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25
✍🏻 擺渡生涯專欄|𝗡𝗲𝘄 𝗣𝗼𝘀𝘁
[ 治未病、理氣機:當職涯卡關時 ]
在職涯長路上,我們都會經歷幾次「卡住」的時刻:
工作不差、主管尚可,卻愈來愈提不起勁;曾經熱愛的事變成例行,努力的方向也愈走愈窄。
這種「說不上來的卡」不是失敗,
而是人生的導航系統在提醒你:是時候,該調整方向了。
-
作為一名結合中醫學、行為科學與NCDA職涯諮詢多重訓練背景的工作者,
我常稱這種狀態為:「職涯氣滯」——動力卡住、心氣不暢、方向模糊。
它不是偶發低潮,而是職涯系統發出的警訊:你的生涯能量可能已進入「氣滯血瘀」。
要走出瓶頸,關鍵不是逃離,而是讓氣重新流動、讓方向重新校準。
瓶頸,其實是改變的訊號。
-
▎從「氣不順」到「內外失衡」:先診斷,才能對症
像中醫診斷一樣,找出根因,才能開出對的方子。
這裡提出幾種常見的「職涯氣不順」:
1.內在「精氣神」的耗損:
氣虛中醫講:「百病生於氣。」氣順則萬事順,氣滯則百事礙。
在職涯中,當你長期缺乏意義感或核心價值觀與工作嚴重衝突時,就是「職涯氣虛」的表現。
・常見表徵: 情緒焦慮易怒、身體疲倦胸悶、職場缺乏創意、效率下降。
・自我提問:「我的價值與才能是否無法發揮?」「工作是否仍能滿足我的志向與意義?」
・突破方向: 「補氣固本」。釐清焦慮根源,重建內在動能。
多數時候,造成「氣虛」的原因,不是不努力,而是過度用力卻用錯方向。
-
2.能力與環境的「經絡不通」:
氣滯血瘀職涯瓶頸,常是「外部挑戰與內在動機不匹配」的結果。
當你已熟悉所有流程、學習曲線趨平,或組織文化(尤其是公部門或大型組織的制度慣性)與你漸行漸遠時,能量自然受阻,這正是職場的「氣滯血瘀」。
・自我提問:環境是否僵化?關係是否壓抑?制度是否封閉、缺乏彈性?
當成就感與意義感斷裂,人容易陷入「心理保守模式」——不改變、不冒險、也不承認失落。
這時候要做的,是「活血化瘀」:開展外部流通、尋找新刺激、創造小範圍變化。
透過認知行為理論中的「重新詮釋介入(Reframing)」,
可以試著問自己:我此刻為什麼而動?是為了誰,或為了什麼?
什麼事能讓我重新感覺到能量?有沒有一件小事能重新點燃好奇?
這就是我們中醫上講「疏肝理氣」;職涯上講「疏理方向」。
當我們改變想法思維的既定框架,就能重啟動能。
心氣一動,決策自明。
-
3.願景的定位模糊與職涯轉化:
治未病多數人在卡關時,只看到「留下」或「離開」兩種選項。
但其實還有第三條路:轉化(Transformation)。
所謂「轉化」,不一定是換工作,
而是換角色定位、換能量焦點或換學習路徑——也就是內部轉職(Internal Mobility)。
依據 Savickas 的職涯建構理論(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職涯是一個不斷建構與適應(Construction & Adaptation)的過程。
當我們結合職涯適應性資源、敘事重構與過渡行動,
就能從受限或停滯的線路,轉向更具主體性與動能的新軌道。
轉化可體現在:
・從執行者轉為指導者(角色轉化)
・從穩定型職涯轉為多元型職涯(結構轉化)
・從外求成就轉為內求意義(心態轉化)
職涯突破,不是靠外力推,而是靠「覺察 → 再定義 → 行動重構」這三個內在歷程,實現角色與能量的重新配置。
-
▎突破的行動——讓「心氣」重新流動
既然瓶頸是能量流動受阻,解方就是採取積極行動,讓「心氣」重新順暢。
🌱 1. 靜觀其變,辨證入手
像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一樣,先停下來觀察、再問、再動。
寫下你「最抗拒的事」與「最渴望的事」,這兩端之間,往往就是瓶頸的入口。
🌱 2. 微調節律,從小事開始
小行動能打開大改變。
先不急著想要離職,可先嘗試在現職中進行疏氣。
例如:在現職中尋找新挑戰;改變工作習慣;加入激發創意的小專案。
這些細微調整,就是職涯的氣機調理。
🌱 3. 善用鏡像對話
與職涯諮詢師、導師甚或信任的夥伴對話。
當你把困惑說出口,問題已開始被消化。
對話,是職涯調氣的最佳方式。
-
▎抓住契機:當「內在準備」遇上「外在時機」
古語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但真正的契機,往往不是外在掉下來的幸運,而是——當你準備好了,它才會出現。
當能量流動、視野擴張、信念轉化,你會發現:機會一直都在,只是過去你沒空去看見。
改變,不是從外而來,而是從內而生。
-
▎職涯調理三部曲:調氣・調心・調向
・調氣:釐清焦慮根源,讓能量流動。
・調心:重建意義與熱情,回到初心。
・調向:讓外在行動對準內在節奏。
當心氣順暢,你自然就會知道:是該留任深耕、還是該策略轉職,或該創造全新方向。
-
瓶頸,是轉機的另一個名字中醫說:「塞者通之,鬱者達之。」
當事情卡住了,不必硬撐;要讓能量重新流動,讓氣與意識得以舒展。
最焦慮、最困惑的時刻,往往最接近改變的門口。
要知道「每一次困惑,都是成長的邀請。」所以,當你感到被困住時,請先別急著逃。
那很可能正是生命在提醒你:你的職涯,正準備邁向下一個更深層的循環。
#擺渡生涯專欄 #最新文章
改變,不是從外而來,而是從內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