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非知不可

教育非知不可 "教育非知不可"為教育廣播電臺每周一到五上午7:20-7:30分之單元節目,節目涵蓋國內外圖書館資訊及文化教育場館、健康與體育推動、國際教育制度與英語教育、親職教育與教養資訊、社區大學資源與利用。

10/31(五)07:20-07:30 寶島好食材(7):菱角|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
30/10/2025

10/31(五)07:20-07:30 寶島好食材(7):菱角|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傳統民謠:「採紅菱」就是在形容菱角採摘的畫面,搖著小船在水田間採菱角,別有一番意境。你有看過菱角田嗎?你知道菱角是如何採摘的呢?
本集餐桌遊寶島來到菱角主要產區的臺南市官田區,邀請種植菱角的農友:林丙火,帶領我們從水田間的種植開始,一同認識如何透過友善環境的種植方法,與菱角鳥:「水雉」共榮共生。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883229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30(四)07:20-07:30 寶島好食材(6):黑豆|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
29/10/2025

10/30(四)07:20-07:30 寶島好食材(6):黑豆|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提到黑豆,你會想到什麼料理跟用途呢?
黑豆除了可以變成香濃的黑豆豆漿以外,還可以製成臺灣味中不可以取代的味道:醬油。
本集餐桌遊寶島,邀請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休閒食農組長蔡濰揚,談談雜糧復興,雲林西螺的大豆種植、及食農教育的推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黑豆的大小事。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796829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9(三)07:20-07:30 農業創新在臺灣: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
28/10/2025

10/29(三)07:20-07:30 農業創新在臺灣: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本集餐桌遊寶島,帶大家走入具有百年歷史的「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邀請楊宏瑛場長,從臺中改良場近年來重點培育作物「薏苡臺中5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薏仁,來認識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近期推動的農業發展與成果。同時分享臺中改良場如何以重要臺灣味「芫荽」作為主題,設計讓學童的食農教育課程及活動。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710429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8(二)07:20-07:30 寶島好食材(5):花生|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
27/10/2025

10/28(二)07:20-07:30 寶島好食材(5):花生|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你喜歡吃花生嗎?花生為什麼叫做落花生呢?
本集的餐桌遊寶島邀請雲林縣虎尾鎮農會:蔡武吉總幹事來介紹雲林縣虎尾鎮虎霸王花生的生產製造過程,以及除了日常食用的花生油外,還有氣勢十足的虎霸王花生粽等花生相關產品,同時了解相關食農教育活動。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624029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7(一)07:20-07:30 寶島好食材(4):木耳|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
26/10/2025

10/27(一)07:20-07:30 寶島好食材(4):木耳|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你喜歡吃木耳嗎?
木耳又有黑色、白色、大小之分,你常吃的又是哪一種呢?
本集餐桌遊寶島來到以種植菇類、木耳出名的嘉義縣中埔鄉,邀請旭嶺農場執行長,同時也是百大青農莊詠傑,從木耳的生長過程,帶領我們一起認識木耳的大小事。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537629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4(五)07:20-07:30 農業創新在臺灣: 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
23/10/2025

10/24(五)07:20-07:30 農業創新在臺灣: 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您有聽過農業改良場嗎?您知道農業改良場工作任務與角色是什麼呢?
本集餐桌遊寶島來到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邀請陳昱初場長,一同認識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近期的農民輔導與學校食農教育推廣的成果。
以及改良場盛大的年度活動:開放日。邀請民眾走進改良場,認識在地農業發展與優質農產、體驗各項有趣的活動。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185153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3(四)07:20-07:30 寶島好食材 (3):竹筍|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
22/10/2025

10/23(四)07:20-07:30 寶島好食材 (3):竹筍|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筍,可以說是臺灣風味的代表之一。
在臺灣幾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種的筍,你喜歡怎麼料理呢?
本集餐桌遊寶島,我們邀請臺南改良場:李郁淳副研究員,以及友善諸羅樹蛙蔬果合作社:吳勇成經理,帶我們來到嘉義縣大林鎮,一起走入竹林間、聽著蛙鳴,一同認識友善諸羅樹蛙蔬果合作社的農友們,如何透過友善種植,與樹蛙在竹林間共好,以及相關的食農教育體驗活動。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185153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2(三)07:20-07:30 寶島好食材 (2) : 小果番茄|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
20/10/2025

10/22(三)07:20-07:30 寶島好食材 (2) : 小果番茄|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大番茄、小番茄,你喜歡吃哪一種呢?
番茄是料理中的好食材,大小朋友都喜歡。
本集餐桌遊寶島,我們跟著臺南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李郁淳及一蕃賞溫室果園園主徐方走進溫室,認識小番茄的種植,以及如何透過「大蟲吃小蟲」的自然原理(IPM病蟲害防治),降低農藥使用,兼顧作物健康與生態平衡,讓我們吃的安心,土地與環境永續。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098753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1(二)07:20-07:30 寶島好食材 (1): 胡麻|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
20/10/2025

10/21(二)07:20-07:30 寶島好食材 (1): 胡麻|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你知道什麼是胡麻嗎?
胡麻就是我們平常吃的芝麻,芝麻是廚房中不可或缺好滋味。本集餐桌遊寶島來到臺灣胡麻的重要產地:臺南市西港區,由臺南農業改良場李郁淳副研究員,以及西港區農會供銷部丁右任組長,帶領我們從參觀西港區「胡麻嫂」—胡麻故事館開始,從田間的種植到加工,一同認識有暖心臺灣味的作物–胡麻。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1012353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20(一)0720-0730 全民的食農教育|餐桌遊寶島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
17/10/2025

10/20(一)0720-0730 全民的食農教育|餐桌遊寶島

串聯各地青年農民、農民團體、農業試驗單位及學校,分享精彩食農教育故事。邀請大家「食當季、吃在地」,認識寶島好食材、體驗在地好滋味與飲食文化、臺灣農業特色與創新技術、瞭解學校如何結合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培養聽眾食農素養。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吃出好人情」
#114.10.20-11.28 週一至週五0720-0730

您聽過《食農教育法》嗎?您認為的食農教育法是什麼呢?
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透過哪些行動,達到食農教育的目的呢?
食農教育內涵包括: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在日常中與你我的飲食、營養和健康,以及在地農業發展和環境永續都有著緊密的關聯。
具體而言,食農教育法不僅關心吃了什麼,更關注食物從哪裡來以及食物的安全,從食物的生產、製造、消費及烹調,更進一步了解農業與食物的連結。
本集餐桌遊寶島,邀請大家從食農教育法開始,一起來了解如何達到「全民的食農教育」。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0959408
節目播出後保留60天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餐桌遊寶島

10/17(五)0720-0730EP90-如何透過飲食保護大腦,降低失智風險?|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邀訪來賓: 黃緒文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週一到週五0720到0730「We are what we e...
16/10/2025

10/17(五)0720-0730
EP90-如何透過飲食保護大腦,降低失智風險?|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
邀訪來賓: 黃緒文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週一到週五0720到0730

「We are what we eat」,也就是說吃進身體裡的食物造就了我們,也決定我們的身心健康。到底要怎麼吃,才能透過飲食保護大腦?
大腦是一個高度耗能的器官,需要穩定的營養供給;特別是對於老人家來說,如果營養素攝取不足,或是攝取過量的超加工食品,都會引起神經發炎、自由基堆積。
在我們的飲食中,如果缺乏某些營養素 (如維生素B群、鋅),會影響情緒,導致憂鬱、焦慮;如果長期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也會影響記憶能力。
科學家進一步發現:連接腸道與大腦的雙向溝通系統就是腸腦軸,而腸道的健康和大腦的健康息息相關。
要促進大腦的健康,建議維持規律的飲食,挑選多元化的食材,包括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高品質的油脂、多種類的穀類。在備餐的過程中,盡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高鹽、高糖。
本集「教育非知不可」,邀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黃緒文老師分享符合腦科學的知識,讓味蕾與大腦一起探索,把好選擇變成可口又可行!

---------------------------------
記得明天早上7:20-7:30
一起準時收聽😍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0668616
▶️節目播出後收聽60天👇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非知不可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

10/16(四)0720-0730EP89-錯過年輕時的認知鍛鍊,現在還能補救嗎?|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邀訪來賓: 張智宏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週一到週五0720到0730大腦是「用進廢退」的,越常使用的大腦會變得越來越靈活...
15/10/2025

10/16(四)0720-0730
EP89-錯過年輕時的認知鍛鍊,現在還能補救嗎?|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
邀訪來賓: 張智宏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週一到週五0720到0730

大腦是「用進廢退」的,越常使用的大腦會變得越來越靈活。如果錯過了年輕時多動腦的時機,等到老了是否就來不及?
別擔心! 科學家發現大腦可塑性終身都存在,我們的神經系統即使到老年時也都有改變的可能。
如何善用大腦終身都擁有的可塑性、保持大腦的健康? 跳出舒適圈、勇於挑戰新事物,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持之以恆的學習,就能讓大腦日新又新。
老人家在學新的樂器、新的語言時,或是在閱讀感興趣的主題、甚至進行祖孫共讀時,不僅訓練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也可以結合社交活動,一舉數得。
本集「教育非知不可 」,邀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智宏老師分享符合腦科學知識的健腦活動,帶我們把「遺憾」變「現在進行式」,讓大腦在學習的火花裡越動越靈光!

---------------------------------
記得明天早上7:20-7:30
一起準時收聽😍

🎧教育非知不可線上即時收聽👇
https://www.ner.gov.tw/programSchedule?date=1760582216
▶️節目播出後收聽60天👇
https://www.ner.gov.tw/program/62d50c4e9c22a70008526f13

#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非知不可 #讓大腦成為神隊友

Address

中正區南海路45號
Taipei
1006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教育非知不可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