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政大大學報 『屬於大學社群的媒體』

《大學報》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的實習

1935年 新聞系設置實習刊物《中外月刊》。
1956年 來台後發行《學生新聞》。
1973年 《學生新聞》改版為《柵美報導》,臺灣第一份登記有案的社區報紙。
1991年 《柵美報導》 改版為《大台北報導》
1993年 《大台北報導》更名為《大學報》。
1996年 《大學報》於全球資訊網(www)上線。
2000年 《大學報》編採權歸學生,老師擔任顧問。
2008年 《大學報》成立影音中心。
2009年 《大學報》與yahoo!奇摩、中央通訊社合作。
2012年9月 《大學報》紙本停刊,改網路發行。

【新知|陽明交大發現細胞天線 抑制TTBK2可助腦瘤治療】你知道細胞也有「天線」嗎?👀陽明交大團隊發現,這根「天線」若訊號失控,竟會讓孩童腦中的腫瘤瘋狂生長!而關鍵元兇是一種名為TTBK2的蛋白質。現在研究團隊找到抑制它的新方法,或許能讓腦...
30/10/2025

【新知|陽明交大發現細胞天線 抑制TTBK2可助腦瘤治療】

你知道細胞也有「天線」嗎?👀
陽明交大團隊發現,這根「天線」若訊號失控,竟會讓孩童腦中的腫瘤瘋狂生長!而關鍵元兇是一種名為TTBK2的蛋白質。現在研究團隊找到抑制它的新方法,或許能讓腦瘤「斷線」停機,為孩子開啟全新的治療希望。

點擊新聞連結,一起走進最新研究吧!
https://reurl.cc/yA5WYO

#1815期 #腦瘤 #髓母細胞瘤 #蛋白質 #陽交大

【記者孟祥宇報導】髓母細胞瘤是孩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好發於小腦。不過,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王琬菁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蔡金吾指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若抑制腫瘤細胞內一種名為TTBK2的蛋白....

【藝文|疊影底片影像憶親情 陳祖逵《良夜之歌》引共鳴】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的陳祖逵,以實驗片《良夜之歌》入選第十七屆關渡電影節學生單元D拾光意象,於12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文生態館首映。 《良夜之歌》以「鬼魂」為核心意象,結合家庭...
30/10/2025

【藝文|疊影底片影像憶親情 陳祖逵《良夜之歌》引共鳴】

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的陳祖逵,以實驗片《良夜之歌》入選第十七屆關渡電影節學生單元D拾光意象,於12日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文生態館首映。

《良夜之歌》以「鬼魂」為核心意象,結合家庭底片影像,呈現導演對親情與往昔時光的追憶。片中記錄陳祖逵父親在祖母過世後的生活,透過疊影與聲音設計,表現人在悲傷中被放大的感知與記憶流動。

陳祖逵分享道:「《良夜之歌》如同一首歌的旋律,旋律一直輪迴不斷,就像記憶也不斷延續。」他期望透過本片,喚起觀者對家人、死者與遺憾的記憶。

點擊新聞連結,探索更多影像背後的故事!
https://user309090.pse.is/89vgsz

#1815期 #家庭 #記憶 #實驗片

【記者蔡得曦報導】「他死後化成黑月,再次回到夢的所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陳祖逵創作實驗片《良夜之歌》,入選第十七屆關渡電影節學生單元D拾光意象,12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文生態館首映。影片以鬼魂為...

【校園|游博安領頭推動公共參與 以行動改善指南路交通 】曾經人車爭道的指南路二段,終於迎來一盞象徵改變的紅綠燈。從提案、發起投票、到與政府溝通,這盞燈誕生的背後,是一群學生一路以來不願放棄的堅持。 由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游博安召集的「指...
30/10/2025

【校園|游博安領頭推動公共參與 以行動改善指南路交通 】

曾經人車爭道的指南路二段,終於迎來一盞象徵改變的紅綠燈。從提案、發起投票、到與政府溝通,這盞燈誕生的背後,是一群學生一路以來不願放棄的堅持。

由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游博安召集的「指南路交通改善小組」,匯聚公共行政、廣告、運輸與物流管理等不同專業的學生,透過台北市參與式預算與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成功推動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改善。小組更曾在政大西側門發起導護行動並號召群眾投票,讓更多人看見學生同樣具有改變環境的力量。

游博安說:「紅綠燈象徵學生可以帶來改變,學校與社區之間也可以互相合作,讓整個社群共融在此、共生在此。」這盞亮起的紅綠燈,不僅代表交通安全的改善,更是學生以行動參與公共事務、改變校園與社區的見證。

點擊新聞連結,查看指南路二段紅綠燈背後的故事!:
https://reurl.cc/9bzWWa

#1815期 #政治大學 #公共參與 #人本交通

【記者蔡得曦台北報導】綠燈亮起,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步行於斑馬線上,看似平凡的景象卻是無數人長久以來的殷切期盼。「以往過馬路時總是心驚膽戰,如今總算能安全往返西側門。」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語文學系學生黃鈺婷...

【影音|夜宿十三行博物館 用台語探索史前文化】我給妳的愛留在千年前❤️深埋在十三行的海岸邊❤️你有看過在博物館的台語脫口秀嗎?在十三行博物館,「作伙來博物館蹛一暝,練喙花也練台語」感受十三行文化和台語喜劇的魅力吧!時光機:https://r...
30/10/2025

【影音|夜宿十三行博物館 用台語探索史前文化】

我給妳的愛留在千年前❤️深埋在十三行的海岸邊❤️你有看過在博物館的台語脫口秀嗎?在十三行博物館,「作伙來博物館蹛一暝,練喙花也練台語」感受十三行文化和台語喜劇的魅力吧!

時光機:

https://reurl.cc/VmaWK5

#1815期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 #史前文化 #遺址 #考古 #台語 #母語 #脫口秀 #漫才 #喜劇

【記者林婷妤、林家慶新北採訪報導】原來考古還能這樣玩。為了響應國際考古日與國家語言發展法,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下稱:十三行博物館)於18日舉辦「來去博物館蹛一暝」,不只延續去年大獲好評的全台語導覽,今....

【生活|故宮首攜東大辦《故宮東遊記》 盼縮短台東與故宮距離】當文物不再只是玻璃櫃裡的展品,會變成什麼樣子?《故宮東遊記》首次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臺東大學攜手舉辦,讓古老文物化身六道互動關卡,從拼圖、猜青銅器用途到堆石頭體驗文物重量,吸引在...
29/10/2025

【生活|故宮首攜東大辦《故宮東遊記》 盼縮短台東與故宮距離】

當文物不再只是玻璃櫃裡的展品,會變成什麼樣子?《故宮東遊記》首次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臺東大學攜手舉辦,讓古老文物化身六道互動關卡,從拼圖、猜青銅器用途到堆石頭體驗文物重量,吸引在地民眾親身感受故宮的文化魅力。活動團隊更結合文創設計與公益合作,讓孩子以遊戲認識「故宮三寶」,重新連結知識與生活的距離。

🔗 想知道台東學生如何用創意重新詮釋故宮?快點進連結:
https://reurl.cc/QVpa1O

#1815期 #故宮東遊記 #文化推廣 #大學生策展

【記者黃暐喬台東報導】《故宮東遊記》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臺東大學首次攜手舉辦,至19日在國立臺東大學知本校區登場,透過趣味互動遊戲推廣故宮文化資產。現場設有多項闖關活動,吸引民眾熱情參與。

【藝文 | 清晰與模糊的記憶交織 簡伃彣再拓觀看可能性】當記憶變得模糊,觀看是否能更真實?簡伃彣以冰島旅程為靈感,在個展《我記得那不是這樣》中以刮除、打磨、封存等手法呈現記憶中清晰與模糊的交錯。他從童年驗光儀中的小房子出發,回望風景與時間流...
29/10/2025

【藝文 | 清晰與模糊的記憶交織 簡伃彣再拓觀看可能性】

當記憶變得模糊,觀看是否能更真實?
簡伃彣以冰島旅程為靈感,在個展《我記得那不是這樣》中以刮除、打磨、封存等手法呈現記憶中清晰與模糊的交錯。他從童年驗光儀中的小房子出發,回望風景與時間流動,重構對於「觀看」的認知。

🔗讓我們一同探索藝術家記憶中的冰島樣貌吧!❄️🏔️:
https://reurl.cc/zKyKga

#1815期 #藝文 #我記得那不是這樣 #旅行 #冰島 #觀看 #壓克力

【記者陳雙台北報導】「模糊不是缺陷,而是一種觀看的方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繪畫組碩士生簡伃彣舉辦個展《我記得那不是這樣》,透過刮除、打磨、封存等手法對記憶進行揣摩與質疑,重新建構觀看與認知之間...

【體育|跳脫體育生身份的角力選手 曾怡瑄搏出多元職涯】雙手纏鬥、汗水飛濺,清華大一生曾怡瑄的目光只盯著對手——亞洲U20角力銅牌得主🥉🥉從民族舞蹈、柔道到排球,她一路探索多種運動,最終選擇角力,並在全中運、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等賽事中屢獲佳績...
29/10/2025

【體育|跳脫體育生身份的角力選手 曾怡瑄搏出多元職涯】

雙手纏鬥、汗水飛濺,清華大一生曾怡瑄的目光只盯著對手——亞洲U20角力銅牌得主🥉🥉

從民族舞蹈、柔道到排球,她一路探索多種運動,最終選擇角力,並在全中運、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等賽事中屢獲佳績。家人的支持始終是她最大的力量,而她也從未放鬆對課業的要求,選擇以一般生身份就讀清大,為自己開啟多元職涯道路。
曾怡瑄說:「我可以把角力當興趣,又能在課業上增進自己。」在追求運動成績的同時,她也學會自我調適、穩定生活,逐步規劃未來。她的故事,是對年輕選手的啟發:即使走不典型的路,也能用堅持與智慧,創造屬於自己的舞台。

點擊新聞連結,了解曾怡瑄如何平衡課業與角力,打造多元人生!👉 https://reurl.cc/dqrqe2

#1815期 #清華大學 #運動選手 #多元學習 #角力

【記者方凱琪雲林報導】角力墊上,雙手糾纏、呼吸急促,汗水沿著額頭滑落,曾怡瑄在場邊短暫喘息,視線卻沒有離開對手。她是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學士班(不分系)大一學生,同時也是亞洲U20角力錦標賽銅牌得主。她在...

【新知|中大研發新型高熵觸媒 突破原有氨降解技術】氨廢水不再只是污染源,還能變成綠色能源!💧⚡中央大學與中山大學團隊聯手開發「高熵奈米陶瓷觸媒」,能在90分鐘內將含氨廢水轉化為氫氣,達到99%降解率並近乎零碳排,榮獲未來科技獎,登上《Nat...
29/10/2025

【新知|中大研發新型高熵觸媒 突破原有氨降解技術】

氨廢水不再只是污染源,還能變成綠色能源!💧⚡
中央大學與中山大學團隊聯手開發「高熵奈米陶瓷觸媒」,能在90分鐘內將含氨廢水轉化為氫氣,達到99%降解率並近乎零碳排,榮獲未來科技獎,登上《Nature》子刊《npj | Clean Water》。
這項技術不只讓汙水變乾淨,更為台灣氫能發展打開新道路。

👉想知道「廢水變氫能」的奇蹟是怎麼做到的?快點進大學報
https://reurl.cc/zKyKAe
#1815期 #高熵觸媒 #氫能 #綠色能源 #未來科技獎

【記者陳筱雯報導】半導體產業及電子製造業讓台灣的經濟日益高升,然而它們在賺錢的同時,也在排放含氨廢水,污染水資源。國立中央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洪緯璿團隊與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林煒淳團隊...

【藝文|毛瑞琳化傷痛為創作靈感 回望來時路唱悲傷的歌】這晚,溫州街巷弄裡的女巫店裡刻著「女巫店」三個字的燈牌在舞台後方發出微光,觀眾坐在台下隨音樂搖晃身體。刻著「女巫店」三個字的燈牌之前,毛瑞琳抱著吉他自彈自唱。 睽違四年,毛瑞琳帶著新的故...
28/10/2025

【藝文|毛瑞琳化傷痛為創作靈感 回望來時路唱悲傷的歌】

這晚,溫州街巷弄裡的女巫店裡

刻著「女巫店」三個字的燈牌在舞台後方發出微光,觀眾坐在台下隨音樂搖晃身體。

刻著「女巫店」三個字的燈牌之前,毛瑞琳抱著吉他自彈自唱。 睽違四年,毛瑞琳帶著新的故事與創作,重返獨立音樂重地舉辦專場。 從〈凌晨3:30〉到〈旋轉手扶梯〉,他將創傷織成曲絲,直面自我與世界,「我知道這些痛苦很折磨我,但如果寫成歌,它就會消失一陣子。」

🔗讓我們認識毛瑞琳與他的創作吧!:
https://reurl.cc/lak61v

#1815期 #毛瑞琳 #女巫店 #創作歌手

【記者黃律齊台北報導】刻著「女巫店」三個字的燈牌在舞台後方發出微光,觀眾坐在台下隨音樂搖晃身體。台上歌手是現就讀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流行音樂事業系的毛瑞琳,他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睽違四年,16日他攜同吉他手....

【校園|文大勞動系研議停辦 學界籲重視專業自主性】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日前傳出研議停辦,引發各界對於少子化下科系存廢的關注。你知道國內目前有哪些勞動相關科系嗎?勞動系究竟在學什麼?這起事件又反映出哪些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呢?🔗點擊新聞...
28/10/2025

【校園|文大勞動系研議停辦 學界籲重視專業自主性】

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日前傳出研議停辦,引發各界對於少子化下科系存廢的關注。你知道國內目前有哪些勞動相關科系嗎?勞動系究竟在學什麼?這起事件又反映出哪些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呢?

🔗點擊新聞連結,看師生與專家怎麼說
https://reurl.cc/6bV6NO

#1815期 #文大 #系所停辦 #勞動環境

【記者黃律齊報導】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以下簡稱勞動系),為全台最早投入勞動與人力資源研究的學術單位,亦是台灣勞工教育的重要搖籃。然而,近日卻傳出文大校方研擬將勞動系停辦,引發各界對於少子化...

【國際|跨越國界的民主對話:青年共議「選舉誠信」】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交換學生齊聚德國艾森納赫,以「選舉誠信」為題展開為期一週的討論與工作坊。在烏克蘭戰爭、媒體操控與制度不平等等挑戰下,學生們共同撰寫出一份跨越國界的民主宣言,呼籲選舉應真...
28/10/2025

【國際|跨越國界的民主對話:青年共議「選舉誠信」】

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交換學生齊聚德國艾森納赫,以「選舉誠信」為題展開為期一週的討論與工作坊。在烏克蘭戰爭、媒體操控與制度不平等等挑戰下,學生們共同撰寫出一份跨越國界的民主宣言,呼籲選舉應真實反映人民的聲音。論壇也獲得當地市長支持,期望青年能成為捍衛民主的力量。

🔗 想知道這群青年如何用對話凝聚改變的力量?點進來看👉
https://reurl.cc/NN17yp

#1815期 #選舉誠信 #民主教育 #青年參與 #國際論壇

【記者李若水報導】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國際交換學生於13日至19日聚集於德國圖林根州艾森納赫市議會會議廳(CityCouncilChamberofEisenach,Thuringia,Germany),以「選舉誠信」為主題展開一整周的工作坊、專案與密集討論,在專家指.....

【新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嘉大LYS1開創綠色養殖新道路】啥?神秘菌種的研發,不只讓小雞們一隻隻長得健康可愛胖嘟嘟甚至還可以讓農業廢棄物化身為環保飼料,開拓綠色養殖業的新資源(♻️)快點開新聞連結:https://reurl.cc/Eb89...
28/10/2025

【新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嘉大LYS1開創綠色養殖新道路】

啥?神秘菌種的研發,不只讓小雞們一隻隻長得健康可愛胖嘟嘟
甚至還可以讓農業廢棄物化身為環保飼料,開拓綠色養殖業的新資源(♻️)

快點開新聞連結:
https://reurl.cc/Eb8941
看看來自國立嘉義大學的跨領域團隊究竟篩選出什麼菌種,讓他們一舉奪下 2025 未來科技獎唯一農業領域獎項吧!🔆🌳🐥

#1815期 #嘉義大學 #綠色養殖 #低碳無抗 #未來科技獎 #農業生產

【記者呂詠倢台北報導】畜牧業是全球糧食的重要來源,卻因高碳排(註一)與動物抗藥性問題,長期被視為永續發展的難題。國立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國隆領導研究團隊,透過篩選出高產表面素枯草芽孢桿菌LYS1,找到.....

Address

台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政治大學)
Taipei
116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政大大學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政大大學報: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