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正新聞通訊社

民正新聞通訊社 民正新聞創刊於1990年2月局版台訊0220號【www.minjim.com】報導即時新聞,教育?

賞戲獅甲、品鹹酥雞、逛青年攤車市集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6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高雄市長陳其邁15日下午行程滿檔,先為「高雄水陸戲獅甲」祈福並觀賽,再前往「高雄鹹酥雞嘉年華」品嘗炸物美味,並參加「城市嶼...
16/11/2025

賞戲獅甲、品鹹酥雞、逛青年攤車市集
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6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高雄市長陳其邁15日下午行程滿檔,先為「高雄水陸戲獅甲」祈福並觀賽,再前往「高雄鹹酥雞嘉年華」品嘗炸物美味,並參加「城市嶼浪市集嘉年華」,與年輕攤商交流互動,從視覺、味覺到聲音與手作體驗,感受多重感官魅力。他表示,高雄本週末活動內容多元豐富,歡迎市民把握機會,一起出門走走。

「2025高雄戲獅甲」水陸雙主場正式回歸,首場賽事於今日中午在高雄市立國際游泳池展開水上跳樁競技。陳其邁市長親臨出席祈福儀式,市議會議長康裕成也到場參與,依循傳統儀節進行祭天祈福。陳其邁祈求活動順利、市民平安健康,隨後在選手與裁判宣誓後,熱血的水樁獅王爭霸正式登場,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震撼表演。

高雄市文化局指出,高雄戲獅甲為世界三大醒獅賽事之一,本屆匯集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台灣等 10 支頂尖獅隊,今明兩天將於高雄市立國際游泳池與高雄巨蛋展開「水上跳」及「空中躍」賽事。挑戰內容包含 5.5 公尺的深水樁陣與水上樁島,技術難度極高,各隊將爭奪 40 萬元冠軍獎金與獅王寶座。

除了欣賞緊張刺激的競技賽事,陳其邁市長也出席高雄年度最受矚目的美食活動——「2025高雄鹹酥雞嘉年華」。在名廚阿辰師指導下,陳其邁與韓國啦啦隊女神安芝儇等貴賓於高雄大遠百追夢廣場共同調製鹹酥雞沾醬,並開心品嘗炸物。隨後,市長與高雄觀光大使高雄熊及「台鋼雄鷹」吉祥物 TAKAO 一同為活動揭幕,並笑稱:「大家任性一次,隨便吃、隨便喝,高興就好。」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表示,今年以「炸物上場,手搖應援」為主題,集結包括韓國天團 BLACKPINK 愛店在內的人氣炸物名店、手搖飲與特色餐車共 65 攤同時登場。不僅展現台灣炸物職人的創意,也已成為高雄具代表性的美食觀光品牌。手搖飲選擇同樣多樣,從特色茶飲、珍珠奶茶到精釀啤酒、創意特調應有盡有。觀光局提醒民眾多使用大眾運輸前往,更多資訊可查詢「高雄旅遊網」及相關社群平台。陳其邁市長前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珊瑚礁群出席「第三屆城市嶼浪市集嘉年華」,在打卡牆前拍照留念,並親自體驗多項手作活動。手作成品造型獨特,引發許多趣味互動,現場笑聲不斷。

市府青年局表示,高雄自 112 年率六都之先推出「青年攤車品牌輔導計畫」,迄今已協助 245 個攤車品牌。今年活動網羅全台 80 組人氣攤車,從異國美食、本地小吃到創意手作與生活選品一應俱全,更邀請花蓮夜市王等話題品牌共同參與,打造吹海風、聽音樂、逛市集的愜意氛圍。更多活動資訊可鎖定青年局官方 Instagram 與 Facebook。週末不知去哪裡?高雄水陸戲獅甲明日在高雄巨蛋迎來最高潮的獅王決戰;高雄鹹酥雞嘉年華與城市嶼浪市集嘉年華也將持續呈現炸物、手搖飲與攤車青創的魅力。高雄市政府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與,共度充滿活力與美味的週末時光。

「德蘭37 愛是唯一」玉井社區融合永續園遊會圓滿落幕【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玉井不只有好吃的芒果,更是個溫暖幸福的社區,所有人都能在社區感到愛與關懷。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與臺南市玉井區公所於11月15日上午共同舉辦「德蘭37 ...
15/11/2025

「德蘭37 愛是唯一」玉井社區融合永續園遊會圓滿落幕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玉井不只有好吃的芒果,更是個溫暖幸福的社區,所有人都能在社區感到愛與關懷。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與臺南市玉井區公所於11月15日上午共同舉辦「德蘭37 愛是唯一」玉井社區永續園遊會。今年的園遊會首度導入「感官友善」措施。活動中也由德蘭服務使用者及清韻合唱團帶來精采表演,並推出趣味闖關體驗、愛心義賣與志工表揚,搭配衛教宣導及社會福利推廣,呈現早療兒童、智青及社區長輩三代同堂的愛與共融。

德蘭啟智中心由甘惠忠神父與麥恪悌修女於民國77年共同創辦,是當時台南縣第一所專為身心障礙者創立的日間托育中心。隨著社會的變遷,德蘭逐步轉型、深耕社區,服務早療兒童、智青至結合長輩,成為跨世代共融平台。一路走來,在天主的慈愛與各界支持下,37年來中心持續以專業照顧與陪伴,串聯老、中、青三代不同的生活故事,也秉持以個人為中心、以社區為本位的服務模式,規劃多元活動,邀請社區民眾、長輩一同參與,例如泡茶、油畫、打擊樂等,創造社區共融平台。

這次的「感官友善」措施,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在園遊會中,以屬於自己的節奏自在參與並感到被接納、被理解。這些「感官友善」設計協助不同感官特質的人──特別是自閉症、感覺統合困難、過度敏感或低反應者──更安心地投入活動。今年特別規劃了感官友善時段,在這段期間主場音樂暫停播放,主持人也以輕柔語調進行引導。同時,會場設置的感官友善區配備降噪耳罩、紓壓物件與舒適座位,是一個可遮光、降噪的獨立空間,讓對光線或聲音敏感的民眾能短暫休息、舒緩情緒。當園遊會人聲鼎沸時,這樣的設計有效協助感官容易緊張的參與者減少焦慮。

玉井區顏區長也在活動中分享到,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感官友善設施,但他覺得「德蘭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感官友善的地方」,從空間、工作人員到服務細節,都能看見為身心障礙者設想的貼心安排。他肯定德蘭團隊多年來在玉井推動共融、支持弱勢家庭的努力,也強調這樣的感受正是德蘭深耕地方的具體成果。

除此之外,活動現場由德蘭三代不同使用者──早療兒童、智青、社區長輩──結合社區資源攜手帶來表演;活動整體也針對特殊需求者進行感官友善設計,採用柔和光線與低音量音樂,並提供「感官友善休息區」。現場以無障礙資訊理念呈現清楚圖像標示,協助減少參與者焦慮。所有民眾都在歡樂氛圍中感受天主的愛與服務使用者的熱情響應。義賣園遊會吸引許多民眾購買園遊券,一同歡慶德蘭37週年並促進社區互動交流。當天並舉行志工表揚,向長期默默付出的志工表達深切感謝。周年慶透過三代同堂表演、多元體驗、義賣與志工表揚,讓這份平凡而堅定的愛被看見與分享。

近年來,德蘭的心智障礙青年對創作興趣日增,作品風格溫暖獨特,不僅展現藝術天賦,更反映他們對身邊的人、對社區與對世界的深切情感。今年捐款滿1,000元即可獲得「德蘭37週年萬用袋」紀念款,每款皆為不同服務對象親手繪製小愛心,色彩獨特、款式不重複,象徵德蘭37年的愛心傳承與共融,也代表支持偏鄉服務對象交通費募款,讓愛心化為實際行動。

2025鯤鯓王平安鹽祭11/15–16盛大登場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5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邁入第22年的「鯤鯓王平安鹽祭」於今(15)日在臺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隆重登場,今年以「祈福同心,把幸福曬回來」...
15/11/2025

2025鯤鯓王平安鹽祭11/15–16盛大登場
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5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邁入第22年的「鯤鯓王平安鹽祭」於今(15)日在臺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隆重登場,今年以「祈福同心,把幸福曬回來」為主題,融合信仰、文化與藝術,邀請全民一同為台灣祈福。

在正式啟動前一晚(11月14日),特別舉辦《鹽祭序曲.祈福之夜》音樂會,由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老師領銜演出,透過古典樂與祈福意象結合,為鹽祭揭開序幕,王爺庇佑,為臺灣祈福,透過音樂祝禱迎接翌日的鹽祭大典。今日開幕式在蚵寮國小太鼓隊震撼鼓聲中揭幕,並邀請藝姿舞集與臺南大學民俗隊攜手演出《鹽鎮祈安》,以「以陣化煞、以鹽祈安,為臺灣祈來祥和與庇佑」為副題,展現傳統宋江陣與現代表演藝術的融合,象徵鹽祭祈安的精神核心。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黃勢芳表示,「鯤鯓王平安鹽祭」承載臺南北門長久以來的鹽業文化與王爺信仰,並且結合觀光,期盼透過鹽的潔淨與信仰的力量,創造旅遊熱潮,觀光署積極規劃北回之巔旗艦計畫-微笑南灣IN臺灣計畫,在臺南這片劃過北回歸線的軸帶,跨域整合,加強景點的串聯性,振興觀光產業,形塑具國際旅遊吸引力的觀光地標軸線。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徐振能處長表示,平安鹽祭不只是宗教慶典,更是推動地方文化觀光的重要品牌。來自全臺220位自行車愛好者,一同加入護鹽行列,與王爺同行,整體活動結合在地宮廟、社區與產業,今年更加入互動探索數位牌樓、導覽體驗、童玩、市集與親子闖關遊戲,讓大小朋友在歡笑中感受鹽文化的魅力。

現場除了最受歡迎「捐發票換平安鹽袋」公益活動,也規劃「囡仔公童玩節」、「跋桮挑戰賽」(總獎金高達50萬元)等多元趣味體驗。家長可陪孩子完成闖關任務,獲得平安貼紙與祈福小禮,孩子們拿著貼紙開心奔跑的笑容,也成為鹽祭現場最溫暖的風景。

現場還有多組外國旅客慕名而來,其中自西班牙的遊客,因為在馬德里受到臺灣觀光資訊的吸引,來台自駕旅遊兩週,並且透過ChatGPT 的推薦,將「鯤鯓王平安鹽祭」列為必訪清單!證明了台灣的文化魅力,正透過現代科技的力量,吸引全球自由行旅客,跨越語言與國界。「平安鹽祭晚會」則由多位實力歌手輪番演出,包括許志豪、蔡昌憲、翁鈺鈞、吳申梅等,台語金曲響徹鹽鄉夜空,將祈福氛圍推向最高潮。

「2025鯤鯓王平安鹽祭」是一場凝聚信仰、文化與情感的年度盛會。邀請全國民眾攜家帶眷,走訪台南北門、體驗世界最大的鹽祭典,共同祈願國泰民安,把幸福帶回家。更多活動資訊,

在衛武營,聽見《關不掉的耳朵》的獨一無二版本【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2025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以全新跨國共製舞作《關不掉的耳朵》展開全臺巡演,最終站將於11/15(六)、11/16(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14/11/2025

在衛武營,聽見《關不掉的耳朵》的獨一無二版本
【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2025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以全新跨國共製舞作《關不掉的耳朵》展開全臺巡演,最終站將於11/15(六)、11/16(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震撼登場。作品從「聲音」出發,以舞者的身體捕捉世界微小而不斷變動的振動,甫首演即獲高度評價。建築師阮慶岳讚嘆:「視覺、動作與聲響純淨而從容⋯⋯是近乎饗宴級的享受。」舞評家平瓊男亦直言:「無疑是鄭宗龍接掌雲門後最好看的作品。」更吸引許多觀眾二刷、三刷。

此作由國家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énix scè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共同製作,是鄭宗龍繼《十三聲》《定光》等作品後,再次深入探問「聲音與身體」關係的重要創作。《關不掉的耳朵》全長 65 分鐘,如同一部不受鏡頭框架限制的電影在劇場中展開。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觀賞後表示:「《關不掉的耳朵》讓我想到德國電影大師文溫德斯(Wim WENDERS)所執導《我的完美日常》,是我看過聲音元素最豐富、也最有趣的作品。」舞台意象隨著聲音時而沉靜、時而奔放,可以是水墨的留白,也可以如動畫般鮮明多變,使觀眾彷彿置身由聲音打造的詩意影像之中。

編舞家鄭宗龍指出,《關不掉的耳朵》中「聲音不是背景,而是看不見的第13位舞者」。作品以聲響主導節奏、推動身體,聲音像鏡頭般剪接、跳切,也牽引觀眾的呼吸與感受;12位雲門舞者則將無形的聲波轉化為具象的身體語彙,讓「聲音如何成為動作」在舞台上被看見。聲音設計由坎城影展與金馬獎得主、臺灣電影聲音設計大師杜篤之,以及其子杜均堂共同打造,採用5.1聲道環繞,先前場次已獲得極高評價。

《關不掉的耳朵》也讓劇院空間成為創作的一部分。由於沒有布幕,舞台後方的建築量體與側臺空間將完整呈現,每座劇院都為作品帶來獨特的光線與距離感。本週末登場的衛武營歌劇院,以白色為基底的舞台牆面、寬闊縱深與全臺最優異的聲學條件著稱,無論視覺或聽覺,都將使《關不掉的耳朵》在高雄呈現出獨特且極具辨識度的樣貌。

除杜篤之及杜均堂外,作品更集結跨界夢幻陣容:法國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Esteban Fernandez)擔綱音樂創作,藝術家吳耿禎統籌舞台視覺,並與雷射藝術家張方禹、燈光設計沈柏宏與服裝設計陳劭彥共同打造整體美學。聲音與光線在舞台上交織成層次豐富的景象,不僅深化作品的感官經驗,也讓觀眾沉入《關不掉的耳朵》以身體與聲音共同建構的魔幻世界

更多雲門舞集《關不掉的耳朵》節目訊息,請至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

屏東海生館【愛在海洋聖誕節】暖心登場 邀民眾傳遞幸福溫度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4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林文通屏東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幸福的聖誕氛圍悄然蔓延,每到年底,屏東海生館總是許多家庭與情侶的冬季口袋景點。今年...
14/11/2025

屏東海生館【愛在海洋聖誕節】暖心登場 邀民眾傳遞幸福溫度
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4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林文通屏東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幸福的聖誕氛圍悄然蔓延,每到年底,屏東海生館總是許多家庭與情侶的冬季口袋景點。今年海生館以【愛在海洋聖誕節】為主題自114年11月15日至115年1月4日暖心登場,以「心意不留白,愛要說出來」為主軸,推出一系列聖誕節活動,邀請民眾走進海生館,與可愛的海洋生物們共度溫馨的冬日時光。

未命名設計 – 4
亮點一 溫暖湧動無邊界 照護中的陪伴與關懷

屏東海生館於聖誕節活動期間在世界水域館極地區特別佈置充滿節慶氛圍的聖誕場景,設置雪白聖誕樹與雪屋打卡牆,讓民眾在極地寒冷的溫度中,欣賞企鵝與鳳頭海鸚鵡的療癒模樣,彷彿置身雪國,感受冰雪世界裡的暖心祝福。今年隨著企鵝寶寶誕生,為場館增添了更多溫馨與喜悅。海生館希望藉由這份「溫暖的白色」,讓大家不只能感受到新生命帶來的幸福,也能看見館內在照護上的用心。從細心守護企鵝寶寶的成長,到陪伴高齡生物的長期照護,飼育團隊都以高度專業與愛心細緻守護每一位生命。現場將同步播放相關影像,介紹海生館飼育團隊如何以專業與愛心照護企鵝、海豹、白鯨等生物的健康,以及針對館內高齡生物的細膩照護,確保牠們能在安全、舒適的空間中健康安養,展現海生館對動物福祉的高度重視與責任,讓民眾看見飼育員與生物間溫暖的陪伴,這份跨越物種的陪伴與照護正是聖誕節最真摯的祝福。

未命名設計 – 3

亮點二 心意不留白 愛要說出來

聖誕節向來是表達感謝與祝福的時刻,海生館也特別推出「打卡送限定明信片」活動,凡於活動期間到世界水域館極地區與溫馨雪屋拍照打卡,即可兌換海生館全新設計的聖誕節限定明信片一張。民眾也可至大廳服務台現場寄送明信片,讓祝福搭乘企鵝與鳳頭海鸚鵡的「雪橇」,傳遞給最想說「謝謝」的人,留下最真摯、最珍貴的節日記憶。

亮點三 將愛傳出去 抽「我與企鵝的0.1毫米」免費體驗名額

海生館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將於11月16日發布「將愛傳出去」抽獎貼文,民眾只需在此貼文下方上傳於海生館雪屋打卡照,並標註兩位好友、留言想對他們說的話,同時加上Hashtag #愛在海洋聖誕節,就有機會獲得115年2月至6月限期開放的「我與企鵝的0.1毫米」免費體驗名額。幸運的中獎者將能近距離感受企鵝的萌樣魅力,讓這份愛與溫度延續到新的一年。(持續鎖定海生館官方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SWEC)。透過聖誕節的暖心氛圍,海生館在年末邀請大家勇敢說出心中的愛,讓愛在海洋間持續蔓延,無論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張寫滿心意的明信片,或是一次又一次的陪伴,都能成為溫暖世界的微光。這個冬天,不妨走進海生館,讓愛在海洋間流動,也在每個人的心中,留下最閃耀的聖誕回憶。

屏東海生館【愛在海洋聖誕節】活動詳情: https://reurl.cc/dqXy9k

2025 郭宗正水彩創作展【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2025 郭宗正水彩創作展》將於114年11月14日至11月30日,在臺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展出,並於11月15日(星期六)下午3時舉行開幕儀式,邀請各界藝文愛好者及市...
13/11/2025

2025 郭宗正水彩創作展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2025 郭宗正水彩創作展》將於114年11月14日至11月30日,在臺南文化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展出,並於11月15日(星期六)下午3時舉行開幕儀式,邀請各界藝文愛好者及市民朋友一同走進郭宗正筆下溫潤細膩的水彩世界,感受藝術與情感交織的力量。

藝術家郭宗正長年專注於水彩創作,作品以細膩的筆觸、豐富的色彩層次與深刻的觀察力見長,展現出對人物神韻與自然風景的深情描繪。本次展覽精選2022至2025年間的代表作品,涵蓋人物與風景兩大主題。透過他一貫純熟的透明疊染技法,作品展現出對光影變化的掌握與生活片刻的深情捕捉,猶如日常之詩,靜靜訴說著時間與記憶的流動。

在人物創作方面,郭宗正著力於呈現人物內在神韻與光影交織的氣息。每一幅作品中,觀者彷彿能感受到畫中人物的呼吸與故事,瞬間被畫面中的情感張力所吸引。而風景創作則以自然與都市交會的視角為主軸,從晨霧中的稻田、港灣的夕影,到老街巷弄間的光影交錯,每一筆都蘊含他對土地與生活環境的細膩觀察與深厚情感。

除藝術成就外,郭宗正的背景亦極具多元與深度,為醫學博士、現任郭綜合醫院總裁,同時也是多所國內外藝術機構的重要成員與顧問。其藝術作品曾獲臺南市美術館、奇美博物館典藏,並於國父紀念館、臺南美術館、高雄等地舉辦多場個展。此外,他亦出版多部畫集,致力於推動臺灣水彩藝術之專業發展與國際交流,深具學術與文化影響力。

本次《2025 郭宗正水彩創作展》不僅是郭宗正藝術歷程的精彩縮影,更是其生命體悟的深層呈現。透過水彩這一極具表現力的媒材,郭宗正帶領觀眾走入一個既寫實又詩意的視覺世界,邀請您在這座歷史城市中,細細體會筆尖下的光影與心靈流動。

「2025鯤鯓王平安鹽祭」張正傑領奏祈福序曲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3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一年一度、世界最大鹽祭典—「鯤鯓王平安鹽祭」,即將在本週末(11/15–11/16)於臺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盛大登...
13/11/2025

「2025鯤鯓王平安鹽祭」張正傑領奏祈福序曲
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3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一年一度、世界最大鹽祭典—「鯤鯓王平安鹽祭」,即將在本週末(11/15–11/16)於臺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盛大登場!今年的主題是「祈福同心,把幸福曬回來」象徵挺過7月風災,展現鹽鄉的生命活力。精彩活動串聯了傳統信仰科儀、六廟集章、藝文展演、熱鬧市集與科技互動,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稱雲嘉南管理處)邀請全臺旅人準備好行囊,一同前進這片充滿陽光與祝福的鹽鄉,參與這場結合信仰與文化的年度盛宴!

雲嘉南管理處於 11 月 14 日(週五)將正式啟動「北門王爺藝饗節」系列活動,並在鹽祭正式啟動前夕,晚間 7 點率先獻上《鹽祭序曲·祈福之夜》音樂會!特別邀請到臺灣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領銜演出,融合京劇、聲樂與古典跨界元素,在南鯤鯓代天府大鹽堆主舞臺上奏響溫暖而莊重的祈福序章,為兩天的鹽祭活動拉開令人心動的序幕。

活動核心則是傳承百年的鹽業文化精神—莊嚴隆重的「請鹽、祭鹽、謝鹽」三大科儀。這項傳統延續了鹽鄉人民對土地的敬意與祝願,從迎請天日鹽、祭鹽祈福到送回鹽田,展現了感恩天地、順應循環的信仰精神。請務必親臨現場,感受這份獨特的文化力量!

為期兩日的活動期間,規劃了多項活動,包括總獎金逾新臺幣50萬元的「跋桮挑戰賽」,邀請民眾在廟埕體驗趣味傳統;以及結合囡仔公童玩節、親子手作與觀光市集的多元體驗,讓您感受鹽鄉的在地風味與文化。此外,互動探索數位牌樓將透過沉浸式影像,重現南鯤鯓代天府牌樓的歷史風華,提供獨特的數位互動體驗。最後,別錯過兌換限量平安鹽袋的機會,今年特別由「朱府千歲」代言,僅需捐出 3 張發票即可將平安與福氣帶回家,同時響應公益。

晚會高潮將於 11 月 15 日登場,「平安鹽祭晚會」邀請許志豪、蔡昌憲、翁鈺鈞、吳申梅等多位人氣歌手輪番獻唱。屆時,108 噸鹽堆舞臺將在繽紛光影交織下,點亮北門夜空,迎來鹽祭最高潮的祈福時刻,誠摯邀請民眾共襄盛舉。活動最後將在 11 月 16 日傍晚,舉行壓軸的跋桮挑戰賽頒獎以及祈福鹽發送儀式,現場將有台灣守護文創打造的 6 座經科儀加持過的小鹽堆分送給民眾,象徵將平安與幸福撒向人間,為今年的鹽祭畫下最動人、最圓滿的句點。「2025 鯤鯓王平安鹽祭」以鹽為核心,串聯起信仰、文化、六廟的祈福能量與在地產業魅力。活動即將展開,雲嘉南管理處誠摯邀請全臺民眾規劃週末行程,一同走訪臺南北門,參與這場年度祈福盛會,把幸福曬回來!。更多平安鹽祭的相關資訊請洽「雲嘉南,好好玩!!!」粉絲專頁。

海生館用科學 × 藝術 × 永續 玩轉第六屆臺灣科學節【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林文通屏東報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於 11 月 8 日舉辦第六屆臺灣科學節系列活動開幕典禮。今年以「啟發心智 賦能未來」為主題,活動自 11 月...
11/11/2025

海生館用科學 × 藝術 × 永續 玩轉第六屆臺灣科學節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林文通屏東報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於 11 月 8 日舉辦第六屆臺灣科學節系列活動開幕典禮。今年以「啟發心智 賦能未來」為主題,活動自 11 月 8 日起一路延續至 11 月 16 日。開幕現場邀請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小學帶來排灣族古謠及《與海洋交朋友》演唱,將族語、歌聲與海洋意象交織,為活動揭開深具文化底蘊的序幕。

海生館表示,自開館25年以來,持續深耕海洋科普教育與永續推廣,不僅邀請大眾走入館內探索,也主動將海洋科學帶入生活現場。今年更與石門國小合作,推動「沿河向海找母語」計畫,將傳統漁獵文化融入教材、回流校園,讓海洋教育與文化傳承相互滋養,為永續教育注入深厚人文力量。

開幕亮點

點亮「海洋原動力」──學生創作 × 教育扎根

開幕儀式結合《奧秘海洋》徵文暨繪圖活動頒獎典禮,由海生館館長溫志宏與貴賓攜手點亮由得獎學生設計、象徵海洋解說員的 IP 主題燈箱——「海洋原動力」。在場來賓對作品富含創意與細膩觀察讚嘆不已。「海洋原動力」象徵教育、藝術與科學能量匯流,期盼這股創作動能持續推動海洋教育向下扎根,鼓勵年輕世代以更多元的視角親近海洋。

本次徵件橫跨三大類組:徵文組|我與海生館的回憶、漫畫繪圖組及特別繪圖組|我是小小海洋解說員。作品型態涵蓋文字與繪畫,展現孩子們對海洋的觀察與想像,呈現科學教育與藝術創作交會的無限可能。溫志宏館長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展示創作的舞台,更是激發年輕世代關心海洋、投入環境保護的重要契機。他期勉孩子們保持好奇、勇於提問,讓海洋因他們的想像與行動而更加豐富。

本屆卓越獎、傑出獎與新銳獎作品自即日起於海生館大廳二樓展出至 11 月 24 日,邀請民眾前來欣賞,在孩子的筆觸與文字間,走入奇幻海洋世界。

科學×生活共融 科學節多場精彩活動連番登場

除了開幕儀式,當天也同步展開多項精彩活動,包括結合遊戲與科學實驗的「漁識場科學市集」、結合影像與生活美學的「落山風海洋戲院」及以及充滿南國風情的「我的海邊生活市集」,讓民眾在輕鬆互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連結。

「漁識場科學市集」

以遊戲結合科學實驗,由海生館研究團隊與眾多合作夥伴共同策劃,包括:高雄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屏東大學、車城國中、國家海洋研究院、雙流森林園區、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邏仕數位、移動天使、金車文教基金會等。透過互動體驗與創意展示,形成一座充滿驚奇的「海洋科學市場」,帶領大家從日常發現科學的樂趣。

「我的海邊生活市集」

聚焦南國創意與手作品牌,傳遞在地文化與永續理念。
活動選址於具文化底蘊與社群能量的恆春西門廣場,讓民眾於漫步之間感受南國風情,在市集中遇見海洋、遇見生活。

小小解說員亮相!

兩大市集中均設置由「海生館小小解說員」自行策展的特色攤位。由恆春半島在地的學生們透過系列課程、館內導覽與在地學習累積知識,並轉化為創意行動,親自設計內容、面對觀眾,讓知識真正從教室走向市集,展現新世代的表達力與行動力。

風雨不擋熱情 落山風戲院最動人一章節

「落山風海洋戲院」將海洋電影帶進恆春西門廣場,邀請民眾在戶外星空下,舒適躺椅上欣賞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海洋電影。電影結束後,溫志宏館長更親自與現場觀眾進行有獎徵答,大小朋友踴躍參與,氣氛熱烈。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日恰逢鳳凰颱風外圍環流接近、落山風強勁來襲,在工作團隊快速應變與民眾熱情支持下,活動仍堅持進行。許多觀眾披著雨衣、勇敢守候至最後一刻,成為今年科學節最動人的畫面。

藝文 × 永續 × 生活 玩出最潮海洋週末!

2025 臺灣科學節精彩仍未結束──

精彩不止於此!2025臺灣科學節系列活動將陸續登場,帶來藝文與永續美食的多重饗宴。

📍 11 月 15 日|海海人生 Silent Disco
DJ × 樂團 × 電音 × 布袋戲
戴上耳機,與節奏、海風、企鵝一起舞動!

📍 11 月 16 日|舞台劇《黃金海底城-海誓〈珊〉盟》
由蘋果劇團於車城國中演出,
以奇幻與互動帶領觀眾潛入海底探險,
在歡笑中扎根保育意識。

📍 11/1–11/16|永恆時刻:餐桌上的海洋守護行動
海生館攜手五家餐廳,以永續海鮮入菜,
讓海洋守護從餐桌開始落實。

海洋 × 教育 × 永續 打造全民共享的海洋學習平臺

海生館表示,希望透過第六屆臺灣科學節,以創意、多元與互動方式,讓科學走出課本、深入生活;讓更多人關注海洋、了解海洋、愛上海洋。
未來也將持續以教育推廣為核心,結合在地文化、藝術與永續理念,打造全民共享的海洋學習平台,讓「海洋原動力」持續驅動臺灣的科學想像與探索精神。

不一樣的動作遲緩 -血管性帕金森和帕金森氏症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https://youtu.be/4mZfeNH-JaY?si=YKYfgSjAjW0lgJB-在大腦神經退化性...
11/11/2025

不一樣的動作遲緩 -血管性帕金森和帕金森氏症
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https://youtu.be/4mZfeNH-JaY?si=YKYfgSjAjW0lgJB-在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阿茲海默症排名第一,帕金森氏症排名第二,血管性帕金森(Vascular Parkinsonism)是次發性找得到原因的帕金森症候群之一血管性帕金森,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腦中風所造成的帕金森。但大部分病患臨床的症狀和典型的帕金森氏症是截然不同的;典型的帕金森氏症其症狀是不對稱的,大部分病患會有上肢靜止型顫抖,然而血管性帕金森其症狀是以下肢動作緩慢(bradykinesia)的症狀為主,多數人上肢是完全正常的,並不會有上肢顫抖、動作緩慢、僵硬等症狀,所以血管性帕金森又叫做下肢帕金森氏症症候群。

五十多歲的高姓小姐自2023年10月開始左手有搓藥丸狀顫抖,2024年4月洗碗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洗得順手,穿衣服越來越吃力,寫字也越寫越小,綁鞋帶不順,炒菜也有不順手的情形等上肢帕金森症狀,2024年10月表情開始僵化,走路越來越慢步,步伐越來越小,從椅子起身越來越困難等其他臉部,軀幹和下肢帕金森症狀,2025年9月至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甲狀腺功能顯示是正常,電腦斷層顯示輕微腦退化,給予多巴胺類藥物治療,對多巴胺類藥物反應良好,帕金森症狀改善。

六十多歲張先生自2021年6月開始左手有搓藥丸狀顫抖,漸漸雙手有靜止型顫抖,說話越來越小聲,走路越來越慢步,步伐越來越小等帕金森症狀,2022年10月至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甲狀腺功能顯示是正常,電腦斷層顯示腦退化的情形,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進一步磁振造影影像檢查,並給予多巴胺類藥物治療,帕金森症狀改善。

六十八歲陳女士於2023年7月有突發腦梗塞中風的病史,門診持續抗血小板類藥物治療,2025年6月開始腳步變得遲滯不前,動作變得較為遲緩,或走一段路後會小碎步往前衝,但並無上肢顫抖,2025年8月在本院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顯示有腦室旁,近基底核處腔隙型梗塞,同時給予低劑量多巴胺類藥物,以改善下肢帕金森症狀,並同時安排積極復健,且建議病友養成規律的運動。血管性帕金森因為是腦中風所造成的,所以其發生的模式會跟腦中風發生的模式一樣:有時會突然或急性發生,或是會階梯式惡化。所以病患有「突然」腳步變得有點遲滯不前 ,或走一段路後會小碎步往前衝。

血管性帕金森只是臨床症狀類似帕金森氏症,並不是真的帕金森氏症,其致病機轉,成因和退化性的帕金森氏症是截然不同的,其腦部的多巴胺系統大部分是沒有缺損的。

血管性帕金森的症狀治療,所使用的藥物和一般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類似,以低劑量多巴胺為主,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就如同腦中風後的病患一樣,復健和養成規律的運動,對於血管性帕金森病友也是非常重要的。

歡迎府城鄉親~若有手抖腳抖或動作遲緩症狀的情形,可至郭綜合醫院神經科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與評估!

創歷年規模「2025 TAKAO豐潮」衛武營登場 陳其邁與千人圍舞展現高雄多元文化【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高雄擁有全國最完整的16族原住民族豐富文化資產,「2025 TAKAO豐潮」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創歷年規模最大,於衛武...
10/11/2025

創歷年規模「2025 TAKAO豐潮」衛武營登場 陳其邁與千人圍舞展現高雄多元文化
【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高雄擁有全國最完整的16族原住民族豐富文化資產,「2025 TAKAO豐潮」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創歷年規模最大,於衛武營隆重登場,市長陳其邁今(8)日身穿傳統服飾,與立法委員邱議瑩和賴瑞隆,以及市議員高忠德、陳幸富、范織欽與黃文益一同參與盛會,並加入千人圍舞行列,與林信明總頭目、各同鄉會頭目耆老及族人等,隨著音樂節奏手舞足蹈,高呼「TAKAO豐潮」,氣氛熱烈歡騰。

高雄多元文化魅力匯聚,現場各式攤位琳瑯滿目,陳其邁與族人朋友親切互動,烤山豬、愛玉的美好滋味令人難以抗拒,他表示,高雄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原住民族是臺灣土地的主人,歡迎大家,也期盼豐潮讓高雄市更美麗,在精彩豐富的原民文化盛會歡樂相聚,共創難忘回憶。

市府自2020年辦理高雄豐潮至今已6屆,本屆活動匯集49個社團展演,並規劃「舞都力」樂舞競賽、全國最大原民市集及文化體驗等活動,更推出烤豬派對、原民伴手禮競賽等特色活動,「豐潮之夜」更邀請金曲歌手阿爆、舞炯恩、舞思愛等嘉賓熱力開唱,打造精彩豐富的原民文化盛會。

台灣高鐵11/10起,將進一步落實對號座旅客提早1小時以上搭車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8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為避免列車座位浪費、保障其他民眾購票權益,台灣高鐵11/10起,將進一步落實對號座旅客提早1小時...
08/11/2025

台灣高鐵11/10起,將進一步落實對號座旅客提早1小時以上搭車
蔡 永源 2025 年 11 月 8 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為避免列車座位浪費、保障其他民眾購票權益,台灣高鐵11/10起,將進一步落實對號座旅客提早1小時以上搭車、先行換票規定!高鐵公司統計,對號座旅客未通過自動驗票閘門查驗者,平均每天造成約2千多個座位浪費,累計每月超過6萬個空位座位無法讓其他旅客利用,嚴重影響有對號座購票需求者的權益。

高鐵公司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提早搭車請先換票,以利座位釋出後可供其他需要的旅客購買。 實施初期,各車站將特別規劃特定窗口,提供快速換票服務,節省旅客時間。持手機票證的旅客,除可至窗口換票外,也可直接用手機退票重購,更加省時方便。此外,旅客若有個人特殊因素(如緊急醫療需求、家人突遭變故等)敬請主動告知,車站人員將積極協助、迅速處理。

衛武營紀念臺灣音樂巨擘馬水龍逝世十週年【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攜手合作,於今年「臺灣作曲家系列」中,聚焦逝世十週年的作曲大師馬水龍。馬水龍畢生致力將東方傳統音樂精髓巧妙融入西...
08/11/2025

衛武營紀念臺灣音樂巨擘馬水龍逝世十週年
【民正新聞記者:蔡慧茹,林文通高雄報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攜手合作,於今年「臺灣作曲家系列」中,聚焦逝世十週年的作曲大師馬水龍。馬水龍畢生致力將東方傳統音樂精髓巧妙融入西方作曲技巧,並堅持從臺灣聲音出發,創造出具濃厚臺灣本土色彩的音樂,讓臺灣音樂特色風格走向全世界,讓世界聽見臺灣,同時也深耕音樂教育領域,為臺灣音樂發展寫下光輝篇章。在玉山文教基金會支持下,12/7(日)在衛武營音樂廳《孕育於山海之間》紀念音樂會,將演出多首馬水龍代表作,並以11/7(五)~ 12/7(日)在藝術迴廊的「看見音樂聽見畫」特展,向這位當代音樂大師致敬。

衛武營節目經理王昭驊表示:「馬水龍老師的作品不僅展現了臺灣的土地芬芳與人文底蘊,更以其獨特的語彙與西方技法對話,樹立了臺灣當代音樂的標竿。衛武營很榮幸能透過這次的系列活動,向這位臺灣音樂大師致敬,讓更多人聽見、看見馬水龍老師的非凡成就。」

馬水龍一生創作數十首作品,橫跨管弦樂、室內樂、鋼琴曲、聲樂曲、合唱曲等不同形式,富含濃厚的臺灣鄉土情懷,對臺灣當代音樂發展帶來重大啟發,其代表作包括《雨港素描》、《梆笛協奏曲》、《關渡狂想曲》等。這些作品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更在歐美、亞洲等地多次發表,馬水龍更是臺灣第一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形式發表個人作品的臺灣作曲家。

在藝術教育方面,馬水龍的貢獻同樣卓著。他於1970年代自德國學成歸國後,先獲聘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隨後轉任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並擔任音樂系創系主任,為國內培育出許多音樂人才。此外,他更和邱再興先生一同創辦「春秋樂集」,積極鼓勵同儕和年輕人創作。馬水龍對於音樂的全心付出和卓越成就,讓他獲得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國家文藝獎、總統府景星勳章等殊榮,彰顯他在臺灣音樂史上的崇高地位。

12/7(日)的《孕育於山海之間》紀念音樂會,將由指揮張佳韻率領鋼琴家辛幸純、梆笛演奏家賴苡鈞,和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濤韻男聲合唱團合作演出,包含《梆笛協奏曲》、《孔雀東南飛》、《關渡狂想曲》、《無形的神殿》等馬水龍生涯中重要代表作品,讓樂迷們再次感受大師作品的磅礡氣勢與細膩情感。

除了紀念音樂會,11/7(五)~ 12/7(日)在藝術迴廊舉辦的「看見音樂聽見畫——馬水龍逝世十週年紀念特展」,將透過珍貴的手稿、照片及相關文物,帶領民眾深入了解馬水龍的音樂世界與其對臺灣音樂文化的重大貢獻。更多馬水龍逝世十週年紀念節目與活動訊息,請至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

Address

中西區大德街58號
Tainan
7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民正新聞通訊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民正新聞通訊社: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