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25
偽神學院一週評論揭露台灣長老教會「兩種中國」的矛盾:信仰與商業的兩難?
【基新社訊】
近日,偽神學院一支題為「一個教會,兩種中國?」的一週評論影片在網路上引起廣泛關注。該影片深入探討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下簡稱長老教會)及其附屬機構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在兩岸關係中的複雜立場,揭示了其在信仰原則、政治主張與實際商業運作之間存在的顯著矛盾,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宗教組織如何在複雜地緣政治中堅守價值的深刻討論。
核心矛盾:本土教會與中國醫院的奇特並行
影片開宗明義指出,長老教會長期以來在台灣政治光譜中以其鮮明的本土立場和支持台灣主權的宣言而著稱。然而,諷刺的是,其旗下最具影響力的醫療機構——彰化基督教醫院,卻同時在中國大陸的醫療市場上經營得風生水起,甚至被外界形容為「台灣醫療的軟實力輸出典範」。影片質疑,這種在政治上強調台灣主體性,卻又在經濟上深度涉足中國大陸的行為,構成了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故事」。
彰基在中國的「亮眼」成績單與背後的金錢誘惑
影片詳細列舉了彰基在中國大陸的成功案例,包括協助天津寧河醫院在10個月內通過JCI國際認證,以及讓北京燕達醫院在100天內起死回生等。這些商業報導將彰基描繪成台灣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輸出的最佳代表。影片更引用了中國官員對台灣醫療團隊的「讚譽」:「你們的智慧進我們的腦袋,讓我們的民幣進你們的口袋。」這句話直白地道出了兩岸醫療合作中,智慧與資本交換的本質,也為後續的爭議埋下了伏筆。
獲利去向成謎:「信合國際」的短命交易
然而,影片進一步揭示了這些表面光鮮的成功背後,隱藏著不尋常的財務流向。報告指出,在2014年至2018年間,儘管彰基在中國大陸業務拓展迅速,但其自身的財報卻有三年呈現營收衰退。那麼,這些在中國大陸產生的可觀獲利究竟去了哪裡?
影片將線索指向了一家名為「信合國際」的神秘公司。2017年,中國恩祥集團宣布投資200億人民幣,興建一所將由「台灣彰基醫院」提供專業服務的醫院。然而,蹊蹺的是,這項高達10億人民幣的合作案,簽約方並非彰基,而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信合國際」。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於2017年6月22日在台中成立,僅僅七天後便在海南簽署了這筆大單,並在合約簽署後不到六個月,於同年12月18日便申請解散。影片暗示,這一切操作都符合「紙上公司」的典型模式。
長老教會高層的「雙重身份」
隨著調查深入,影片揭示了更為驚人的事實:「信合國際」的董事會成員名單,幾乎是彰化基督教醫院高層管理團隊的完整複製。其中,最關鍵的人物便是時任彰基董事長,同時也是「信合國際」董事長的陳信良牧師。影片特別強調,陳信良牧師目前更已晉升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最高行政首長——總會總幹事。
信仰與統戰之間的距離
影片最後提出了核心的疑問:一個曾經涉入如此具爭議的中國商業操作的人物,如今卻執掌著一個以本土立場著稱的教會,這代表了什麼?影片引用學術觀點解釋,中共的「統一戰線」策略,旨在透過非強制性手段影響目標群體以達成其政治目的。
長老教會官方曾發出牧函,公開警告會友應提防中共統戰,避免參與具濃厚統戰意識的「兩岸基督教論壇」。然而,其旗下機構的高層卻透過組建「紙上公司」,與具政協身份的中國企業家進行不透明的商業合作。這種表裡不一的行為,讓長老教會所宣稱的「本土立場」面臨嚴峻的信任危機。
這部影片不僅揭示了台灣宗教團體在兩岸互動中的複雜面貌,也拋出了深遠的問題:當信仰、金錢與政治現實交織時,界線何在?這究竟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為的「務實權宜之計」,還是對自身信仰原則的「妥協」?這些問題,或許沒有簡單的答案,卻值得所有關心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發展的人們,持續地關注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