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橋社

阿橋社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阿橋社, Publisher, 大同區民樂街25號2樓, Taipei.

阿橋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為一個來自台灣台北的藝術專業出版社,成立於2017年12月阿橋社以獨立出版社的型態,引介出版海外或中文著作之藝術圖書、協助或參與各項藝術出版計畫。
選書與編輯企劃的方向為:透過紙本圖書、電子書、社群新聞等等的內容提供形式,在藝術的領域中,關注那些問題已發生,卻尚未找到答案與足夠的討論者;尋找隱約成形,即將面臨的社會趨勢;透過藝術,對於種種社會問題進行提問、提供選項、提出更多可能性。本社希望能夠出版讓你我踏踏實實喜歡藝術的內容,在人與藝術之間,搭一座橋。

21/09/2025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2Hj85Bru/
這篇洗了小編前一篇文章的臉的文章,看完是可以說服我的。
這一篇,指出本編前文的問題,是有道理的 (雖然我仍然覺得 理想值還是超級高)。
不過,最重要的是,本篇的回應有把很多問題從結構面找到出路,我覺得非常棒,這樣的整理與論述其價值就很高。甚至於我不認為全部的觀點,作者與我是對立的,但是人家書讀得多又透,那是真的。總之,本文值得文化部內所有與視覺藝術政策與機制相關的領導者放在心中。
(我想應該是跟前一篇我批評的文章同一作者,這次出手就著實讓我佩服,或是說這些意見我贊同的比例就很高了。)

夏天要蹓小孩的爸媽的確很需要一些〔廣寒宮〕。只不過,當我們的小孩第一次接觸美術館是這樣的經驗,未來如何期待他們認真看待藝術。與其口氣用語裝親切,不如花心思把說明寫得有啟發性和引導功能。這是整個館展覽所有說明的共通問題。
16/09/2025

夏天要蹓小孩的爸媽的確很需要一些〔廣寒宮〕。只不過,當我們的小孩第一次接觸美術館是這樣的經驗,未來如何期待他們認真看待藝術。
與其口氣用語裝親切,不如花心思把說明寫得有啟發性和引導功能。這是整個館展覽所有說明的共通問題。

……以兒童為名的美術館,展覽中如何沒有兒童!

09/09/2025

美術館館長也只是一個人類,不是千手千眼觀音。
(先聲明 這不是護航文啊! 是要說,館長職位所關係到問題,並不只是一個人、一個職位就可以解決!)
午間,劇場界長輩傳來一個連結,問我說,你覺得 (美術館館長的職缺) 找得到這種人嗎?我快速看完之後,先回答一句話:不但找不到,而且也不應該這樣找!
標題: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資格與使命
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ufVK1gC3/
PS. 此文超正經、超認真,但是我邊看邊點頭,認同的同時也直搖頭,這些這麼滿這麼高的期待,會不會有太過「超級英雄」般的理想?
難得一個館長任命新聞,可以在靠北藝術上得到廣大回響。整理一下原本發文者的意見之後,我彙整所謂職務上的條件/需求,以及對此條件的個人觀點意見。
基本上這篇文章從業務面出發,認為館長應該要有以下幾項工作的經歷以及視野:台北美術獎、台北雙年展、典藏研究 (特別提到關鍵字台灣史)、威尼斯雙年展、大美術館計畫的工程。
這些任務的確都有相關性,也可各自獨立,以下表達個人淺見,包含綜合其他業界、領域的經驗,各位看完就可以知道為何我最前面會回答,既找不到也不應該這樣找。
一、北美館自身的業務
又分成顯性與隱性 (指對於市民或外界而言),顯性的包含台北獎與台北雙年展 (歷任館長很少在這兩個問題出大包,好壞是另外一回事) 。隱性的則是指典藏品,典藏品這部分,尤其對台灣藝術史的整理研究,個人認為這是另外一個全國的視覺藝術資源書裡的問題。目前,幾乎台灣的每個美術館 (不包含史博、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展覽都從十九世紀做到廿一世紀,可跨越近代、現代、當代。
核心問題是,只要「文化部」或是國家視覺藝術政策,如果不認為這樣有問題,就不會統整資源 (先不管長得很適合當代卻要用來做近代美術館的南美國家館),基本上目前已經從三館 (國美、北美、高美) 擴展到十一館 (嘉美、既有的南美一二館、新北美,快要開幕的桃美,以及屏東、宜蘭、台東) 可以辦的藝術展,都是屬於三個世紀的混合(展覽範疇都可以演個三生三世)。這個現象,很粗暴又粗略地講,是政策上對於國內的視覺藝術資源沒有一個主要的分流與統整。
那麼回到該文,小編認為,如果要講北美館典藏需背負藝術史問題之前,更應該正視前述這個多個館所都有藏品跨世紀,且無明顯專長的問題。畢竟,不同世紀的作品,從研究到保存,都不一樣,要一個館的既有稀少資源怎麼兼顧?
二、威尼斯雙年展
這個其實可以提高至國家的文化外交層級,也是建立國家的視覺藝術形象的主要管道。那麼,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為什麼是北美館來統包呢?制度上沒問題嗎?這個議題已經不少人談過。
問題已有,那麼解決方法呢?或許可以參考台北國際書展的邏輯,舉辦多年的台北書展,最後成立基金會或是以協會的常設機構模式來專責管理,甚至也可以考慮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工作一併納入。當文化部轄下有個專責辦公室處理,事權與資源是否較能統一,而不是放在一個「地方政府三級機關」的北美館內部「兼辦」,雖然他們實際上也有專門編制 (名為辦公室)。
三、北美館藝術園區擴建案
要館長有這種承擔或處理大型建案的能力 (甭說視野了)?其實要質疑的,是為什麼美術館館長得有這個能力?或許基本的概念還可要求,但是大型工程往往需要的是具備行政工程統籌背景的經理人或總監職務。除卻機構本身的各種行政部門,可能更需要一個專業的統籌者。
面對這個問題,或許參考歐美表演藝術圈的模式,將專業與行政分流,亦即藝術總監與行政總監兩個職位同時並行,採取分區分議題治理的模式,讓不同專業背景的領導人合作,在其領域發揮專長完成使命。
最後提二個現實問題。
第一、組織的結構性問題:行政層級太低、任務代表性太高
原文作者對於一個北美館館長 (別忘了 這是個跟大同區公所同一等級的單位,PS. 經指證 不能這樣類比,結果我看到相應的層級是 地政事務所 !!! 應該是我沒有理解公務體系的常識) 的期待,是否過於理想,甚至是不可能的完美,導致整體的條件和要求非常的不現實。更不要說,這個職務目前除了「聲望」與藝術圈內的職涯鍍金外,其薪資與職務層級相對於前述的各項任務,兩造的組合根本不合理。
第二、執政者的溝通成本與選角邏輯
至於目前館長是如何出線的?如果對照到現在歷來各個執政黨對於文化單位的用人政策,基本上找的是數種條件與經驗的交集:
1. 是不是具有該領域經驗 (泛文化領域都可以,媒體人也可以當文化人用)
2. 政黨傾向是否接近 & 尤其是是否容易溝通
3. 其他職務資格「大致」符合法規或很接近,甚至只要在規定上解釋過得去就能用的人選
所以說,要一個好的北美館館長 (目標是打造一個理想中的北美館),整體需要搭配的很多 (須從制度與人為作為下手)。不是換一個人 (對他的期待堪比千手千眼觀音),或是罵某個人就有用,當然沒用!儘管館長最終還是會看一下靠北藝術在罵他什麼,只不過藝術圈的館長們比較少像過往幾任總統,習慣先看過各種政論節目的批評,再來設定官方回應一樣。這是優點嗎?疑。

核心還是在,討論「繪畫」是什麼?能成為什麼?能創造出什麼?至於人們的追求、喜愛、吹捧,往往與上述三個問號無關。(繪畫獨立一書出版兩年了,接下來期待繪畫學的探討更具體,也朝向立論之路。)https://youtu.be/hQJFydYyHdo...
06/09/2025

核心還是在,討論「繪畫」是什麼?能成為什麼?能創造出什麼?至於人們的追求、喜愛、吹捧,往往與上述三個問號無關。(繪畫獨立一書出版兩年了,接下來期待繪畫學的探討更具體,也朝向立論之路。)
https://youtu.be/hQJFydYyHdo?si=YjTmdzk7ZesFWRPg
#畫家宇宙 #繪畫獨立

00:00 開場00:05 片頭00:48 你覺得奈良美智怎樣?01:24 奈良美智的優點03:05 奈良美智的缺點08:04 所以他的作品是一種畫嗎?10:16 他挪用了什麼11:45 為什麼可以賣這麼貴?-----------------------------------------------------...

.如果下一個十年、二十年還能再出現幾個藝術市場的天王,那麼詔藝這次市場文章所介紹這一位,有很大機會入列。不過,他完全不是爆紅款,也沒有時事或趨勢可以為他帶任何風潮。他只是很純粹的畫畫,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熬到今日。在市場上,先在中型畫廊出道,再...
25/08/2025

.如果下一個十年、二十年還能再出現幾個藝術市場的天王,那麼詔藝這次市場文章所介紹這一位,有很大機會入列。不過,他完全不是爆紅款,也沒有時事或趨勢可以為他帶任何風潮。他只是很純粹的畫畫,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熬到今日。在市場上,先在中型畫廊出道,再被國際巨型畫廊給簽上,廿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將他推上峰頂。但是,這些第一市場的既定操作,並不見得抵禦得了市場說冷就冷的現實考驗,看看當下全球藝術市場的極度險峻狀態就知道。我倒是特別好奇,詔藝文中提到的那一批被他作品所吸引,熱衷於討論或分析其繪畫中各種主題的這些藏家們,是怎樣的互動與分享對於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過,或許正是這一群人,讓尼奧‧勞赫在市場寒冬中,還維持著一定的溫度。
文章連結:

文:詔藝

是什麼樣的人在開畫廊?____ 理性務實或浪漫到異想天開的人都有。這些年來我才發現,台灣的畫廊名單每年都有蠻大數字的增減,一下跑出幾家新的,等到談起某個展覽時發現有些畫廊不見了,包含還來不及認識就消失的。畫廊生態起落是常態,那麼開畫廊的是什...
08/08/2025

是什麼樣的人在開畫廊?
____ 理性務實或浪漫到異想天開的人都有。
這些年來我才發現,台灣的畫廊名單每年都有蠻大數字的增減,一下跑出幾家新的,等到談起某個展覽時發現有些畫廊不見了,包含還來不及認識就消失的。畫廊生態起落是常態,那麼開畫廊的是什麼樣的人?或是,不同的人會把畫廊開成什麼樣子?以下介紹。
第一種、當錢不是問題,就該來想怎麼成就夢想(成為惡夢之前)!
第二種、作品買太多,又不想通通掛家裡(怕嚇到長輩和小孩)。
第三種、做業務還領死薪水,功夫到了、客戶有了,就自立門戶。
第四種、開頭很文青,結尾常成憤青!我不負藝術,是藝術對不起我。
第五種、生產與銷售一條龍,伴侶畫好我來賣!
第六種、正面表述「游牧式藝術經紀」,帶點貶義的話就是「藝博會打帶跑掮客」。
第一種跟第二種,基本上都屬於經濟實力雄厚,或是本業成功,行有餘力的情況下,把資金拿過來投注在藝術上。不只買作品當藏家,還投身畫廊圈,直接開起一家畫廊。有趣的是,本業成功不代表開畫廊也會成功:畢竟從買家變成賣家,角度的轉換不只是180度;甚至連你對於作品的態度也需要更多層次的思考(最簡單的例子:你會買回來的作品,變成要賣掉的時候,才知道竟是如此棘手)。
其次還有一種常見態度,把開畫廊想得很簡單,認為只是買賣,開了好幾年也沒累積營運專業,倒是市場嗅覺培養不少,熱衷於拍場進出。好好做一筆二手市場交易,可以關門十天半個月,畫廊沒展覽也不在意;不然,偶爾在次級藝博會招商時(例如各種飯博),投個企畫書去圈內露個臉,順便拿自己的收藏去賣(可同時參考上述的第六種)。
至於第三種,個人認為比較符合創業的常態!就是先投身產業,作為一名雇員,把各個環節都摸清楚之後,也練就一身業務與營運本事(包含累積資金或是股東)再去創業。通常從業務或行政主管等等職務轉身做畫廊主,其經營相對穩健得多,存活機率也較高。
第四種,常態是還來不及認識就已經消失!經營者多跟美術系畢業或藝術碩士背景有關,或斜槓掛個所謂的獨立策展人。而且既然獨立,加以人脈都在學術圈,對於藝術市場總是保持著一些距離甚至是陌生。也不太把經營的地方稱作「畫廊」,認為這一名詞過於商業化,有損其本質(我很想問卻又不敢問,那你們的本質是啥?)。
關於經營這個空間的名稱,他們會用不太好記的符號或外文翻譯的拗口中文,再加上幾個指涉地點的詞彙:XX空間,或是OO社 / 舍 / 屋 / 室 / 園 / 場等(突然覺得這幾個詞也好適合農林畜牧圈的人)。
也因為經營定位就在當代藝術,講求(講不清楚)概念與(材料看起來也不會太貴)裝置,所以重心放在怎樣做出「極有實驗性」的展覽!特別是喜歡「跨」,跨業界、跨領域或跨學科。最後再用多組國際當代藝術語言風格的詞彙,為每檔展覽冠上一個無法理解的展名。
這些不以畫廊自居的「實驗空間」,自然也不會把畫廊的專業當成一回事。只不過,當展覽玩個幾輪之後,能找的藝術圈友人都找完一輪,資金也玩得差不多了,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就公告天下關門大吉,房子退租、團隊解散(臉書刷一波惋惜的表情,或是募集一大把:我還沒去看,怎麼就關門了呢的留言)。
至於第五種,就如條列所寫那樣。老公畫畫老婆賣(反過來的話,倒是沒看過),或是爸爸或爺爺是藝術家、「國寶級」畫家,子孫輩頂個留美企管碩士回鄉幫忙賣作品、打造長輩的創作當IP。這類畫廊多屬於工作室規模,或是小型家族企業。畢竟,全部的事情夫妻、情侶檔就可以做完,或是家族成員可以分擔,如果沒有野心,賣幾張畫、幾件作品就能養活一家人,何必花心思經營一間有外聘員工的公司呢。
其實還有很多種畫廊是上述六種類型混合的,比如我就看過一間公司,可算是第二、第五跟第六種的綜合體(夫妻做收藏,收藏到買賣作品賺點錢,然後也開始畫畫,並且開畫廊把自己的作品穿插在市場貨裡面,當成自己也是這些有交易籌碼藝術家們的同行,一起賣)。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畫廊產業的現況。不管怎樣的組合、經營模式,都不代表就一定會成功或是失敗。而且有些人就是能從上述某種類型起步,慢慢累積畫廊的經營專業,最後變成具規模,且在業界聲譽不錯的代表性畫廊,但是這種人或團隊,畢竟是少數。
看完上述關於畫廊業界不負責任的介紹,若是還想進入畫廊產業,建議參加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所籌備的「畫廊未來學院」,搞清楚畫廊內部的營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再回頭檢視你對畫廊工作是否有過多的美好想像,還是有太多不必要的擔憂?或許上過課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走,會更篤定。
目前開設的是基礎班,課程會上到十月中,接著在十一月開始上進階班。如果想上進階班(主要是畫廊營運與銷售實務),建議至少上過一半以上的基礎班課程。目前全套課程員額已滿,每一堂課單場次還可以報名,連結在此: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7Y9JqG1v/
圖說:我發現畫廊產業裡的每一家特性與差異性,很像「鳥」類的世界!體型可以極小如蜂鳥,也可以比人類還高大如鴯鶓(一人藝術經紀工作室或是國際連鎖畫廊),加上普遍鳥類都屬於雜食性動物(畫廊主總是要服務各式各樣的藝術家,或是生存的業態也可能百百種)。雖然普遍都不太適合於陸地上行動,卻能夠展翅飛翔(好適合經營者豐富的想像力,有夢不只美,還視野佳)。此照片是義大利籍藝術家Eugenio Tibaldi在2024年3月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上的展品,展出的畫廊是與他長期配合,位於那不勒斯的Umberto di Marino畫廊。Tibaldi喜歡用各種廢棄材料,來做成各種具有生態意義的裝置作品,用材料本身的邊緣性,建構一個意識上虛擬的環境。
#畫廊未來學院 #畫廊人才訓練 #藝術行政實戰課程 #藝術銷售訓練 #如何銷售藝術品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飯博型畫廊 #美術系畢業生的荊棘未來 #畫廊老闆千奇百怪 #業務高手自己開畫廊 #畫廊產業密集訓練班 #人有千千種畫廊百百種

在畫廊工作,有何優缺點!個人觀點的整體評估概觀來說,這個工作的主要特性是:1.各種事務的標準都模糊難測,都在客戶與老闆的心裡。2.大事不多,小事滿滿。只要願意做好,都可以為未來做好累積。3.價值感與認同感都要想辦法自己給自己!以上三點,寫出...
06/08/2025

在畫廊工作,有何優缺點!個人觀點的整體評估
概觀來說,這個工作的主要特性是:
1.各種事務的標準都模糊難測,都在客戶與老闆的心裡。
2.大事不多,小事滿滿。只要願意做好,都可以為未來做好累積。
3.價值感與認同感都要想辦法自己給自己!
以上三點,寫出來之後發現,跟前面幾篇文章寫美術系畢業來畫廊工作,好像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我還認為非本科系的文理或商學院背景的學生來畫廊應徵,競爭力一點也不輸美術系畢業的。
因為,在畫廊工作的現場,有沒有藝術史背景,在初期都還不是問題(目前藝術史的訓練以西美,甚至古典到近代為主,西方現當代為輔,但是在台灣畫廊工作的主要業務接觸對象,以台灣當代藝術與創作者居多),從業者都還有時間自我訓練及培養。而且,如果願意自我堅持學習,最後還是會發揮效力(藝術史絕對是在作品挑選、業務銷售兩項工作上都需要具備的功夫)。
以下先說缺點,再談優點。
缺點:晉升機會少、相對於大組織的福利少,人治程度極高。
以全球畫廊產業的單位就業人口平均數來說,六人以上就算是中型畫廊了。而以台灣目前有持續辦展的畫廊來說,員工數五人以內的占絕大多數;雖然台灣也有十多人編制的大型畫廊,甚至有些畫廊還有分館,員工數可能多達二十位以上。
但是,畫廊的編制說到底不外乎業務(賣作品)與行政(從展覽到倉儲甚至會計)兩類(更簡單說的就是老闆與夥計兩種)。說到能升遷,可能「換職務」的可能性還比較大,從布展轉到銷售。這種從行政轉到業務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是常見到員工自己不想換,原因不外乎做行政的人不想扛業績,也可能是畫廊的獎金制度不透明,老闆做事沒原則,常常朝令夕改等。
優點:如果你真的喜歡藝術,這個職場真的有很多可能性!
在這個地方工作,就是身處藝術產業的核心,就是美術系念的教材裡的現場(台灣版)。例如在小型畫廊,較多機會接觸年輕藝術家、中型畫廊可能較常與資深藝術家接觸;中大型畫廊則會有藝博會、美術館的業務。除了第一手接觸作品與創作者,更重要的是,待在這個圈子越久,遇到的狀況越多(包含光怪陸離的人事物),同時是機會也越多(從國內畫廊跳到國外畫廊,甚至進入拍賣產業,薪水與壓力一起躍升)。
其實許多人在畫廊工作,儘管可能收入初期都不高但是如果待得夠久,最終兩條出路(去到別的產業就不討論):一種是建立許多人際關係,漸漸地能夠自己接案,幫藝術家個人或工作室執行專案、補助案(從展覽執行到畫冊編輯);另一種則是在畫廊的銷售工作中累積足夠的客戶名單之後,成為經紀人、第二市場的掮客,或甚至自立門戶開一間新畫廊。
總之,不管你是不是藝術的門外漢,如果想進入畫廊產業,畫廊未來學院所規劃的,就是一組短期又直效的密集訓練。同時幫你一網打盡,邊上課邊認識好業界裡的專家、菁英,還有從業代表人物。提醒一下,全套課程人數已經接近額滿了,如果有興趣,課程連結在此: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7Y9JqG1v/
圖說:羅浮宮薩利廊道(SULLY)的冷門展廳,展出的是博物館收藏從十五到十八世紀來自義大利、荷蘭以及法國的畫框。透過數百年來的收藏,今日可以讓框場匠師們學習與參考,過往畫框的工藝和美感。空空的畫框展示在牆上,就好像藝術產業,從外頭看裡面的人,總是穿著美美的外衣、連走路都好像有股仙氣?但是裡面到底有甚麼樣的風景,還是得你自己去闖才能看到、才能創造,也最後才會知道,自己譜出了什麼樣的藝術職涯。
#畫廊未來學院 #畫廊人才訓練 #藝術行政實戰課程 #藝術銷售訓練 #如何銷售藝術品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藝術標案公司 #美術系畢業生的荊棘未來 #如何認識畫廊老闆 #業務人才哪裡都需要 #業者直面實戰經驗 #畫廊產業密集訓練班

美術系畢業生到畫廊工作,捷徑在哪裡?延續前一篇文章談到如何進畫廊工作,接著說明第二點,能先做什麼樣的準備?第一種準備方式:先去找一份工作!與藝術相關的也好,不相關的也好。如果不相關要排序,那麼,業務與金融會是最佳選項(客服、房仲或保險也可以...
27/07/2025

美術系畢業生到畫廊工作,捷徑在哪裡?
延續前一篇文章談到如何進畫廊工作,接著說明第二點,能先做什麼樣的準備?
第一種準備方式:先去找一份工作!
與藝術相關的也好,不相關的也好。如果不相關要排序,那麼,業務與金融會是最佳選項(客服、房仲或保險也可以,WHY?因為那裏可以獲得的訓練,在藝術圈是得不到的,卻對於藝術圈職涯的某些關鍵能力很有幫助,例如溝通與業務能力)。
第二種準備:來「畫廊未來學院」上課吧。
為什麼?以下說說這個學院規劃的方式,以及為什麼值得來上課?
1.規劃精簡
這個課程,總時數34小時而已(基礎班+進階班),一個月平均上課時數四至六小時,學費不到一般人一個月薪水(三萬元有找)。
2.課題全面
簡單說的話,就是從怎麼介紹藝術品到怎麼銷售一件作品;從業務面而言,包含藝術品的書寫、打燈、保險、包裝、運輸和交易稅法,進一步則是展覽宣傳、製作、國內外藝博會實作業務。學院的規劃非常全面,雖然能短期內門門通,倒也就可能門門稀鬆,但是卻能讓學員快速掌握畫廊工作的全面架構。

3.經驗扎實的講師
畫廊未來學院的講師七成來自畫廊業者,從專業經理人到精選的畫廊主。另外三成則是產業內各領域的業者或專家。儘管許多業者專家在外面也偶有演講或授課,但是很少有課程能將大部分領域的專家彙整在同一個課程系統內,能讓學員一次學得完備。
至於畫廊業者的課程則是本學院最難得的一項資源,這種課程有兩種價值:第一種是讓畫廊主現身說法,講述業內各種面向與困難,以及他們用人的角度和條件。第二種則是能讓學員有直接與畫廊主建立認識的管道,主動積極參與課程的學員,在學期結束之後將有很大的機會能夠進入到畫廊工作。
至於,上完學院的課程,如果還是沒有辦法進入畫廊工作,該怎麼辦?或是,不想進畫廊工作,但是想認識藝術圈,這個課程值得上嗎?我們下一篇來解說。甚至更想問的是,在畫廊工作值得嗎?有那麼好嗎?
如何進入畫廊產業,這裡有短期又直效的密集訓練課程,連結在此: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7Y9JqG1v/
圖說:法國巴黎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的動物演化大廳(Le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Grande galerie de l'Évolution)
#畫廊未來學院 #畫廊人才訓練 #藝術行政實戰課程 #藝術銷售訓練 #如何銷售藝術品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藝術標案公司 #美術系畢業生的荊棘未來 #如何認識畫廊老闆 #業務人才哪裡都需要 #業者直面實戰經驗 #畫廊產業密集訓練班

美術系畢業即失業?出路之一在畫廊。想要進畫廊工作,首先會遇到兩個問題:一、去哪裡找職缺?有何管道?二、能先做什麼樣的準備?找畫廊工作的管道,在前文已經提到,職務少!規模小!又需要人脈。所以找職缺機會真的很少,卻也不是嚴絲合縫般不可能。既然機...
26/07/2025

美術系畢業即失業?出路之一在畫廊。
想要進畫廊工作,首先會遇到兩個問題:
一、去哪裡找職缺?有何管道?二、能先做什麼樣的準備?
找畫廊工作的管道,在前文已經提到,職務少!規模小!又需要人脈。所以找職缺機會真的很少,卻也不是嚴絲合縫般不可能。既然機會少,就要用「面狀」的方式去應對。
第一、看展
多看看畫廊的展覽,找出你自己喜歡的畫廊(觀察空間的使用、挑選怎樣的藝術家,以及員工接待參觀者的方式),如果有開幕就去參加。幾次下來,你總會跟人對上話,那就是關係的開始。
PS. 要跟畫廊人員產生連結,還有個更快的管道,就是參加「畫廊未來學院」的培訓課程,講師們全部都是業界代表,如果你是人才,肯定有職缺。
第二、官網
確認你自己的能力(從本文主要宣傳的畫廊未來學院課程可以作為參考)足夠執行畫廊職場裡面的某些任務,那麼就毛遂自薦寫信(EMAIL)去你喜歡的畫廊。至於寫法,該放哪些資料:
A.工作資歷(在學校裡的社團不算,反而在便利商店的店長或籌備幹部倒是可以)
B.學歷(如果不是美術系,最好在自我介紹裡面寫一寫,你的科系帶給你什麼影響和特殊能力,可以讓你在藝術產業裡脫穎而出。)
C.自己為何能夠勝任(自傳真的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對於該畫廊的理解,以及你對於進入這家畫廊工作能夠產生什麼樣的效益,是你要著墨去產生說服力的論點。)
第三、平台(先入圈)
許多藝術團體或機關,會在圈子內的主要網站或平台刊登職缺(國藝會藝文求才網站),如果第一時間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先在各種藝術產業的「標案公司」甚至是公私立美術館,先當一段時間的低工資小白。在這些過程中,你可以低工資,但是思考和觀察力不可以跟你的薪水一樣低!這個工作的過程中,有很大機會能認識許多「圈內人」,你也要去檢視這些關係裡每個面向的人事物,尤其是任職的標案公司老闆,多半都是藝術圈裡的老屁股,從他們的身邊,看到的業界面相會相對多又快。
第四、展覽海報
這是最鳥的一個建議(因為無法立竿見影,需要勤跑展覽,以達到長時間的累積)。
當你進入各種公私立機構的展覽時,記得先在門口的主視覺或海報看看合作單位有誰?哪一間畫廊?哪個經紀公司?或是哪些藝文單位。多看多讓腦海中留下印象,看看他們合作的展覽是否是不錯的內容,多擴展自己的業界名單。如此一來,未來當你在找職缺機會的時候,都可能是你面試(跟面試官說我看過你們合作過的哪個藝術家的展覽)或是判斷對方的一個參考資料庫。
原本要繼續分享怎樣做準備,結果就已經文章過長。下期待續。
如何進入畫廊產業,這裡有短期又直效的密集訓練課程,連結在此: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7Y9JqG1v/
圖說:作品名稱:四大元素:氣(畫作局部,Les Quatre Éléments : l'Air,1637-1642),為法國出身南希(Nancy)的宮廷畫家Claude Déruet(1588-1660)所創作,目前收藏在法國奧爾良美術館(Les Musée d'Orléans)。至於畫面在說什麼,背景跟十六世紀歐陸的公國領地與宮廷鬥爭有關,但是光看表面那種小眼神大動作,就很有戲了!(畫廊人也少,人的問題肯定不少,就看你自己的心態如何面對,如果還沒燒到自己身上的話。)圖片拍攝自2024年凡爾賽宮的特展《馬的威嚴,文明的核心》(Cheval en majesté, au cœur d’une civilisation)
#畫廊未來學院 #畫廊人才訓練 #藝術行政實戰課程 #藝術銷售訓練 #如何銷售藝術品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藝術標案公司 #美術系畢業生的荊棘未來 #畫廊老闆想看的履歷 #展覽合作單位最多的是扶輪社或獅子會 #國藝會藝文求才 #參加畫廊開幕要幹嘛

美術系畢業即失業!真的沒有出路?美術系畢業之後,會誕生多少個藝術家?我指的是,以全職作創作為生的「藝術家」(儘管我更想說「畫家」,但畫家是一個被藝術家瞧不起的職稱;原因可參考閱讀本社出版品《繪畫獨立》一書)。如果以畢業後五年統計一次,十年、...
25/07/2025

美術系畢業即失業!真的沒有出路?
美術系畢業之後,會誕生多少個藝術家?
我指的是,以全職作創作為生的「藝術家」(儘管我更想說「畫家」,但畫家是一個被藝術家瞧不起的職稱;原因可參考閱讀本社出版品《繪畫獨立》一書)。
如果以畢業後五年統計一次,十年、三十年後呢?統計看看到底會有多少畢業生是全職藝術家?以下是不負責任的(到處聽來的)數據:畢業五年內當全職藝術家,可能不到2~3%;十年之後,全職也最多仍在5%以內。如果仍然在創作,往往屬於「藝術家」是心理上的正職,形式上的兼職;這樣狀況的人數就可能達到10%。
以這樣的百分比計算,一個班級如果有三十個學生,大概有三個人會是藝術家。其他人去了哪裡?當然是投入各個職場,這裡要問的是,不當藝術家的美術系畢業生可以有什麼選擇?這裡有個看似理所當然,事實卻不然的答案:畫廊!
先說結果,實際上美術系畢業能進入畫廊工作的人數,真的很少!為什麼?以下列出幾個原因:
1.團隊規模小
以至於求職者在求職網站上幾乎看不到畫廊職缺。因為會使用人力銀行找人的畫廊規模較大(十人以上),而達到這般規模的畫廊,台灣不到二十家(員工數六人以上就算是中型畫廊了)。
2.找人要先找關係
既然大部分畫廊都是小規模,職缺自然釋出不多,偶爾出現一、兩個,畫廊往往也是先透過人際關係探詢。除非你很資深,在業界也待得久,被問到的機率就高;只不過,畢業生除了同學與老師,還能認識誰?即便美術系有了實習制度,但是面對畫廊就業人口數低,職缺少的現實,往往只能看誰(靠自己)「活得久」,才有機會在這個圈子裡被看到。
3.職場不具競爭力(這個殺傷力最大、原因最直接)
原因很武斷地說,大致不出以下幾種:
A.公司小,如果老闆或老闆娘,或是第二代自己不能做的話,才會找員工。而大部分畫廊老闆並不具備所謂的企業家氣度或心胸(不是格局小,是真的公司小)。以至於,老闆的個人態度極大程度影響到職場條件、員工福利(會賺錢又對員工好的老闆,真的是不多,這倒是不分產業)!
B.編制小,不管做幾年,升遷機會還是少(業務助理變業務經理,這算好的了!)。至於薪資水平,由於基層員工的可取代性高,技術性又低,如果沒有做業務(更多是碰不到),加薪真的就看老闆的良心了。
C.學習機會少:賣藝術品的業務機會通常都很寶貴,中小型畫廊如果遇到客戶的話,大部分是老闆自己接下來賺(或是員工接待好客戶之後,老闆或老闆的家人跟員工搶單)!不過,有規模的畫廊分工較完備的情況下,這種事情也就可能避免。
(本來要推課程,結果變成分析畫廊產業的職場環境,談美術系畢業還可以去哪裡工作)那麼,為什麼還要推薦美術系畢業的人可以去畫廊上班?(終於講到正題)
請待下回分解!
如何進入畫廊產業,密集訓練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7Y9JqG1v/
#畫廊未來學院 #畫廊人才訓練 #藝術行政實戰課程 #藝術銷售訓練 #如何銷售藝術品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小畫廊大老闆 #美術系畢業生的荊棘未來 #畢業即失業的美術系

這個時代了,誰還要來上實體課?我就問二個問題:1.為什麼沒有網路教學,而堅持只有實體授課?2.既然只有實體上課,如果有這麼值得,那是會怎麼上?20年前開課程就是只有實體課;10年前開始很多實體與網路並列選項。現在網路(或者說「線上」更習慣了...
17/07/2025

這個時代了,誰還要來上實體課?
我就問二個問題:
1.為什麼沒有網路教學,而堅持只有實體授課?
2.既然只有實體上課,如果有這麼值得,那是會怎麼上?
20年前開課程就是只有實體課;10年前開始很多實體與網路並列選項。現在網路(或者說「線上」更習慣了)才是主要開課形式,討論的重點是免費與收費模式,而非上課的管道。
關於第1題:但是協會堅持實體課程的道理,目前我是可以接受的,原因是:
畫廊是需要面對面、人與人實體接觸,才能成交一次買賣的高單價產品的業種。而在這個學院的師資,有八成都是業者(畫廊老闆)或資深經理人,如果在學期間就能有互動、了解學員的人格特質與就業企圖心。對於有人才需求的畫廊,便能提供最實際的判斷基礎。
此外,未來訓練結束之後的同學如果要進入這個產業,我也規畫了期末媒合的活動,根據學員在課堂上的反應和學習態度的側面觀察,提供名單給有畫廊參考。
解釋第2題:既然實體,那與其他各種研習課程有何差別?其實我自己是這樣設定的,追求每一堂課都要:短時間、精簡、高經驗值!
所以,學院的課程除了少數的純粹專業內容(稅務、合約、法律與包裝、運輸、燈光)以外,都是一或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就是希望老師,可以簡單,但是不能有廢話,得直接講重點。因此,絕大部分的講者都是我自己實際認識,而且都在業界至少十年以上,也確認沒有那種「言不及義、邏輯貧弱」的人。當然,如果最後上台表現不佳,表達沒有重點或扯一堆個人故事來牽拖的講師,未來就不會再聘了!畢竟這是一個大家在觀看YOUTUBE都用1.5甚至2倍速,連滿滿重點的影片都可以快轉的時代,誰要浪費時間把屁股定在椅子上聽你歌頌自己。
因此,課表都是只給短短的1-1.5小時的時間,並且指定講者只能上滿75%-80%的時間,後面都需要進行問答。當然,在台灣會發表問答的人,真的很少,我作為講師助理當然會準備題庫,引發同學的參與外,也藉此觀察有哪些是會具有問題意識,主動參與程度較高的人。
總之,想要來上課最重要的只需要準備一件事情,請先睡飽再來。因為,這裡的課程將會扎實到你無法喘息(難以一時消化)。當然,每一堂課課後都有安排半小時,也夠你課間補眠了。身為承辦人,深信未來學院的課,給學生的收穫肯定是滿滿的(不排除會有老師凸槌,但是放心,身為助教的我會將老師的壓箱寶再最後QA時段徹底挖出來)。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7Y9JqG1v/
(圖片:宮島達男,〈Keep Changing, Connect with Everything, Continue Forever〉,1998年,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藏)
#畫廊未來學院 #畫廊人才訓練 #藝術行政實戰課程 #藝術銷售訓練 #如何銷售藝術品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老師不要講廢話 #沒有誤人子弟 #演講不要言不及義 #逆風開實體課 #上課沒時間打瞌睡

Address

大同區民樂街25號2樓
Taipei
103

Opening Hours

Monday 12:00 - 20:00
Tuesday 12:00 - 20:00
Wednesday 12:00 - 20:00
Thursday 09:00 - 14:00
Friday 12:00 - 20:00
Saturday 12:00 - 20: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阿橋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阿橋社:

Share

Category

阿橋社(Pont D’Art)與我們作的事。

關於公司名

外文部分___Pont 是法文的「橋樑」之意,而Pont D’Art則是「藝術的橋樑」之意。

中文部分___保留了「橋」,「阿」則是取法文「藝術」(ART)的中文近似發音。

公司業務 (包含出版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