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2025
📰館藏剪報
1966年的科技新聞:林語堂與「Chicoder」
以前堂編有提過明快打字機在發明後,被美國空軍及Itek 公司拿作研究,據此與電腦結合成「Chicoder」系統。這是把中文帶入資訊時代的嘗試,今天回看,更能理解林語堂從語言學出發,跨到工程與人機互動的軌跡。
報導全文:
三年與60萬(港元)發明「Chicoder」(1966年2月21日,China Mail)*
作者:DAVID LAN,China Mail 特稿記者
多年前,一本中文辭典成了壓垮林語堂博士耐性的「最後一根稻草」。林博士是世界知名的作家、哲學家、幽默家與語言學家。「那本辭典的檢字系統太笨拙了,找四個最基本的中文字,竟然得花上五分鐘。」正在訪問香港的這位學者憤憤地說。正是對舊系統的這份憤懣——或者說不滿——促使他認真投入,尋求一個更好的方法。
這個過程讓他付出了三年的語言研究,也從他自己的銀行帳戶裡「吃掉」了60萬港元,用於工程試驗與諮詢。成果就是:他發明了一套全新的中文檢字系統,並由此誕生了一種革命性的中文打字機。
#龐大市場
之所以稱為「革命性」,是因為它為中文的打字、編輯、印刷、出版以及電信通信的全面改革,開啟了全然嶄新的視野。
它也讓這樣的前景成為可能——「每個華人家庭與辦公室,都能擁有一台尺寸與一般英文打字機相仿的中文打字機。」
如今華人人口逼近6.5億,對這種打字機而言是個超級龐大的市場。
數千年來,中文是一種非字母系統的混合體,來自象形文字傳統,包含表意、形聲與音符等元素;這使得中文難以進行簡化的索引、打字與印刷。
某種程度上,這也拖慢了行政事務、商務通信,乃至整體文化發展的步調。
「在古代,時間彷彿靜止,這也許不算什麼障礙或效率損失,」現年七十歲、著作超過三十本的林博士說,「但在現代的核子時代,差別可就太大了。」
林博士藉由把這個世界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語言,安置在一個現代化的基礎上,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他分析了一萬多個漢字,把它們按相同的「上半部」與相同的「下半部」分成字族;每個字族平均約含八個字。
「共有36種『上』與28種『下』,」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文藝處處長的這位語言學家說,「把它們組合起來,就得到1,008個字族,涵蓋八千多個字。」
#大幅簡化
把整個語言大幅簡化為「上」與「下」,使得只用64個鍵就能製造一部中文打字機。
「用我的打字機輸入一個中文字,只需按三次鍵——兩個選擇鍵加上一個出字鍵——就像你在打英文單字 THE 一樣簡單,」曾任北大英文教授與國民政府外交部英文秘書的林博士說。
「一般人很容易就能達到每分鐘50字的速度。」
最近,美國空軍對林博士的打字機產生興趣,在麻薩諸塞州 Itek 公司技術協助下,把它與電子電腦連接,結果相當驚人。這套新型「打字機—電腦」系統被稱為Chicoder。在標準打字鍵盤上按鍵,它就能把現有10,518個中文字彙編碼。
這種經編碼的訊息,可供電腦用於打字、排版、印刷、譯成英文、打穿孔帶,並用於電報、電傳打字等電信用途。Chicoder 的學習與操作極為簡單;即便對中文一無所知的打字員,也能在短時間訓練後,達到每分鐘20字的速度,並把中文「翻譯」成英文。以幽默感著稱的林博士曾在美國觀看 Chicoder 操作。當機器從鍵盤接收中文訊息時,幾秒就停一下。
困惑之下,林博士問技師:「為什麼總是暫停?」
他記得那位一臉正經的技師回答了兩個字——「消化!」
#剪報 #林語堂 #明快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