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025
💡 兩種買方心態,決定未來十年的財富差距
1️⃣ 首購自住族:永遠在等低點
等新聞說「價格到底了」才想進場
結果不是錯過議價期,就是被高資產買方搶先買走
不敢出手,其實才是最大的風險成本
2️⃣ 高資產買方:趁冷場進場撿便宜
手上資金充裕,利率對他們影響有限,市場冷、賣方心態鬆,議價空間大
每次房市盤整期,都是他們低價收房的黃金時間
📉 七月房市冷颼颼,但懂得的人在笑
七月房市成交量 月減 7.3%、年減 25.7%,
購屋時機指數更下探到 94.48 點,跌破 100 點的觀望線。
市場冷清,卻是資金充裕的買方最愛的時機。
🔎 台灣歷年房市走勢專業觀察
1️⃣ 台灣房市長期趨勢呈「階梯式上漲」
近 30 年房市幾乎都是「短期盤整 → 中期反彈 → 長期創新高」的循環
2008 金融海嘯、2016 房市盤整,都出現過短期買點,但之後都走出新高
2️⃣ 成交量是房市的領先指標
當成交量急凍,價格才會慢慢鬆動,量縮期就是議價空間最大的時候
例如 2015~2016 年房市冷清期,議價率一度超過 10%,但隔年市場回溫後,價格很快回升
3️⃣ 市場永遠不會公告最低點
投資市場的「低點」,都是回頭看才知道
等到媒體報導「房市復甦」時,價格通常已經反彈
🔑 給首購自住族的行動建議
1️⃣ 別幻想抓最低點
市場不會提醒你「這裡是谷底」,低點都是事後才知道。
2️⃣ 趁成交量低時進場
現在市場冷清,賣方願意讓利,議價空間更大。
3️⃣ 評估自己能力,行動比等待更重要
有穩定工作與頭期款,現在出手比等到價格回溫才搶更划算。
#房地產 #首購自住 #議價率 #機會 #花枝陪你買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