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025
美國針對台灣所祭出的 20% 關稅政策
【本報導綜合外電/報導】
自 2025 年 8 月起,美國總統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新加徵 20% 的進口關稅,作為調整貿易逆差與國安考量的措施
雖然對台灣徵收的20%的稅率低於4月威脅的32%,但明顯高於對日本、韓國和歐盟宣布的15%的稅率。
主要貿易項目集中於高科技領域,包括積體電路、自動資料處理設備(如筆電、伺服器)、網通產品與電子零組件,顯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台灣總統賴清德表示這 20% 關稅為「暫行稅率」,20% 關稅對台灣出口衝擊集中在特定產業,並正在積極爭取更優惠的條件,尤其半導體與 ICT 產業仍在談判中。
根據台灣官方統計,2024年台灣出口至美國金額約為1,114億美元,進口自美國則約465億美元,順差達64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國方面的統計亦顯示,美國自台灣進口商品總額高達1,162.6億美元,出口則為423.4億美元,貿易逆差達739億美元。
📌 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2024 年數據)
根據中華民國官方統計與多方來源顯示,**2024 年台灣對美國因貨品貿易產生的順差約為 649 億美元
這也符合 Investing.com、Taipei Times 與經濟部報導的「2024 年順差為 64.9 B 美元」等說法,即 約為 649 億美元
此外,根據 US Commerce Dept. 與台灣官方全年統計,台灣出口至美國的總額約 1,114 億美元,進口則為約 465 億美元,進而得出台灣對美貨品順差 約 649 億美元 。
順差居高不下成政治施壓點
台灣對美順差大,特別在科技產品與半導體領域,是美國對台好感的重要決定因素。但也因此成為川普政府所指控之「不公平貿易」,其“對等關稅”政策就是直接針對此順差國家提出的報復措施
主要順差品項集中在電子資訊產業
順差最大的是「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約 508 億美元),其次為電腦零附件 67 億、路由器/交換器 36 億、積體電路 29 億等,電子資訊產品佔整體順差極高比例
元大證券表示,目前20%的所謂互惠稅率,僅影響台灣對美出口的約四分之一。
專家分析,關稅雖可能短期內抑制部分台灣出口,但在高階製造、晶片與新興科技領域,台灣仍具有不可或缺的優勢。
引述參考資料:
路透網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taiwan-says-20-us-tariff-rate-is-temporary-aiming-get-lower-figure-2025-08-01/?utm_source=chatgpt.com
勞動力資源網 https://workforce.wda.gov.tw/index.php/News/Detail/1178?utm_source=chatgpt.com
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47277?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