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2025
每當有一些行星移位、獅子座門戶或天狼星門戶開啟、甚至是太陽磁爆,我常常會看到類似這樣的文字:
「這一波能量流,是幫助你更加校準靈魂的至善意願,揚升到更高的維度。」
「它將帶來更深的清理,幫助你蛻變,並聚焦在你真正要顯化的方向。」
「這波能量將開啟你的松果體,並協助你整合累世靈魂旅程的智慧,憶起你真正的源頭。」
(以上三段純屬我瞎掰,若有雷同,必屬巧合。😄😆)
總之,諸如此類的文字看多了之後,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我的「蛻變與重生」,究竟是往靈魂靠近,還是小我進化的偽裝?
這些靈性口號,會不會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這是一個「靈性語言高度流通」的時代:蛻變、重生、顯化、臣服、頻率、能量門戶……這些詞彙,本是靈魂旅程中的自然過程,但在靈性快時尚裡,卻變成一種心理補償的語言包裝,甚至是一種口號式的喊話。
當我們不確定自己是誰、生命的方向是什麼時,這些詞彙提供了看似「有意義」的避風港,成為迷惘時裡的那道光。
看起來像是努力要更好、更提升,但其實背後是一種想逃開當下的我--逃開這個還不夠好的自己、還不夠穩定的關係、還不夠豐盛的生活。
如果我無法真正安住在此刻的自己、不誠實面對生命的困惑與不確定,而去追逐「另一個版本的自己」,那個版本,往往不是靈魂的聲音,而是小我對理想自我的建構。
而這樣的建構,很容易跟「靈性虛榮」混在一起,比如:
我要更高頻、更光亮、更有顯化力。
我要趕上這次天狼星門戶的開啟。
我要跨越業力、改寫人生劇本,進入更高的維度……
但,這些「更高的版本」,真的來自靈魂的召喚嗎?還是出於一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焦慮?
有時候,外在看起來的「蛻變與重生」--比如更自律、更有影響力、更懂得「流動」、「臣服」、「顯化」......其實只是小我換了件符合當代流行語彙的外衣,好滿足於我們的靈性渴望,以及這時代對「覺醒」的想像,但實際上可能離靈魂的真實渴望更遠。
因為即使穿上了靈性的新衣,小我依然在尋求確定性、被認可和安全感。這些語彙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很容易被以為是「顯化成功」、「靈性力量」的證明。
但,這真的是我們靈魂蛻變與重生的樣貌嗎?
所以我沉思:
「如果有個新生的自己,我真正想成為甚麼?」
「我的蛻變,是回應靈魂的召喚?還是自我想要變得更強大、更被認可的追求?」
「若是我停止思考,只是讓宇宙去帶領,無為而為,我是否能放下用力,全然安心與信任?也許創造從空無中生起呢!」
這些向內的思考,是對自己的誠實與寧靜。靈魂之路的開展,有時不是更亮眼、更成功,而是更柔軟、更真實,甚至更能承認自己的不確定與渺小。看清當下的這個自己,是否真的被我好好地理解與愛著?
我曾經是對自己有很多批判的人;因為在各種生命的試煉裡,幾度被打趴,覺得我不夠完美與強大,因而奮力的想要升級。但行路至此,我覺得「蛻變與重生」,應該是一種溫柔的、自然流動的轉化,如同花朵從含苞到綻放,不必刻意喊話與自我催促,當時節到了,它就自然打開了。
也許,你也可以安靜下來,不急著到哪裡去、或變成某個進化的版本,而是溫柔地陪伴此刻的自己、也感受環繞周遭的萬有,問問你的心:
「如果我現在什麼都不需要改變,只是靜默及敞開--我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不急著回答,甚至未必有答案。只是打開一個空間,讓靈魂說話,而不被靈性口號與潮流帶走,安定地陪伴這個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在靈魂進程裡,終將綻放的花朵。
那麼,蛻變不蛻變、重生不重生,都只是頭腦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