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源興 Gímgoânheng

錦源興 Gímgoânheng 源自臺南百年布莊
用印花說臺灣故事

我們設計布料印花,也製作生活用品。在這裏,你的每一筆消費都鼓勵著在地紡織產業勇敢前行,並成為臺灣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大幫助。

歡迎來臺南老屋門市聽我們用印花說臺灣故事,感受屬於府城的美好生活。

17/08/2025

#週末聊天室 #小說
事情是這樣的(笑),最近因為工作關係,寫了一篇約4000字的散文,交差時覺得全身舒暢,忍不住跟老吳說:「會不會之後有出版社找我寫書啊?」

「但如果寫書,我不想寫生活散文,我要寫一篇小說。」

「錦源興出小說一定很酷,絕對跌破大家眼鏡。」

「我想把外婆跟布店的概念都寫進去,但不完全是史實,而是奇幻小說。」

「寫一篇關於土地與生命的小說,特別是給青少年看的。」

老吳聽後笑著說,你先忙完今年日本的展覽吧!但人算不如天算...行動派如我...真的用一晚時間寫了一小章節,還請有興趣的朋友給點建議:)

— 以下為約 2000 字初稿,書名未定 —

第一章.天井

《晨》

清晨的百川街仍帶著夜裡的潮氣,路上泥土地軟得發黏,木屐一踩下去「咯吱」響,拔起來時又帶起一小片泥痕,像幫剛睡醒的街道翻了個身。河口的風從巷底鑽進來,帶著微鹹的濕氣與早市的腥味,薄薄一層,貼在皮膚上。

錦源興的門板被推起,內外像兩個世界。外頭是推車軋過泥地的重響、挑夫呼口號、河面上長竿撐船「咚、咚」頂岸的節奏;裡頭是布料的靜與密,顏色彼此靠著,像一群剛醒卻還不說話的人。布店裡,天井在屋脊中間開了數個方口,光總是先抵達那裡,停住片刻,再緩緩落下。

相伯一早就把竹竿橫架在高處,和工人一起把一匹匹染好的布攤上去,紅、藍、白還帶著濕意,邊角滴著細細的水。風一過,布起伏一下,像有人輕輕呼吸。阿秀盯著那一抹紅,心裡悄悄問:「你是不是在生氣?」藍布晃動,她又想:「那你一定是想睡覺吧?」她覺得自己並不是在胡思亂想,因為那些布,好像真的在回應她。

十歲的阿秀站在天井邊,肩膀瘦窄,雙手背在身後,安安靜靜地看。陽光穿過布與布之間的縫,落在地面,切出一格一格的亮斑,像誰正在那裡把一張大圖慢慢拼齊。她抬臉接住那些光,覺得每一塊顏色都有不同的脾氣:紅像火,亮得急躁;藍像井水,涼得慢;白最安靜,卻亮得逼人眨眼。她忍不住伸指腹去碰,織紋在指尖下輕輕掠過涼涼的印記,像一條剛撈上岸的魚,隨風跳動。

父親提著水桶從她身邊過,木杓敲在桶沿,「咚」的一聲穩穩地沉下去,和外頭河面杵篙的聲音接在一起。阿秀總覺得父親的腳步很重,像每一步都有事情壓著。他把台子上的布角拉直,眼神往門外掃一眼,又收回來。日頭還沒晒熱,他的眉就先皺了些。

「別靠太近,布未乾。」他的聲音不高,卻有股壓住人的力道。父親很少講多的話,可只要他開口,她就會乖乖照做。阿秀心裡是景仰父親的,心裡卻也帶著一點怕。不是怕被罵,而是怕靠得太近會碰到他眼底那一小塊陰影。阿秀早就發現,只要天一暗,父親看向巷口河面的眼神就會變得僵硬起來。海風一大,又像是被什麼記憶抓住。阿秀不知道那是什麼,只記得父親總說:天黑不要亂走,更不要往海邊去。

後院傳來刀背敲案板的聲音,清清脆脆。母親在那裡忙著準備員工的早飯。她不愛多話,身影像屋後那道磚牆,穩穩地在。偶而海邊來的親戚送來魚貨,母親就會笑一下,手底下的動作快起來;多數時候,她只是把圍裙系緊,把米洗得很乾淨,把湯裡的薑絲切得很細。阿秀對母親有一層說不上來的隔,卻知道家裡很多安靜的事,都是她一個人撐著。

日頭更高了,街上也熱起來了。米店把麻袋堆到門檻,油鋪的木桶排成一列,河汊口的小船一艘接一艘靠上來,白帆收了又開,粗繩在岸邊木樁上繞一圈又一圈,纏得牢牢。有人在叫價,有人在記數,語聲揉在一起,像一口正沸騰的染缸水鍋,卻沒有任何布料需要上色。阿秀聽不清每一句,卻能記住那些聲音的質地:有的尖,有的厚,有的像刀鋒利,有的像布柔軟,有的像家對面廟裡的鼓聲沈重而響亮。

家裡的工人抬布從她眼前過,風帶起一陣染料的酸與礦的味。她微微眯眼。光從布背後透出來,顏色變得溫和,像被水稀釋過。她覺得好看,忍不住又往前靠了一小步。不小心,腳尖踩到了布角的濕邊。父親立刻冷冷瞪了她一眼。阿秀嚇得縮回去,耳根發燙。可就在她退開的瞬間,那塊布又輕輕拂過她耳際,像在安慰她:沒關係。她沒敢回頭看人,只是把那一瞬間的觸感藏在心裡。

門外父親跟兩個大人壓低聲音說話,句子斷斷續續飄進來:「上游……昨晚……退得太快……」「再這樣……走不了船……」「相伯……他們說……這批……買錯了……」阿秀聽不太懂,只曉得他們說的是河還有布的事。她把目光移到家裡後面那一線水光上,清晨的水位比昨天低了一手掌,石磚外露的邊緣被黏泥糊了一層,乾濕交界在陽光下發灰,像河把身上的皮脫了一圈。

父親也朝那邊看了看,沒有說話,只把肩上的布卷換了個角度,忽然對工人說:「先把白的進去。」語氣裡沒有多餘的起伏,但阿秀聽見了一點急。她想問為什麼,又在他收緊的眉間打住了話。

天井的光又落下一層,照到她的腳背。她突然覺得這樣站著很好,像人把自己放在一張巨大的布圖裡,看它從中央慢慢攤開。她喜歡天井,喜歡趁大人不注意時靠在磚牆邊,用手指輕輕摳下牆上縫隙的泥土與蕨,粗糙又涼,像把時間藏在裡面。白日裡的天井是忙的,傍晚時它會藏起一些顏色,只有清晨,光剛剛到、布剛剛醒,所有東西都安靜,卻各自有分量。

母親從後院端了一鍋粥出來,薑味先走在前面,薄薄地漂過天井。她把碗擺好,說:「先吃一口,等會兒才有力。」她的聲音不高,卻把屋裡的雜音壓了一下。父親點頭,沒抬眼。阿秀接過碗,熱氣把她的睫毛燙得癢癢的。她喝了一口,胃裡暖起來。忽然想起母親曾說過的海邊,說那裡有曬鹽的地,白得像把天空上的雲朵摺了下來。她想,鹽地會不會也像天井這樣,先讓光停一會,再讓它慢慢往下走?因為他總覺得鹽摸起來,像曬好的布一樣乾乾的,帶一點沙沙的響。

她不敢問。父親不喜歡她問河、海的事。尤其是海。只要她提到海,父親的眼光就會一寸一寸暗下去,像有人在裡面關了燈。她知道那裡有他不說的東西,就像他夜裡不讓她站門邊一樣,理由簡而冷:危險。阿秀想,危險是長什麼樣?是河面忽然沉下去的那一瞬?是風把門縫吹冷?還是那些大人說話時,不自覺壓低的聲調?

她放下空碗,擦擦嘴角,重新靠回天井邊。布影在她額前輕晃。她把手指藏到背後,想看看手的影子今天長怎樣,又得忍住不去摸那些未定色的布。可她還是聽見了。不是聲音,卻像聲音;不是風,卻也不是她自己。那是一種很輕的起伏,在她胸口附近,一下一下,跟布動的節奏一樣。她站著不動,讓那股起伏和自己的呼吸疊在一起。

屋裡後頭的河,有船靠岸,木樁被粗繩拉得「吱呀」作響。有人在笑,有人罵了一句,又被同伴拍了拍肩,笑聲就散了。父親把帳桌上的算盤推近,指節在算珠上「嗒嗒」彈過,像雨點敲在緊繃的皮上。工人抱進最後一匹布,門檻處留下一排半乾的腳印。

光再往下走,終於鋪滿天井。阿秀眨了眨眼。她忽然有一個很清楚的念頭:如果把這一屋子的布都鋪到河上,河會不會安靜一點?如果把白的鋪在最上面,整座城會不會亮一點?她不知道這些念頭從哪裡來,只覺得它們像小魚一樣,從她腦子裡一閃一閃游過去。

門外又傳來兩個字:「退水囉。」這次她聽得真切。男人們的語氣不是怕,是忙。忙,比怕可怕,因為忙表示事情真的在往前滾。阿秀把這兩個字放進心裡,就像把一塊小小的石子塞進口袋。她不告訴任何人,連自己也假裝沒看見。

父親忽然回頭看她。那一眼很快,但她還是接住了。裡面有一瞬間的軟,像是他想說什麼,最後又咽了回去。他只是道:「別站太久,去屋裡幫你阿母。」聲音又恢復成她熟悉的那種厚度。

阿秀點頭,卻沒有馬上挪步。她想再看一眼。天井上的布在風裡微微起伏,像一排正在呼吸的人。光把它們的邊緣磨得很亮,亮到她有點暈。她低下頭,讓那亮從睫毛上滑過去。心裡那塊石子晃了一下,卻沒掉出來。

她轉身往後院走,經過門檻時回望了一眼街口,好確認沒有人正特別看著她,所有人都在各做各的事。她把這景象藏在心裡,像把一片薄薄的布,疊好,收進最下層。

等她走進去,天井裡又安靜了。只有布還在動,很輕、像呼吸。她沒有聽見什麼話,可她知道那不是錯覺—只是還不到會說出口的時候。

(續)

 #新品上市  #最精緻的手工杯墊小人志氣高,雖然錦源興只是南部的一個小小文創品牌,但用印花復興在地產業的心,始終沒變。非常開心也榮幸,本次再度攜手擁有 50 年製鞋歷史的  #欣泰鞋行,推出以製鞋工藝製作的全新作品  #烏魚子吸水布杯墊。...
15/08/2025

#新品上市 #最精緻的手工杯墊
小人志氣高,雖然錦源興只是南部的一個小小文創品牌,但用印花復興在地產業的心,始終沒變。

非常開心也榮幸,本次再度攜手擁有 50 年製鞋歷史的 #欣泰鞋行,推出以製鞋工藝製作的全新作品 #烏魚子吸水布杯墊。由於製鞋的車縫機不同於一般布料機台,能駕馭更多異材質的結合,所以我們這次做出厚達 5mm 的杯墊:正面是有吸水功能的經典印花布,背面是防滑又有緩衝效果的橡膠發泡。不只美觀實用,還能減少杯子放下時「摳」的噪音,這可是一般布料品牌少有的技術啊!

本次共推出 #烏魚子紅、 #烏魚子藍 兩款,11x11cm 正方尺寸,適合各種杯型。每一個都由臺南製鞋師傅手工製作,你的消費不僅能擁有一件美麗的印花小物,也為在地傳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一舉兩得✌️

【烏魚子吸水布杯墊】首波新品錦源興臺南門市、官網與 Pinkoi獨家販售,每件只要 $240,還可搭配滿 $800 免運活動,超級划算 ❤️

謝謝你喜歡錦源興,
讓我們一起用印花,讓臺灣更好:)

ps.杯墊訂購連結見👇首批數量有限、要買要快喔!

 #新品預告  #用印花創造就業機會昨天的颱風大家都還好嗎?今天臺南出了大太陽,心情馬上開心許多,也正好先跟你偷偷說一件事~錦源興新品要來啦❤️還記得去年的「烏魚子拖鞋之亂」嗎😆 當時我們和臺南在地製鞋品牌  #欣泰鞋行 合作,推出了適合居...
14/08/2025

#新品預告 #用印花創造就業機會
昨天的颱風大家都還好嗎?今天臺南出了大太陽,心情馬上開心許多,也正好先跟你偷偷說一件事~錦源興新品要來啦❤️

還記得去年的「烏魚子拖鞋之亂」嗎😆 當時我們和臺南在地製鞋品牌 #欣泰鞋行 合作,推出了適合居家穿著的室內拖鞋。但也學到一件事:賣鞋子,跟做鞋子一樣難!

於是...出頭很多的我們今年決定換個玩法,用製鞋技術,做一款 #不是鞋子 的居家小物。

這次的設計,完全發揮了鞋子才能駕馭的厚料與車縫工藝,每一件都由臺南老師傅手工完成(見圖),質感真的一級棒!至於是什麼產品…先讓我賣個關子😎 很快就會揭曉,你應該會喜歡🫶

謝謝你喜歡錦源興,讓我們用印花為在地傳產帶來一點小改變;也因為有你的支持,老師傅們的手藝能繼續發光。一起讓臺灣更好:)

開心開心~最喜歡做新品了😆

   #聊聊2025創作新故事剛上市的新印花系列「老招牌」,大家還喜歡嗎?本週《小南生》Podcast 很開心邀請到我的高中同學 圓頭咖啡 老闆凱隆,一起聊聊我們對台灣街邊店家文化的小小觀察。在錦源興 2025「老招牌」系列主題裡,我把目光...
13/08/2025

#聊聊2025創作新故事

剛上市的新印花系列「老招牌」,大家還喜歡嗎?本週《小南生》Podcast 很開心邀請到我的高中同學 圓頭咖啡 老闆凱隆,一起聊聊我們對台灣街邊店家文化的小小觀察。

在錦源興 2025「老招牌」系列主題裡,我把目光放在三個在生活裡扮演重要角色的行業:鎖印店、診所與理髮店,試著把它們的符號學與人情味轉譯成布料上的印花。不只是設計,更是一場和時代對話的新鮮嘗試。

想知道凱隆媽媽曾經擔任理髮師的故事嗎?誰家又疑似被鎖匠亂入開鎖?診所過往的潛規則又是什麼?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聽我們用印花說臺灣故事,發現更多寶島生活文化❤️

【印花說故事 EP137】
不只是「老招牌」💈 而是台灣庶民生活裡的職業記憶 ft.《圓頭咖啡》凱隆

🎧 收聽連結
https://linktr.ee/hsingtn

#小南生 #文創 #印花 #臺灣文化 #圓頭咖啡

13/08/2025

[ 大會報告 ]
今天有營業
我跟老吳來門市加班
颱風天請大家小心安全

10/08/2025

#週末聊天室 #壓力
最近壓力山大,主因是正在籌備年底在日本的展覽。每年到這時候我都好後悔,為何總要像宮鬥劇中皇后捉弄嬪妃這樣搞死自己...但頭過身就過,如果明年再來一遭似乎也不意外呢(到底)。

當你壓力大時,都會做些什麼呢?

其實我的舒壓方式很簡單,除了打掃家裡、洗碗、洗衣服外,就是買衣服😆 前一陣子店裡附近的九乘九改裝為NET後,有時變成我跟老吳飯後散步的小天地。只是職業病的我們除了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也在看陳列、看促銷,腦中總是想著如何讓錦源興更好、如何讓更多人能透過這個品牌了解更多屬於臺灣的故事,更透過生產合作為在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頭腦總是停不下來。

對了,講回年底的日本展覽,這次我很期待呢!

如果你是錦源興鐵粉,應該知道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名為「城市圖騰」的臺灣印花文化展覽。從疫情期間的臺灣環島展出後,2023年起開始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際場地展出。同業朋友總是以為我們是去參加什麼博覽會,或以為我們申請到某些政府補助。答案都不是,其實只是把去年的獲利盤點完後,取之臺灣、用之臺灣,單純想把這座美麗島嶼的故事分享給全世界,如此簡單。

至於本次的展覽內容還請讓我保密一下,
相信很快就會跟大家見面🥰

至今已不知道「週末聊天室」寫到第幾回了,好像變成一種週記習慣。除了跟大家分享近況,也能在忙碌生活中靜下心來好好梳理最近的自己。對我來說,這也是「好好照顧自己」很重要的方式呢!自我對話永遠是件重要的事,與其參與外在世界的紛擾,好好關照自己總是極其珍貴。

好啦~本週壓力釋放到此,我要繼續來完稿日本展品了😵‍💫,希望屆時日本朋友也會喜歡我們這來自臺灣的小小品牌,能透過每一款印花、每一件展品,更了解這孕育你我的美麗小島,持續為發揚臺灣文化努力💪

我繼續加油,
謝謝你喜歡錦源興:)

 #毛毛的深夜食談  #錦源興三樓新展覽夜深了,街頭的燈光閃爍,一陣陣香氣在煙霧之間穿梭。涼圓的冰涼、蚵仔麵線的熱騰、糖葫蘆的亮晶晶,熟悉的味道裡卻多了一點,讓人背脊發涼的毛毛感。「在這裡,小吃不只撫慰人心,也喚起記憶深處的溫度。」— 黃怡...
09/08/2025

#毛毛的深夜食談 #錦源興三樓新展覽
夜深了,
街頭的燈光閃爍,
一陣陣香氣在煙霧之間穿梭。

涼圓的冰涼、
蚵仔麵線的熱騰、
糖葫蘆的亮晶晶,
熟悉的味道裡卻多了一點,
讓人背脊發涼的毛毛感。

「在這裡,小吃不只撫慰人心,也喚起記憶深處的溫度。」— 黃怡欣 Keyto

錦源興三樓展出蠟筆插畫家 #黃怡欣 的《毛毛的深夜食談(陰間限定)》,以台灣鬼月為背景,把夜市小吃化作帶有幽默與詭譎氛圍的插畫風景。作品中的三隻浪浪貓穿梭於棺材板、蚵仔麵線、糖葫蘆、叭噗與涼圓之間,用牠們的眼睛重新描繪街頭的色香味。歡迎光臨《毛毛的深夜食談》,享受一場用色香味串起人情、幽默與一點點驚悚的深夜插畫盛宴。



《毛毛的深夜食談 - 陰間限定 》by 黃怡欣 Keyto

▧ 展出時間|2025.8.9 - 2025.9.14
▧ 展出地點|錦源興空間(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09巷3號)
▧ 開放時間|每週三至日 AM10-PM06

#錦源興 #台南展覽 #藝術空間 #台灣老屋 #在地藝術

 #錦源興的企業客製化服務 《看西街長老教會》最近完成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專案:為臺南歷史悠久的 看西街長老教會 製作《建堂70週年紀念提袋》。對我來說,這不只是客製專案,更是一段家族記憶的延續。因為這裡,正是錦源興家族從阿祖時代就固定聚會的...
06/08/2025

#錦源興的企業客製化服務 《看西街長老教會》
最近完成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專案:為臺南歷史悠久的 看西街長老教會 製作《建堂70週年紀念提袋》。對我來說,這不只是客製專案,更是一段家族記憶的延續。因為這裡,正是錦源興家族從阿祖時代就固定聚會的教會。

當你在國華街散步、吃美食時,是否曾瞥見藏在和平街巷弄裡的氣派西洋式建築。這棟建於1955年的會堂,就是看西街長老教會。我在《小南生》Podcast 也聊過不少次,雖然家族四代早已各自分散在不同城市,但信仰一直是我們的依靠,也是靈魂得以歇息的港灣。

近日臺南連日大雨,上週特地挑了個雨勢稍歇的早晨,邀請黃偉力牧師與師母一起拍攝這款提袋。除了記錄作品細節,也希望記錄下他們共同守護信仰那溫暖堅定的身影。因為我始終相信,無論是信仰還是文化,人 - 才是說故事最動人的主角。

如果你也想幫自己的企業、機構或團體,製作一份專屬又有溫度的紀念品,無論是袋包、文具還是生活小物,錦源興都可以與你共同完成。讓我們一起用印花留下那些值得記住的時刻。

-

💁‍♂️關於錦源興的企業服務
錦源興提供企業專屬服務,包含:禮贈品大量採購、印花授權、客製化商品製作。堅持臺灣設計、臺灣生產,協助企業打造兼具設計美學與文化意涵的客製商品。期待與您攜手,共同以別具意義的產品訴說屬於臺灣的故事。

📩 歡迎私訊 FB 或 IG 粉專,小老闆會親自為您服務喔!

03/08/2025

#週末聊天室 #努力過就好了
昨晚台南市政府宣布今天停班停課,算一算,這已經是一週內第三次因氣候放假。小時候好像從沒聽過「暴雨假」,果然是氣候變遷與地球反撲的結果。這個世界,真的不一樣了。

收到停班停課訊息的當下,我問老吳:「明天還要開店嗎?」

會這樣問,是因為門市夥伴當然會依規放假(暴雨天騎車上班真的太危險),但身為老闆的我,假日和平日的分別其實不太明顯,大概只是「在門市工作」或「在家工作」的差別而已。考量週六台南雨勢真的不小、隔壁鄰居店家甚至淹了水,於是昨晚決定先在粉專發布公休訊息後,倒頭就睡。

如果是你,放假日時會早起、還是晚起呢?

我本來也想晚起,但深怕生理時鐘被打亂,還特別設了九點鬧鐘(其實也不早XD。只是這陣子身體實在累積太多疲倦,還是一路睡到十一點才醒來吃早午餐。起床後望向窗外的中西區,雖然陰天、卻沒什麼風雨。不死心的我又問了老吳一次:

「今天要去開店嗎?」

我想老吳雖然有時很受不了我工作狂的個性,但也很懂我。於是,吃完簡單的早午餐、收拾一下,我還是出門了。

只是,這種天氣會有客人嗎?其實經驗上非常少。

這幾年下來我早就知道,只要天氣不好,大家比較習慣去有冷氣、好停車、可以避風雨還可以吃飯逛街的百貨或 outlet。對錦源興這種街邊零售小店來說,天氣好壞真的會直接影響業績。但我還是決定來店裡,理由很簡單:努力過、就好了。

上班路上,我一邊想:就算沒客人,也可以處理一下電商訂單,讓客人早點收到商品。也可以來店裡開冷氣除濕,避免布料受潮。或者,坐在櫃檯靜靜做自己的事。沒有客人沒關係,因為至少我來了。有沒有生意不是我能決定的事,但我至少努力、也盡力了。

這樣說起來或許有點消極,但我始終覺得: #不要留下後悔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像今年愛犬嘟鼻生病時,光做檢查就花了好幾萬,即使最後還是無法開刀治療,但至少我努力過了。沒有遺憾,本身就是一種溫柔的勇敢。雖然結果無法掌控,但只要誠實對待過自己,就已經足夠。

總之,今天我會待在門市到傍晚六點,如果你剛好路過,歡迎來找我聊聊、吹個冷氣或看個展也行(笑)。

最後,也希望這幾天受氣候影響的大家,都能一切平安、早日恢復日常。也願我們每一次的努力,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帶你去到想去的地方。

02/08/2025

[ 更新 ]
8/3(日)風雨還好
小老闆下午兩點
本人開店

 #你不知道的臺灣秘密  #茄芷袋你知道被稱作「臺灣LV」的茄芷袋 ,名字怎麼來的嗎?又為什麼總是紅、綠、藍三色呢?本週《小南生》Podcast 想從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物件:茄芷袋,帶你回顧一段屬於臺灣人的生活記憶。如果你有關注  #錦源...
30/07/2025

#你不知道的臺灣秘密 #茄芷袋
你知道被稱作「臺灣LV」的茄芷袋 ,名字怎麼來的嗎?又為什麼總是紅、綠、藍三色呢?

本週《小南生》Podcast 想從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物件:茄芷袋,帶你回顧一段屬於臺灣人的生活記憶。

如果你有關注 #錦源興 的城市圖騰系列,應該知道我們第10款印花,就是以這傳說中的『臺灣LV』為主題。從過去在地人買菜、搬家愛用的高CP值塑膠網袋,到現在成了觀光區、文創圈都愛不釋手的文化符號,這個紅、綠、藍條紋萬用包,背後其實藏著好多關於臺灣庶民生活的故事。

這次節目,想和你聊聊這些有點可愛、又很認真的文化觀察。
歡迎點擊連結,聽我用印花說臺灣故事❤️

【印花說故事 EP136】
不只阿嬤的『茄芷袋』,聽小老闆說這『臺灣LV』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故事

🎧 收聽連結
https://linktr.ee/hsingtn

#錦源興 #小南生 #茄芷袋 #印花創作 #用印花說臺灣故事

Address

Tainan

Opening Hours

Wednesday 10:00 - 18:00
Thursday 10:00 - 18:00
Friday 10:00 - 18:00
Saturday 10:00 - 18:00
Sunday 10:00 - 18:00

Telephone

+8866221378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錦源興 Gímgoânheng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錦源興 Gímgoânheng:

Share

源自台南百年布莊

創立於1923年,由第一代創辦人張相先生自台南神農街平房開始,以布料進口、染整、批發零售為主要業務,逐步發展為日治與光復時期重要的布料供應商。然而隨產業轉型與消費型態改變,布莊事業漸漸式微。百年後的今日,轉型成立「錦源興布莊」、「錦源興生活」、「錦源興空間」,以在地文化為經、創意美學為緯,透過印花布料設計、生活用品研發與藝文活動策劃,繼續傳承百年布莊頂真精神。

In 1923, Gímgoânheng was established by the founder Mr. Siang Jhang at Shennong Street in Tainan. The main business were cloth import, dyeing and finishing, wholesale and retail. Gímgoânheng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fabric supplier during the time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he Retrocession of Taiwan. However,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hange in consumption patterns, the cloth industry has gradually receded. Afte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later today, Gímgoânheng was re-established and transformed into “Gímgoânheng Fabrics,” “Gímgoânheng Goods,” and “Gímgoânheng Gallery.” With local culture as the warp and creative aesthetics as the weft, through the design of printed fabric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aily necessities, and the planning of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Gímgoânheng continues to inherit the true spirit of the century-old fabric store.

1923(大正12)年創業の老舗‧錦源興は、台南神農街で生地屋として発展し、日本時代~戦後に地元有数の布地問屋へと成長を遂げた。産業構造の変化により長い間不振を経験するも創業100年の節目を迎えて再編し、ローカル文化とクリエーティブ発想を礎に「錦源興布荘」‧「錦源興生活」‧「錦源興空間」など複合的事業を取り組むデザインアトリエに変貌した。百年の物語は語り継が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