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025
chatGPT整理了網路上《黑水奇譚》的好評文字,大家都寫得太棒了......沒有把這本書賣起來我真的很不甘心(爆揍自己)。
獻給之前還沒有特別關注這部作品的您。
---
特別宣傳月亮熊老師寫的一段我看了深有同感:
「我覺得這部作品已經不只是今年看過最棒的小說,而是它從根本上符合我的喜好,能與我深深共鳴,甚至開拓了我在創作面向上,一些更高的可能性。
能夠在本書出版四十年後,讓我能有機會遇見這樣的故事,真是太幸福了。
總之又是一次我發現自己為何愛上小說的瞬間。值得紀念。」
---
ChatGPT整理如下:
這套書的繁體中文版(千魚出版)非常新(2025年年中才推出),因此傳統的專業書評文章尚未大量出現。
不過,我找到了幾篇份量極重、可被視為「專業級」的評論與推薦文:
1. 博客來 OKAPI 閱讀生活誌|作家 陳栢青 專文
標題: 陳栢青/不是皇后殺了皇后。而是女人對決女人 讀《黑水奇譚》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8992
出處: 博客來 OKAPI 閱讀生活誌
專業性: 這篇是目前網路上最重要的專業書評。陳栢青是台灣知名小說家,他的評論深入探討了書中「女性對決」的主題,以及小說如何巧妙地運用「厭女」結構,並將其與《飢餓遊戲》等作品進行比較。
2. 推理小說家 李柏青 專文
標題: [推書] 黑水奇譚(有劇情) - 愛聽秋墳鬼唱詩
https://blog.udn.com/Kea0111/181851777
出處: 聯合新聞網 部落格 (李柏青個人部落格)
專業性: 李柏青是台灣知名的推理小說家。這篇心得雖然發布在他的個人部落格,但其作家身份的分析極具專業性。他用幽默的筆調將女主角艾莉娜比喻為「沙悟淨」或「土虱精」,並點出這部作品的「詭異」感更勝「恐怖」感,以及它如何像亞洲的鄉野傳奇。
3. 譯者 甘鎮隴 推薦文
標題: BLACKWATER黑水奇譚I: 洪水 (商品頁內文) (請見商品頁下方的「譯者推薦文」)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1202682911195006
出處: 誠品線上 (亦轉載於蝦皮等通路)
專業性: 這是本書的譯者甘鎮隴親自撰寫的推薦文。沒有人比譯者更了解這部作品。他提到自己翻譯時深受感動,甚至落淚(特別是某句台詞),並精準點出小說開頭「那女人是怎麼活下來的?」這一句話所奠定的懸疑基礎。
4. Vocus (方格子)|深度心得文 龍貓大王通信
標題: 南方恐怖經典小說《黑水奇譚》系列竟然在台出版!為什麼你該帶一套回家?
https://vocus.cc/article/68500e55fd89780001b5ecd6
專業性: 這篇雖然是讀者心得,但其分析的完整度已達專業導讀水準。文章詳細介紹了作者麥可·麥克道爾的背景(《陰間大法師》、《聖誕夜驚魂》編劇),以及「南方哥德」風格的精髓,解釋了為何這部作品是「詭異」而非純粹的「恐怖」。
總結目前的名人推薦陣容
另外,從各大網路書店(如讀墨、誠品)的介紹頁面中,可以看到這本書邀請了非常多專業人士掛名推薦(雖然他們不一定都寫了長篇書評)。
這份名單本身就代表了專業領域的背書,推薦人包括:
A.Z. (犯罪小說家)
冬陽 (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
李柏青 (推理小說家)
邱常婷 (推理小說家)
陳栢青 (小說家)
提子墨 (犯罪作家協會會員)
薛西斯 (推理小說家)
譚光磊 (版權經紀人)
瀟湘神 (小說家)
---
推薦語1
「百年之前的故事,如今讀來完全沒有任何的腐暮之氣。原因之一就是故事軸線不斷碰撞各種在當今社會依然敏感尖銳議題,母子(女)情結、婆媳爭位、嫁不出去的大齡女子、顛覆母職天生論、同性伴侶生活與子女、未婚生子,在《黑水奇譚》凱斯基家族的雄厚財力庇蔭之下(其實更重要的是他們掙脫世俗枷鎖的價值觀),這都只不過是等同於白色衣物意外沾到了番茄醬、只要靠輕鬆撇步就可以完全去漬的生活枝微末節。
書中對於美國南方的景色描述,也令人想一探究竟。如果你因為看了《清秀佳人》想前往愛德華王子島,那麼,《黑水奇譚》也將成為你前往美國南方的誘餌,可以打開房間窗戶,向外丟麵包餵養一泓水潭裡的鱷魚;不然,就是在盛夏縱身躍入湍急的渦流之中,一睹深情魔女人魚的矯捷泳姿。
或者,在某個破棄無人的宅院裡,發現了地板上的濕漉足印。」
──吳宗璘(英語與義大利語翻譯工作者)
---
推薦語2
「《黑水奇譚》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它是一套橫跨美國南方家族數代的史詩。最令人驚嘆的是獨特的類型混合,雖然被歸類為南方哥德式恐怖小說,但更像是一部帶有「超自然」元素的家族史詩!麥克道爾筆下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特別是強勢女性之間的權力鬥爭。
從一場改變小鎮命運的大洪水開始,當神秘女子艾莉娜被奧斯卡從洪水淹沒的旅館救出,並嫁入那個富有的木材家族後,也展開了一場跨越數十年,瑪麗與艾莉諾之間明爭暗鬥,代代相傳的非凡故事。凱斯基家族的成員栩栩如生,總令人隨著劇情不由自主關心起他們的命運。無論是家族政治、商業發展,還是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都被寫得扣人心弦。
麥克道爾對美國南方小鎮生活的細膩描繪令人著迷,他以平靜、不誇張的敘事風格處理超自然事件,這種奇特的對比反而增強了恐怖效果。當超自然元素在紮實的現實背景下出現時,一切都顯得既詭異又自然。」
──提子墨(台灣、英國與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會員)
---
推薦語3
「〈黑水的怪物如是說〉
翻開《黑水奇譚》,首先躍入眼簾的不同年代的家族樹,這讓我吃了一驚——不是恐怖小說嗎?然而家族樹暗示漫長的家族故事,讓我聯想到《百年孤寂》。實際上,我在閱讀時確實幾度聯想到《百年孤寂》;雖然《黑水奇譚》不到百年,卻也跨越了五十年,貫穿三個世代,某些主題不斷重複出現,而透過家族命運記憶歷史的特徵,也與《百年孤寂》相似。
問題是,這是通俗恐怖小說版的《百年孤寂》嗎?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黑水奇譚》與《百年孤寂》最不同的旨趣,就是「怪物確實存在」。
1919年,洪水淹過帕迪德鎮,當地望族的青年奧斯卡帶著黑人僕役划船巡邏被淹沒的城鎮,意外拯救了被困在旅館的紅髮女子艾莉娜。但打從艾莉娜登場開始,作者便極力暗示她不是人類,彷彿怕讀者沒注意到。
非人的怪物混進人類社群,多少讓讀者預期接下來的腥風血雨。但意外的是,艾莉娜與奧斯卡相戀、結婚,故事的重點轉向家族內部的緊張關係,尤其是婆媳關係。實際上,《黑水奇譚》的主軸是家庭倫理劇,而且寫得極其好看,好看到讓讀者疑問,就算沒有怪物,這故事同樣成立,不是嗎?
但作者刻意迴避可預期的恐怖發展,或許就是要還原怪物的真面目:怪物之所以是怪物,並非因為邪惡,而是——怪物天生就是怪物,如此而已。
故事有段衝突揭露了核心。艾莉娜的女兒害怕自己這樣的怪物是「畸形」,艾莉娜卻斥責她,說與她們關係良好的同性戀親族也「跟別人不同」,難道她們是「畸形」?不,她們只是「天生如此」,難道「天生如此」就要排斥她們?
《黑水奇譚》出版於1983年,作為美國南方故事,作者的觀念開放到堪稱激進。實際上,這系列小說以女性為主體,關鍵情節幾乎都是由女性推動,從時代來看,這也相當前瞻,至於宣稱怪物只是天生如此,沒有任何不是之處,放在二十一世紀也算罕見,值得當代讀者同來驚嘆一番。
怪物融入人類社會,或許讓人聯想到狼人或吸血鬼,但這些傳統中,怪物仍要被驅逐。《黑水奇譚》不同,怪物未被驅逐,而是反客為主,成了家族守護者;故事後期帶來陰暗面的哥德式幽影並非怪物,而是艾莉娜壯大家族的過程中,被她犧牲的人們的復仇。但這樣的罪愆,就算不是怪物也能召來。在《黑水奇譚》中,怪物終於成為主角,正因怪物並非人類想像的折射,也不必透過意識人類來界定自身的邊界。
沒必要辯護自己跟人類究竟有何不同,就是作者最大的溫柔。如果怪物會說話,或許也會覺得為自己辯護無聊至極,祂們只需說「我就是我」即可。」
──小說家/瀟湘神
---
推薦語4
「作者真的好會寫,無論是切入的角度、埋藏在犀利文字中的黑色幽默、絲絲入扣的時代描繪,作者將他的高深智慧與細膩觀察處理得極易入口,親切(又帶點狡猾)地端上餐桌,透過縝密的安排送進讀者嘴裡。我們吞入作者設下的局,卻無法停止享受。」
──月亮熊
---
推薦語5
「一部如此寧靜的恐怖小說……也是一部家族史群像劇——也許家族史本身就是一種恐怖故事。凱斯基家族的命運就像故事裡的兩條河,既是死寂不動的黑水河沼澤,從未有過新生,只是不斷交換著孩子,一代一代重複命運;又是綿延不斷的帕迪德河,水面平靜,水下卻是不斷排除礙事者的永遠權力鬥爭,靜水流深。」
──薛西斯
提姆波頓的黑暗奇幻風格淵源何在?本文探討其與已故編劇麥可麥克道爾的合作關係,以及麥克道爾作品《黑水奇譚》系列問世的重大意義。麥克道爾以其獨特的「南方恐怖」風格,將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模糊,並透過隱藏的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