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影品

鳴影品 IG: derdan

寫關於電影與戲劇。當過多年的電影記者,去過坎城、威尼斯、釜山、鹿特丹、大阪、羅馬及金馬等國際影展 影評、劇評、影視資訊

大濛☆金馬62系列★提名>最佳劇情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原著劇本、視覺效果、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原創電影歌曲、剪輯、音效陳玉勳實在太會說故事了,對比本屆不少入圍作品也是論及歷史議題,他示範了把動人的故事說在議題前面。處理龐大沉重的題材,...
05/11/2025

大濛

☆金馬62系列
★提名>最佳劇情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原著劇本、視覺效果、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原創電影歌曲、剪輯、音效

陳玉勳實在太會說故事了,對比本屆不少入圍作品也是論及歷史議題,他示範了把動人的故事說在議題前面。處理龐大沉重的題材,選擇以他擅長的庶民視角切入,點綴他一貫的草根幽默,講一個女孩的公路冒險,遇上一名騎士,先把人物說得栩栩如生,扣住觀眾心弦,然後談時代,最後放進作者視角,以雲與霧作比喻,重新為時代傷痕找到溫柔解讀。三種層次格局廣闊,絕對是年度大作。

民國43年,金馬新人方郁婷飾演的女孩阿月,從嘉義北上為了領回被槍斃的哥哥。她用火車和三輪車展開一場公路冒險。純樸女孩大開眼界,見識形形色色的人,壞人的險惡、賭場的殘酷、舞團的奇幻、當舖的現實,可是為了達成目標,她也逐漸學懂了社會化的生存技巧。

從小人物的成長之旅,回溯白色恐怖的時代悲歌。電影在阿月面前揭露了許多殘酷,也讓她遇上諸多善意,例如劉冠廷飾演的廖添丁二世,可愛的舞團成員們、年輕好警察、醫學院的熱心人,當然還有柯煒林,一如拯救公主的騎士。上方的威權再恐懼,摧毀不了底層百姓的良心。

在敘事之外,陳玉勳還有詩意轉化。電影致敬了小島的那個年代,致敬每個小水滴成就的雲與霧。曾敬驊和9M88各自講了阿水和阿迷的兩種版本:一個充滿正面希望,就算投往荒野沙漠也甘願,如同愛護妹妹前進的動力,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另一版是女孩歷經殘酷之後更能感同身受,是在求生存的現實無奈裡,你不一定會成為想像的風景,可是你總有自己的價值。這是陳玉勳對那些勇敢人們的撫慰,也是獻給觀眾們的人生提點。

方郁婷的表演一直有種可貴的真誠,尤其符合阿月一角的單純,被騙沒防備,賭錢也覺得新鮮,在她演來都不見痕跡。她走進花花世界,無論遭遇險惡、現實、奇幻或殘酷,她都像一面鏡子,雙眼很澄澈地映照出當代的各種臉譜。

柯煒林扮演的趙公道,來自廣東,在片中有多聲道演出,廣東話加國台語,「草拎涼」、「媽哩個逼」粗話琅琅上口。他的角色很立體,並不是百分百的大正派,他為了生存也有投機小奸小惡,但為了成全女孩,又展現奮不顧身的熱切,因為柯煒林本身質樸勤懇的特性,讓這個角色非常迷人,很有生命力。那個行兇前的自我掙扎,以及被揭穿自責的罪惡感,都演得真好。

曾敬驊戲分不多但是畫龍點睛,他跟妹妹說的話語深刻得揮之不去。9M88演到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角色,文戲舞戲都很動人。這群主角把大時代孤兒們的患難真情演得好有感染力。加上配樂的抑揚頓挫恰如其分,主旋律又好悲催,為什麼這項沒有入圍?

#大濛
#金馬62

左撇子女孩☆金馬62系列★提名>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新導演、女配角、男配角、新演員、攝影、剪輯 這就是夜市版的《歡迎光臨奇幻城堡》,都在講底層艱苦女性,可是所處環境照樣可以色彩繽紛亮晶晶。城堡的夢妮長大可能就是艾諾拉,但夜市的宜靜和媽媽並...
31/10/2025

左撇子女孩

☆金馬62系列
★提名>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新導演、女配角、男配角、新演員、攝影、剪輯

這就是夜市版的《歡迎光臨奇幻城堡》,都在講底層艱苦女性,可是所處環境照樣可以色彩繽紛亮晶晶。城堡的夢妮長大可能就是艾諾拉,但夜市的宜靜和媽媽並不張牙舞爪,依然承襲台灣女性的內斂本質。

新導演提名者鄒時擎的敘事,比起多數台裔導演回來拍台灣故事還夠在地,摩托車、夜市、檳榔攤,老父的迂腐守舊,老母也重男輕女,年輕世代女性的堅毅,不光是外觀上的台味,是台灣人會有的待人接物與對話關係,譬如蔡淑臻姊姊們挖苦不停的嘴臉真討厭,但也不得不說就有這種人,還包括與父母、隔壁攤販、房東、當舖老闆的互動。雖然都不算什麼新發現。

而且整部片的女性都很悲苦,淒慘被極大化,其實也掉落過往華人家庭故事的宿命思維,左撇子是罪?或是不在正統婚嫁關係生下的女子就有罪?這可能是導演試圖伸張女權的一種極端舉證。不同的是,她的節奏很明快,視角很明亮,帶著幽默感去講她們的遭遇,狐獴跳樓就是神來一筆,順便再一記台灣新聞台亂象。電影要講女性自覺,可能在這種魔幻又真實的反證才更顯出力量。

跳脫窠臼的還有,電影並未讓這些女性角色哭天搶地賣慘,這也接近西恩貝克的電影世界觀,她們承受久了變得習以為常,小女孩便苦中作樂。肇事者男性並沒有被主角們懲罰,電影不是要靠女性復仇得到救贖,主角反而自討苦吃懲罰自己,所以她們終究仍在困境,只是心境會轉化。存在感最強的男性角色不是肇事者,是鄰居叫賣攤的黃燈輝,比城堡的威廉達佛人還好,成為全片最溫暖的依靠。

蔡淑臻、馬士媛、葉子綺三位女性角色都有搶眼的表現,蔡淑臻母代父職的韌性,像一塊扯不破的布,髒了再洗過一樣能罩著這個家。妹妹葉子綺自然靈活,哭起來非常惹人憐憫。馬士媛在厭世之外有極強的反噬爆發力,而且她承接了來自不同對手,多場難度極高的表演,能量驚人。

後段蔡淑臻和馬士媛在餐廳的轉折戲,是非常長且荒謬的爭吵群戲,與《艾諾拉》招式相似,但確實能掀起戲劇高潮。題材通俗,也得要講得夠引人入勝,重點是主旨清晰,沒有文化隔閡或觀影門檻,如果說舒淇的《女孩》像導演拍給自己的,《左撇子女孩》就是拍給市場的,而且是國際市場。當然一大助益是擔任監製、共同編劇及剪輯的西恩貝克,他示範過通俗芭樂題材一樣能拍到拿奧斯卡,這次也是繼李安之後,史上再以奧斯卡得主身分來角逐金馬獎。電影值得一看。

#左撇子女孩
#金馬62

女孩舒淇的第一部導演電影《女孩》,白小櫻演得真讓人心疼。從女孩的身上,好像可以看見一絲來自舒淇的慣性堅強,不輕易外露情緒的武裝。在敘事之外,導演設計了很多意象式的畫面,恍如困在女孩腦中的聲音,化作迷幻的視象夾雜在艱苦現實的縫隙裡。被擠壓的紅...
22/10/2025

女孩

舒淇的第一部導演電影《女孩》,白小櫻演得真讓人心疼。從女孩的身上,好像可以看見一絲來自舒淇的慣性堅強,不輕易外露情緒的武裝。

在敘事之外,導演設計了很多意象式的畫面,恍如困在女孩腦中的聲音,化作迷幻的視象夾雜在艱苦現實的縫隙裡。被擠壓的紅汽球想要掙脫,從樹上躍下想要解脫,連這些吶喊都得要是一閃而過地那麼急促。

家暴夢魘的籠罩腐蝕,搭配「我的家庭真可愛」的青春歌聲,極其反諷。女孩和母親一路都在挨受折磨,卻又都無處可逃。苦痛到結痂的面孔愈來愈麻木,以至於即使到了不得不離去的那一刻,都沒有給女孩大哭一場的抒發。

看到創作者重新回望女孩的灰暗曾經,面對總是療癒的開始;也看到女孩偶爾張望未來的反叛與期盼,這讓電影有了很多動人的片刻。

*看到那個客運站,錯以為是邱澤《當男人戀愛時》結婚後居然變壞,非常壞。甚至稱不上惡霸,是明明自行腐壞的弱者卻又要在妻女身上烙下創傷的惡魔。

*赫然發現白小櫻 這個月剛滿18歲了!五年前她獲得金鐘獎最具潛力新人獎,這部電影一定又會給她另一片前景,祝福有大好前程~

#女孩

乖狗狗今年的恐怖片真是驚奇接二連三,《凶器》、《永遠在一起》一部比一部出奇,今天上映的《乖狗狗》毫不示弱,是第一部由狗狗主演的恐怖片。主角是一隻名叫印弟的新斯科細亞誘鴨尋回犬,搭配另一名男演員,敘述一狗一人在一間彷彿著魔的屋子裡的遭遇。電影...
17/10/2025

乖狗狗

今年的恐怖片真是驚奇接二連三,《凶器》、《永遠在一起》一部比一部出奇,今天上映的《乖狗狗》毫不示弱,是第一部由狗狗主演的恐怖片。

主角是一隻名叫印弟的新斯科細亞誘鴨尋回犬,搭配另一名男演員,敘述一狗一人在一間彷彿著魔的屋子裡的遭遇。電影前九成時間幾乎沒拍到另名男演員的臉,完全從狗狗視角出發。

狗從惡夢裡驚醒、狗遇到另一隻狗的魂、狗被鬼逼近,這些過往在人的靈異電影的橋段,狗的演出照樣使人緊繃。有幾段狗陷入異度空間的迷離錯置很有懸疑效果,一場他被拉進床底、被鬼手侵犯的戲,都很驚悚。

差別是狗不會像人一見到驚嚇就鬼吼鬼叫。狗狗靠著敏銳的感官總是比主人早先察覺詭異,但他並未逃走,始終守候;雖然主人一度因病對他大小聲,把他趕下床(這幾場戲狗狗的無奈落寞演得非常傳神),但他依然不離不棄,甚至挺身解救,緊要關頭他大膽跳樓、撞破玻璃、扯開鍊子,他的動作戲勇猛頑強,內心戲又含括各式情緒,超越《墜惡真相》Messi的表演跨度。

在一連串詭譎、驚嚇、結尾轉折之後,電影讓人再次堅信,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請善待你的狗狗,也許養大隻一點的能幫忙更多事。難得一見的恐怖片。

#乖狗狗

徵人啟弒「我做25年了,我只會造紙」這一句求生宣言,是對傳統價值的忠貞堅持,也可以是被時代洪流沖刷的守舊固執。朴贊郁又講起他拿手的懸疑驚悚犯罪故事,這回格局拉抬到映照一整個世代的惶恐。乍看有奉俊昊《寄生上流》的既視感,同樣要脫離現實困局,佐...
15/10/2025

徵人啟弒

「我做25年了,我只會造紙」這一句求生宣言,是對傳統價值的忠貞堅持,也可以是被時代洪流沖刷的守舊固執。

朴贊郁又講起他拿手的懸疑驚悚犯罪故事,這回格局拉抬到映照一整個世代的惶恐。乍看有奉俊昊《寄生上流》的既視感,同樣要脫離現實困局,佐以黑色喜劇調性,噴發一連串荒誕的暴力、犯罪、致命,而且《徵人啟弒》確實也有關於階級的流動,例如孩子在倒數時,父母會糾正說「要往上數,不要往下數」。

《寄生》是貧困一家要攻占富裕一家,《徵人》則聚焦在富裕一家的經濟支柱搖搖欲墜,擔心階級下墜。男主角被解僱離開任職25年的造紙業,一家人原本的奢華生活即將中止。為了老婆兒女過好生活,由奢入儉難,男主角想盡辦法重返職場,不惜幹掉競爭者。

朴贊郁很炫技,但是炫得很好看,譬如音響開超大聲,讓李炳憲、李星民和廉惠蘭三人互讀唇語大亂鬥,精彩到讓人想拍手。也包括面試時,李炳憲不斷被陽光直射眼睛,呼應了命題的無處可躲。

李炳憲身在必須砍樹的傳統紙業,在家卻又喜好種植盆栽、種蘋果樹,一生一滅,是生命輪迴,也是生存難為。

劇本給了他一個很立體的角色,如同《分手的決心》湯唯為了一個遙遠又不確定的愛而堅定決心,李秉憲在本片為了男性尊嚴,信念同樣強韌;而且他的殺氣騰騰也像《慾謀》Stoker家族傳承的殺戮基因,外加把祕密埋在自家花園的偏好。但他並未變成《原罪犯》那般勇猛頑強,他出任務會猶豫折返,會摔倒吃癟,他也有LOSER的姿態,所以表演空間裡的反彈作用力就變大。

朴贊郁的暴力美學這次較少經營,鏡頭依然充滿想法,不時用開闊鏡頭囊括了左右兩邊同時正在發生的處境,形成一種視覺與意識上的現實對比。也把心中所想的影像直接疊影在人的身上。然而,朴贊郁也有偏古典的老舊設計,例如讓男主角帶著牙痛。

不斷對照新潮趨勢與老派傳統,他也用「取消訂閱Netflix」的台詞,來為鏡頭外身為電影資深份子的自己,開了一個反諷串流時代的玩笑。

《徵人啟弒》和《寄生上流》一樣都是瞄準奧斯卡的。我個人覺得後者的無論動機或觸發設定都比前者更順理成章。《徵人》靠假的啟事,釣出真的應徵者,再逐一消滅其中的出色競爭者,確保自己能順利應徵。概念很獵奇卻也天真,要極端到逐一取人性命,一是看不出這一家有陷進真正慘烈的困頓,二其實更深的催化劑來自於男性的自卑心理,從職場社會到眼見老婆身邊出現牙醫,這種意識常見於東亞社會,但是不見得多數外籍人士也能明確察覺。

《寄生》的敘事環環相扣推進得很緊密,以致於行兇動手是在眼前幾秒必須決定,無論慌張或一時奮起,是來不及猶豫。朴贊郁當然也是天花亂墜,只是他顯然不想太過直白,仍有鬆弛或者說留白,壓迫感還是稍減一些。

即便如此,核心命題依然強勁十足。所謂No other choice,男主角只是用來折射的一面鏡,當數位科技與AI技術不斷襲來,全世界都無可躲避。哥哥偷的是iPhone機子,妹妹依然靠紙張手畫沒人看得懂的琴譜,《徵人啟弒》同時也關照傳統產業的價值,這種深刻共鳴投放到奧斯卡應該相當有利。

#徵人啟弒
#海報真好看

泥娃娃電影把一個初為人父的焦慮,成功轉化成恐怖片裡各式觸發的細節。要面對孕妻身心狀況的驟變,譬如半夜驚醒歇斯底里發脾氣,只因冷氣溫度被調高。對方種種日常裡突如其來的神經質,一瞬間放大簡直就像中邪一樣。導演解孟儒把新手爸爸的親身體驗寫進故事,...
10/10/2025

泥娃娃

電影把一個初為人父的焦慮,成功轉化成恐怖片裡各式觸發的細節。要面對孕妻身心狀況的驟變,譬如半夜驚醒歇斯底里發脾氣,只因冷氣溫度被調高。對方種種日常裡突如其來的神經質,一瞬間放大簡直就像中邪一樣。

導演解孟儒把新手爸爸的親身體驗寫進故事,男主角楊祐寧同樣前陣子才喜獲第三胎,雙重吻合了這股夢魘的高度貼切。

撿回怪玩偶、驚醒原來是作夢、家用監視器、附身、吃噁爛食物、光線照三次、從天花板上方滴血、雙瞳、觀落陰、七天倒數、符咒封印……這些都曾出現在東西恐怖片裡的招數,被包羅萬象集結起來,在VR實境遊戲的新包裝下,都用得明快不泛濫,老梗照樣招招見效。

《女鬼橋2》也曾經用過VR實境遊戲,但《泥娃娃》發揮的效果更大,不只結合進凶案現場,錯置虛實的驚嚇新意,(還有一場「我死了」讓大家嚇中發笑的共感瞬間),VR最後更緊密回溯在男女主角的情感連結,用得很紥實。

剪輯師出身的解孟儒有著脈絡清晰的敘事腦,全片資訊量其實也不少,但解釋說明片段都盡可能簡化,很少在說廢話;我覺得明快到後段的觀落陰過程,有點太快速就一一看到答案,解謎過程也很順利精簡,但也因為推進得夠緊湊,這些並不影響緊繃的觀影情緒。

《泥娃娃》少見的是給出了父愛視角在楊祐寧身上,譬如他在陽台上與高山峰的溫情對談,如果出現在其它恐怖片可能會稍嫌囉嗦,但因為本片就是從他面對孕妻及寶寶的視角開展,於是這場成了深刻的點題。電影一路把新手爸的惶恐貫徹執行到底,到了最後又開始溫情時,情感不致流散。

女主角蔡思韵有血腥、折腰、附身切換的各式稱職表現。張軒睿的年輕道長很搶眼,也挑戰傳統想像,可能可以再往《破墓》金高銀的新潮化強烈一點,不然容易套進過往那種成熟老練的既定印象,但無論如何,他結手印驅魔的場面很好看。燒窯室的部分也好看(只是他出來得也有點快)。

緊密的剪輯和聲音效果都很加分,我喜歡有一組用了好幾次很急促的配樂,當然還包括善用逼人的假娃娃哭聲、大力拍門和冷氣遙控逼逼逼聲響。這是一部應有盡有又執行得面面俱到的恐怖片。

#泥娃娃 泥娃娃 Mudborn

男公館搶先看了《男公館》前兩集,原來這並不算是關於男公關的職場劇,這是用喜劇節奏講述石知田、「小樂」吳思賢、陳奕、周予天和羅宏正這五位男子如何逃出困境的生存故事。一開場就有黑幫槍戰,接著開展一連串盜竊鑽石的犯罪追查。接著,這群在腦洞調頻校正...
10/10/2025

男公館

搶先看了《男公館》前兩集,原來這並不算是關於男公關的職場劇,這是用喜劇節奏講述石知田、「小樂」吳思賢、陳奕、周予天和羅宏正這五位男子如何逃出困境的生存故事。

一開場就有黑幫槍戰,接著開展一連串盜竊鑽石的犯罪追查。接著,這群在腦洞調頻校正中心相遇的男子們登場,一個一個各有所長,也像一尊一尊亮相讓觀眾物色的目標。在男公館裡,當然必不可少香豔刺激的場面,帥哥顏值及肌肉肢體的風光展示也毫不客氣。(身兼製作人的陳奕在前兩集就是「太能幹」的擔當)。

但是,熱鬧之餘,這些要角們究竟從何而來為何而來?他們各自的背景故事穿插其中,再連結其他角色之間的愛恨情仇,又會是另一些吸引觀眾好奇的看點。

初看兩集,既不是職場劇,也沒有社會議題為優先的題材,它雖然多元但整體調性輕鬆愉快,而且卡司很華麗,光是前兩集就可以列出快20位大名,據說後面還有更多大咖會輪番登場。這樣直接主打消費型人性慾望的台劇過去比較少見,賞心悅目,且除去文化隔閡沒有負擔,或許也是容易走出國際的一種類型。

#男公館

永遠在一起這是今年至此覺得最好看的恐怖片。你甚至不用擔心去看預告片,因為本片絕對比想像的還要再更展開!戀人之間愛到黏在一起這種話聽起來很老套,但這概念在電影裡被執行得非常新鮮,我覺得比《凶器》還新奇,驚悚密度也操作得更強也更精準。一對情侶搬...
27/09/2025

永遠在一起

這是今年至此覺得最好看的恐怖片。你甚至不用擔心去看預告片,因為本片絕對比想像的還要再更展開!

戀人之間愛到黏在一起這種話聽起來很老套,但這概念在電影裡被執行得非常新鮮,我覺得比《凶器》還新奇,驚悚密度也操作得更強也更精準。

一對情侶搬進鄉下一間房子,陌生又偏僻,兩個人輪流在屋子裡發生詭異的事,前段的鋪陳就像是一部鬼片(可是並不算一部鬼片)。男主角戴夫法蘭科有一場淋浴戲,肢體不明所以地被無形操控扭轉撞牆,有點神似盧卡格達戈尼諾《窒息》女舞者在舞室鏡面前被扭曲的場面。這部片有很多這種的視覺設計。

直到他倆遊覽新家的四周,意外跌進樹林裡的地洞,故事再度變奏,摻雜了邪教元素,又彷彿混入怪物驚悚;即使經常看恐怖類型的觀眾,可能依然摸不透電影的超現實走向。

這才是Michael Shanks從演員跨入編導的第一部導演長片,年度之驚豔。我聯想到以《宿怨》一鳴驚人的艾瑞艾斯特,第一部片都是恐怖類型,而且都極為震撼出色。《宿怨》借用所羅門王72柱魔神之派蒙王;《永遠在一起》則有部分靈感來自古希臘神話,說人的原始樣貌本有兩張臉、四手四腳,力大無窮,眾神感到威脅,決定削弱人類力量,宙斯於是將人切成兩半。

預告中看到他們親嘴時嘴唇黏在一起,心裡就想有種就拍他們做愛時也黏在一起,居然,真的……

所幸電影宣傳的「肉體恐怖」部分並不算太噁心,導演懂得在適可而止之處切斷畫面,不至於像《懼裂》令人難以直視,我覺得比較接近《肌膚之侵》的規模。可是,使人感同身受的疼痛指數卻絲毫不減。

好看的一大原因當然是恐怖驚悚優先,但是關於「永遠在一起」這個愛情主軸其實也毫不馬虎,討論了邁入婚姻之前的憂慮恐懼,也辯證了男女位階不對等的觀念轉換。片中是女生向男生求婚,搬家主因也是女生要到新的學校任教,男生仍在現實(事業)與夢想(玩音樂)之間拉扯。

有些畫面帶到牆上的免子圖相,雖然這個說法很東方「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但它確實對照了主角之間不同於傳統的性別意識,這個意象甚至還巧妙呼應到離奇的結局。

硬要說它是愛情片也無不可,這部片就是將愛進行到底,示範什麼叫「永遠在一起」,浪漫到了最極致還浪不浪漫?戀人們於是可以反思關於婚姻,或所謂永遠。

#永遠在一起

我家的事前陣子常看到四個字看得有點膩,在看《我家的事》的時候突然又浮現了:台灣感性。這整部片就是滿滿的標準的台灣感性。在門口燒金紙或烤肉,機車四貼或門口停車的抱怨,吃家庭牛排或打象棋,透天厝牆上貼的掛的,還有媽媽的靠夭叫囂,就連導演說故事的...
16/09/2025

我家的事

前陣子常看到四個字看得有點膩,在看《我家的事》的時候突然又浮現了:台灣感性。這整部片就是滿滿的標準的台灣感性。在門口燒金紙或烤肉,機車四貼或門口停車的抱怨,吃家庭牛排或打象棋,透天厝牆上貼的掛的,還有媽媽的靠夭叫囂,就連導演說故事的溫吞口吻也是,那些沒有說完的含蓄,通通都是道地台灣味。

所以故事的發展對我而言不很離奇,我們聽說過親戚、八點檔看過或根本家裡也發生過的都有;但是當這些一一在眼前搬演,依然很多心疼,因為很真實。

故事通俗,但是潘客印導演的敘事方法很像散文,四個篇章,姊姊、弟弟、媽媽、爸爸,一段留一些謎團,下一段又會揭開。人物視角切換,情緒偶爾也會被切割,血緣、手足、生育、認同與價值,主軸不時轉變,但無論怎麼流動,核心終究在這個家裡。

其實有點看不夠,因為開了好幾條故事線,有種想追劇的感覺。譬如姊姊在第一段之後的出現參與度比較少,她變得像電影的開頭的一篇序曲(電影的生成確實也是從姊姊為主的短片開始)。

再譬如電影沒有去描繪姊姊是如何面對爸爸的事,因為爸爸到最後還在描繪姊姊的畫。又或者,弟弟和姊姊後來互相知道對方的事了嗎?雖然家人各自的心事或糾結,不一定跟彼此直接相關,不見得有因與果,不見得有前後文,會像電影裡那樣突然戛然而止,隔天起床當做沒事。

可是,別人的事可以不關我什麼事,但一家人總是會在意會分享。電影不交代完好嗎?不知道。但人生好像就是這樣。像葛大為寫的歌詞那樣,你的遺憾與我有關,但是沒有句點也算完美了,何必誤會故事沒說完。

也許那些在意,只是還沒說出口。電影裡的四季輪替,是生活的切片,永遠未完待續。家裡的事日復一日太瑣碎,記憶是葉子一片片,時間是風吹不停,回頭看有吉光有繁花,也很常模糊看出淚。

藍葦華發神經的那場戲很好看,全場的演員都很會演。因為一個男人的自尊及自卑在內心交戰得傷痕累累,但那些苦傷又難以說出口,只好發飆,對兒子,也像在對自己。後來曾敬驊的那句「不要吵」也很好看,藍葦華拿鈔票含飴弄子,結果弄到騎虎難下又不能翻臉,那個表演也非常不落俗套。

高伊玲就是集台灣感性於一身的母親(拍謝又用了一次這個膩詞),春夏秋冬裡的喜怒哀樂全部真切演繹,貫穿全片。她每次開口嗆藍葦華我都覺得好有臨場感,那個要脅姚淳耀的眼神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雷射激光。整部片的演員都很精彩,也因為這群演員的精準又鮮活,把故事沒講完的情緒照樣渲染出來。

他們說好一起去遠方的事,沒有完成,就連爸爸想在牆上重現昔日的美好也來不及。很多人家的事都有遺憾,遺憾很殘忍,那可能是一種提醒,應該更珍惜,應該學會趁早說出口。

#我家的事

96分鐘這部片的視覺效果很有價值,光是要打造高鐵車廂就已經很不容易,而且成果非常逼真,不講可能以為實地取景。列車裡的狹長形空間極為有限,依然設計出大量的動作場面,武打以及群眾暴動。洪子烜導演先前的硬派警匪片《狂徒》、女子拳擊故事《倒數回擊》...
05/09/2025

96分鐘

這部片的視覺效果很有價值,光是要打造高鐵車廂就已經很不容易,而且成果非常逼真,不講可能以為實地取景。列車裡的狹長形空間極為有限,依然設計出大量的動作場面,武打以及群眾暴動。洪子烜導演先前的硬派警匪片《狂徒》、女子拳擊故事《倒數回擊》都是以動作場面見長。《96分鐘》再度聯手兩座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的洪昰顥,端出林柏宏PK蔡凡熙猶如長巷決鬥的一鏡難度硬仗。而且,攝影機要在狹窄空間裡做各式變換運動又是另一項挑戰。

高鐵上有炸彈,這種題材一直以來都很吸引人,《96分鐘》裡有一段很逼人的場面,就是在兩輛行駛中的高鐵,從這輛跳到另一輛,視覺感受真的震撼。(當然,實際邏輯性是另一回事,像另一場跳出車廂的戲更有點超現實…)。

這部片容易聯想到不久前在N台上映的日片《新幹線驚爆倒數》,都是高鐵炸彈攻擊案件,也同樣交互利用了兩輛行駛中的列車。日片原型是早在1975年的《新幹線大爆破》,日本對於這類型經驗更豐富,而且一直以來還有各式怪獸電影及災難片。新版的《新幹線》有JR東日本特別協助,讓劇組實際使用新幹線車輛以及綜合指揮中心,所以在列車之外,多了高鐵控制中心、政府單位、新聞媒體種種外部視角,因而有更大格局的操作。

《96分鐘》的資源相對匱乏,台灣高鐵並沒有出借空間,劇組就得自己搭建車廂,所以才會出現劇組斥資1.6億的高額成本數字!電影裡就把重心都聚焦在列車裡的人事物。或許也因為台北到高雄96分鐘就到了,不像新幹線行駛3、4個小時駛有更長的發揮時間,外部視角就被省略,轟動度只限縮在列車裡就稍稍可惜。

無論如何,這畢竟是我們搭過的高鐵樣貌啊,熟悉的路線各站,尤其一開場就毫不客氣,直接把災難現場設置在信義威秀影城,以及對面的百貨商場,共鳴度絕對很高。

男主角林柏宏有很多勇猛頑強的表現,就是一種英雄人物的設計。在多數可以想像得到的角色樣貌中,王柏傑的物理補教名師反而有比較靈活的細節,顯得比較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宋芸樺和王柏傑這兩位在裡面都非常會哭,眼淚以及鼻涕都很有戲,這部片就是要看銀幕愈大愈好,看電影技術,也可以看清楚他們的鼻涕眼淚。

演員陣容是華麗一大排,但少數也有期待稍稍落空的,譬如巫建和(難道是當作誰是兇手的障眼法嗎),以及黃奇斌(為什麼黃奇斌接到的角色大概都是這樣,未來請各劇組給他更多的篇幅試試好嗎)。

《96分鐘》做為台灣第一部高鐵災難電影,很滿的娛樂性,加上亮眼的卡司陣容及製作技術,值得大銀幕一看。

#96分鐘

進行曲在青春校園的類型裡,把愛情線拿掉是一個很大膽的挑戰,它就變成一種純粹的夥伴情。牧森飾演的江浩、劉育仁飾演的流川,一開始陌生不對盤,後來因為共同興趣面臨被停擺的危機,逐漸站到同一陣線,發展出類似革命的友誼。雖然他們倆的關係曲線可以被解讀...
03/09/2025

進行曲

在青春校園的類型裡,把愛情線拿掉是一個很大膽的挑戰,它就變成一種純粹的夥伴情。牧森飾演的江浩、劉育仁飾演的流川,一開始陌生不對盤,後來因為共同興趣面臨被停擺的危機,逐漸站到同一陣線,發展出類似革命的友誼。雖然他們倆的關係曲線可以被解讀為BL結構,但編導並沒有故意打這種擦邊球,沒有要刻意靠攏。

整部電影都有這一股質樸及誠懇,是我覺得被打動的一大原因。譬如電影的兩大反派,一是觀念傳統的父親李李仁,一是威權統治的學校主任馬志翔,他們的設定本來都很刻板。李李仁全然反對兒子參與社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甚至祭出斷絕關係之狠度。但是劇情盡可能增加細節,包括父親在公家教育機關工作的壓力,尤其那一場父子爭吵跪泣的戲,吵得很長,表演的情感也夠真,就有了娓娓道來的誠懇。

馬志翔鐵一般的軍事化控管,之於我們這種活過90年代校園的人,覺得非常合理,但現代觀眾能不能共感?於是故事又設計了黃迪揚這個暗中支持的組長,平衡了樣板感,而且討喜。這部片的配角們都是很有效的輔助。

最近網路上有在討論這部片的商業性,我也在思考究竟愛情線是不是比較容易跟市場溝通的元素。但無論如何,我覺得劇本思維是有往市場貼近,包括去除愛情線,也簡化兩個可能變成門檻的元素:建中、行進管樂。

這兩件事我個人都不熟悉,此前也都不特別感興趣。電影中並沒有花篇幅去描繪第一男校生的哪些與眾不同,也沒有太多講解樂理或管樂儀隊文化。選擇用親近的方式講比較普世的升學壓力及青春經歷。

故事把重心放在三個男生身上,各自的家庭背景(雖然流川的也技巧性簡化了),各自想得到的(雖然也比較簡單,可能年紀還小)。如同微英雄旅程一般,三位少年幾度冒險又幾度受挫,像在一趟反傳統、反霸權的革命之路。不過,最終逆轉化解兩大反派的,卻是另兩位在體制裡的更高權力者,威權上的另一層威權,這好像與本片的核心沒能再衝撞出更多火花。

全片依然起伏流暢,畢竟姜瑞智導演的敘事思慮周到,鋪了很久的黑幫混混線,雖然也是慣例套路,但又有其功能性,給了馬志翔角色人性化的面向,也讓男主角牧森做出漂亮又熱血的收尾。電影定位是什麼類型,是哪些目標觀眾群,怎麼讓觀眾進場都很重要;但是把故事說好也很重要。

#進行曲 #牧森 #劉育仁 #余杰恩

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更新:前進校園放給學生看 計畫連結:https://wabay.tw/ref/fShsv/)這部片看得醍醐灌頂,7個篇章像7堂重新接近自然認識生命的課。這些生態對於我如同DISCOVERY頻道裡那種難得一見,又因為很多都...
24/08/2025

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

(更新:前進校園放給學生看 計畫連結:https://wabay.tw/ref/fShsv/)

這部片看得醍醐灌頂,7個篇章像7堂重新接近自然認識生命的課。這些生態對於我如同DISCOVERY頻道裡那種難得一見,又因為很多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而有莫名的陌生又親近。

攝影師徐仁修鏡頭底下的珍禽異獸,不單只是展現生物外貌的獵奇及美,他拍了50年,根本一位生態專家,他會逐一講解這些生物的習性愛好,正在求偶、追捕、纏鬥,各種生存樣貌。甚至會說生物向他傳遞的訊息。他像一位說書人,說的都是長年置身荒野孤寂裡所悟得的地球哲學。

最感動我的是這位台灣生態攝影先驅如何地經年累月投入,很多跟拍的鏡頭裡能看到他獵人般的敏捷姿態,發現目標時的目光如炬。他即使年事已高卻依然多麼熱衷,在專注的事物上,體悟出滿滿的思想,而且他還將這些精神與知識持續傳承給後輩。值得尊敬的職人精神。

沈可尚導演讓這位攝影者願意成為被攝者,萃取了徐仁修的精彩職能,也鋒利解剖其人性的堅硬與脆弱。雖然延伸出關於他的生活和家庭等其它面向讓我因而產生好奇,但選擇沒有一應俱全都收羅,似乎也更明確這個主軸。

我很欣賞本片的剪輯,有條有理。對比近期看過的紀錄片,這一部顯得思路清晰又詩情畫意。每一分鐘都讓人目不轉睛,就連7個篇章名稱字卡環節也不放過,那些滿版的巨石或建築石材的畫面,像在玩味大自然與人工化的對照。

整部片的音樂是一場饗宴,應該是沈可尚作品裡最多音樂的一部。自然生態的聲音的豐富度已經非常巨量,音樂又增加了更多故事性和生命力。雙重催化之下,我一再地肅然起敬,對於視與聽的藝術展現,對於徐仁修,對於沒有極限的大自然。

#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
#徐仁修
#沈可尚

Address

Taipei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鳴影品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鳴影品:

Share

我是張哲鳴,嗜好看電影

喜歡看電影,當然也看影集

看各形式的劇,對各種視覺聽覺影像展演都容易感興趣

剛好又喜歡寫字

#歡迎邀稿可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