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文藝 Literature & art

時報文藝  Literature & art 期許成為具備探險家性格的網站,與讀者一起穿越文學與人文社科繁盛的霧林帶,直探文字在每一個世代留下的冰芯沉積。

歌手、原住民權利倡議者─巴奈,與那布在凱達格蘭大道與二二八公園堅持2644天,要求政府「完整劃設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並未得到正面回應,即便巴奈和那布已離開二二八公園,但這個議題一直都在。🔍️原住民族被迫離開家園、失去土地的歷史🔍️什麼是「原住...
26/06/2025

歌手、原住民權利倡議者─巴奈,
與那布在凱達格蘭大道與二二八公園堅持2644天,
要求政府「完整劃設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並未得到正面回應,
即便巴奈和那布已離開二二八公園,但這個議題一直都在。

🔍️原住民族被迫離開家園、失去土地的歷史
🔍️什麼是「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什麼是「諮商同意權」?公有地與私有地的劃分?
請參考:《 #巴奈回家》

今天因「台泥代燒垃圾案」歷經近四年訴訟,最高行政法院於昨(25日)作出判決:
【原民傳統領域限「公有地​」違法 開發公私有土地都該做諮商同意】

📙認定「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限縮傳統領域至「公有土地」的規定,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法院也指出,台泥和平廠以氣化技術處理花蓮縣垃圾,屬新型態焚化爐設施,可能應重新辦理環評,遂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法院續行審理。

詳情請見👇️👇️👇️

📃台泥代燒垃圾案在地族人、律師團及公民團體聯合聲明稿

⚖️【最高行政法院:原民傳統領域限「公有地​」違法 開發公私有土地都該做諮商同意】⚖️

 📢「台泥代燒垃圾案」歷經近四年訴訟,最高行政法院於昨(25日)作出判決:

認定「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限縮傳統領域至「公有土地」的規定,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法院也指出,台泥和平廠以氣化技術處理花蓮縣垃圾,屬新型態焚化爐設施,可能應重新辦理環評,遂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法院續行審理。

────────────────────────
⁉️ #發生什麼事⁉️
花蓮縣政府與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下同)108年12月訂定BOO案投資計畫契約,規劃由花蓮縣政府每日提供約150噸生活垃圾予台泥和平廠處理,台泥則負責興建垃圾處理設施。該案由台泥公司提送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書給花蓮縣政府,並於109年11月獲得核定通過。
  然而,台泥和平廠鄰近之德卡倫部落、克尼布部落族人,以及環保公民團體(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質疑開發單位未依法踐行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亦未重新辦理完整環評。在郭鴻儀律師(前蠻野心足律師)、法律扶助基金會原民中心專職律師林秉嶔與林韋翰的協助下,族人及公民團體提起訴訟展開法律救濟。

🧑‍⚖️ #法院見解
最高行政法院於本案判決(112年度上字第487號)新聞稿中,透過文義解釋、歷史解釋與體系解釋,明確指出《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第2條所稱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為原住民族在國家建立前即已存在之土地,其本質不應限縮為「公有土地」。法院認為原判決引用之「劃設辦法」有違法律保留原則,屬違法規定,拒絕適用並發回下級法院依法重新認定是否應踐行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
  法院進一步指出,本開發案中設置之廢棄物再利用系統(含前處理、氣化、底渣處理設施),使台泥和平廠同時具備廢棄物處理與水泥製造功能,構成新型態焚化爐。原審法院未針對台泥新增設施是否依法應重新辦理環評進行調查與審酌,判決有違法之虞,應重新調查並說明理由。

 📍 律師團指出,此案判決突破原民會長期錯誤解釋《原基法》第21條所設之限制,跨越了「劃設辦法」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利設下的法律障礙,可堪稱自106年以來守護傳統領域行動的重要分水嶺。

 🗣️ 提起救濟之族人表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自己的權益要靠自己爭取,要勇於表達、勇敢地做對的事。

🙇本案族人、律師團及公民團體(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特別感謝長年捍衛傳統領域的原民前輩、關注此議題的學者、社會團體、民意代表、公民及本案依法盡心審理的法官。並呼籲原民會應儘速依最高行政法院意旨,修正違法之劃設辦法;也呼籲本案開發單位(花蓮縣政府、台泥公司)依判決精神啟動原住民族諮商同意程序、重新辦理環評,為族人、環境、企業與政府共同創造四贏局面。🤝

📌 判決案號: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上字第487號
📎 相關報導連結: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8-1349854-8d0df-1.html?fbclid=IwY2xjawLJZl1leHRuA2FlbQIxMABicmlkETFVbTZkeVE1d0NzWVcwbGlSAR7JAlpcxIhKExae8wZXBqdJ0gHAFt07hLbZaA-kEgnLDvw0JIpl573YyrSL6A_aem_Hazy0-NebSmqHm3sNwK_Zw

#原住民族土地正義 #傳統領域不是只有公有地
#諮商同意權 #原基法第21條 #文化敏感度
#原民權利 #法律判決更新 #行動中的正義

 #精選推薦  #閱讀最前線  #沙壇城  #書評✨荒涼下的壇城之沙──魔幻與真實的土地記憶文 / 敷米漿 (姜泰宇) #節錄   俊龍來自馬來西亞,我只去過一次。空氣因為熱帶的氣候有點模糊有點氤氳,只要看向遠方,多少有點魔幻。馬來西亞華人...
06/06/2025

#精選推薦 #閱讀最前線 #沙壇城 #書評

✨荒涼下的壇城之沙──魔幻與真實的土地記憶
文 / 敷米漿 (姜泰宇)

#節錄
俊龍來自馬來西亞,我只去過一次。空氣因為熱帶的氣候有點模糊有點氤氳,只要看向遠方,多少有點魔幻。馬來西亞華人是多才多藝的,或者應該說,被迫多才多藝。單就語言方面,需要學會馬來語、英語、一般華語、廣東話甚至潮州話。多重語言交織出來的魔幻世界,造就了這片土地濃烈的魔幻氣息。

俊龍的故事,就是這種帶有斑斕七彩的泡沫的故事。然而這個泡泡並不在空中飛舞,而是異常嚴肅又帶點深不見底的歡快,沒有過度展示自己的色彩,卻極其節制地在字裡行間拓展出泡泡中、泡泡外的所有世界。那個世界是聯繫在一塊的,一開始作者並不願透露太多線索,土地彷彿只是背景,你要如何推進,還是這些人那些人的臉,他們的說話,他們轉身前不經意的表情罷了。

即便老經驗如我,一開始也被矇騙了。
未完待續...㊙️

更多沙壇城的兩三事 ,請見🔗https://reurl.cc/6KnLXb
解密沙壇城內容👇️👇️👇️

Readmoo讀墨電子書 時報出版

文/敷米漿 背後或許是兇惡的鬼,前方有明亮鼓譟的海。或許有什麼一直在腐敗。若想踏浪前進,偶爾需要久久地倒退。因為白色的浪花中,總有一些生命無法避免的惡意被掩蓋,然後再被掩蓋。美麗的浪花,白色的破碎綢緞.....

【 #新書上市│《 #高麗菜與國王》(精裝版)】★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歐.亨利經典長篇小說★揭露權力與人性的荒謬喜劇─────────────────當革命成為禁語,幽默反而成了最尖銳的武器。這不是英雄史詩,而是一場充滿騙徒、冒險家與落...
06/06/2025

【 #新書上市│《 #高麗菜與國王》(精裝版)】

★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歐.亨利經典長篇小說
★揭露權力與人性的荒謬喜劇

─────────────────
當革命成為禁語,幽默反而成了最尖銳的武器。
這不是英雄史詩,而是一場充滿騙徒、冒險家與落跑總統的政治鬧劇。

本書是歐.亨利長篇小說代表作,全書由獨立又精彩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講述共和國的總統在革命前夕攜帶大量公款從首都逃跑了,與他結伴同行的還有一位迷人的美國歌劇演員,由此展開了一個由商人、政客、偵探、冒險家等各色人等捲入其中的悲喜鬧劇。

翻開本書,在精彩轉折與犀利筆鋒中,看盡政治的虛偽、人心的貪婪,也讀出小人物在亂世中掙扎求存的無奈與溫柔。

這是一部你會一邊大笑一邊深思的小說,也是每個疲憊心靈最需要的解藥。

─────────────────
#歐亨利 #幽默大師 #經典長篇 #高麗菜與國王

📚 新書分享會|開放報名中 #高雄場《離開漁村以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旅程來自馬來半島北部小漁村的文藝少年,如何走過求學、扎根台灣,成為著作豐碩、育才無數的權威學者❓️ 李有成教授在新書《離開漁村以後》中,以六十餘年的文學奧德賽之旅,見證...
04/06/2025

📚 新書分享會|開放報名中
#高雄場《離開漁村以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旅程

來自馬來半島北部小漁村的文藝少年,如何走過求學、扎根台灣,成為著作豐碩、育才無數的權威學者❓️ 李有成教授在新書《離開漁村以後》中,以六十餘年的文學奧德賽之旅,見證一個時代的文人精神。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敘述李有成在馬來西亞時期的文學經驗,包含他初識文學及閱讀興趣的養成,還有他在指標性的《蕉風》月刊擔任編務的歷程;第二部分追憶李達三、齊邦媛、朱炎、王文興、陳祖文、李永平、陳鵬翔等幾位師長與老友,記述跟隨詹明信學習理論的過程,以及回顧七○年代的文學生活。

📍 活動資訊

時間:2025年6月22日(星期日)下午 2:30–5: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階梯閣樓(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

主講人:李有成 X 張錦忠 X 王智明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o8rlnl

📖 關於《離開漁村以後》

這本書不僅是李有成教授個人生命的回顧,更是對馬華文學發展的深刻見證。 從在馬來西亞時期的文學經驗,到與多位文壇前輩的交往,書中展現了跨越中西、代代相承的人文薪傳。

📚 立即購書 👇️👇️👇️

《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是美國非裔科幻作家奧塔薇亞・巴特勒於1993年創作的反烏托邦小說,被譽為預言成真的經典之作。故事設定在2020年代的美國,當時全球氣候變遷和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崩潰,加州陷入混亂,缺水問題嚴重,大批遊民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
03/06/2025

《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是美國非裔科幻作家奧塔薇亞・巴特勒於1993年創作的反烏托邦小說,被譽為預言成真的經典之作。故事設定在2020年代的美國,當時全球氣候變遷和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崩潰,加州陷入混亂,缺水問題嚴重,大批遊民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
.........看看書評怎麼說👇️👇️👇️

《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

關於世界末日,早就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版本,但其實真正可怕的不是世界終結的那天,而是正在經歷失控與崩潰的當下。

《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的作者奧塔薇亞於1993年出版這部科幻小說,描述三十年後的世界陷入異常的混亂,幾乎沒有任何一處能安穩生活,無論在高牆的內外都上演著極為殘酷又考驗人性的失序狀況。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有著「超共感症候群」的十五歲女孩蘿倫,她能感受到他人所承受的痛苦,但在草木皆兵的緊張情勢之下,她必需要刻意隱藏這個特質才能不被他人所擊垮,而透過蘿倫纖細敏感的觀察力,她認為唯一的真理在於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改變,但我們不能因為接受不了改變而期望回到過去,那只會讓自己坐以待斃而降低生存的機率。

雖然這是三十年前所寫下的故事,但作者在故事中提到有些人經過一場瘟疫才領悟到世界是可能改變的,意外地與新冠肺炎所釀成的全球災害不謀而合,同時也精準預言了川普首度競選美國總統時喊出的口號,被譽為不可思議的預言之作。

事實上,人類身處的地球不僅面臨氣候變遷的影響,經濟所造成的危機也正讓所有人類陷於困境,而作者奧塔薇亞在書中也反諷政治人物和大財團得到麵包,結果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場馬戲,因為選前承諾要重現的二十世紀繁榮根本只是一場笑話。

那到底我們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存活下來呢?故事中的十五歲女孩蘿倫成為了一個行動者,即便在殘酷的現實環境下失去了摯愛的家人,仍然試圖打造她心中的「地球之籽」社群,期望能集合眾人的力量,盡可能讓自己能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即便這個世界變得滿目瘡痍,幾乎失去活下去的動力,但她堅信與其讓恐懼籠罩身心,不如學會更多生存技能,讓自己能適應所有可能的改變。

或許有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覺得作者似乎把未來世界描述得太像人間煉獄,但能深刻感受到作者透過這部小說想談論的議題非常廣泛,有人性的貪婪與權力鬥爭,也提到自由雖然危險但極其珍貴,千萬不能輕易放棄,我們要相信能憑藉著自己的遠見及努力,學會塑造自己的命運而非僅止於屈服。

這不只是一部警世的精彩科幻小說,而是充滿人生哲理的智慧之作,而近期將會出版系列的第二集《地球之籽:能者寓言》,敬請所有讀者期待。

#地球之籽
#播種者寓言
#時報出版
#閱讀
#書籍
#書單
#書評

時報出版
時報悅讀俱樂部
時報文藝 Literature & art

【新書介紹】❖《 #沙壇城》❖ 檳城的新銳小說家❖ 林俊龍 著══════════════════📚「文藝腔低、敘事平順,卻常常在某些暫停的段落,發出令人沉思的喟嘆。」──吳明益當現實的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我們總需要一座由沙築起、可以容納靈...
19/05/2025

【新書介紹】
❖《 #沙壇城》
❖ 檳城的新銳小說家
❖ 林俊龍 著
══════════════════
📚「文藝腔低、敘事平順,卻常常在某些暫停的段落,發出令人沉思的喟嘆。」──吳明益

當現實的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我們總需要一座由沙築起、可以容納靈魂暫時歇腳的城。《沙壇城》是新銳小說家林俊龍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七個故事像七道通往異世界的門,裡頭有迷惘的幽魂、失語的愛人、錯置的家庭與沈默的動物……而每個人物,都在世界的邊緣發出微弱但頑強的聲音。

📌每一篇小說都來自對生活的直視與思辨
📌寫給在現實中感到孤單、困惑、需要出口的你
📌七篇故事,關於失敗、關於離散、關於不想被遺忘

如果你曾經懷疑自己能不能撐過一場風雨,那就來《沙壇城》裡坐坐。

🖋「小說家在創作小說的同時,自己的某部分,也被小說創作了。」——村上春樹

這不是一座堅固的城市,而是一場必將隨風而散的儀式,一個將絕望轉化為思想、再雕塑成繩索的書寫動作。

寫作之路不止一條,小說不必高聲喊話。它只需要在讀者心裡靜靜開出一朵花。🌸
══════════════════
#專文推薦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柴柏松/詩人

#驚豔推薦
小令/詩人
白樵/作家
何致和/作家
房慧真/作家
陳允元/作家、北教大台文所助理教授
陳偉棻/作家
敷米漿/作家
══════════════════
📚作者介紹:

#林俊龍
1993年生的INFJ,馬來西亞檳城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組、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碩士班創作組。小說作品曾獲奇萊文學獎、西子灣(全國大專院校)文學獎,及花蹤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獎作品〈Chelsea Blue〉同時也被翻譯為馬來文,與其他六名馬華作家一同選入《Tasik Itu Bagai Cermin: Antologi Cerpen Sastera Mahua》(《馬華小說選:湖面如鏡》)。

更多沙壇城裡的寄託👇👇👇
#沙壇城 #林俊龍 #短篇小說 #馬華文學 #文學新聲 #時報出版 #新人間系列 #文學推薦

 #精選推薦  #西灣評論  #離開漁村以後  #書評✨那些夜晚,那些人,那些書:讀《離開漁村以後》文 / 施慧敏 #節錄   我還是寫了,因為真心喜歡這本書。若說《在甘地銅像前》是旅外者的異域凝視,那麼《離開漁村以後》就是返身內觀的追憶散...
16/05/2025

#精選推薦 #西灣評論 #離開漁村以後 #書評

✨那些夜晚,那些人,那些書:讀《離開漁村以後》
文 / 施慧敏

#節錄
我還是寫了,因為真心喜歡這本書。若說《在甘地銅像前》是旅外者的異域凝視,那麼《離開漁村以後》就是返身內觀的追憶散文。這是一條從班茶村落通往臺北街頭的文學之路,一個馬華知識人少年至老年的文化之旅。整本書以人為中心,悼念師長故友,在人情往來之間,寫的不是我,而是為他人存像;寫的當然也是我——在回望與銘記之時,記住誰、記得什麼,終究成為誰。這裏頭有雙重的時間線:一是事件發生的時刻,另一是作家書寫的當下,文字是一條魚穿過記憶的河道,過濾經驗,形成主體認同。因此,「我」在與過去的對話中逐漸被召喚、浮現出來。

未完待續...㊙️
更多離開漁村以後的故事 ,請見🔗https://reurl.cc/OYeOpD

👣高雄我們來了❣️
【2025城市講堂】《離開漁村以後》新書分享會 (高雄場)

📍活動時間|2025/06/22(日)14:30~16:30
📍活動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階梯閣樓(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
📍講師|李有成 X 張錦忠 X 王智明

報名網址,請見🔗https://reurl.cc/o8rlnl

更多新書內容👇️👇️👇️

這各位媽媽,母親節快樂 ❤️ 「⋯⋯,真正成為一位母親後我才知道,能夠陪伴一個新生命長大,是一份天大的禮物。」 #練習在一起 謎卡 Mika on the road
11/05/2025

這各位媽媽,母親節快樂 ❤️
「⋯⋯,真正成為一位母親後我才知道,能夠陪伴一個新生命長大,是一份天大的禮物。」

#練習在一起 謎卡 Mika on the road

母親節的今天,阿萍醫師想跟大家推薦這本書—《練習在一起》。

想起懷第一胎時,也是每天寫日記。孕吐厲害時,看到超音波中寶寶強而有力的心跳,也就告訴自己可以好好撐下去。

「我看過很多生產故事,大部分都讓我愈看愈害怕,但我很滿意我們我們共同寫下的這一章。即使過程是激烈的,我卻從未感覺如此有力量,從未認知到身為女性,我們的身體是這麼的神聖。我的內心感到全然地平靜、和諧,彷彿三生三世受過的傷,都被療癒了。

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

「⋯⋯,真正成為一位母親後我才知道,能夠陪伴一個新生命長大,是一份天大的禮物。」

謎卡 Mika on the road

【 #新書上市│《 #柳林風聲》(精裝版)】★歷久不衰的兒童文學經典★榮登英國BBC最受歡迎的100本小說之一─────────────────一段充滿詩意的童話旅程,一部頌揚友情的冒險經典,也是一則探索自我、理解他人與珍惜家園的動人故事。...
09/05/2025

【 #新書上市│《 #柳林風聲》(精裝版)】

★歷久不衰的兒童文學經典
★榮登英國BBC最受歡迎的100本小說之一

─────────────────
一段充滿詩意的童話旅程,一部頌揚友情的冒險經典,也是一則探索自我、理解他人與珍惜家園的動人故事。

故事圍繞四位性格各異的森林朋友展開:
熱情浪漫、擅長詩歌的河鼠;穩重睿智的老獾;膽小卻渴望冒險的鼴鼠;以及驕傲自負、愛惹事的蛤蟆。
他們一同分享歡笑、共度難關,但任性的蛤蟆不懂珍惜這段情誼,胡作非為,最終因偷竊入獄。
出獄後,他驚覺自己的莊園已被一群黃鼠狼霸占。
失去一切的他,在老友們的幫助下,踏上奪回家園的冒險之路,河鼠、鼴鼠與老獾並肩作戰,只為幫助他找回真正的歸屬。

打開這本書,進入柳林深處,感受自然的清新與生命的悸動。
讓溫柔的友情與森林的微風洗滌心靈,啟發我們勇敢去愛、去守護、去成長。
在故事的光影中,綻放屬於每個人的智慧與溫暖。

─────────────────
#經典系列 #兒童文學經典

 #誠品松菸 X  #時報出版   #議題沙龍4月議題|找回與生俱來的靈魂:性別,不只有兩個選項 在傳統觀念中,性別往往被簡單劃分為男性與女性,彷彿這是唯一的選擇。然而,隨著性別研究的發展與社會對多元身分的理解提升,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性別真...
16/04/2025

#誠品松菸 X #時報出版 #議題沙龍
4月議題|找回與生俱來的靈魂:性別,不只有兩個選項

在傳統觀念中,性別往往被簡單劃分為男性與女性,彷彿這是唯一的選擇。然而,隨著性別研究的發展與社會對多元身分的理解提升,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性別真的只有兩種嗎?事實上,性別不僅是一種生理上的分類,更涉及文化、歷史與個人認同,是一種流動且多樣的存在。

本系列講座將邀請知名作家、學者與Podcast節目主持人,從文學與藝術等多個角度,深入探討多元性別認同的發展與現狀。精選四部作品——《單純》、《噢,我的天哪!》、《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與《祝大家文藝復興!》,藉由這些書籍的視角,帶領大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別敘事,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性別平權與包容。

性別不該是束縛個人的框架,而是展現靈魂的方式。讓我們一起透過閱讀與對話,打破二元性別的限制,擁抱多元可能,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
04/17(四)20:00-21:00 👉https://reurl.cc/8D0D24
共情的天賦與疾患:非裔科幻大師的近未來喻言
夜讀講師|洪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奧塔薇亞·巴特勒以獨特視角重塑科幻文學,挑戰性別與種族界限,影響無數讀者與創作者。本場講座邀請知名學者、作家洪凌,深入剖析巴特勒的作品《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如何顛覆傳統敘事,開創科幻的新可能。歡迎參與,一同探索巴特勒筆下的未來世界!


★ 今晚書單|《地球之籽:播種者寓言》
★ 講者簡介|洪凌(Lucifer Hung),台中人,台大外文系畢業,薩塞克斯大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現任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專攻酷兒文學、科幻小說、跨性別創作及文化批評,作品風格兼具挑釁與浪漫。

【 #新書上市│《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精裝版)】★茨威格小說三大經典一次收錄─────────────────「就在這裡,那比任何賭博都要激盪人心的二十四小時開始了,並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擾亂我命運的方向──」——《一個女人...
11/04/2025

【 #新書上市│《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精裝版)】

★茨威格小說三大經典一次收錄

─────────────────
「就在這裡,那比任何賭博都要激盪人心的二十四小時開始了,
並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擾亂我命運的方向──」——《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你的一生中有多少個24小時?
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奧地利文豪茨威格作品暢銷百萬冊,是全球傳播最廣、譯文語種最多的德語作家之一,擅長用最簡潔優雅的語言,描寫人性中最複雜的糾結。
他筆下的人物,往往在最出其不意的時刻,被一種神祕力量牽引,踏上一條無法回頭的情感之路。
例如:〈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心如止水的英國貴婦,只因瞥了一眼某個年輕賭徒的手,就被其深深吸引,決心拋家棄子,不惜一切留在他身邊;在〈祕密燎人〉中,十二歲的男孩艾德加執拗地想要找出能夠變成大人的「祕密」;而〈恐懼〉的主角與其說是發生婚外情的伊蕾娜夫人,倒不如說是縈繞在其內心的恐懼。

本書精選茨威格三大小說名作,翻開任何一篇,都會觸動心靈,引人深思。
翻開書頁,你將會看見自己曾經壓抑、逃避、或渴望的那個瞬間。

─────────────────
#經典系列 #文學名著 #茨威格 #女性心理 #祕密燎人 #小說推薦

Address

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240號
Taipei
108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8:00
Tuesday 10:00 - 18:00
Wednesday 10:00 - 18:00
Thursday 10:00 - 18:00
Friday 10:00 - 18:0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時報文藝 Literature & art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時報文藝 Literature & art: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