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浪文化 Waves Press

潮浪文化 Waves Press 讓閱讀成為連結孤島的潮浪,
讓潮浪成為連結心靈的魔法。

【進一步認識我們】
https://linktr.ee/wavespress

【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感謝版主的分享💕其實《哥本哈根三部曲》這套書寫出的三段人生歷程(童年、青春期、婚姻),恰好點出了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裡會遇到的不同課題。《童年》這本是《哥本哈根三部曲》中評價最高的一本,相信也是因為她寫出了很多人的童年創傷🥲
08/11/2025

感謝版主的分享💕

其實《哥本哈根三部曲》這套書寫出的三段人生歷程(童年、青春期、婚姻),恰好點出了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裡會遇到的不同課題。

《童年》這本是《哥本哈根三部曲》中評價最高的一本,相信也是因為她寫出了很多人的童年創傷🥲

童年有時候太長,有時候太短,永遠都不合身。只有在某天如蛻去的皮完全脫落,你才能鬆一口氣,平靜的聊起童年,如聊著一個已經痊癒的疾病⋯⋯托芙·迪特萊弗森《 #童年》

「一個已經痊癒的疾病。」我想只有她會這樣描述童年。真的會感嘆有些人對文字就是有驚人的聯想力,作家真的是天生的吧。(嚮往成為小說家的我感到羨慕🥹這是題外話了)

《童年》這本書是丹麥作家托芙·迪特萊弗森的自傳,談的是她的童年生活,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童年一點也不像「我的家庭真可愛」這首歌,那你可能會對這本書有共鳴。

***

儘管人們喜歡美化自己的和其他人的童年,好像孩童就是過得無憂無愁,但實際上,許多人的童年過得非常壓抑,托芙就在書中說,「有些人只是成功的忘記了童年」。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很易感,一直在吸收父母釋放出來的能量,如果父母給的不是愛,而是他們自己對現實人生的不滿,孩子也一樣會全部吸收,這對他們有什麼樣的影響,會從他們心靈催生出什麼,是孩子自己和父母都無法預測的。

這本書裡托芙對自己和每個家人的關係都有很精彩的描述。比方說她談她如何愛她的母親:「我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親密且痛苦和扭曲的,而我總是尋找任何一點愛的蛛絲馬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她,為了讓她笑,為了緩解她的憤怒。」

緩解憤怒。

讓我想到,很多人不知道孩子其實一直在 #回應他們的情感,有些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

然後他們還以為孩子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樣子。好像易怒的孩子天生易怒,膽小的孩子天生膽小,孩子當然不是沒有他的天性,但是,父母總是在自我意識上,追求強化自己的控制力,卻卻不知道孩子是有一種本能,會連父母沒有表態的,那些父母無意識層次裡的東西,也全部吸收,然後再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回應。

***

如果你是在回想,或試著說出自己的童年時,就會被某些非常複雜的情感卡住的人,這本《童年》可以代替說出很多內心的壓抑。

還有孩子的脆弱,有些人只是忘了自己曾經如此,或者依然如此脆弱,所以否定了自己面對父母時的恐懼。

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其實非常放任自己。儘管會受到社會期待的約束,卻不是受孩子本身的牽制, #父母和孩子就是地位不平等的。

正如托芙在書中說的,「沒有人會害怕一個孩子,他們既沒有面具也沒有武器。」

我覺得,就因為孩子是這樣顯而易見的脆弱,有些人在孩子面前,顯露的是最真實又最不善良的自己。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
#家庭傷痕
#羽茜
#寫給不被愛的孩子

感謝版主的推薦🎉👍🏻💪
28/10/2025

感謝版主的推薦🎉👍🏻💪

【 #韓國文學推薦】關於愛、孤獨與救贖,剖開人性深處的鏡像風景

這幾年,韓國除了 K-pop 音樂、韓劇和電影,其實在文學領域上的成績也非常耀眼,特別是整體的創作動能上,比起過去更為在原創 IP 的轉意與發展,可以說是狠甩日本。小說文本在不同的載體上自由轉換,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影集之後,再次引發話題熱度,同時推動海外讀者對於韓國文學的關注。

過去在韓國被視為邊緣的同志文學,伴隨著韓國作家們的努力下,近年也漸漸展露曙光,甚至不限於同性之間的情感關係,在不同階層、職業和背景的人物角色的交互作用下,韓國文學的光譜自此有了更多樣的色彩與層次,尤其像是金草葉、金浩然及朴相映等人,以深刻且令人感到強烈共鳴的作品,對台灣讀者來說別具象徵意義。

夏末時,挑選了八本並針對其中五本寫了簡短的讀後感想(點下方留言閱讀全文),每本的主題跟風格其實差異很大,《甜橙與麵包刀》和《無人知曉的藝術家之淚與宰桐義大利麵》算是近期讀來比較有感的作品。除此之外,準備來讀的就是千明官《 #鯨》了!

1. 《派遣者》 #金草葉(김초엽)◎著, 聯經出版
2. 《甜橙與麵包刀》青藝◎著, 潮浪文化 Waves Press出版
3. 《遺憾電話亭》異秀演(이수연)◎著,春天出版
4. 《拿著手術刀的獵人》崔異導(최이도)◎著,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5. 《無人知曉的藝術家之淚與宰桐義大利麵》 #朴相映◎著, #潮浪文化出版
6. 《霧迷宮》 全建宇(전건우)◎著,奇幻基地出版
7. 《尋找唐吉訶德》 #金浩然(김호연)◎著,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出版
8. 《我死的一週前》 徐誾蔡(서은채)◎著,大田出版

 十月有許多連假,趁此記錄一下  #逃脫時光迴圈 七部曲的編務花絮。七部曲共有七冊,理應密集出版,但是在七月中旬出版第一冊後便接著處理  #軌道 一書,直至近日才得空趕上第二冊。這套書雋永而素雅,相信能獲得部分讀者喜愛。說是[部分],是因為...
23/10/2025



十月有許多連假,趁此記錄一下 #逃脫時光迴圈 七部曲的編務花絮。

七部曲共有七冊,理應密集出版,但是在七月中旬出版第一冊後便接著處理 #軌道 一書,直至近日才得空趕上第二冊。這套書雋永而素雅,相信能獲得部分讀者喜愛。說是[部分],是因為這個時代喧囂譁眾,不知有多少讀者能靜下心閱讀?



W編在IG上看到一個讀者,提到他讀了 #逃脫時光迴圈 第一冊,讀到女主角決定離開丈夫那段,大哭。

#小爆雷

W編當時並沒有特殊情緒,直至現在處理第二冊,讀到女主角這次回家和父母及妹妹見面,告訴他們自己陷入時光迴圈的事,一直陷在十一月十八日,但希望與他們過聖誕節。結果父母和妹妹都沒說什麼,答應與她過節。他們可能覺得她奇怪,但選擇相信她,與她提前過節。

後來妹妹甚至說,希望陪她進入時光迴圈,他們聊了一下。當晚,女主角仍決定離開他們,繼續踏入孤獨而不知所終的迴圈。

W編反倒是讀到這段暴哭。

故事裡有好多隱喻。

也看到另一名讀者說,作家描述時光迴圈的故事,讓她想起自己得了憂鬱症的用藥時光,那也是不見天日的迴圈。

拜勒很厲害,以一種冷靜疏離的手法,去寫出深沉的隱喻。這好像是北歐作家的一種特色吧。地理環境影響了創作方式。正因如此冷靜,所以讀到那種決絕,忽然心痛起來。

人,無論何時何地,面對某些時刻,總是孤獨的。

借用一張拜勒提供媒體的照片。日前她接受Openbook閱讀誌的採訪所提供,是她在創作時的家中一景。

——

延伸閱讀:
專訪》丹麥作家索爾薇.拜勒(Solvej Balle)與她的獨立出版時光迴圈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71729

我們今年出版了七部曲的第一冊,第二三冊正在趕工中!現在,可以先來看看作家的故事,因為作家本身的故事好像更好看(誤)XD感謝 Openbook閱讀誌 的採訪報導~拜勒隱居在北歐小島,某種程度而言,真的就像她筆下陷入時光迴圈的塔拉。
15/10/2025

我們今年出版了七部曲的第一冊,第二三冊正在趕工中!現在,可以先來看看作家的故事,因為作家本身的故事好像更好看(誤)XD

感謝 Openbook閱讀誌 的採訪報導~

拜勒隱居在北歐小島,某種程度而言,真的就像她筆下陷入時光迴圈的塔拉。

🔄專訪》丹麥作家索爾薇.拜勒(Solvej Balle)與她的獨立出版時光迴圈

2022年,號稱「消失」文壇近30年的丹麥「神祕作家」索爾薇.拜勒(Solvej Balle),帶著她的新作《逃脫時光迴圈》席捲北歐文壇,還一舉拿下當年的「北歐理事會文學獎」大獎。

英語版推出後,也同時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獎(後來由楊双子《臺灣漫遊錄》獲獎)及國際布克獎決選。

拜勒對丹麥讀者來說不是個新人,她在1986年出版了首部作品《Lyrefugl》——空難中唯一倖存的女性在孤島上試圖重新建立生活的故事。1993年的《Ifølge loven: Fire beretninger om mennesket》則奠定了拜勒在丹麥文壇的重要地位。

拜勒沒有因為《Ifølge loven》大獲好評而「乘勝追擊」,成為暢銷書不斷的明星作家。相反的,幾年後因為不滿當時的大型出版社只給新書兩年的生命,加上接下來預計寫作的兩本散文集並不是在丹麥會暢銷的類型,拜勒覺得是時候跟主流出版社告別。

她接受Openbook專訪時表示,經歷了中小型出版社再到大型主流出版社,她感覺自己跟商業出版社合不來。

除了出版社與她對待書的態度有所不同之外,因為追求銷量的市場導向,出版社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在推銷暢銷作家,其他作家與作品則淪為「二軍」、不被受重視,這點拜勒也深不以為然。

事實上,在1990年她的第二本書《&》出版時,拜勒就已經開始做獨立出版的夢。

拜勒在2002年搬離哥本哈根,遠離文學出版的中心,2008年更移居到丹麥南部的小島艾爾島(Aero Island)生活,2012年在那裡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Pelagraf。

完整報導請見留言連結

撰文|辜泳秝 Yongli Ku(駐瑞典自由記者)
主圖攝影|Sarah Hartvigsen Juncker

這本書在連假期間前已經衝上新書榜的文學榜第五名,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譯者的親自推薦💕🎈🎉
13/10/2025

這本書在連假期間前已經衝上新書榜的文學榜第五名,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譯者的親自推薦💕🎈🎉

《軌道》這本書背後有一段小故事。

其實我很早便接下《軌道》這本書了。當時出版社有兩本書要譯,問我想譯哪一本。說實話,我發現內容是太空,內心就已選好了。太空耶,拜託,浪漫到爆炸,人生有幾次能接觸到太空的話題。尤其這本書筆調細膩,有種在黑暗中緩緩推動著你的感覺,迷死人了(其實速度是每秒七公里,一點都不慢)。

當時的《軌道》只是入圍布克獎,我左看右看,翻了一會,心想說這種文學到爆炸的抒情筆調,怎麼可能得獎啦。於是我暫時擱在一旁,先照排程,去完成別的工作。

擱著擱著,這本書就獲得了二○二四年的布克獎。

這時壓力才排山倒海而來。然後要命的,大家還開始討論這本書文字有多美。作家陳思宏還特別寫了篇文章,說那原書英文多優美又多優美。我每看一段,內心便是冷汗一片,完蛋兩字像全聯超市的洗腦歌在腦中重覆播放(完全孤立~放棄努力~痛哭每天every day)。

等到著手翻譯時,果不其然,我確確實實翻到頭昏眼花,吃盡苦頭。特此感謝潮浪文化總編輯楊雅惠,這本書文字能讓大家喜歡,有一大部分是她的功勞。

但這本書真美。

不用幾行字便能讓你思緒飄移,不斷旋轉。每一章都值得停下來想一想,作者想說的是什麼?我感受到的是什麼?為什麼明明是一段生動對話,卻能讓人感到寂寞、隔閡和疏離?為何述說哀傷、孤立和不可言述的委屈,卻讓人感到溫暖和窩心?

每段文字都像是太空一樣,冰冷、黑暗卻又閃耀著光輝。

這是一本輕輕薄薄,卻深沉濃郁的書,有著像茶一樣的餘韻。推薦給大家。

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已經揭曉,自由時報副刊特別整理了近十年得主的近況。我們出版的《天堂》《海邊》也分別在去年及今年獲金鼎獎圖書翻譯獎,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10/10/2025

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已經揭曉,自由時報副刊特別整理了近十年得主的近況。

我們出版的《天堂》《海邊》也分別在去年及今年獲金鼎獎圖書翻譯獎,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得獎之後――近十年諾獎得主近況

整理報導/李珞玟、蔡佩盈

【編輯室報告】

常有一說:諾貝爾文學獎既是作家們夢想的桂冠,卻也是死亡之吻,因為過高的榮譽箝制了寫作者原本可能的自由。自從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給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已有百餘年歷史的此獎,仍然持續被關注著,本刊特別整理近十年得主近況,看看獲得榮耀之人,是能更上層樓,或者就此被困於黃金囚牢?

→2024韓江

韓江(Han Kang,1970-)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作家和亞洲女性作家,代表作《素食者》(2007)、《少年來了》(2014)、《白》(2016)、《永不告別》(2021)均於獲諾獎前由漫遊者文化在台出版。2018年,韓江實現經營書店的志業,與兒子共同創辦獨立書店「書店今天」,2024年一度因人潮過多而關閉,後發布「作家不再參與書店經營」的聲明。今年八月中,獲韓國書店聯合協會(KFBA)評選為年度作家;十月將由漫遊者出版獲獎後的新作《光與線》,收錄十二篇散文與攝影作品。韓江認為,五十幾歲是寫作者的黃金創作期,現年五十四歲的她為此過著規律生活,正在撰寫背景設於當代首爾的《白》姊妹作。

→2023庸.佛瑟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劇作家庸.佛瑟(Jon Fosse,1959-),以新挪威語(Nynorsk)寫作,有新易卜生之稱。今年九月初出版三部曲之首部小說《Vaim》。繁中譯本目前有《閃光》(Kvitleik,2023),由麥田出版於今年九月底推出;簡中譯本則有代表作《有人將至》、《秋之夢》等劇本集。台灣導演王希捷曾於2004年執導《沙發上的女孩》做為畢製,並以佛瑟為碩士論文的研究對象,前往挪威田野調查。香港則有邱廷輝導演分別於2021、2025年製作《霜遇》、《纏眠》兩檔舞台劇。

→2022安妮.艾諾

安妮.艾諾(Annie Ernaux,1940-)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女性作家,以自傳體扣合社會現實,代表作《位置》(1983)、《沉淪》(2001)、《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2000)、《嫉妒所未知的空白》(2002)均於獲諾獎前在台出版,書信集《如刀的書寫》(2017)中譯本則於2023年出版。年逾八十的安妮.艾諾,至今仍積極投身政治及社會運動、參與全球各地的文學活動、與讀者通信,不過感歎獲諾獎後,生活中很難找到空檔來寫作,出席活動時很難再像以前一樣隨意地與人交流,也須回應法國文學界對其女性書寫的抨擊。

→2021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1948-)是坦尚尼亞裔英籍小說家與學者,作品圍繞難民主題,研究專長為殖民主義和後殖民書寫,代表作《天堂》(1994)、《海邊》(2001)、《來世》(2020)於2023年起由潮浪文化在台出版。2024年9月,退休多年的古納獲聘至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任教。今年五月,出版因獲諾獎而一度擱置的小說《Theft》(竊盜,暫譯),以三名青少年的成長回望其故鄉尚吉巴的動盪歷史,並預計出版小說《The Last King of Zanzibar》(尚吉巴末代君王,暫譯)。

→2020露伊絲.葛綠珂

美國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1943-2023)自1968年發表首部詩集以來,獲獎無數。獲諾獎隔年(2021)出版第十三本詩集《Winter Recipes from the Collective》(合作農場的冬日食譜,暫譯),收錄十五首作品。2022年首度出版中篇小說《Marigold and Rose》(金盞花與玫瑰,暫譯),以一貫精湛的敘事詩筆調,描繪雙胞胎姊妹零至一歲間的成長。2023年因癌症逝世,享年八十歲。目前在台出版的譯本僅有《野鳶尾》(陳育虹譯,寶瓶文化出版,2017)。

→2019彼得.漢德克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是最具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之一,至今仍遭歐美文化界抵制,但其文學成就亦不可否認,早期劇作集《冒犯觀眾》(1966)、成名小說《守門員的焦慮》(1970)、《左撇子女人》(1976)、《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我安靜的房子》(1997)、《水果賊》(2017)等作品陸續在台出版或再版。獲諾獎後仍保持創作動能,出版《第二把劍:五月故事》(2020)等多部小說。2025年出版劇本《Schnee von gestern, Schnee von morgen》(昔日的雪,明日的雪,暫譯,2025),並於受訪表示,「在寫書的過程中死去,那該有多好!」

→2018奧爾嘉.朵卡萩

暢銷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1962-)是2018年曼布克獎與諾貝爾文學獎雙料得主,在台也頗有人氣,《太古和其他的時間》(1996)、《雲遊者》(2007)、《雅各之書》(2014)等代表作均已在台出版或再版。2022年,成功掙脫諾獎桎梏,擁抱寫作的療癒與樂趣,出版歷史恐怖小說《Empuzjon》(女鬼宴,暫譯),2024年英譯本上市即登上英國暢銷榜。2025年9月3日,出席於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九十一屆國際筆會年會,接任副會長,呼籲文學界人士多多造訪烏克蘭,為戰時復興的文學活動添柴送暖,互相交流與扶持。

→2017石黑一雄

日裔英籍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作品獲獎無數,擄獲多個世代的讀者,於全球再版不斷,並翻拍為電影,其中《生之欲》(2023)由其親手改編劇本。2021年出版最新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林宏濤譯,商周出版,2021),同名改編電影即將上映。2023年出版為美國爵士女伶史黛西.肯特(Stacey Kent)譜寫的歌詞集《The Summer We Crossed Europe in the Rain》(我們在雨中穿越歐洲的夏天,暫譯)。今年,其代表作《別讓我走》出版二十週年,處女作《群山淡影》改編電影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石黑一雄接受專訪時表示,如今純文學與類型文學的界線有所鬆動,文學和電影變得國際化,或好或壞,至少創造了對話空間,使作品得以與時俱進,有望如荷馬史詩般長久流傳。

→2016巴布.狄倫

美國創作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1941-)自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半世紀以來創作不輟,除歌曲、專輯、錄音外,出版作品包含詩集、歌詞集、畫冊、自傳等,在流行音樂與文化界影響深遠。2022年出版《當代歌曲哲學》(馬世芳譯,黑體文化出版,2025),收錄其對六十六首歌曲的評論,是獲諾獎以來出版的第一本書。如今高齡八十四歲,仍持續發表新作,於全世界舉辦畫展、巡迴演唱會,參與音樂節演出。

→2015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出生於前蘇聯烏克蘭的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1948-),是首位以記者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985)、《車諾比的聲音》(1997)、《二手時代》(2013)等代表作,自2016年起由貓頭鷹出版社陸續推出俄文直譯本。她持續關注政治局勢,2020年5月參與白俄羅斯拖鞋革命,同年八月被迫移居德國。2022年受訪時表示,她正在撰寫關於白俄羅斯革命、俄烏戰爭的主題,但「生活書寫故事的速度比任何寫作者更快」。2025年受邀參與立陶宛維爾紐斯書展,反思革命、戰爭、生存與自由,談及過去曾以為革命像一場慶典,但其實是漫長的旅程,或許需要多個世代才能完成。

#軌道________________ #電子書公告¯¯¯¯¯¯¯¯¯¯¯¯¯¯¯¯感謝讀者們的支持,本書推出以來持續銷售有亮眼表現,目前在新書榜的文學小說榜上高居第六名,中文書即時榜上高居第二十六名,七日暢銷榜文學小說榜上也高居第九名~~...
08/10/2025

#軌道
________________
#電子書公告
¯¯¯¯¯¯¯¯¯¯¯¯¯¯¯¯
感謝讀者們的支持,本書推出以來持續銷售有亮眼表現,目前在新書榜的文學小說榜上高居第六名,中文書即時榜上高居第二十六名,七日暢銷榜文學小說榜上也高居第九名~~!!

有不少讀者來訊或留言詢問,我們在此統一公告:潮浪文化的所有出版品長期以來都是紙本書電子書同步上市。電子書有時視平台活動的上架時間而有不同。

感謝讀者們的喜愛,不少讀者紛紛詢問為何沒有看到《軌道》的電子書?目前本書在博客來電子書是獨家首賣限時85折,待16日後就會在所有電子書平台上架喔!

✧ ✧ ✧

◤榮獲2024年布克獎大獎
猶如科技時代的吳爾芙,天空中的梅爾維爾
以自然寫作的方式書寫宇宙萬物,被譽為「太空寫實主義」◢

◤誠品X博客來X金石堂 通路選書◢ 

  《軌道》是一部充滿史詩力量的小說,巧妙地記錄六名男女穿越太空一天的生活。這些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和日本的太空人,在太空站共同參與了一場夢幻任務,在宇宙中以高速旅行、旋轉的同時,見證了難以言喻的壯麗風景,也各自體會著內心複雜的人生故事。

  薩曼莎.哈維以嶄新的視野及優美的文筆,對太空和地球上的生命進行了雄辯及思考。透過她的卓越文采,我們得以一窺這幾位太空人的宇宙日常生活瞬間;我們看著他們準備脫水食物,在無重力睡眠中漂浮,進行規律的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我們見證了他們之間獨特的漂浮家人情感,以及徹底的孤獨。最重要的是,當他們觀察記錄沉默的藍色星球,我們感覺與他們同在一起。他們經歷了十六個日出日落,飛越了銀河系中明亮、閃爍的星系,令人驚嘆不已且充滿深刻沉思。

  薩曼莎.哈維帶領讀者,運用文字及想像力,展開了一場超越世俗的美妙旅行,如同寫給當代的太空詠歎調。她以自然寫作的方式書寫太空,被譽為「太空寫實主義」,更以文學拓展了創作的領域與視野。宇宙萬物在她筆下光采橫溢,氣象萬千,讓人難以忘懷。



齊聲推薦  

  薩曼莎.哈維的小說緊湊優美,內容豐富,邀請我們從國際太空站上六名太空人的漂流視角來觀察地球的輝煌,他們在喪親之痛、孤獨和任務疲勞中度過。從他們的幽閉恐懼症到無限的太空,從他們廣泛的記憶到對任務的仔細關注,從形而上學的探究到自然世界的奇觀──《軌道》是寫給地球的情書,更是對個人生命和集體價值的深刻認可。──布克獎評審團

  當代英國小說家中,薩曼莎.哈維的作品每每令人驚豔,透過這本外表輕薄、內容宏大的小說《軌道》,她彷彿化身當代宇宙的工匠,以想像力建構出國際太空站上六名太空人的日常生活。《軌道》的內容奇特且充滿魔力,絲毫不像小說,卻展現了唯獨小說做得到的事……作者可說是天空中的梅爾維爾(《白鯨記》作者)。──《紐約客》

  哈維的小說《軌道》,可比太空中的《海浪》(吳爾芙所著)……小說繞行了十六條軌道,以韻律似的節奏一次次描繪了地球目眩神迷的面貌……角色的思緒和色彩與光交織流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 ✧ ✧

紙本及電子書同步上市!
全通路傳送門:https://linktr.ee/wavespress

連假第一天!來分享作家  #陳栢青 日前在  #迷誠品 的podcast 談  #朴相映。每次聽栢青談書都很過癮,因為有時候會覺得他談得比原書更好看(大誤)🤣《 #信任的模樣》:虛假與真實、堅強與脆弱,朴相映筆下的愛情人物群像https:/...
04/10/2025

連假第一天!來分享作家 #陳栢青 日前在 #迷誠品 的podcast 談 #朴相映。

每次聽栢青談書都很過癮,因為有時候會覺得他談得比原書更好看(大誤)🤣

《 #信任的模樣》:虛假與真實、堅強與脆弱,朴相映筆下的愛情人物群像
https://youtu.be/oMmpoX39vow?si=aysTF3LVdWocCj69

 #軌道 持續熱賣中!◤誠品X博客來X金石堂 通路選書◢________________精采書摘¯¯¯¯¯¯¯¯¯¯¯¯¯¯¯¯外面一片月光,地球彷彿剝離皮層般急速向後飛逝,他們穩穩駛向無垠邊境。月光從太平洋上空的雲朵灑落,將夜海照成鈷藍色...
02/10/2025

#軌道 持續熱賣中!

◤誠品X博客來X金石堂 通路選書◢

________________
精采書摘
¯¯¯¯¯¯¯¯¯¯¯¯¯¯¯¯

外面一片月光,地球彷彿剝離皮層般急速向後飛逝,他們穩穩駛向無垠邊境。月光從太平洋上空的雲朵灑落,將夜海照成鈷藍色。隨著接近南美洲海岸,聖地牙哥出現在朦朧的金光之中。

太空站的護窗緊閉,看不見的西太平洋上,信風吹過溫暖的海水,醞釀著宛如熱引擎的風暴。風帶走海洋的熱氣,匯聚成雲朵,層層累積凝結,螺旋向上,最終形成颱風。

颱風會往西走向南亞,而他們的太空站則會飛向東方,接著再往南,飛往巴塔哥尼亞,遠方霓彩色的極光在空中浮動,籠罩著地平線。銀河如硝煙一般,劃過如綢緞的天空。

✧ ✧ ✧

◤榮獲2024年布克獎大獎
猶如科技時代的吳爾芙,天空中的梅爾維爾
以自然寫作的方式書寫宇宙萬物,被譽為「太空寫實主義」◢

  《軌道》是一部充滿史詩力量的小說,巧妙地記錄六名男女穿越太空一天的生活。這些來自美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和日本的太空人,在太空站共同參與了一場夢幻任務,在宇宙中以高速旅行、旋轉的同時,見證了難以言喻的壯麗風景,也各自體會著內心複雜的人生故事。

  薩曼莎.哈維以嶄新的視野及優美的文筆,對太空和地球上的生命進行了雄辯及思考。透過她的卓越文采,我們得以一窺這幾位太空人的宇宙日常生活瞬間;我們看著他們準備脫水食物,在無重力睡眠中漂浮,進行規律的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我們見證了他們之間獨特的漂浮家人情感,以及徹底的孤獨。最重要的是,當他們觀察記錄沉默的藍色星球,我們感覺與他們同在一起。他們經歷了十六個日出日落,飛越了銀河系中明亮、閃爍的星系,令人驚嘆不已且充滿深刻沉思。

  薩曼莎.哈維帶領讀者,運用文字及想像力,展開了一場超越世俗的美妙旅行,如同寫給當代的太空詠歎調。她以自然寫作的方式書寫太空,被譽為「太空寫實主義」,更以文學拓展了創作的領域與視野。宇宙萬物在她筆下光采橫溢,氣象萬千,讓人難以忘懷。



紙本及電子書同步上市!
全通路傳送門:https://linktr.ee/wavespress

Address

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108-2號3樓
Taipei
231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潮浪文化 Waves Pres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潮浪文化 Waves Press:

Share

Category

Waves Project

閱讀是一種渴求,是一種想望,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能力;倘若人是孤島,知識就是潮浪;一波一波將彼此連結,匯聚起世界的海洋。每本書就彷彿黑暗裡的燈塔,你的心會帶領你抵達想要去的地方。 2020年成立別具意義,世界動盪,我們將定義全新的價值與生活形態;透過閱讀,更了解世界,也更明白如何安放自己。

-- 品牌出版方向及徵稿說明: https://reurl.cc/MvKa7X --

|書系|

日常之森 Forest :: 心靈河流 River :: 文學聚落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