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大夫-Doctor OYoung's Footprint

歐陽大夫-Doctor OYoung's Footprint Dr. OYoung,
a TCM master

28/09/2025

在新竹度過的第一個教師節門診,心裡特別有感。
回顧這些年,我幾乎走遍台灣各大內科派系,也因此有幸跟隨許多老師學習——當然,也花了不少學費(笑)。

在我心中,一個好的中醫老師,最重要的是願意讓學生跟診,願意直接與學生討論。能親眼看到老師如何判斷病情、如何開方,這種臨床上的「真功夫」,才是最寶貴的學習。

說到這裡,我想起之前去中研院逛吳大猷紀念館。館裡展示了李政道與楊振寧這對「冤家」的故事,而牆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吳大猷是一個簡樸、誠實、直言的人。」
這些特質,其實不僅是做物理學問需要,在中醫臨床上同樣重要。

但現實是,要遇到中醫界的「吳大猷」並不容易。你需要花錢,也需要緣分;有了緣分,還得投入時間與心力;即便如此,也還得在對的時刻遇到對的老師。

所以,師徒之緣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珍貴。能在生命中遇到願意「玩真的」的老師,是學生一生最美好的禮物。更難得的是,好的老師總是希望學生比自己更厲害,也不會排斥學生去學其他派別,更是永遠希望學生好。這樣的胸懷,才是真正的大師風範。

在此深深感謝一路上指引我的老師們。

別再盲目補到一天 2000 cc!在新竹的門診,偶爾在問診時,會遇到病人跟我說:「我每天都喝到 2000 cc 水呢!」其實,這種做法並不一定對。東漢時代,王叔和曾在《傷寒論》中提到:「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
18/09/2025

別再盲目補到一天 2000 cc!

在新竹的門診,偶爾在問診時,
會遇到病人跟我說:「我每天都喝到 2000 cc 水呢!」
其實,這種做法並不一定對。

東漢時代,王叔和曾在《傷寒論》中提到:「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自愈。小渴者,亦強與飲之,因成其禍,不可複數。」

意思是說:
古人早就發現,硬逼自己或病人喝太多水,反而可能造成傷害。

中醫的觀點很清楚——水,需順應體內需求,不可過量。

💧 現代營養學怎麼說?

根據現代營養學專業文獻,一天喝 1.2–1.5 公升水就已經足夠。

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總水分約 2.5 公升,其中包括:

飲用水:約 1.2 公升

食物中的水分:約 1 公升

體內代謝產生的水:約 0.3 公升

也就是說,如果飲食正常,
其他水分可以從食物和身體代謝中獲得。

Medscape 文章更是指出,
過量喝水可能對腎臟造成負擔,
多喝水也並未顯示出預防腎病的效果。

✅ 正確喝水方式

不要硬灌硬喝

依環境與活動量調整:炎熱天氣或運動時要額外補水

飲食豐富者可適度減少飲水量。

所以說,喝水要聽身體的聲音——
渴了再喝。這不只是中醫的智慧,
更是古人早已觀察出的自然規律。

📚 參考資料

Jequier E, Constant F. Water as an essential nutrient: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hydration. Eur J Clin Nutr. 2010;64:115–123.

《Exercise Physiology 第4版, 1996,》第4版,1996年,第53-54頁

For years, doctors have been recommending drinking more water to their patients. Should they be?

真的不要亂吃營養品,有病人聽說吃B群會比較不疲勞,吃到B12抽血爆表。
01/09/2025

真的不要亂吃營養品,有病人聽說吃B群會比較不疲勞,吃到B12抽血爆表。

益生菌一般無法建立好的多樣性腸道菌叢,只有健康的飲食作息才可以
17/08/2025

益生菌一般無法建立好的多樣性腸道菌叢,只有健康的飲食作息才可以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B6補太多,小心傷神經!📢【公視報導】維生素B6補充過量恐致神經病變許多人習慣透過補充B群來提神、緩解疲勞。維生素B群中包含B2、B6、菸鹼酸、葉酸等多種營養素,若攝取不足,確實容易造成代謝變慢、精神不濟。然而,維生素B6並非愈多愈好。...
17/08/2025

🚨 B6補太多,小心傷神經!

📢【公視報導】維生素B6補充過量恐致神經病變

許多人習慣透過補充B群來提神、緩解疲勞。維生素B群中包含B2、B6、菸鹼酸、葉酸等多種營養素,若攝取不足,確實容易造成代謝變慢、精神不濟。

然而,維生素B6並非愈多愈好。
根據澳洲藥物管理局(TGA)不良反應通報,自2023年以來,已記錄 174例因B6過量導致神經病變 的案例,常見症狀包括:

四肢刺痛或麻木

肌肉無力

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 歐陽大夫提醒:天然食物才是最安全的來源,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即可滿足需求:

鵝肝:1.5 mg/100 g

小麥胚芽:1.4 mg/100 g

大蒜:0.94 mg/100 g

鮭魚(紅肉切片):0.78 mg/100 g

花生(帶殼紅土花生):0.62 mg/100 g

香蕉:0.44 mg/100 g

酪梨:0.23 mg/100 g

✅ 結論:維生素補充需適量,長期過量恐造成神經傷害。飲食天然、安全,才是最值得依循的方式。

維生素B群是許多民眾日常會使用的保健食品,其中包含B6、葉酸等多種維生素,但數據顯示長期攝取過量維生素B6可能會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產生四肢刺痛或麻木、肌肉無力等症狀。澳洲藥物管理局近期坦承低估了維生素B6中毒.....

今天又有不少心臟不舒服的病人,說每天吃維生素D,先給大家複習了。
16/08/2025

今天又有不少心臟不舒服的病人,說每天吃維生素D,先給大家複習了。

Contex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the Western world, b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levels and the risk

08/08/2025

門診最常被問的問題,「醫師,這個健康食品有用嗎?」老實說,我自己從來不吃任何健康食品。我引用台大李龍騰醫師的一句話,當作我的標準答案:「全世界沒有健康食品,只有商業操作。」
你以為在保養,其實只是幫別人養公司。

🥛牛奶會讓痘痘更嚴重?哈佛研究團隊揭露驚人關聯!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皮膚保養得好好的,卻總是莫名長痘痘?其實,問題可能出在你每天喝的那杯牛奶!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研究團隊,針對6,094 位 9~15 歲的女孩進行長達數年的...
18/07/2025

🥛牛奶會讓痘痘更嚴重?
哈佛研究團隊揭露驚人關聯!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皮膚保養得好好的,卻總是莫名長痘痘?其實,問題可能出在你每天喝的那杯牛奶!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研究團隊,針對6,094 位 9~15 歲的女孩進行長達數年的飲食與膚況追蹤調查,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 💥 每天喝兩杯以上牛奶的青少女,長痘痘的機率比每週喝不到一次的人還要高出約 20%!

不只全脂牛奶,就連低脂、脫脂的牛奶也一樣有影響,差異都非常明顯,統計上具有顯著意義。

研究團隊也進一步排除了避孕藥使用者、或年紀偏大的青少女(排除 11 歲以上者),結果還是一致顯示牛奶與痘痘之間有正相關。

-為什麼牛奶會讓皮膚變差?

雖然牛奶看起來是營養的代表,但其中可能含有會影響人體荷爾蒙與皮脂分泌的因子。例如 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可能加重發炎與毛孔阻塞
📚

Understanding the ultra-structural response of cells to the cryopreservation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designing cryopre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cells and tissues. Cell-cell interaction and cell-scaffold interactions alter cryopreservation response and, in turn, the cellular structures involved in ad...

10/07/2025

【現代科學終於追上中醫的腳步!帕金森症,竟然從「腎」開始!?】

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中國武漢大學團隊在頂尖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震撼研究——帕金森症可能不是從大腦開始,而是從腎臟發病!

研究發現,那種讓神經細胞死亡的關鍵蛋白「α-突觸核蛋白」,竟然最早出現在腎臟,再「逆行」傳到大腦,引發帕金森!

🙌 中醫早就知道了好嗎!

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明說:「腎主骨生髓,通於腦」。中醫早已指出腎與大腦、骨髓、神經系統密不可分,這不是神話,這是經過千年驗證的智慧!

📍而中醫經典補腎方「八味地黃丸」也再次證明了它的價值!

一項發表在美國期刊的臨床研究中(PubMed:15341554),讓33位失智症患者連續服用八味地黃丸8週,結果令人驚嘆: ✅ 認知能力顯著提升
✅ 記憶力、計算能力進步明顯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變好
👉 雖然停藥後效果會逐漸消失,但這證明補腎方對大腦就是有幫助!

🧠 古人說「腎精足則腦髓盈」,現代人終於開始聽見了!

#補腎健腦 #八味地黃丸 #帕金森症新觀點 #失智症改善 #腎腦軸 #中醫千年領先 #西醫終於跟上

---

爸媽們需留意了,不要再用手機平板餵小孩
07/07/2025

爸媽們需留意了,不要再用手機平板餵小孩

3C世代,不只大人人手一機,就連小孩也常常在使用手機、平板看影片,除了對視力造成影響之外,現在台大醫院前兒科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就指出,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螢幕時間超過1小時」,會導致情緒與社交發展風險問.....

2025年發表在《Nature》期刊的研究顯示,喝果汁長大的孩子,大腦可能在關鍵發育期遭遇沉默的破壞,大腦的清潔機制失衡。以蘋果為例,用吃的話,果糖會慢慢釋放,纖維會讓腸胃吸收變慢,肝臟有時間處理,血糖不會一下衝太高,大腦也比較穩定。反之,...
23/06/2025

2025年發表在《Nature》期刊的研究顯示,喝果汁長大的孩子,大腦可能在關鍵發育期遭遇沉默的破壞,大腦的清潔機制失衡。以蘋果為例,用吃的話,果糖會慢慢釋放,纖維會讓腸胃吸收變慢,肝臟有時間處理,血糖不會一下衝太高,大腦也比較穩定。反之,若打成蘋果汁,果糖會大量、快速地湧進血液,再進入大腦,負責清掃孩子大腦的清潔工「小膠質細胞」(microglia)會被果糖「催眠」。

為了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家長會讓孩子攝取不同的水果,只是有些小朋友不愛吃,於是改以果汁替代。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如果幼童長期喝果汁,可能會對大腦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未來更容易焦慮、學習力下...

三寶爸的西醫師。
19/06/2025

三寶爸的西醫師。

桃園市第二(桃園)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由於社會變遷所造成家庭功能的式微與家庭結構的轉變,以致家庭的支持力量逐漸薄弱。 有嬰幼兒家長們最關心的議題,就是尋得近便、安全、有品質的家庭式托育服務,亦是政府部門的.....

Address

Songjiang Road , Zhongshan Dist
Taipei
10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歐陽大夫-Doctor OYoung's Footprint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