意,除了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三戶以內,相關規定應審慎運用。

除設籍調整外,他也指出,部分房產可登記為公益出租住宅,同樣可享稅賦減免,尤其適用於位於交通便利區、租賃需求穩定的住宅產品。不過他提醒,進行任何節稅操作前,應先釐清該房產的所有權與實際使用狀況,以免因錯誤設籍而喪失稅優資格。

對於常見的特殊戶籍情況,例如離婚、分居、或老家仍掛戶籍等問題,章丁麗建議:「應優先釐清所有權與使用權歸屬,若確有使用事實,可考慮申報公益住宅以降低稅賦。」至於繼承房產部分,他也提醒:「即使僅持有部分持分,仍被視為持有一戶;例如夫妻無子女各有自用住宅一戶,若共同繼承第三戶,恐將適用更高稅率,應儘早規劃處理。」

新稅制對房價評估亦產生間接影響。章丁麗指出,像台北市這類高稅率地區,稅率最高可達4.8%,買方考量未來脫手的情況會將稅負納入總持有成本計算,以此出手議價。「小坪數、租金投報不高、修繕負擔大的物件特別容易遭買方精算成本後下修價格。」

他也補充,即使是名下持有多戶的繼承物件或共有物件,只要符合囤房定義,仍將納入計算。「我們已經遇到不少案例是屋主誤以為持分不算,收到稅單才發現要多負擔稅金,才驚覺應該盡早擬訂出售計畫。」

章丁麗強調,囤房稅新制已對不動產持有者帶來明顯的稅負壓力,若民眾對自身房產的稅務負擔有所疑慮,建議可尋求專業房仲業者協助,進行資產盤點、配置調整、節稅規劃及相關法規諮詢。「現今的房仲業者不僅是房屋買賣的服務提供者,更是深入了解房市結構與資產管理策略的專業顧問。https://94m.com.tw/articles/b31cc1

屋主買300開798,隔一個月降738,我出600萬為什麼不跟我談?最近有位網友分享親身經歷:看房時發現屋主109年以300多萬購入的房子,現在開價798萬,他試探性出價600萬(其實還有加價空間),房仲當場回絕「有人開680萬屋主都不賣了...
02/05/2025

屋主買300開798,隔一個月降738,我出600萬為什麼不跟我談?
最近有位網友分享親身經歷:看房時發現屋主109年以300多萬購入的房子,現在開價798萬,他試探性出價600萬(其實還有加價空間),房仲當場回絕「有人開680萬屋主都不賣了」。沒想到隔一個月,價格直接降到738萬,更讓人傻眼的是,過了兩個月房子依然掛在市場上賣不掉。

▎屋主寧願賣不掉也不降價原因
屋主不缺錢,當初用300多萬低價買進,現在開價798萬(直接翻倍),即使市場行情根本沒這麼高,因為屋取得成本低,沒賣掉繼續持有也不燙手,所以有賣賣看的心態,看看最後一隻老鼠是誰。

▎房仲話術背後的真相
當房仲告訴你「有人出價680萬屋主都不賣」時,其實有兩種可能:要麼是真有其事但買家早已放棄,要麼根本是業務員慣用的「虛擬買家」話術,目的是要讓你覺得「這房子很搶手」。但如果房子掛賣超過三個月還無法成交,通常代表開價仍遠高於市場接受度。就像這個案例,從798萬降到738萬,表面上看是讓步,實際上可能連680萬都還高於行情。

▎破解屋主心結的實戰技巧
有經驗的買家會採取「冷處理戰術」先靜觀其變兩週,再透過同一位房仲試探「屋主現在底價到底多少?」同時一定要查詢同社區近期「實際成交價」,而不是被開價牽著鼻子走。更聰明的方法是「換個房仲出價」,因為不同業務掌握的屋主心態可能不同,說不定能挖出更真實的底價。

市場上就曾有過這樣的經典案例:一位屋主開價850萬堅持半年不降,最後卻以680萬成交;也有網友遇過房仲聲稱「有人出750萬」,結果三個月後屋主主動回頭問650萬要不要。這些經驗都在告訴我們:在房市冷靜期,時間往往站在買方這邊。

現在就想問大家:你覺得這間798萬(現降738萬)的房子,最後會以多少錢成交?你遇過更誇張的「死不降價」案例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殺價秘技!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老公三間房沒我份!人妻想買自己的窩被阻攔 網炸:根本防妳置產!「結婚15年,我才發現自己連個避風港都沒有...」林小姐(化名)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引發熱議。她和先生共同打拼多年,名下卻沒有任何房產,最近想買間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卻被丈夫以「第四...
02/05/2025

老公三間房沒我份!人妻想買自己的窩被阻攔 網炸:根本防妳置產!
「結婚15年,我才發現自己連個避風港都沒有...」林小姐(化名)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引發熱議。她和先生共同打拼多年,名下卻沒有任何房產,最近想買間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卻被丈夫以「第四間房會被課重稅」為由阻止,讓她心寒發問:「難道我要偷偷借名登記嗎?」

原來林小姐和先生共同持有三間房產,但權狀上清一色只有丈夫的名字。「當初他說貸款方便,我都沒多想,現在才發現要賣要租我都不能作主。」最近她想用自己積蓄買間小套房,丈夫卻突然搬出稅務問題,甚至警告「這樣會害全家被課囤房稅」,讓她既困惑又委屈。

其實有個被忽略的絕佳解法「先生用市價85%賣一間房給太太」,這招能同時達到二個目的:
太太真正擁有房產:過戶後產權獨立,不再受制於人
維持家庭總房數:先生名下減少一間,太太增加一間,總數不變

▎實務操作關鍵
分期付款最彈性:可約定5年、10年分期,減輕一次性付款壓力
金流紀錄要做好:每月固定匯款,保留完整交易證明
價格要合理:不低於市價80%是比較好的價格區間

▎比你想的更簡單
地政士透露:「最近半年夫妻房產過戶案件增加3成,很多人發現這招比借名登記安全多了!」只要簽訂正式買賣契約,找代書辦理過戶,1-2週就能完成。

(為保護隱私,案例細節已改編)
》》你的情況適合這樣做嗎?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房仲說要先下先斡旋才能做貸款預查 是常態還是話術?網友提問:「仲介堅持要有我斡旋才能貸款預查,這樣的說法合理嗎?」這位網友目前尚未下斡旋,卻被要求先斡旋才能確認貸款條件,讓他感到相當困惑與不安..... 資深房仲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對錯。...
01/05/2025

房仲說要先下先斡旋才能做貸款預查 是常態還是話術?
網友提問:「仲介堅持要有我斡旋才能貸款預查,這樣的說法合理嗎?」這位網友目前尚未下斡旋,卻被要求先斡旋才能確認貸款條件,讓他感到相當困惑與不安.....

資深房仲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對錯。實務上,我們會建議客戶看喜歡房子可以先做『貸款預審』,確認財務能力後再進入議價階段。他解釋,房仲通常都有合作代書,買方只要提供薪轉證明、扣繳憑單等基本資料,透過代書幾個工作天內就能取得初步的貸款評估。房仲會要求客戶先斡旋再走貸款預估,主要是擔心客戶只是問問哥/姊,忙了半天突然說我不要了,也會造成代書額外工作量。

房貸主管表示,多數銀行都有「預估服務。以這位網友的情況來說,其實可以先請房仲提供物件地址,由承辦人員進行預審,這樣就能掌握兩個關鍵數字:一是銀行對物件的估值,二是買方個人的貸款條件,兩者結合就能推算出可能的自備款需求。

資深代書就分享一個案例:去年有位客戶在壓力下先簽了斡旋,後來發現貸款成數不足,因為沒有押解約但書,最後損失斡旋金。「如果遇到堅持要先簽約的仲介,建議在合約中加註『貸款未達預期成數可無條件解約』但書,並將斡旋期間壓在7天內。」

從市場實務來看,真正優質的房仲反而會主動幫客戶把關貸款條件。好的仲介應該要能同時站在買賣雙方的立場思考,而不是一味要求客戶先斡旋。

對於正在看房的網友,專家建議可以這樣應對:如果真的喜歡房子,可以現先簽要約,同時主動提供財力證明,請房仲協助安排貸款預審,只要在合約備註貸款未達成數合約無條件取消條款即可。

那些「很搶手」卻一直賣不掉的房子...真相讓人哭笑不得!最近在找房的朋友一定常聽到這樣的魔幻對話:「這間超搶手,已經有三組客人下斡旋了!」(然後你回家刷FB,發現同間房子廣告已經掛了半年...)這其實是房市生態的有趣現象。現在市場上確實存在...
01/05/2025

那些「很搶手」卻一直賣不掉的房子...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最近在找房的朋友一定常聽到這樣的魔幻對話:「這間超搶手,已經有三組客人下斡旋了!」(然後你回家刷FB,發現同間房子廣告已經掛了半年...)

這其實是房市生態的有趣現象。
現在市場上確實存在一批「永遠在搶手,永遠賣不掉」的神奇物件,背後藏著買賣雙方微妙的心理戰:

1. 飢餓行銷話術
就像夜市老闆喊「最後三天清倉大拍賣」一樣,製造搶購氛圍是基本銷售技巧。但資深房仲私下透露,真正秒殺的物件通常「安靜地就賣掉了」,會一直掛廣告的往往都有「不能說的秘密」—可能是屋主心態過高,或是房子有隱性瑕疵。

2. 屋主佛系賣房心態
現在不少屋主抱著「有緣人理論」:
「反正我不急,價格到位才賣」
「現在賣不掉就留給孫子當婚房」
特別是一些早年入手的老屋主,對價格的堅持度超高,寧可讓房子在市場「流浪」也不願降價。

3. 買方殺價文化
現在買方出價都很狠,直接從實價登錄打8折起跳。有房仲苦笑著說:「上次帶客人看3000萬的房子,客人開口就喊2000萬,屋主氣到說要留著養蚊子...」

有趣的是,這些「萬年待售屋」反而可能是撿漏機會!
實務上常見兩種結局:
撐過1-2年後,屋主終於認清現實降價求售
遇到不查行情的「緣分買家」照開價成交

所以如果你有口袋名單中的「廣告常客」,不妨保持追蹤。等哪天發現廣告文案從「超搶手」變成「低於時價登錄」時...就是你的出手時機了!
畢竟在房市裡,最有耐心的那方通常能笑到最後~

#大家怎麼看 #一起留言討論你遇過最神的話術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8間房還喊「限貸令很難買」!網友笑噴:這是炫富新招嗎?最近有位「房產大戶」的發文讓全台租屋族拳頭硬了:「名下有4間房貸(欠2000多萬),老婆還有3間(2間已無貸),現在看中850萬新房卻被限貸令卡死...」還突發奇想問:「把老婆房子贈與3...
01/05/2025

8間房還喊「限貸令很難買」!網友笑噴:這是炫富新招嗎?
最近有位「房產大戶」的發文讓全台租屋族拳頭硬了:
「名下有4間房貸(欠2000多萬),老婆還有3間(2間已無貸),現在看中850萬新房卻被限貸令卡死...」還突發奇想問:「把老婆房子贈與3歲小孩算首購嗎?」

▍網友暴動回覆
「當你煩惱第8間房時,我還在煩惱8月房租」
「原來這就是有錢人的困擾:房子太多貸不到款」
「建議直接開房產管理公司,別跟凡人搶首購優惠了」
「媽祖表示:你這樣我很難幫...」

▍房仲業者說
其實這種「甜蜜的負擔」在市場很常見:
銀行視角:你根本是「行走的房產集團」,風險控管當然嚴格
真實目的:與其說想買房,不如說在試探「如何繞過限貸令」
殘酷真相:能持有7間房的家庭,根本不需要網友操心財務規劃

▍給真·首購族的安慰
看看別人的煩惱,你會發現:
有錢人糾結「第N間房怎麼買」
普通人糾結「薪水怎麼追房價」
我們都在房市裡,只是活在不同次元

最後送給原PO一句中肯建議:「大哥,您這情況該找私人銀行理專,不是問網友啊~」畢竟當你擁有7間房時,真正的煩惱應該是:「今天要住哪一間?」而不是「怎麼買下一間」吧!(笑)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報稅注意!台北國稅局點名「三大常見地雷」 小心遭補稅財政部台北國稅局 提醒,5月報稅季來臨,納稅人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應特別留意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及申報程序等三大常見錯誤,避免因疏漏遭補稅或影響自身權益。今年報稅利多:免稅額、扣除額調升 ...
01/05/2025

報稅注意!台北國稅局點名「三大常見地雷」 小心遭補稅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 提醒,5月報稅季來臨,納稅人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應特別留意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及申報程序等三大常見錯誤,避免因疏漏遭補稅或影響自身權益。

今年報稅利多:免稅額、扣除額調升 申報期延長至6/30
財政部預估,今年綜所稅申報戶數約690萬戶,因應基本生活費、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調升,民眾可享減稅優惠。此外,今年申報期間延長一個月,自5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納稅人可多加利用。

國稅局示警!三大報稅地雷一次看

1. 列舉扣除額錯誤:醫藥費、購屋利息最常出包
醫藥及生育費:僅限合法醫療院所的醫療費用,醫美整形、月子中心、看護費、住院餐費等均不可列報。
保險理賠須先扣除:若醫療費用已獲保險給付,僅能就自付部分申報扣除。
購屋借款利息:僅限自住房屋貸款利息,修繕貸款、消費性貸款不適用,且須符合設籍、無出租或營業等條件。

2. 特別扣除額錯誤:教育學費僅限「子女」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僅適用於申報扶養的子女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含國外),本人、配偶或兄弟姊妹的學費不適用。

3. 申報程序疏漏:繳稅≠完成申報
網路/手機報稅:部分民眾繳稅後未確認資料上傳成功,導致申報未完成。
更正期限:若發現錯誤,6/30前可重新上傳正確資料;逾期則須以書面方式向戶籍地國稅局申請更正。

國稅局呼籲:善用線上工具 避免錯誤
台北國稅局建議,民眾可多利用電子申報系統,並仔細核對各項扣除額是否符合規定,以確保權益。如有疑問,可至國稅局官網查詢或臨櫃諮詢,避免因疏忽影響自身稅負。圖/google map

更多房市新聞滴家 https://94m.com.tw/

Address

向上南路一段163號9樓
Taichung
40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賣厝阿明 知識+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賣厝阿明 知識+:

Share

賣厝阿明

這是一群對HOME有感情,抱有不切實際可能改變不良中年堅持,這群人不是業務,傻傻的一路走,想用知識漫畫方式讓社會大眾更容易了解HOME543,期待一天人人有房住家家有幸福ㄟ世界大同!

============================================================

#賣厝阿明簡介

賣厝阿明是一個房地產知識品牌,因為目前還不夠紅,所以作一些客製化跟小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