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親子報

甜蜜親子報 《甜蜜親子報》創刊於2012年,每月第一週發行,帶領孩子認識上帝,培養聖經世界觀。
歡迎免費索閱:(06)235-6277 Ext.134 《甜蜜親子報》每月第一週出刊,免費索閱,索閱專線:06-2356277轉152

【 #兒童要理問答】現在基督在哪裡?問:基督被釘十字架後,祂是否還留在墳墓裡?答:不;祂在死後第三天復活,不在墳墓裡了。問:現在基督在哪裡?答:祂在天上,為罪人代求。 經文  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經過了眾天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就應...
07/11/2025

【 #兒童要理問答】現在基督在哪裡?

問:基督被釘十字架後,祂是否還留在墳墓裡?
答:不;祂在死後第三天復活,不在墳墓裡了。
問:現在基督在哪裡?
答:祂在天上,為罪人代求。
經文 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經過了眾天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就應該堅持所宣認的信仰。因為我們的大祭司並不是不能同情我們的軟弱,祂像我們一樣,也曾在各方面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的是要領受憐憫,得到恩惠,作為及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4~16節,新譯本)

▍說故事時間

◎麒俊老師

復活節快到了,純信想邀請大學同學參加教會的復活節特別聚會。一次與同學聚餐的時候,他向他們提出了邀請。

純信:「大家好!下個星期天早上,我的教會有復活節聚會。我想邀請你們一起來,認識復活的耶穌!」

虛延:「耶穌真的有復活嗎?我在網上聽過,好像是個傳說!超酷的!」

純信:「不是傳說喔!聖經說,兩千年前,耶穌真的從死裡復活了。」

學柯:「死人怎麼可能復活?這只能是傳說吧?」

純信:「聖經告訴我們,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埋葬了以後,第三天復活。墳墓是空的,還有五百多人看見祂,這些都是祂復活的見證。」

學柯:「會不會耶穌並沒有死,只是昏過去,後來自己走出墳墓呢?」

純信:「不可能。釘耶穌的羅馬兵丁很專業,他們一定會確認耶穌真的死了。聖經還記載,耶穌肋旁被兵丁用槍刺入,流出血和水,證明祂真的死了。」

道圖:「那會不會是門徒偷了祂的身體,然後說祂復活了?」

純信:「當時墳墓前有兵丁看守,他們後來被祭司長收買,說自己睡著時門徒偷走了屍體。但這是假話。如果他們真的睡著了,怎麼會知道是門徒偷的呢?再說,墳墓是用大石頭封起來,若有人滾開大石頭,兵丁會驚醒吧!」

虛延:「我不知道為什麼墳墓是空的。但是,有沒有可能門徒們是因為太想念耶穌,所以大家一起產生幻覺了呢?」

純信:「心理學專家說,一個人可能會作夢或看錯,可是一大群人同時看見耶穌,這不可能是幻覺。」

道圖:「那就是門徒們想要信耶穌,所以故意編造耶穌復活的故事。因為聖經是門徒寫的,這些見證可能是他們捏造的。」

純信:「這也說不通。門徒後來為了信耶穌而不惜殉道,他們不可能自己編一個謊言,還願意為這個謊言被殺死吧?耶穌被抓時,門徒都嚇得逃跑了,可是他們見到復活的耶穌後,開始勇敢地傳福音,甚至為了傳福音而犧牲生命。他們必定是看到耶穌真的復活了,才有這樣的信心!」

探民:「如果耶穌復活了,那麼祂現在在哪裡?」

純信:「聖經說,耶穌升天了,現在在天父的右邊,為我們禱告。」

虛延、道圖、學柯:「嗯……我還是不太相信……我就不去了。」

純信:「沒關係,不勉強。希望下次你們可以參與。」

探民:「純信,復活節聚會幾點開始?」

純信:「你想來嗎?」

探民:「對,我想更多認識耶穌。一個人去也可以嗎?」

純信:「當然可以!非常歡迎!」

全文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57620

【 #改革通】世事無常中的平安繪◎保羅‧考克斯(Paul Cox)譯◎野橄欖威廉‧布蘭福(William Bradford)一五八九年生於英格蘭沃克郡一個農家,年幼時父母便雙雙過世,以至他寄養於祖父及叔伯家中。他自幼體弱,但相當喜愛讀書,特...
07/11/2025

【 #改革通】世事無常中的平安

繪◎保羅‧考克斯(Paul Cox)
譯◎野橄欖

威廉‧布蘭福(William Bradford)一五八九年生於英格蘭沃克郡一個農家,年幼時父母便雙雙過世,以至他寄養於祖父及叔伯家中。他自幼體弱,但相當喜愛讀書,特別是聖經以及清教徒的著作。他有極高的語言天賦,自學拉丁文、希臘文、法文及荷蘭文等,晚年更因渴望讀原文聖經而學希伯來文,是後世學者公認自學成才的語言學者。

布蘭福沒有因幼年喪親而自暴自棄,反倒在上帝的護理與保守下,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與清教徒聚會,及至成年,因受英國國教派逼迫,隨一群清教徒逃往荷蘭。生活雖困苦,但他的信仰漸趨成熟,並逐漸成為教會領袖之一。

布蘭福與一群清教徒有感於英國國教改革困難,以及當地雖然對信仰開放,世俗的繁華卻逐漸影響下一代的靈命,開始期望在美洲新大陸建立一個以上帝為本的信仰國度。一六二○年,他們搭乘五月花號,自詡為天路客(Pilgrims),踏上前往新大陸的旅程。

這趟旅程並不順利,即將抵達目的地時,他們遇上了風暴,五月花號偏離了航線,幾經波折才抵達普利茅斯(位於今日美國的麻薩諸塞州)。抵達該地後,這群天路客馬上面臨寒冬,因缺乏住處,只能住在船上,也沒有足夠的食物、藥物與禦寒衣物。幸好上帝保守,在陌生的土地上,有一群友善的印第安人,幫助他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布蘭福的一生並不平順,他的妻子意外從船上落海而溺斃,他在所著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史1620—1647》中,記載了當時他面對的困境與迷茫。他深刻體會到,在動盪不安的世界中,唯有倚靠上帝,才能得著真正的平安。

全文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57615

【 #種樹日記】不習慣的新家11月19日多雲時晴偶陣雨工作紀錄與觀察:移栽,澆水,施肥。◎ #不枯葉當我們夫妻倆決定領養小孩時,也決定把當時的房子賣了,換坪數大一些的公寓,為一家人預備更充足的生活空間。這個換房計畫實現時,正好趕上感恩節。在...
07/11/2025

【 #種樹日記】不習慣的新家

11月19日多雲時晴偶陣雨
工作紀錄與觀察:移栽,澆水,施肥。

◎ #不枯葉

當我們夫妻倆決定領養小孩時,也決定把當時的房子賣了,換坪數大一些的公寓,為一家人預備更充足的生活空間。這個換房計畫實現時,正好趕上感恩節。

在賣房子和找房子的過渡期,我們租了一間公寓,也是寶貝的第一個家。當他知道我們買了新房子準備搬家時,他一直問為什麼。他說喜歡現在的床,喜歡可以看電視的遊戲房,喜歡用慣的一切,他緊張的問:「媽媽,我的貓熊被子會帶過去嗎?」他目光所及所有他的東西,他都一一點名,問我會不會帶過去。我告訴他,這些是寶貝的東西,一定都會帶過去。但是,他也想把他房間的櫃子帶過去,我告訴他:「這是房東的東西,我們不能帶走。」他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說他不想搬家了。他已經習慣了這個家的一切,不希望改變。我告訴他,現在我們住的房子不是我們的,我們買的新房才是我們的,並開始描繪搬新家的種種好處。寶貝不能理解,依然不想放棄他習慣的家。

如今,搬到新家差不多兩個禮拜了。我開始鋪寶貝房間的地墊,用之前遊戲房的榻榻米紋厚巧拼鋪滿整個地面。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四方地板,但要修出尺寸剛好的邊角,也要修出與床腳吻合的孔洞,切割起來著實費力又費時。鋪完厚巧拼,因為榻榻米顏色單調,我還特意在上面又覆蓋一層薄薄的卡通地墊美化。為了讓這層地墊不會滑動,我也在地墊邊上切了一個與床腳吻合的洞,可以卡住薄墊。全部完成時,我特別有成就感。

就在我得意的欣賞自己的傑作時,突然驚覺已經過了接小孩的時間,馬上放下還沒收拾的殘局,衝到學校接寶貝,又用最快的速度衝到醫院上早療課。到醫院時,課已經開始了,我們卻卡在掛號處長長的隊伍後面。著急的我可能把心情都掛在臉上,排在前面的善良阿姨指著一旁的優先窗口抽號機跟我說:「妳帶著孩子可以去抽號碼牌!」我充滿感恩的很快繳費、報到,順利讓寶貝去上課。

好不容易結束一天的忙碌回到家,我正期待寶貝發現新地墊的反應,卻見他眉頭一皺,做出我意想不到的動作──他兩隻小手拉著薄墊的一邊,用力一扯,把薄墊掀了起來。我倒吸一口氣,原本含笑準備看到他的驚喜,心情瞬間降溫。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多出以前沒有的東西,只想保留原有的墊子。我問:「你不喜歡這個有漂亮卡通的墊子嗎?」他想了一下說:「也不是不喜歡。我只是想為什麼要蓋起來?」幸而,他理解裝飾的意義後,很快的喜歡上了新地墊。

我突然想到,很久以前,清教徒帶著家人坐上五月花號到美洲尋找新的生活,也經歷過適應新地方的困難。但在上帝的恩典裡,他們開始新生活,並在第一次收成時舉辦感恩的盛宴。感恩節前夕,我看著孩子慢慢接受新家的一切,特別體會到感恩節的意義──不只是火雞大餐和新家園,而是上帝在我們生命裡賜下的新開始,是在困難中的恩典與盼望。

全文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57611

【 #繪本異想國】後會有期《星空下的等待》文圖/ 珊卓拉‧迪克曼譯/ 海狗房東出版/上誼文化◎ #桃樂斯《星空下的等待》這本繪本,敘述生在森林裡的狐狸和狼是一對好朋友,無論是湖畔或山谷,不管是清晨或夜晚,四處都有牠倆嬉戲的足跡。美好的日子一...
07/11/2025

【 #繪本異想國】後會有期

《星空下的等待》
文圖/ 珊卓拉‧迪克曼
譯/ 海狗房東
出版/上誼文化

◎ #桃樂斯

《星空下的等待》這本繪本,敘述生在森林裡的狐狸和狼是一對好朋友,無論是湖畔或山谷,不管是清晨或夜晚,四處都有牠倆嬉戲的足跡。美好的日子一直持續著,直到有一天狼的蹤影消失了,狐狸這才想起不久前狼說了一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話,不禁猜想那些話和狼的失蹤是不是有關係呢?狼曾告訴狐狸,牠將會變成一道星光。狐狸不太明白那句話的含義,於是踏上了尋找狼的旅程。在一遍又一遍失望後,牠終於接受狼已經離去的事實。

約翰福音記載,逾越節前,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開這世界,回到天父那裡去。祂與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時,便為門徒洗腳,吩咐他們學習祂的榜樣,要服事他人、彼此相愛,並表明自己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剩下不多了。門徒跟隨耶穌三年,與祂關係很親近,耶穌知道他們聽到這話必定會難過,便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14章2~3節)這個應許,帶給門徒極大的安慰與盼望。

人生的路很長,曾經相伴的朋友不一定會陪我們走完全程。繪本中的狐狸接受了狼永遠離牠而去的事實,曾經的歡樂時光只能留存在牠的回憶裡。然而,耶穌的離去與狼的離去不同,祂與門徒的故事並未走到終點,因為祂是道路、真理、生命,門徒會藉著祂到父那裡去,然後祂將會永遠與門徒在一起。

小朋友看過信奉民間信仰的人辦喪禮嗎?他們花費許多心思為去世的親友做準備,生怕親友離開世界後沒有錢、沒有房子,會在陰間過苦日子,所以給親友燒紙錢、紙房子,甚至紙傭人,好讓親友死後可以過舒服的日子。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有點一廂情願,畢竟,有誰去過陰間,再回來告訴活著的人需要什麼呢?深究原因,其實是因為不認識上帝,所以不了解生命的終局及死後的世界。基督徒是幸運的,耶穌指明我們未來將住在天父的家,祂已先行去那裡預備好住處,而且保證會來接我們到那裡去,所以我們毋須為離開世界後的去處擔憂。

耶穌在離開門徒前就為他們做好心理準備,並為他們預備將來的住處,那麼,我們可以為未來做什麼準備呢?就像我們與朋友相約碰面,也會做些事前準備,如何抵達約定地點?在哪裡聚會?要穿什麼衣服?等候的過程中,準備工作總是令人期待萬分。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到旅行,我說我最喜歡的就是規劃行程和做事前準備工作。他們覺得很奇怪,旅行不是應該到了目的地才叫旅行嗎?當然是這樣,但是我在安排地點的時候,會上網搜尋景點、美食推薦,再挑選必吃、必玩的行程,然後開始想像到時候會遇見什麼新奇好玩的事,所以,從規劃行程開始,我已經踏上旅途了!

在等候與耶穌相遇的年歲中,我們不應該什麼事都不做,白白浪費等候的時間。耶穌給門徒互相服事、彼此相愛的吩咐,也是給我們的吩咐。上帝給我們各樣的恩賜與才能,讓我們可以傳講天國福音,也讓我們有能力關懷肢體、幫助弱勢,在世界上作光作鹽,直到我們在地上的日子結束。身為天父的兒女,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要盡力活出祂的樣式,讓眾人歸榮耀給祂。

奔走天路的旅程中,我們會認識許多同伴,也可能會和同伴離別。世上的日子是有限的,終有一天我們要去見上帝,但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努力傳福音,邀請朋友認識耶穌並信靠祂。那麼,我們和同伴離別時,就可以說:「後會有期,在天上的家再相會!」

全文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57598

【 #耶穌是誰呢】作上帝的兒女任務no.12 地點:馬太福音5章13節~6章4節、路加福音6章20~36節證人:門徒、猶太人◎小佑哥哥談完天國之福後,耶穌繼續教導人們。眾人聽起來似曾相識,像是律法與先知的內容,但是耶穌的解釋卻教眾人耳目一新...
07/11/2025

【 #耶穌是誰呢】作上帝的兒女

任務no.12
地點:馬太福音5章13節~6章4節、路加福音6章20~36節
證人:門徒、猶太人

◎小佑哥哥

談完天國之福後,耶穌繼續教導人們。眾人聽起來似曾相識,像是律法與先知的內容,但是耶穌的解釋卻教眾人耳目一新,很多是他們聞所未聞的。

▍鹽與光

耶穌拿人們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來類比,教導人們如何作天國的子民:「你們是世上的鹽,如果失去了味道,如何能再變鹹呢?那麼,就會被丟棄。你們是世上的光,不該放在器皿下面被遮擋,而要放燈台上照亮全家。你們的光要照在人面前,讓人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就讚美你們在天上的父。」

鹽和燈人們都不陌生,耶穌用來比喻好行為,聽起來簡單易懂。不過讓眾人面面相覷的是,耶穌竟然很自然的稱呼上帝為「天上的父」,這可就有點驚人了。畢竟律法和先知較少這樣形容上帝和人的關係,十根手指頭都數不完,猶太人因為敬畏上帝,也會刻意避免用親暱、通俗的方式稱呼上帝。可是耶穌談論天國之福時才剛說:「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現在又直呼祂為父親,會不會太放肆了?

曾經親眼看過耶穌受洗的人也很詫異。他們記得當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3章17節)顯然耶穌和上帝的關係很不一般,但如今祂竟把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擴大到眾人身上。恪守上帝律法的法利賽人、經學家更有疑慮,覺得耶穌這種稱呼實在冒犯了上帝。

▍愛仇敵

接下來,耶穌就將矛頭指向熟悉律法的人,讓他們感到坐立難安。祂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不但不要廢除,而且還要完成。我實在告訴你們,就算天地都毀滅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會廢去,全部都要成就。」這話雖然肯定了律法和先知的重要,卻讓法利賽人、經學家惱怒不已!耶穌以為祂是誰啊?竟然膽敢說祂要完成上帝的律法?多麼狂妄!

耶穌接著說到眾人熟悉的不可殺人及不可姦淫,這是十誡的兩條誡命嘛,大家耳熟能詳,而且自認為都有守住了。哪知耶穌話鋒一轉說,生氣、辱罵人就算犯了殺人的誡命,在心裡對女性動淫念也算犯了姦淫的誡命。這是什麼標準?如此一來,還有誰不會觸犯律法?而且,要如何定罪?畢竟只是在心裡想想而已。但也有人把耶穌的話聽進去了,認真思考後感到寒毛直豎,他們想起先知說:「我耶和華是察透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著各人的行為,和各人所做的事應得的結果報應各人。」(耶利米書17章10節,新譯本)是啊,如果只是做表面功夫,能瞞得過上帝嗎?

耶穌又對眾人說祂對於不可休妻、不可發誓、不可報復的看法,然後說:「你們聽過愛鄰舍、恨仇敵的教導,可是我告訴你們,連你們的仇敵都要愛,還要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叫你們成為天父的兒女。愛那些愛你們的人,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你們既要作天父的兒女,就要完美,正如天父是完美的。」這話實在叫人為難,連仇敵也要愛?但有人想起上帝曾藉摩西的口說:「你們要分別為聖,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未記19章2節)耶穌如此要求並非沒有根據,因為上帝就滿有憐憫慈愛,即使猶太人屢次悖逆祂、甚至敵對祂,祂依然拯救他們。但要他們和上帝一樣慈悲為懷?作天父的兒女,真是談何容易啊!

▍結案報告 耶穌是誰呢?

我們從耶穌的言論可以看到祂對律法有突破性的解釋,但祂明確說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要完成。祂以上帝能夠鑒察人心為前提,觸及人心裡的想法,而不僅止於表面的行為。這種對人內在的要求,更為深入,標準也更高,雖不是律法規範的,卻沒有牴觸。耶穌的說法呼應舊約,上帝要與人建立的關係,是有如父親與兒女的關係,這關係會成為人做出好行為的基礎。也就是我們先成為上帝的兒女,才可能遵行祂的誡命。

作上帝的兒女在舊約中少有記載,卻在耶穌身上獲得具體的展現,叫人知道如何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因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所以祂了解上帝的旨意,超越了律法和先知。也因為祂是上帝的兒子,祂能成就救贖的工作,使信靠祂的人都成為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13節)。

全文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57597

【 #童來讀新聞】期待祂的到來【袋鼠哥哥努力做好準備報導】孩子們參加過在教會裡舉行的婚禮嗎?美麗的布置、好聽的詩歌,新郎、新娘在上帝和眾人面前立約,在眾人的見證與祝福下結為夫妻。雖然前後可能只有短短幾個小時,但預備一場婚禮需要花很多、很多的...
07/11/2025

【 #童來讀新聞】期待祂的到來

【袋鼠哥哥努力做好準備報導】孩子們參加過在教會裡舉行的婚禮嗎?美麗的布置、好聽的詩歌,新郎、新娘在上帝和眾人面前立約,在眾人的見證與祝福下結為夫妻。雖然前後可能只有短短幾個小時,但預備一場婚禮需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喔!

耶穌講過一個關於婚禮的比喻(馬太福音25章1~13節 )。祂說有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的到來,但是新郎不知為什麼遲遲沒有來,所以童女們等得打起瞌睡,而且睡著了。半夜,有人喊叫:「新郎來了,妳們快出來迎接他。」童女醒了,都提起燈要去迎接新郎,但有五個童女只預備了燈,卻沒有預備燈油,另外五個童女不只預備了燈,也預備了燈油。沒有預備燈油的五個童女是愚蠢的,她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有預備燈油的五個童女是聰明的,她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愚蠢的童女們發現自己的燈油用完了,向聰明的童女們求救說:「請把妳們的燈油分一點給我們,我們的燈快要熄滅了。」但聰明的童女們說:「這些恐怕不夠我們用,不如妳們自己到賣燈油的地方去買吧!」而就在愚蠢的童女們去買燈油的時候,新郎來了,便同那預備好迎接的五個童女一起進入婚禮的宴席,然後門就關上了。當那五個童女買到燈油回來,求說:「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吧!」新郎卻回答:「我實在告訴妳們,我不認識妳們。」她們因為沒有預備好,錯過了最棒的宴席。

我們一生中有很多時刻都在等待,等著放學、等著生日、等著長大,諸如此類。等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你眼前有一盤剛出鍋的炸雞,明明還很燙,但你實在等不下去,就直接吃了,結果燙壞了舌頭。可能你排隊玩遊戲或買東西,因為隊伍很長,你等得心裡煩躁就放棄了,最後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等待的過程,也不是消極的什麼都不做,而是積極的做好預備。譬如爸爸、媽媽說五分鐘後帶你出門,你卻繼續玩玩具,等到要出門時,你沒換好衣服,也沒收玩具。因為你沒有做好準備,可能就錯過了出去玩的機會。聰明人知道等待過程中所做的預備是有意義的,可以確保他們得到等待之後的那個禮物,無論是參加婚宴、玩樂或拿到好成績,他們做的預備都是值得的!

今年的十一月三十日到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待降節期,也就是等候聖誕節來臨前的四個禮拜。在待降節期,我們期待聖誕節到來,因為主耶穌降生為人,歷經各種苦難與考驗,最後死在十字架上,我們才得到救贖,得到新的生命。我們若愛主耶穌,就當作聰明又忠心的人,預備慶祝聖誕節。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繼續等候主耶穌再來,就像童女們等待新郎來臨一樣。在等待中,我們要忠實的預備自己,常常反省有沒有哪裡做得不好,祈求祂幫助我們。在等待中,我們也不忘記主耶穌所託付傳福音的使命。聖誕節便是帶人認識耶穌的好機會,除了預備參加聖誕節活動,小朋友也不要忘記帶你的朋友一起參加,介紹他們認識主耶穌喔!

全文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57596

【 #和孩子聊信仰】這麼多宗教,為什麼耶穌是通往天堂唯一的道路?文◎ #凱利.基索芬譯◎ #洪敬慧凱利‧基索芬 Carey Kinsolving凱利是經驗豐富的演說家、報紙專欄作者、作家、製作人,文章刊登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知名媒...
09/10/2025

【 #和孩子聊信仰】這麼多宗教,為什麼耶穌是通往天堂唯一的道路?

文◎ #凱利.基索芬
譯◎ #洪敬慧

凱利‧基索芬 Carey Kinsolving
凱利是經驗豐富的演說家、報紙專欄作者、作家、製作人,文章刊登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和孩子聊信仰」希望透過與兒童談道,再次感動我們的內心,提醒我們必須回轉像孩子一樣到上帝面前。

▍科瑞寶,10歲
耶穌是人去往天堂唯一的道路,因為祂是唯一的彌賽亞,也是唯一真正的君王。

▍凱利.基索芬
當耶穌誕生時,凱撒.奧古斯都正統治羅馬帝國,人們把他當作神,稱他是神的兒子。羅馬帝國統治之前,還有一個叫亞歷山大的希臘人,征服了當時很大一部分的地區。當時有硬幣刻著亞歷山大大帝的頭像,他的頭上長著公羊角。這羊角象徵埃及神阿蒙,因為亞歷山大聲稱自己是阿蒙的後裔。許多古代流通的硬幣上都刻有「Σωτήρ」(音譯「瑣帖」)一詞,意思是救世主,因為古時候的統治者都宣稱自己是人民的救世主。

在那個各種神明傳說氾濫的時代,耶穌誕生了。祂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做木匠辛勤維生。當祂宣告自己是神,便與那些權勢滔天、光鮮亮麗又魅力四射的羅馬皇帝和希臘英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以諾,11 歲
就算不是所有宗教,大多數宗教也都強調行為,譬如做了什麼就能上天堂,或是作好人就能上天堂。可是基督教不一樣,因為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章10節,新譯本)所以,上帝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因為我們全是有罪的人),並且復活,如此一來,我們若相信祂,就能上天堂,永遠與上帝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是去到天堂唯一的道路。

▍凱利.基索芬
請注意耶穌和其他自稱救世主的人之間的不同。你能想像一位古羅馬皇帝願意為他的百姓犧牲生命嗎?他們通常只會強迫人民從軍,為他們爭戰,好為帝國累積更多的財富。

耶穌的使命與宣告,都是獨一無二的。祂來,並不是以宗教規條指引世人通往天堂的路。耶穌說,我們的景況早已無可救藥,根本無力行善,再努力遵行宗教條規,只會離上帝越來越遠。我們會為自己的進步沾沾自喜,不論這進步是真是假。

耶穌來,承受我們應得的刑罰,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真正的關鍵在於生或死,而不是有沒有進步。作家查維金(Tullian Tchividjian)寫道:「上帝的恩典,幾乎、總是、沒有例外地與我們天然的理解相反。當上帝跨越那巨大的鴻溝,從天降到地,從義進到罪,祂就徹底顛覆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屬靈邏輯──更準確來說,祂將一切導回正軌。」

是的,永生是一份禮物,唯獨憑藉對基督的信心領受,這種觀念實在違背人的本性。畢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常常必須努力付出才有回報,也如此看待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和上帝之間存在的鴻溝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還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就可以到達天堂。

▍凱菈,10歲
耶穌是通往天堂唯一的路,因為祂是義,又是真理。祂不是假神,祂是真實的,你只能藉由耶穌去到上帝那裡。

▍想一想 作家魯益師(C. S. Lewis)曾說,耶穌要麼是騙子或瘋子,要麼就是上帝。祂不可能只是一個好人,因為好人不會謊稱自己是上帝。

▍背一背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問一問 你相信主耶穌基督是你通往天堂唯一的道路嗎?

*本文章感謝KidsTalkAboutGod.org授權。

全文閱讀:https://tcnn.org.tw/archives/254672

【 #種樹日記】一個不是要吃什麼的節日◎ #不枯葉10月31日天氣晴,午後有雷雨工作紀錄與觀察:澆水,施肥。寶貝的幼兒園在萬聖節安排一個很特別的活動,不是跟人討糖果,而是跟人討發票捐給需要的人。比起單純拿糖果,這樣更有意義。我想著,要不要趁...
09/10/2025

【 #種樹日記】一個不是要吃什麼的節日

◎ #不枯葉

10月31日天氣晴,午後有雷雨
工作紀錄與觀察:澆水,施肥。

寶貝的幼兒園在萬聖節安排一個很特別的活動,不是跟人討糖果,而是跟人討發票捐給需要的人。比起單純拿糖果,這樣更有意義。我想著,要不要趁這個機會,再告訴寶貝一件更重要的事呢?

於是我說:「寶貝,十月三十一日除了過萬聖節,對我們基督徒來說,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喔!」

寶貝一臉疑惑的歪頭看我,不清楚我要說什麼。我笑著告訴他:「十月三十一日是宗教改革紀念日。」

寶貝聽了更納悶,馬上追問:「那是什麼?要改什麼?要做什麼?要吃什麼?」一口氣冒出好多問題。

我拍拍他的頭,慢慢解釋。很久以前,只有神職人員能讀聖經,一般信徒不能自己讀,只能聽神職人員怎麼講,就怎麼信。可是,一旦神職人員不敬畏上帝,就會利用這一點欺騙信徒。有些神職人員便發明了一種叫「贖罪券」的票券,告訴百姓說:「只要花錢買,罪就得赦免!」

聽到這裡,寶貝立刻皺起眉頭,大聲說:「他們都在騙人!」

我點點頭回應:「是啊,這完全是騙人的。聖經早就告訴我們,只要悔改、信靠耶穌,我們的罪就能得赦免,完全不需要花一毛錢。……所以呀,宗教改革就是要把錯的改回來,不再聽從人的謊言,而是單單相信聖經,單單相信耶穌。」

我又告訴他,那時候有一位非常認真讀聖經的神父叫馬丁路德,看到教會許多不對的地方,就把他的質疑寫成《九十五條論綱》,在五百多年前的十月三十一日公開。原本他以為只是提出討論,沒想到竟引發一連串的改革,信徒也開始可以自己讀聖經、認識福音。

「簡單來說,宗教改革就是讓我們的信仰回到聖經,單單信靠耶穌得救,一生以祂為樂,為祂而活。」我說,所以每到這一天,要記念那些忠於聖經的先輩,也提醒自己要天天回到聖經,勇敢改正錯誤。

寶貝聽得很認真,卻突然想到:「那這個節日要吃什麼呢?」

我笑著說:「不像元宵節要吃湯圓、中秋節要吃月餅,宗教改革紀念日沒有特別要吃什麼。……可是我們有比任何食物都重要的屬靈食物,就是聖經。聖經是上帝的話語,能餵養我們屬靈的生命。只要我們明白聖經,不但不會被騙,還會天天長大,更多認識上帝的恩典。」

寶貝聽著、聽著,還是很氣憤的說:「那些人怎麼可以這樣騙人!」

我安慰他說:「是啊,不過感謝上帝差派馬丁路德和許多人,花很多年的時間,忍受困難和逼迫,把錯誤改正過來。我們今天才能有這麼好的教會,能自由讀聖經、認識福音。……所以啊,寶貝,宗教改革紀念日是不是很重要呀?這一天提醒我們,上帝把最寶貴的救恩和祂的話語賜給我們,我們要作祂的小孩,永遠愛祂。」

全文閱讀:https://tcnn.org.tw/archives/254671

【 #改革通】緊緊抓住耶穌基督除了那使救恩成為必須的罪,你在自己的得救上毫無貢獻。──喬納森‧愛德華茲繪◎ #保羅‧考克斯(Paul Cox)譯◎ #野橄欖喬納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一七○三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一...
09/10/2025

【 #改革通】緊緊抓住耶穌基督

除了那使救恩成為必須的罪,你在自己的得救上毫無貢獻。
──喬納森‧愛德華茲

繪◎ #保羅‧考克斯(Paul Cox)
譯◎ #野橄欖

喬納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一七○三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家庭。他從小就接受嚴謹的信仰教育,並在身為牧師的父親教導下,學習拉丁文及寫作,因而奠定他的信仰基礎,為後世留下許多珍貴的清教徒屬靈著作。

青少年時期,愛德華茲進入耶魯學院(今耶魯大學)學習古典語言如拉丁文、希臘文及希伯來文,以及哲學、自然科學、神學。他成績優異,畢業後留在學校教書。觀察力敏銳的他在任教期間發現,當初移民美國的清教徒雖然敬虔,但他們的後代靈命冷淡,教會普遍荒涼。

愛德華茲憂心忡忡,但沒有提出什麼負面批評,而是更積極查考聖經,閱讀許多優秀的清教徒著作,等候主進一步帶領。因為他明白,人類倚仗日新月益的學識,已漸漸不認識神,情願被世界的繁榮迷惑,流蕩在曠野,生活在黑暗中。他說:「許多人對自己的知識過分自信,結果瞎了眼。他們在白天摸索和在黑夜摸索,沒有什麼區別。」

二十三歲時,愛德華茲多年的禱告終於得到回應,他的外祖父所羅門‧斯托達(Solomon Stodder)牧師因為年邁,邀請他去協助牧會。於是他毅然放棄教職,開始在教會事奉。日後,他果然引領許多人信主,帶領教會復興,在美國大覺醒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愛德華茲的講道十分有力,最為人稱道的是一場在康乃狄克州的佈道,題目為「落在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那天,聖靈使許多人為犯罪得罪神而感到恐懼,當場痛哭流涕並懊悔自己的罪行,尋求耶穌基督的救恩。他們明白,除了那使救恩成為必須的罪,每個人在蒙恩得救這件事上毫無貢獻。
小朋友,願神賜下恩典,使你能緊緊抓住耶穌基督,不落入神的憤怒審判之中。

小朋友,這個專欄將會告訴你許多關於改革宗的故事,讓你成為「改革通」。看完漫畫, 是否覺得意猶未盡?

更多作品請看:www.reftoons.com

全文閱讀:https://tcnn.org.tw/archives/254670

【 #繪本異想國】多子多孫的福氣《數不清的小星星──亞伯拉罕之約:遷移到應許之地》圖/陳希儀文/陳欣瑋出版/臺灣改革宗翻譯團契◎ #桃樂斯大約七年前,台灣有一位六十二歲的婦人經由人工受孕成功誕下一名嬰孩。但是這並非世界上最高齡生育的例子,在...
09/10/2025

【 #繪本異想國】多子多孫的福氣

《數不清的小星星──亞伯拉罕之約:遷移到應許之地》
圖/陳希儀
文/陳欣瑋
出版/臺灣改革宗翻譯團契

◎ #桃樂斯

大約七年前,台灣有一位六十二歲的婦人經由人工受孕成功誕下一名嬰孩。但是這並非世界上最高齡生育的例子,在印度,有一位婦女以最高齡生產創下世界紀錄,她生產時已經七十二歲了。

現在醫學進步,女性可以生育的年齡漸漸提高,拜人工生殖技術所賜,女性面對生育年齡的壓力也減緩許多。不過,人類科技再高超、技術再先進,還是會有不能預期的狀況發生。醫學可以讓受孕機率提高、生產風險降低,卻無法完全保證一切生育都順順利利,這正是人類的有限。

如果我們讀聖經,會看到更令人驚奇的例子!根據創世記,耶和華派使者對亞伯蘭的妻子撒萊說,她將會有一個孩子。這個消息對一直無法生育的她來說,無疑是件開心的事。可是,當時她已經九十歲了,早就過了可以生育的年紀,怎麼可能懷孕?上帝該不會在開玩笑吧?我們會這樣想,撒萊也是,所以她在心裡暗笑。

說到這裡,要先回頭講講撒萊的丈夫亞伯蘭。在繪本《數不清的小星星──亞伯拉罕之約:遷移到應許之地》中,生動的描繪出亞伯蘭遇見上帝的故事。他因為信上帝,對祂充滿信心,於是在聽見上帝對他的呼召時,便立刻順服,帶著妻子及他所有的財產離開了故鄉。亞伯蘭做出這樣的行動並非一時激情,也不是沒有主見,而是因為他敬畏上帝,因此即使要去哪裡都不知道,他也義無反顧走出去。

撒萊得到的應許是懷孕生子,亞伯蘭得到的應許就更大了。在離開家鄉之前,上帝是怎麼告訴亞伯蘭的呢?上帝說他將會成為大國,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得福。之後又接二連三應許,他的後裔將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如同星星般數算不盡。但是,亞伯蘭和撒萊在迦南地居住了多年,撒萊一直沒有生育。於是撒萊自作主張,叫使女夏甲幫亞伯蘭生孩子。

多年後,當亞伯蘭九十九歲、撒萊九十歲時,上帝向亞伯蘭顯現,與他立約,將他的名字從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又將他的妻子改名為「撒拉」,意思是多國之母。接著上帝應許撒拉將在一年內生一個兒子,名叫「以撒」。撒拉已經過了生育的年紀,根本不可能懷孕,但是亞伯拉罕聽見上帝的話就相信了。後來撒拉也真的懷孕,生下了上帝應許的兒子以撒。這證明上帝不需要靠人幫忙,而且即使人心中懷疑,也不影響祂成就自己的應許。

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並不是看他特別聰明,或是他比別人英俊,而是因為他相信上帝,是順服上帝呼召的義人。我們都知道要對上帝有信心,做起來卻不是容易的事。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常常和撒拉一樣,因為自己的有限而不相信上帝的大能呢?

上帝遵守與亞伯拉罕的約,即使他的後裔得罪上帝,上帝仍然記念祂立的約,賜下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帶來救贖。新約聖經中,耶穌從死裡復活,門徒多馬不相信,說要親眼確認。等到耶穌活生生站在他面前,他依然存疑,非得摸到了才相信。當他確定眼前這位真的是死裡復活的耶穌,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章29節)我們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當然無法親眼見證耶穌死裡復活,但是上帝賜下聖靈讓我們心中有確據,可以憑信心接受耶穌。所以我們都是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是有福的人呢!

全文閱讀:https://tcnn.org.tw/archives/254669

Address

Tainan
70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甜蜜親子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甜蜜親子報: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