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方創意

合方創意 合方創意 (Have Fun Creative) 是一個專注於空間營運、展覽及大型藝術活動的創意團隊

記憶箱子工作坊|活動花絮✌️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今天在經國新城舉辦「 #記憶箱子工作坊」🧳為明年底即將落成的  #嘉義市眷村生活文化館 開幕前暖身展覽活動做準備🙌🙌🙌本次活動以「回憶選件、故事分享」為核心,邀請眷村二代、曾居住於眷村的居民,以及...
08/11/2025

記憶箱子工作坊|活動花絮✌️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今天在經國新城舉辦「 #記憶箱子工作坊」🧳為明年底即將落成的 #嘉義市眷村生活文化館 開幕前暖身展覽活動做準備🙌🙌🙌

本次活動以「回憶選件、故事分享」為核心,邀請眷村二代、曾居住於眷村的居民,以及喜愛眷村文化的民眾一同參與。參與者運用拼貼素材佈置專屬的「回憶相框」,並以說故事的方式,重現眷村獨特的生活文化樣態🏡🏡🏡
⠀⠀
活動現場氣氛熱絡,受到眷村大哥大姐們的熱情支持與喜愛❤️
⠀⠀
文化局博物館科 #鄧倚欣 科長於致詞時也提到,希望大家今天的作品,能為眷村生活文化館未來的展出增添豐富故事素材。 #傅大偉 議員亦親自蒞臨,分享他與多位議員推動眷村生活文化館成立的過程。歷經多年的挑戰與困難,終於迎來明年完工的階段性成果💪
⠀⠀
課程邀請嘉義在地的 #黃逸蓁 老師,帶領大哥大姐們挑選眷村文化素材,結合自身的回憶或聽聞的故事,透過拼貼與彩繪創作出一件件充滿溫度的作品🎨
⠀⠀
有人回憶起小時候學算盤時的心酸🧮母親不會算盤,自己也是初學者,用著大姐、二姐傳下來的算盤啪啪啪地練習,母親的咒罵聲也在耳邊噼哩啪啦迴盪;也有非眷村居民的學員分享,他就讀嘉義高商時,常常跑到旁邊的眷村吃牛肉麵🍜,可惜眷村拆除後,那碗熟悉的美味再也尋不著。不過今天透過「記憶相框」的創作,他重新找回了那段青春回憶與味道。
⠀⠀
還有人談起眷村美食的記憶。料理饅頭包子的蒸鍋、裝喜糖的盤子、入味的滷味和麵攤香氣🍲;還有家家戶戶冬天一定要用的煤球🔥,甚至會跑去鄰居家看他們製作煤球的模樣。
⠀⠀
在大家的故事與作品中,我們徬彿一同穿越時光隧道,重返那段充滿人情味與溫度的眷村歲月🌿感謝每一位願意分享回憶的參與者,讓故事得以被聽見、被珍藏💖也期待未來展覽的呈現,到時歡迎大家一同來看展,重溫那份動人的記憶✨
⠀⠀
﹌﹌﹌﹌﹌﹌﹌﹌﹌﹌﹌﹌﹌﹌﹌﹌﹌﹌﹌﹌﹌﹌
☖☗嘉義市眷村生活文化館營運管理前期規劃及相關推廣活動勞務委託服務案☗☖
指導單位| #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嘉義市立博物館
企劃執行| #合方創意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記者會活動花絮📸 ⠀在視覺主導的時代,我們希望用「聲音」重新打開人們感受世界的方式。 ⠀由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指導、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辦、 #合方創意 執行的阿里山林鐵及...
06/11/2025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記者會活動花絮📸
 ⠀
在視覺主導的時代,我們希望用「聲音」重新打開人們感受世界的方式。
 ⠀
由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指導、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辦、 #合方創意 執行的阿里山林鐵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計畫記者會,共同以「聽覺」為起點,捕捉阿里山間流動的故事與記憶。記者會不僅呈現創作理念,更透過聲音的分享與對話,帶領觀眾進入另一種屬於山林的節奏。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 #王昭堡 以詩意的語言開場,分享他對「聲音」的深刻體悟。他表示:「聲音其實很奇妙,從出生到死亡,陪伴我們的都是聲音。」在這個視覺被過度使用的時代,他認為,能夠靜下心傾聽外界的聲音,是一種難得的寧靜。
 ⠀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 #林華慶 則指出,林業署自2018年成立以來,阿里山林鐵沿線的文化保存工作,除了維護具體可見的車站建築與國寶級蒸汽機關車外,更希望能延續那些無形卻深刻的文化記憶。他也預告,明年「森林列車」將正式加入營運,持續推動聽覺環境的營造與教育啟發,邀請大家用耳朵重新感受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聲音風景。
 ⠀
合方創意總經理 #賴淑君 分享,此次計畫以「聲音與影像的結合」為核心,讓聲音紀錄不只是保存,更能被再創作與再傳播。她提到,團隊將計畫中所記錄的聲音樣貌,化為《 #地圖手冊》,收錄八個車站的聲音資料與人物故事。更特別的是,手冊中設置了 感應技術,讀者只要以手機輕觸頁面,就能即時聆聽各地的現場聲景,彷彿置身其中,與土地的呼吸相連。
 ⠀
「早上起床時,你聽到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聲音藝術家 #吳燦政 老師以這個提問開啟對話。他回憶與王處長在二萬平櫻花季的初次相遇,當時還不知道對方就是新任處長,笑稱那是一段「被聲音牽起的緣分」。他認為,台灣對「聲音地景」的概念目前還不夠完整,而這次計畫是難得的實踐機會,「既然有機會能做,就要做出一個典範,從人的故事出發,用聲音描寫生活與土地的樣貌。」
 ⠀
在地居民 #黃偉洋 則從生活經驗出發,談起火車聲如何成為時間與情感的座標。因為在外地總吃不到「 #家的味道」,身為返鄉青年的他與手足開了一間家常菜小食堂,希望讓來到十字路的旅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屬於家的溫度。他最後分享,秋冬時節山上的竹子會因乾燥而「唱歌」,那是屬於山林最真實的樂章。
 ⠀
🎉感謝所有蒞臨的貴賓、媒體朋友與合作夥伴💪💪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記者會圓滿落幕✨
小編之後會再分享《 #地圖手冊》📖以及超有趣的 聲音互動小驚喜🎧
敬請期待呦~🌲💚
 ⠀ 
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計劃主持人|賴淑君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
執行統籌 |陳晏瑱
設計統籌 |郭孟瑄
行政執行 | 連紹伶
設計編排 |侯其儒、張懷
攝影| 吳燦政、馬雨辰
側拍紀錄片導演| 林郁盛

𖠿嘉義市眷村生活文化館|記憶箱子工作坊  #學員招募中🔥🔗報名連結|https://reurl.cc/QV3Q70 ⠀ 想把自己的回憶變成創意作品,還能在博物館展出嗎?快來  #記憶箱子工作坊✨ ⠀ 從你的生命經驗出發,挖掘個人與嘉義的珍貴...
05/11/2025

𖠿嘉義市眷村生活文化館|記憶箱子工作坊 #學員招募中🔥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QV3Q70
 ⠀ 
想把自己的回憶變成創意作品,還能在博物館展出嗎?快來 #記憶箱子工作坊✨
 ⠀ 
從你的生命經驗出發,挖掘個人與嘉義的珍貴記憶,運用各式拼貼素材,打造專屬於你的 #回憶相框。也歡迎帶上你的 #老照片 或 #珍藏物件,一起分享屬於你的生命故事!
 ⠀ 
這些作品將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規劃,於明年下半年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讓嘉義的記憶與故事具象化呈現
一起留下你的回憶吧!🎨💛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8日(六)09:30–12:00
◆活動地點|中華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嘉義分會(嘉義市興業西路179號)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參加
↪︎https://reurl.cc/QV3Q70
 ⠀ 
◆活動流程
09:30–09:40▸活動介紹
09:40–10:40▸ 回憶佈置
10:40–11:40▸成果發表
11:40–12:00▸活動總結
 ⠀ ⠀ 
🍀帶著記憶來,留下作品展出📸
讓嘉義的故事,收藏進你的相框裡🖼️🖼️🖼️
 
﹌﹌﹌﹌﹌﹌﹌﹌﹌﹌﹌﹌﹌﹌﹌﹌﹌﹌﹌﹌﹌﹌
☖☗嘉義市眷村生活文化館營運管理前期規劃及相關推廣活動勞務委託服務案☗☖
指導單位| #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嘉義市立博物館
企劃執行| #合方創意

邀請您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挖掘個人與嘉義的珍貴記憶,運用拼貼素材打造專屬的「回憶相框」,也歡迎攜帶珍貴的老照片或物件分享。透過創作與個人的生命故事,重現不同時代的生活樣貌,串連各年代與族群的共通情感。...

 #合方轉播 🎙️ ⠀ 📣 【創意不設限交流會】Creative Cross-Domain✨跨域共感 × 創新共創:文化設計與科技產業的無限連線✨👉 立即免費索票|https://bit.ly/47r3tAA ⠀ 由  #双融藝 TixFu...
16/10/2025

#合方轉播 🎙️
 ⠀ 
📣 【創意不設限交流會】Creative Cross-Domain
✨跨域共感 × 創新共創:文化設計與科技產業的無限連線✨
👉 立即免費索票|https://bit.ly/47r3tAA
 ⠀ 
由 #双融藝 TixFun 與 共同發起,匯聚來自文創設計、零售創新、數位科技與藝文展演等領域的創意實踐者,共同開啟一場無邊界的創意對話。
 ⠀ 
💬 與談嘉賓 ⠀ 
✴︎微逗國際有限公司| #王敬涵 執行總監
✴︎AM 創意| #林奕君 執行長 CEO
✴︎5% Design Action| #呂承慧 共同發起人&總監
✴︎双融藝股份有限公司| #劉明杰 副總經理
 ⠀ 
💡 交流主軸
◤設計 ✖️ 藝文|從創作到展演
◤科技 ✖️ 商業|從數據到觀眾經濟
 ⠀ 
以 2×2 的對談形式,透過真實專案分享與跨界觀點交流,創造跨領域連結與文化科技的無限可能 🌊
 ⠀
【創意不設限講座交流會】Creative Cross-Domain
⏳活動時間|2025/10/21(二)19:00
📍活動地點|双融域 AMBI SPACE ONE 多元區(台北101 五樓)
🔥免費索票|https://bit.ly/47r3tAA
 ⠀
主辦單位
双融藝TixFun|台灣好購推廣平台|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劇場|TixFun@life 線上展演廳

🎙️  #合方轉播  ⠀ 🎉 一起響應臺灣文化日!小編幫你整理好全台「 #一日限定免票參觀」名單 👇快來看看吧👀 ⠀ 每年的10月17日是 「 #臺灣文化日」,為紀念由  #蔣渭水、 #林獻堂 等人在1921年10月17日所成立的  #臺灣...
14/10/2025

🎙️ #合方轉播
 ⠀ 
🎉 一起響應臺灣文化日!
小編幫你整理好全台「 #一日限定免票參觀」名單 👇快來看看吧👀
 ⠀ 
每年的10月17日是 「 #臺灣文化日」,為紀念由 #蔣渭水、 #林獻堂 等人在1921年10月17日所成立的 #臺灣文化協會,2001年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正式訂定這一天。期盼在緬懷先賢推動文化啟蒙的同時,也喚起我們對臺灣文化的認同與肯定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南部院區
另為慶祝故宮成立 100 週年,即日起至 12/31,65 歲以上本國籍長者及低收入戶憑證也可免費入館。
 ⠀ 
🎨 新北市美術館|當期展覽
𝟲𝐀、𝟲𝐁 展覽室「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
𝟯𝐀、𝟯𝐁、𝟰𝐁展覽室「 #楊嘉輝:展亭」
𝟰𝐀展覽室「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探索基地 𝐋𝟮 「 #拇指世代:點擊以開啟」
探索基地 𝐋𝟯 「 #映於自然:胡達華、康添旺雙個展」
 ⠀ 
🚂 國家鐵道博物館|「 #柴電工場」展區免票入場
沉浸式走進鐵道歷史現場,感受工業記憶與時代魅力。
 ⠀ 
🐭 臺東美術館|《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 — 張徐展個展》
在奇幻的創作世界裡,看見關於生命的萬象與想像。
  ⠀
文化不只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這週五,不妨到以上館所走走,感受臺灣文化的藝術魅力吧🌿🌿
  ⠀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XQdW20
https://reurl.cc/EQ3nYk
https://reurl.cc/qYxgog

 #合方轉播 🎙️ ⠀ 📣 來來來~照過來第四屆【CULTECH 文化科技共創集智】  #創意提案競賽 開跑啦🏃🏃🏃 ⠀ 過去三年,CULTECH 文化科技共創集智創意提案競賽✅ 累積近 400 件創意提案✅ 26 家企業參與出題✅ 總獎金...
02/10/2025

#合方轉播 🎙️
 ⠀ 
📣 來來來~照過來
第四屆【CULTECH 文化科技共創集智】 #創意提案競賽 開跑啦🏃🏃🏃
 ⠀ 
過去三年,CULTECH 文化科技共創集智創意提案競賽
✅ 累積近 400 件創意提案
✅ 26 家企業參與出題
✅ 總獎金與獎品價值超過 100 萬元
已成為最受新創團隊矚目的文化科技競賽👯‍♂️
 ⠀ 
🔥今年更升級🔥
邀請更多新單位加入,總獎金高達 50 萬員🫰
歡迎為對文化科技產業充滿熱情的學生、新創團隊與業界精英來挑戰💪
展現 #文化 × #科技 的無限可能♾️♾️♾️
 ⠀ 
💬詳細資訊如下👇
👉活動官網:https://reurl.cc/6qzV0d
👉競賽報名:https://reurl.cc/WO9a1Z

本次講座與計畫深刻地揭示了聲音地景作為認識台灣的深度媒介的潛力。它超越了單純的地理資訊,深入到在地居民的生活脈絡、情感連結與歷史記憶,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視覺、文字的獨特方式來認識阿里山的人文與自然。 ⠀ 詹偉雄老師關於聽覺主體性與感知力的喚醒...
24/09/2025

本次講座與計畫深刻地揭示了聲音地景作為認識台灣的深度媒介的潛力。它超越了單純的地理資訊,深入到在地居民的生活脈絡、情感連結與歷史記憶,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視覺、文字的獨特方式來認識阿里山的人文與自然。
 ⠀ 
詹偉雄老師關於聽覺主體性與感知力的喚醒的論點,尤其引人深思。在一個充滿噪音的時代,有意識地「聆聽」成為一種自我覺察與重新連結世界的方式。吳燦政老師的藝術實踐與尖端錄音技術,結合詹老師的文化社會學解讀,展現了藝術與科學如何交織,共同豐富我們對聲音地景的理解。
 ⠀ 
講座也觸及了自然與人文的辯證關係。從詹老師對寂靜的恐懼到人類創造節奏的起源,再到人類世噪音的蔓延,都反映了人類與自然之間複雜的互動。吳老師在記錄蒸汽火車鳴笛聲時發現其背後為活動設計而非純粹歷史重現,也提醒我們在追溯歷史聲音時,需考量當代脈絡的介入與詮釋。(摘錄)
 ⠀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XQY7v3
 ⠀ 
這篇講座心得太精彩了,小編忍不住想分享給大家!🤩
感謝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 的用心整理~
 ⠀ 
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主辦單位|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承辦單位| #合方創意
⍋聲音創作| #吳燦政

行過鐵道的光陰-阿里山林鐵沿線的生活剪影 本次講座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合方創意承辦,並由聲音藝術家吳燦政老師負責聲音採集與記錄。計畫的核心目標是透過聲音媒介,建構....

聲音記得的地方-你的地景,你的地圖|活動花絮🗺️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最終場講座,在台北的   與大家一同「聽」見阿里山。老師首先提到,在聲音採集的過程裡,他會嘗試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火車,我一天會發出多少聲音?...
15/09/2025

聲音記得的地方-你的地景,你的地圖|活動花絮🗺️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最終場講座,在台北的 與大家一同「聽」見阿里山。老師首先提到,在聲音採集的過程裡,他會嘗試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火車,我一天會發出多少聲音?如果我是車站,我承載了多少聲音?如果我是當地居民,我又會聽到多少聲音?」 ⠀ 
 ⠀ 
因此老師說自己的創作時常在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什麼?城市與山林的邊界又在哪裡?那些會改變的終究無法挽回,會消失的也難以留住,因此更要把握自己覺得珍貴的聲音。他也談到「被紀錄的聲音」與「實際聽到的聲音」之間的差異。例如他在錄製小火車鳴笛時,發現聲音節奏和原本印象中的不同,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要配合導覽老師的解說,所以會切換不同節奏。而在工作人員的無線電與廣播裡,有時是台語、有時是國語,那些「我現在在哪裡?我看到什麼?有沒有問題?」的回報聲音,其實也是一種工作的傳承。
 ⠀ 
老師笑說,每次到阿里山錄音,最常收錄到的其實是狗叫聲。因為對當地的狗來說,他就是那個「 #外來的怪人」,只有看到他才會狂吠。這樣的細節,就是在地獨有的聲音。他也特別強調,語氣與語調的重要性,要用耳朵真實感受一個地方帶來的氛圍,而不是隔著耳機錄音,與現場保持距離。最後,他還推薦大家若有機會,不妨到 #水社寮 走走放空,去感受那裡瞬息萬變的氣候。
 ⠀ 
今天老師帶來了豐富的錄音器材、音響設備、耳機,還提供延伸參考的書籍。小編深深覺得,藝術雖然是感性的,但在做聲音紀錄的時候喇叭的數量、方位、都是需要精密測量的!有時候老師根本也是聲音的科學家XDD
 ⠀  
小編收穫滿滿~也希望大家有滿載而歸呦!最後提醒大家如果要上傳自己的聲音地圖請用專業設備!「 #別再用手機錄音啦​」(不然老師又要收到信囉😍 )
 ⠀  
這場阿里山聲音地景採集計畫的最終場,因為有 這片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而顯得格外特別,也因為有大家的參與而更加完整💚雖然講座在此畫下句點,但我們還會持續推出更多有趣的活動,記得密切追蹤 #合方創意 粉絲專頁呦!我們下次見 🙌

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主辦單位|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承辦單位| #合方創意
⍋聲音創作| #吳燦政

行過鐵道的光陰-阿里山林鐵沿線的生活剪影|活動花絮🏔️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第二場講座,特別邀請到資深文化人  #詹偉雄 老師與燦政老師對談。詹老師一開場便談起自己與山的緣分,他說自己是「 #山的孩子」。父母皆服...
01/09/2025

行過鐵道的光陰-阿里山林鐵沿線的生活剪影|活動花絮🏔️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第二場講座,特別邀請到資深文化人 #詹偉雄 老師與燦政老師對談。詹老師一開場便談起自己與山的緣分,他說自己是「 #山的孩子」。父母皆服務於林務局,他在台中大甲林區管理處的宿舍長大,童年時光伴隨著運材卡車隆隆的聲音。母親在閱報室工作,他則在書報堆中成長,透過文字成為 #幻夢的登山者。大學聯考前,他參加雪山登山隊,當他站上靄靄白雪的山頂時,驚覺那正是 #他的家、 #他的夢、 #他的天堂。後來讀到 #楊南郡 的著作,讓他決定加入台大登山社,展開與山的長久對話。
 ⠀
隨後燦政老師分享了自己走上聲音藝術之路的起點。那時正值地下樂團興起,他沈浸於各式音樂,也喜歡在不同場域中傾聽。後受到法國導演 #高達 的啟發,他開始思索台灣這片土地究竟能給予創作者什麼樣的滋養?於是選擇以聲音作為媒介,去認識與貼近自己生活的地方。對他而言,創作既是自我表達,也是保存台灣聲音的方式。
 ⠀
詹老師也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他指出,在五感之中,聽覺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因為它與生存沒有直接的關聯,但「 #全然的寂靜」對人類而言卻是一種威脅。他笑說,登山時最怕遇到隨身帶著收音機的「 #公嬤團」。他更分享幾個在山裡難忘的聲音,風的呼嘯,是 #危急的聲音;酒紅朱雀的鳴唱,是 #舒服的聲音;在八通關古道用手指敲擊俄制炮管的回響,是 #歷史的聲音;樹木摩擦、彷彿在爭吵,則是 #森林的聲音。
 ⠀
而談到「台灣最值得被記錄的聲音是什麼?」燦政老師的回答是「沒有」。因為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單一聲音,而是無數聲響共同交織而成的 #底噪音。老師說他追求的並非刻意捕捉,而是與未知共處。他相信音樂的力量並非在於歌詞,而是聲音本身的情感。
 ⠀
爬過無數高山之後,詹老師覺得自己「 #身體裡住著一個台灣」。他認為,沒有真正走進山裡的人,別急著談愛台灣。唯有當他站上奇萊山的稜線時,才驚覺自己確實是這片土地的孩子。
在對談的最後,他也特別提到,正因我們太容易忽略日常裡的聲音,燦政老師的創作才顯得格外珍貴,提醒我們重新專注於那些看似熟悉卻經常被遺忘的聲響。詹老師提醒大家甚至可以透過日常的 #去熟悉化 與 #再陌生化,重新凝視生命的細節,無論物質是否存亡,每個人的心中都該保有屬於自己的地景及理解世界的能力。
 ⠀
嘉義的兩場講座圓滿成功🤩🤩🤩感謝兩位老師帶來精彩分享(小編已被詹老師深深圈粉😍)也要特別謝謝嘉義的朋友們,讓小編感受到滿滿的熱情XDD還有提供優質場地的 ❤️
 ⠀
詹老師也為我們最後一場講座率先破題,9/12在台北0km山物所的講座,將陪大家一起找尋屬於自己的聲音地景及地圖。目前名額已全數額滿!這麼難得的機會,已報名的朋友記得準時來參加,我們不見不散唷~✨
 ⠀ 
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主辦單位|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承辦單位| #合方創意
⍋聲音創作| #吳燦政

山林回響-阿里山林鐵沿線的聲音旅程|活動花絮✍️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的首場講座,在嘉義的  #勇氣書房 熱鬧展開。老師一開始就跟大家分享做這個計劃最大的挑戰,居然不是地點或人選,而是錄音設備的選擇。更有趣的是,...
30/08/2025

山林回響-阿里山林鐵沿線的聲音旅程|活動花絮✍️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的首場講座,在嘉義的 #勇氣書房 熱鬧展開。老師一開始就跟大家分享做這個計劃最大的挑戰,居然不是地點或人選,而是錄音設備的選擇。更有趣的是,挑選受訪者的理由竟然是 #聲音好好聽 🤭
 ⠀ 
老師說唯有用聊天的方式慢慢靠近,才能真正了解這些人以前是怎麼生活、在山上又是如何生存的。訪談過程中,甚至還意外認識了跟自己同村的居民,增添了不少驚喜。
 ⠀ 
隨著台灣人口組成的變化,口語聲音也逐漸轉變,形塑出專屬於這塊土地的特色。受訪者中,有來自印尼的天主堂修士,也有原住民的高德生老師。跨世代的聲音記憶 #賣菜車的廣播 ,也令人印象深刻,是許多人心中最懷舊的聲音;而對年輕一代來說,學校鐘聲才是最該被保存的日常。
 ⠀ 
來參加講座的朋友們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搶先聽見尚未公開的「 #阿里山聲音地圖」。松鼠的叫聲、火車進站的聲響,都讓人瞬間穿越到阿里山。老師也分享,在錄音時經常遇到民眾好奇詢問「你在做什麼?」結果這些聲音全被收錄進去,好氣又好笑。最後,老師推薦大家一定要去 #姐妹潭 走走,不同時段都能聽見不一樣的鳥鳴,彷彿鳥兒們正在「 #排班」演出。
 ⠀ 
聽完老師的分享,深刻感覺錄音的過程就像一場冒險旅程。一路上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或是那些近在咫尺卻未曾遇見的舊朋友。突破重重關卡後,終於能與大家分享這份珍貴的成果。謝謝老師的分享、謝謝所有受訪者,也謝謝所有來參與的朋友們🙌
 ⠀ 
最後謝謝勇氣書房,提供這麼溫馨的場地🥹💖💖
 ⠀ 
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主辦單位|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承辦單位| #合方創意
⍋聲音創作| #吳燦政

🌳阿里山林鐵沿線山村聲音地景 🚂  #系列講座   ↪︎聲音記得的地方-你的地景,你的地圖🗺️🔗報名連結|https://reurl.cc/OmADmA ⠀  ━🎤 講座介紹🎤 ━你是否曾在某個片刻,悄悄留意過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的聲音?本場...
29/08/2025

🌳阿里山林鐵沿線山村聲音地景 🚂 #系列講座
  ↪︎聲音記得的地方-你的地景,你的地圖🗺️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OmADmA
 ⠀  
━🎤 講座介紹🎤 ━
你是否曾在某個片刻,悄悄留意過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的聲音?本場分享將以阿里山林鐵的聲音地景地圖為例,帶領大家從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日常感知出發,探索如何描繪出專屬於自己的聲音軌跡與生活地景。
 ⠀
這不僅是一場聽覺的練習,更是一次與自我記憶深度對話的過程。
 ⠀
🗓 時間|9/12(五)18:30-20:00
📍 地點|0KM山物所 (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1號)
👤 講者| #吳燦政(聲音藝術家)
💡 入場方式|免費報名參加 (已達預計報名人數,目前報名將為候補)
  ↪︎ https://reurl.cc/OmADmA
 ⠀
【 #講者介紹】
吳燦政,台灣知名聲音藝術家/創作者,1973年生於臺灣雲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聲音和影像、聲音與觸覺的細微牽引,誘發藝術家認真且仔細地去聆聽「聲音」的面貌及各種可能性,2009年萌生製作《臺灣聲音地圖》的構想,以十年的時間足跡遍及臺灣各地,實地集錄聲音並整合Google Maps地圖定位功能,完整呈現聲音的內容在時空變化過程中的差異與現象。近年仍持續此計畫,透過聲音地圖及其映射,讓觀者在聲音體驗中思考自身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  
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ılı.lıllılı.ıllı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沿線山村聲音地景採集研究計畫෴
⍋主辦單位|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承辦單位| #合方創意
⍋聲音創作| #吳燦政

Address

Taipei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9:00
Tuesday 09:00 - 19:00
Wednesday 09:00 - 19:00
Thursday 09:00 - 19:00
Friday 09:00 - 19:00

Telephone

+88622701856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合方創意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合方創意:

Share

合方創意 Have Fun Creative

合 象徵合睦和諧。《呂氏春秋》「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天意陰陽之氣合和,而生萬物。代表了和衷共濟、相容並蓄以及融合萬物之意。

方 古書雲天圓地方,象徵四方大地。

合方 合方創意將秉持著天地合和之精神,將當代的創意能量注入,從傳統中尋找創新;從工藝中發展設計;從藝術中融入生活。結合迴圈經濟、環保永續,期望創造與地方共榮共生的經濟創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