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2025                                                                            
                                    
                                                                            
                                            數位轉型不僅僅是技術的更新迭代,更是一場不斷追求卓越的旅程,過程中涵蓋文化、策略與價值觀各面向的改造與挑戰,如何達成,在在考驗領導者的智慧。
而在佛教的修行中,有六種行持,稱為六度波羅蜜,是協助眾生解脫的方法,即所謂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這六種方法,也很合適企業運用於數位轉型的過程中,應對各種挑戰。有興趣可以參考!!
.........................................................................................................
面對市場的快速變遷,企業不僅需應對客戶的需求,更須適應競爭態勢的變化,數位轉型遂成為所有組織需要採行的必要舉措。但要提醒的是,數位轉型不僅僅是技術的更新迭代,更是一場不斷追求卓越的旅程,過程中涵蓋文化、策略與價值觀各面向的改造與挑戰,如何達成,在在考驗領導者的智慧。
而在佛教的修行中,有六種行持,稱為六度波羅蜜,是協助眾生解脫的方法,即所謂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這六種方法,也很合適企業運用於數位轉型的過程中,應對各種挑戰。
首先是布施。指無私地給予或分享,透過幫助他人,放下對物質或自我利益的執著,達成內心的喜悅。
布施強調無私分享,而企業數位轉型過程同樣離不開共享以及協作的文化。這不僅限於對內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還涵蓋對外開放技術與資源,以「共享經濟」的心態,構建多贏。
其二是持戒。指遵守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對企業的數位轉型而言,即指數位治理與倫理框架的建立。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須遵循個資隱私與安全規範,這不僅有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更能建立長期信任。
其三是忍辱。指在面對困難或批評時,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輕易動怒或退縮。同時以包容與堅韌面對逆境,將壓力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在數位轉型過程中,企業可能因初期成效未能快速彰顯而受到股東或市場批評,必須能承受指責或誤解,堅持前行。
其四是精進。指專注於正確的方向,持續不懈地努力,不因困難而懈怠。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停滯即是倒退。
企業的數位化成功,正建立於不斷試錯與改善,持續優化流程。全員也應不斷學習新技術,以提高競爭力。
其五是禪定。指集中精神,排除干擾,以清晰專注的心境看待事物。
數位化浪潮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對企業來說,禪定的專注力顯得更為重要。企業應基於核心業務,尋找數位化與實際需求的契合點,避免迷失於技術熱潮。
最後是般若。般若亦稱妙智慧,指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超越表面現象,以正確的理解應對複雜問題。
般若作為六度波羅密中最高的境界,它不僅是單獨的一種修行,更是其他五度修行的核心指引。般若的存在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與禪定具有了方向與意義。
整體而言,數位轉型不僅是技術的更迭,更是組織的「內外兼修」。般若賦予我們洞察,布施教會我們共享,持戒指引我們規範,忍辱提醒我們面對挑戰,精進激勵我們不懈努力,禪定讓我們更能專注核心,若能以六度波羅密為引領,數位轉型不僅能帶來技術升級,更將幫助企業重塑文化與價值,成就組織持續的競爭力。
(作者是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