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1/2025
有家長問我,他照著我說的,堅持到孩子上了高中,才給孩子擁有手機。但孩子一拿到手機後,不但不懂得自律,更是越來越失控。回頭要沒收或管制孩子的手機,反而被孩子勒索,說什麼不給手機,就不去上學!
「堅持了這麼久,孩子還不是一樣上癮了!」
來聽我演講的,不是用心的家長,就是正為了孩子問題頭痛的父母。
我一直呼籲,家長晚一點再給孩子自行擁有的手機,最好堅持到高中。這是為了保護兒童青少年的大腦與心理健康,避免在身心最脆弱的時候,長期及大量接觸那些,會引發高度焦慮的螢幕內容。
然而,並不是堅持到高中再擁有手機,孩子就不會手機成癮。
高中生一旦有了自己的手機,或許會「報復性使用」;若好好溝通、充分引導,多半還是能自我控制。要到達成癮程度者,其實是相對少數。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手機或網路成癮,也是日積月累來的。
手機或網路內容,包括手遊、社群媒體或短影音,都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讓人深陷其中。
但要到難以克制、無法自拔,通常這個人的真實生活中,勢必累積了好一段時間的壓力或痛苦,無處釋放;或者內心一直感到孤單、無助、不被理解。
而網路世界裡,就有著能讓他暫時脫離苦海的元素。
一旦孩子透過上網或瀏覽手機,做為釋放壓力或忘憂解愁的管道,很容易會對上網形成依賴。而花越多時間上網,真實生活中的問題越滾越大,痛苦積累更多,就更離不開網路世界了。
有人擔心,越禁止孩子去接觸的,孩子越想去碰;而一旦解禁了,孩子會來個報復性大反撲。
確實有可能如此,但也很多孩子不會如此。
關鍵在於,在讓孩子完全自行擁有前,大人是否與孩子有充分的溝通、引導,讓孩子逐步漸進地接觸數位工具,並懂得善用,當工具而非當玩具。
同時,你長期願意投注心思,與孩子培養親子關係,彼此能夠溝通無礙。你也能支持與陪伴孩子,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於是孩子知道,當他遇到困難或挫敗時,他能找你求助,而非無助地一頭栽進螢幕中取暖,然後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