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25
我們的島 【圖卡故事】養豬廚餘怎處理?
#台灣有多少廚餘? 有多少廚餘用在養豬呢?
目前我們的廚餘處理,大致可分為「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以及其他類,像是飼養黑水虻、蚯蚓、雞鴨等方式。根據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的最新資料,全國家戶廚餘回收量約有50.5萬噸,堆肥占 45.8%(23.1萬噸)、養豬占42.8%(21.6萬噸)、生質能則是占 9.5%(4.8萬噸)、其他像是養黑水虻、蚯蚓與養雞鴨等等,則是占 1.9%(1萬噸)。
環境部的家戶廚餘,用來養豬的21.6萬噸,加上餐廳、賣場、團膳等收的事業廚餘約26.7萬噸,合計有48.3萬公噸,換算下來每天有1324公噸,經過高溫烹煮後用來飼餵豬隻。
#現在的養豬廚餘怎麼辦?各縣市怎麼做
人口密集度高的六都,產生的廚餘量也比一般縣市來得多,在農業部禁止廚餘使用在豬隻飼料的公告出來之後,家戶廚餘仍依照現行分類方式,分為堆肥廚餘(生廚餘)和養豬廚餘(熟廚餘),堆肥廚餘採原先方式處理;養豬廚餘,則各縣市的因應方案各有不同。以六都來說,新北市、台北市、高雄市把養豬廚餘送往焚化廠,桃園市則是送到快速發酵廠和生質能中心處理,台中市初期以掩埋為主,後續又增加焚化或能源化處理的彈性,台南市則採堆肥、掩埋和焚化方式等多元方式。
註:
養豬廚餘:指家庭剩菜剩飯、魚蝦、肉類、生鮮或熟食等適合豬隻食用的
堆肥廚餘:生菜葉、果皮、茶渣、落葉、花材等不適合養豬的,以及混雜無法分辨的廚餘。
# 我們的廚餘處理量能足夠嗎?
近年來,環境部的多元垃圾處理計畫中,也撥出經費補助各縣市推動廚餘回收,建置破碎脫水、快速發酵等設備,並透過設置生質能發電廠、高效能廚餘處理廠,以及飼養黑水虻、蚯蚓等,來減少廚餘的產生。
這次疫情,環境部環管署盤點廚餘再利用設施的量能,目前每日約可處理1620公噸的廚餘,足以應付家戶廚餘每日產生約1384公噸,尚有236公噸的空間,扣除事業廚餘的731公噸,就有495公噸的漏洞缺口,需要透過焚化或是掩埋來處理。但短期應急期過去之後,未來若決定持續禁止廚餘養豬,養豬廚餘去化的長久之計又是什麼?
#廚餘到焚化爐會有什麼問題?
對於部分的廚餘將可能被送至焚化爐或掩埋場,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熟廚餘鹽分高,送到焚化爐燃燒,除了會腐蝕爐體,傷害焚化爐之外,燃燒時也容易產生排放戴奧辛氣體的疑慮;加上廚餘含水量高,容易降低焚化爐溫度,導致燃燒不完全,都是增加焚化爐空污的隱憂。他呼籲政府應該在各地推動簡易的堆肥設施或是黑水虻養殖設施等,才是解決這次問題的解方。
▼我們又可以怎麼做?
如何從源頭減量,減少廚餘的產生,環境部表示一個人每天大約可產生一百公克的廚餘,如果能有計畫性的烹煮,吃多少煮多少;在外用餐時,不過度點餐,避免浪費,減少廚餘量,惜食也能成為防疫的重要一環。
整理/製圖 林燕如
🌱贊助公視,深入淺出了解非洲豬瘟影響
捐款獲贈 #我們的島 節目飛行飄帶+單肩背半月包
>>https://pse.is/88mq27
#非洲豬瘟 #廚餘 #養豬 #熟廚餘 #養豬廚餘 #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