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車誌

鏡車誌 專注但卻不賣弄專業,深入但不故作艱深。
我們是《鏡車誌》,鏡傳媒旗下的一支車媒團隊。

【海外取材/羅馬假期的起點!義大利Pontedera Vespa原廠直擊記】走進Pontedera,PIAGGIO總部低調卻飽含歷史氣息。這裡是Vespa誕生與延續的原點,義式機械工藝在此鍛造近80年。雖因保密規定無法拍攝,只能援引越南廠照...
31/07/2025

【海外取材/羅馬假期的起點!義大利Pontedera Vespa原廠直擊記】

走進Pontedera,PIAGGIO總部低調卻飽含歷史氣息。這裡是Vespa誕生與延續的原點,義式機械工藝在此鍛造近80年。雖因保密規定無法拍攝,只能援引越南廠照片,但那股從鋼板到整車的製造節奏,早已深刻印入記憶。

@@@@@@@@@@@@

義大利中部的Pontedera,街道靜謐。PIAGGIO總部座落其間,自1920年代末即以飛機零件與發動機製造為業,是當年義大利空軍的重要後勤支柱。這座廠區不僅地理位置鄰近交通樞紐,亦曾是軍工體系中關鍵的一環。戰爭末期,Pontedera 廠在盟軍轟炸下幾近全毀,工業結構幾乎夷為平地。

戰後重建期間,PIAGGIO決定轉型。1946年,航空工程師Corradino D’Ascanio設計出以鋼板為主體、結構一體成型的速克達Vespa 98,並於Pontedera正式下線量產。其輕巧車體與飛行器思維,為當時交通工具帶來全新想像,也為義大利經濟重建注入實質動能。Vespa的設計徹底改變了傳統摩托車的形式語言,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逐步演化為生活風格的象徵。

至今,Pontedera仍是Vespa高階與歐規車型的主要製造基地。雖PIAGGIO在越南、印度、印尼與中國設有區域工廠,但品牌定位、品管標準與旗艦車款打造仍由此地主導。該廠具備獨立測試中心與研發實驗區域,從車體沖壓到完成測試,皆維持總部水準,未見稀釋,亦代表義大利工業傳承未曾中斷。

衝壓與焊接區是整條產線的起點。每日數十噸冷軋鋼板,在高張力油壓機與多段模具間來回成形,轉化為Vespa最具辨識度的車體輪廓。鋼板厚度與材質配比經過精密計算,部分車型採用加強筋設計以強化結構。與市面常見塑膠車殼不同,Vespa至今仍堅持鋼製單體式殼體,強度、抗扭性與使用壽命皆為主要考量,並為騎乘穩定性與安全性提供技術基礎。

焊接完成後的車體,首先進入去毛邊與表面處理區,由技師以氣動磨具與手工打磨工具進行細節修整,確保漆面不會產生氣泡或不均。接著進入烤漆流程,整體採靜電噴塗搭配多層水性塗料,分為底漆、防鏽塗層、主色層與透明保護層。Vespa 在漆面處理上的要求接近汽車等級,Pontedera 廠更於2016年啟用全新烤漆廠房,引進靜電噴塗設備與多段自動控制系統,強化塗裝品質的一致性與色彩表現。整體製程搭配厚度感測、附著力與抗UV測試,讓Vespa車體不僅美觀,也具備長時間戶外使用的穩定性。特定高階車型限量車款,更提供專屬配色或限定色號選項,例如午夜藍、托斯卡納棕與珍珠白,並可搭配不同飾件風格包裝,讓每輛Vespa呈現更具識別性的個性化外觀。

完成烤漆程序後,整車再進入總裝區。引擎模組、線束、懸吊與制動系統由技師手工配置,特定流程如煞車油管與車頭線路整理,仍仰賴資深人員經驗與手感。許多零件雖來自外部供應鏈,組裝時仍需逐一對位微調,確保每輛車都達到PIAGGIO內部標準。

進入成車前,Vespa皆需通過滾筒模擬道路測試與聲學檢測,逐台記錄怠速、加速、剎車等反應表現。確保交車品質外,也鞏固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耐用形象。測試紀錄將與車輛序號綁定存檔,日後維修可回溯至出廠時的參數,展現完整的製造履歷制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頂規的Vespa 946系列,也僅在Pontedera廠進行生產。該車型融合手工工藝、限量策略與實驗設計,車身多處採用鋁合金零件與精密車縫皮革坐墊,製程細節極為講究,更凸顯Pontedera廠的技術實力與品牌旗艦象徵地位。

由於廠區禁止拍攝,本文所使用的大部分製程影像來自PIAGGIO越南Vinh Phuc廠。該廠自2009年營運至今,製程標準與模具結構承襲義大利總部,除區域零件與部分自動化程度略有差異,整體邏輯高度一致。亞洲區市場的車系亦多由該廠供應,但設計監督與品管仍由總部主導,確保全球車款一致性。

離開廠區時,已有些許歲月感的PIAGGIO招牌靜靜立於出口牆面,不張揚卻難以忽視。它既象徵傳承,也體現態度:義大利製造,仍以自己的步調穩健向前。

●PIAGGIO Pontedera 工廠小檔案●
正式名稱:PIAGGIO & C.s.p.a. Pontedera Plant
地點: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區,Pisa省Pontedera鎮
創立時間:1938年啟用(前身為航空工廠)
轉型關鍵:1946年開始生產 Vespa
職能:Vespa 高階與歐規車型的製造中心、集團研發、測試與設計部門所在地
廠房面積:約200,000平方公尺
員工數量:超過3,000人(涵蓋製造、研發、行政與測試部門)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鏡試駕/進化鴨霸王!TOYOTA GR Yaris 1.6】自2020年問世以來,GR Yaris 便以「合法上路的WRC廠賽車」自居。原始設計從骨架開始就為賽事而生,與一般乘用車共享的部件少之又少。這次小改款看似例行更新,實則是一次高度...
29/07/2025

【鏡試駕/進化鴨霸王!TOYOTA GR Yaris 1.6】

自2020年問世以來,GR Yaris 便以「合法上路的WRC廠賽車」自居。原始設計從骨架開始就為賽事而生,與一般乘用車共享的部件少之又少。這次小改款看似例行更新,實則是一次高度針對「專業駕駛者使用經驗」的回應。內裝、冷卻、動力、懸吊乃至四驅系統都進行結構性微調,不為市場妥協、不迎合主流,是一台持續深耕其功能邏輯的罕見車種。

@@@@@@@@@@@

雖說外型乍看與改款前大致相同,但實際上,從保桿結構到氣壩開口,處處都是「實戰用途」導向。前保桿改為三片模組化設計,受損時可局部更換以減少維修時間與成本;霧燈取消,開口位置改為配置副水箱冷卻器(手排車型),未來若導入自排版本,將預留空間供 ATF 冷卻器安裝;原本的塑膠蜂巢進氣網罩也改為金屬材質,耐久度明顯提升。

最具話題性的,莫過於中冷器加入了水噴射系統。這可不是花拳繡腿,而是來自長時間賽事中解決熱浸效應的工程經驗,水箱則設於行李廂底部,需定期檢查與補充。車尾也有所調整。第三煞車燈與倒車燈改為集中配置於尾門中央貫穿飾板內,未來若更換尾翼,佈線與法規配合就不再是一場電工考試。

座艙結構徹底重新設計,中控台全面偏向駕駛側傾斜15度,搭配排檔座升高與排檔行程縮短,讓一連串換檔、模式切換與手煞操作都更就手。儀錶板高度則下修50mm,配合後視鏡上移與座椅下調25mm,帶來更開闊的視野。這些調整都來自參與日本超耐久與全日本拉力賽的車手回饋,優先考量駕駛者在激烈操駕時的穩定性與操作效率。

數位儀表也升級為12.3吋全液晶介面,支援即時顯示渦輪壓力、驅動力分布、檔位與油門輸出等資訊,駕駛模式改變時,圖形介面也會同步調整風格。雖然中央主機仍維持7吋規格,畫質與邏輯與主流系統有段落差,但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的導入讓日常使用便利不少。副駕空間雖小,但開放式儲物槽與USB-C插孔至少證明,這輛車並沒打算把右座乘客完全視為多餘。

搭載的G16E-GTS引擎維持1.6升三缸渦輪配置,最大馬力從261匹增至280匹,峰值扭力來到39.8kgm,且集中在3,250~4,600rpm轉速區間。這顆引擎本就擁有缸內直噴、輕量化鍛造活塞與氣冷中冷器等技術,這次新增水噴系統明確提升長時間高轉耐熱表現,尤其對反覆上下坡的山路與封閉賽道環境尤為重要。電瓶移至尾廂,則是為了最佳化重量分布,讓轉向更精準,穩定性提升。

懸吊方面依舊為前麥花臣、後雙A臂設計,但阻尼調校、彈簧剛性與底盤焊接點均有強化,搭配Torsen LSD限滑差速器與GR-Four電控四驅系統,讓轉向回饋與出彎循跡性均有提升。GR-Four模式切換邏輯從前代的Normal/Sport/Track改為Normal/Gravel/Track,扭力分配也因應不同路況微調;Track模式下可自動切換為30:70或60:40,能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

實際駕駛上路,小改款GR Yaris的整體節奏比起前代更「沉穩而有張力」。在一般市區行駛時,離合器的銜接點清晰、起步容易控制,iMT自動補油系統在降檔補轉的表現穩定,有效減少引擎煞車時的突兀感。2至4檔齒比緊湊,動力銜接順暢,尤其在中速山路段,維持3,000~5,000rpm轉速區間就能感受到強勁推力。方向盤轉向雖為電子輔助,但阻尼設定仍保有機械手感,特別是在進彎時能明確掌握前輪循跡情況。

Track 模式下,後軸出力更為積極,車尾略帶滑動但可控,能利用油門修正路線、強化彎中指向。Gravel 模式則適合在抓地力稍弱的濕滑地面使用,前後配重與扭力分配接近50:50,動態趨於中性。過程中不會感受到爆烈的衝擊感,更像是一台由經驗老道的工程團隊細心調校出的「手感車」,在提供穩定支撐的同時,也保留足夠自由讓駕駛發揮。

當許多車在數據、舒適與科技之間尋求平衡,小改款 GR Yaris 明確地表達了她的立場:這是一部致力維持車與人之間精準連結的機械。如果這樣的設計理念終將走向稀少,那麼她的存在,就更顯得珍貴而值得被記住。

#mirrorcar #鏡車誌 #TOYOTAGRYARIS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鏡試駕/超規格獅王!HYUNDAI Mufasa GLC 以不到百萬的售價,HYUNDAI Mufasa喊出「百萬規格,不用百萬」的口號,搶進台灣競爭最激烈的中型休旅市場。不只是靠外型吸睛,從車身尺碼、內裝配備到安全科技,全都下足了功夫。這...
09/06/2025

鏡試駕/超規格獅王!HYUNDAI Mufasa GLC

以不到百萬的售價,HYUNDAI Mufasa喊出「百萬規格,不用百萬」的口號,搶進台灣競爭最激烈的中型休旅市場。不只是靠外型吸睛,從車身尺碼、內裝配備到安全科技,全都下足了功夫。這次試駕後發現,Mufasa確實有打中市場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一些現實上的限制。

@@@@@@@@@@@@@@@@@@@@@@@@@@@@@@@

Mufasa 的誕生,是 HYUNDAI 為亞太市場量身打造的戰略車型,2023年率先在中國亮相,目標是取代 iX35(即前代 Tucson)。台灣方面,由於現行第四代 Tucson 採用長軸版本,標準軸休旅反而缺位,Mufasa 就正好補上這塊市場空窗。

第一眼看到 Mufasa,真的會被車頭的氣勢震一下。大面積鑽石紋水箱護罩,搭配直立式 LED 頭燈,頗有 HYUNDAI 頂級休旅車Palisade 的神韻,但更年輕些。試駕車是 GLC 頂規版,還加上夜幕黑化套件和 18 吋雙色鋁圈,整體更有架式。來到車尾,雙層星環尾燈辨識度高、亮度也夠,行經街頭很容易被多看幾眼。

不過 Mufasa 真正打動人的地方,不是外觀,而是內裝的空間設計。車長 4 米 46,卻能塞進 2,680mm 軸距,空間並非湊合而來。實際坐進後座,膝部空間寬裕,椅背還能手動調整六段角度。GLC 車型更標配副駕快速傾倒機構,後排乘客可輕鬆伸腿、變身自家客廳。更巧的是,從駕駛座雨傘掛勾、副駕開闔式收納盒、到後門的隱藏式置物槽,每處設計都像經過生活驗證,細膩又貼心。

說到科技配備,Mufasa 全車系標配雙 12.3 吋液晶儀表與中控螢幕,數位座艙質感相當到位。視覺感像飛航艙,這在百萬以內的車型中非常少見。雖然不是最新 ccNC 系統,UI 介面偏舊,但操作流暢、無明顯卡頓,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都支援無線連接,實用性不打折。氣氛燈雖只在冷氣出風口,卻支援 64 色變換,還能依駕駛模式改變顏色,儀式感滿分。比較可惜的是音響沒用品牌系統,音質表現一般,不過對多數消費者而言算是夠用。

試駕路線安排在桃園地區,涵蓋高速公路、市區與山路,讓我們得以全面體驗 Mufasa 的表現。動力系統是 SmartStream G2.0 四缸自然進氣引擎,輸出為 160 匹馬力與 19.7kgm 扭力,雖然帳面數據不亮眼,但實際開起來順暢好掌控。在市區走走停停時,油門反應柔和、不躁進,很適合新手或講求舒適的家庭用戶。六速自排變速箱沒有手排模式、也沒有換檔撥片,但換檔邏輯清楚,行車過程輕鬆不費神。

上高速公路後,Mufasa 底盤穩定性出乎意料地好。變換車道或高速超車都讓人有信心,方向盤手感扎實、車身浮動受控,隔音表現也超出預期。進入山路時,小彎道下懸吊撐得住,但激烈一點會出現明顯側傾,畢竟底盤設定走的是舒適取向,不是跑山選手。總體來說,駕馭感受是「穩定、安靜、不費力」,非常適合家庭出遊或長途巡航。若習慣小排氣量渦輪車的人,可能會對這顆 2.0 NA 動力反應感到平淡,尤其要超過 3,500 轉才會有比較明顯的輸出。但熟悉節奏後,其實挺適合長距離駕駛,加上 N3 平台底盤撐腰,整體表現穩中帶點韌性。

在安全配備部分,Mufasa 可說誠意十足。全車系標配六氣囊,並搭載 HYUNDAI SmartSense 主動安全系統,包括全速域 ACC、車道維持、主動煞停、360 度環景、盲區影像等,配好配滿。這些在日系對手多半得加價升級,Mufasa 直接列入標配,C/P值相當高。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現實層面:Mufasa 採用的是 2.0 升自然進氣引擎,每年燃料稅與牌照稅會比 1.5T 等級要多出 5,500 元左右。雖然保養便宜、耐用度高,但若你對持有成本很敏感,這筆開銷不可忽略,尤其在同級小排量渦輪車紛紛主打節稅的狀況下,可能會讓部分買家轉向。

總結來看,HYUNDAI Mufasa 是一台用聰明方式切入市場的 SUV。她不靠性能、不講節能,而是透過「空間機能+科技體驗+主動安全」這套全能配方抓住消費者。如果你是第一次買車,預算抓在百萬內,希望車內空間靈活、配備夠用、開起來穩又安靜,那這台車值得一試。當然,若你追求的是激情駕馭、馬力爆發,或對稅金門檻很在意,那可能要考慮其他選項。但在這個價位願意堆到這種規格的,真不多見。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鏡車專題】川普出手! 美國車會再次偉大嗎?隨著川普再次成為政治焦點,他對汽車產業的態度又開始發酵。這位高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美國總統,如今似乎準備再加碼「Make American Cars Great...
08/06/2025

【鏡車專題】川普出手! 美國車會再次偉大嗎?

隨著川普再次成為政治焦點,他對汽車產業的態度又開始發酵。這位高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美國總統,如今似乎準備再加碼「Make American Cars Great Again」。關稅、大國競爭、製造回流,一波波聲量堆疊起來,讓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美國車,真的有機會重返榮光嗎?或者這其實是另一場政治煙火秀?

從數據來看,美國本土車款在北美市場的銷售確實遭遇壓力。以皮卡為主力的Ford、Chevrolet、Ram雖然還穩坐銷售前三,但中型SUV和電動車的戰場,卻被Toyota、Hyundai、Kia與Tesla分食。川普提出可能對進口車徵收高額關稅的說法,表面上看是保護本土產業,但實際上,對於組裝鏈高度國際化的車廠來說,不啻是一場供應鏈震盪。不只日韓歐,墨西哥與加拿大的零組件也可能受到牽連。這麼一來,真的會讓美國車變得更有競爭力?還是讓消費者口袋更空?

接受美國車 考驗台灣市場
事實上,美國車當前的困境,與設計語彙、品牌價值和能源轉型有更深的關聯。從Cadillac Lyriq到Ford Mustang Mach-E,雖然都有電動轉型的企圖心,但在軟體介面、駕馭體驗甚至品牌吸引力上,仍常被評論為「落後Tesla一拍,又沒有德日車的細緻」。過去美國車靠V8聲浪、霸氣尺碼征服消費者,如今卻面對「安靜電動化」和「數位智慧座艙」的新標準,還沒完全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價值。如果光靠政治手段來延緩變革,可能只是延後一次更大的陣痛期。

事實上,美國車也曾經在台灣市場「偉大」過一波。從九○年代起,陸續導入Ford Taurus、Chevrolet Lumina、Dodge Caravan、Windstar、Chrysler Neon、Buick Regal、Oldsmobile Cutlass Ciera、甚至Pontiac Grand Am等多款美系車,主打寬敞空間與高級配備,曾經吸引不少家庭與高端車主目光。但可惜的是,這些車款多半面臨共同問題:車體偏大、不適合都市道路,油耗高,加上當時售後維修體系不夠完善,很快便後繼無力。即便近年有Ford F150、Jeep Wrangler等外匯車款撐場面,但對整體市場影響仍相當有限。台灣市場是否能接受美國車?不是不可能,但條件得跟著時代改變:產品要更精緻節能、品牌形象要年輕化,售服體系也要更到位。否則就算川普再喊十次「美國車會再次偉大」,也很難真正撼動台灣消費者習慣已久的選擇邏輯。

#鏡車誌 #川普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12/進擊的小獅王--PEUGEOT 3008/E-3008推薦理由:1.最豐富動力選項2.法式超高顏值3. 斜背跑旅更流線全新改款PEUGEOT 3008第三代,從穩重務實的中型SUV蛻變為輪廓俐落、風格明確的斜...
08/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12/進擊的小獅王--PEUGEOT 3008/E-3008

推薦理由:
1.最豐富動力選項
2.法式超高顏值
3. 斜背跑旅更流線

全新改款PEUGEOT 3008第三代,從穩重務實的中型SUV蛻變為輪廓俐落、風格明確的斜背跑旅,彷彿一頭小獅王,蓄勢待發。

內裝的部分,第三代3008帶來嶄新的i-Cockpit座艙體驗,懸浮式曲面螢幕結合數位化快速鍵,展現出濃厚的未來感。動力方面,從四十八V輕油電到PHEV、再到續航達七百公里的純電版E-3008,技術選擇夠豐富,尤其純電快充僅需二十七分鐘頗具競爭力。只是純電版本會否導入台灣仍是未知數,若能順利導入,3008或許真有機會從設計話題,轉化為市場實力。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11/旗艦款再進化-- ŠKODA Superb/Superb Combi推薦理由:1.空間升級2.第二代Matrix LED頭燈3.13吋大中控螢幕大改款SKODA Superb終於即將在台現身,這回的第四代車型...
08/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11/旗艦款再進化-- ŠKODA Superb/Superb Combi

推薦理由:
1.空間升級
2.第二代Matrix LED頭燈
3.13吋大中控螢幕

大改款SKODA Superb終於即將在台現身,這回的第四代車型朝更高階的旗艦定位邁進。採用最新 MQB Evo平台,車長增加四十三公釐,後廂更大,內裝導入十三吋懸浮式觸控螢幕、三組旋鈕整合式功能介面,排檔桿移到方向機柱旁,騰出更寬敞的中央鞍座,整體科技感與空間機能都大幅升級。

外觀呼應家族語彙,頭尾燈造型更銳利,搭配第二代 Matrix LED燈組(視台灣版本而定),質感全面提升。動力部分維持 1.5 TSI Mild Hybrid 與 2.0 TSI 雙汽油選項,雖無突破性輸出,但調校更平衡。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10/戰略型休旅車--HYUNDAI Mufasa推薦理由:1.前衛設計2.亞太市場特規3.最新Sensuous Sportiness元素全新的HYUNDAI現代休旅車Mufasa定位在正統的C-Segment...
08/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10/戰略型休旅車--HYUNDAI Mufasa

推薦理由:
1.前衛設計
2.亞太市場特規
3.最新Sensuous Sportiness元素

全新的HYUNDAI現代休旅車Mufasa定位在正統的C-Segment級距,是品牌專為亞太地區量身打造的戰略休旅車。

外觀採用品牌最新的Sensuous Sportiness元素,運用鑽石幾何語彙,創造出大膽且亮眼的外貌。在配備上,搭載雙一二‧三吋的螢幕,同時全車系也標配了SVM環景影像以及BVM盲區影像輔助等配備。動力部分,則採用二‧○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具備一六○匹與一九‧七公斤米的最大輸出,配上六速自排變速箱後,擁有每公升一四‧八公里的平均油耗。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9/細節時尚升級--HONDA HR-V e:HEV推薦理由:1.銷售突破口 2.大方向不變、細節升級 3.預估售價親民在幾年前,所引進的全新世代HR-V,在今年六月確定將進行小改款,最大的差異,當然就在於眾所期...
08/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9/細節時尚升級--HONDA HR-V e:HEV

推薦理由:
1.銷售突破口 
2.大方向不變、細節升級
3.預估售價親民

在幾年前,所引進的全新世代HR-V,在今年六月確定將進行小改款,最大的差異,當然就在於眾所期盼的「e:HEV」系統將搭載在國產HR-V上,這樣的動作,有望讓這部車再次創下銷售高峰。

HR-V e:HEV外觀以原本的「Sleek & Long Cabin」設計手法加上「Expand Your Life」為主題,在細節上進行升級,像是原本車身同色的橫柵式水箱護罩加寬、前保險桿造型也做出調整,創造出相當時尚的風格。一‧五升e:HEV系統則可輸出一三一匹與二五‧八公斤米的綜效動力。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8/入門電動休旅--KIA EV3推薦理由:1.世界風雲車2.Opposites United設計概念3.首輛搭載i-Pedal 3.0車款這一輛EV3,是KIA繼EV6、EV9與EV5後第四款純電車,也是品...
07/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8/入門電動休旅--KIA EV3

推薦理由:
1.世界風雲車
2.Opposites United設計概念
3.首輛搭載i-Pedal 3.0車款

這一輛EV3,是KIA繼EV6、EV9與EV5後第四款純電車,也是品牌當前尺碼最微型的純電車,這部車上市後,在全球掀起一股旋風,也讓她在先前的紐約車展上,榮獲二○二五年全球年度風雲車殊榮。

至於外觀方面,EV3採用品牌純電家族最新的Opposites United設計概念,不僅擁有Digital Tiger Face車頭,短前後懸設計搭配緊湊的A柱與方形輪拱樣貌,創造出極具未來感外貌,風阻係數也僅有○‧二六三Cd。

車內運用 再生原料
而內裝則採「 Technology for Life」為核心價值,運用二個一二‧三吋的螢幕,中央夾了一個五吋的空調介面螢幕,讓整體氛圍相當不錯。雖然身為較入門的車款,但是原廠運用織布等材質,營造相當有質感的內裝,而身為純電車,原廠也在這些材質使用相當多的永續再生原料。EV3也是KIA首款搭載i-Pedal三‧○的車型,這套系統主要是讓單踏板模式具備四段回收力道,更結合原廠導航圖資與感應器,讓電腦自動判讀像是在彎道時減速,並運用動能再生系統,細膩地控制車輛減速。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7/親民豪華純電--VOLVO EX30推薦理由:1.純電小休旅2.品牌最迷你車型3.科技感十足外觀上承襲了源自於旗艦純電車「EX90」的全新設計風格,除了車頭的T字型雷神之鎚日行燈之外,其餘部分打造出一個完...
07/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7/親民豪華純電--VOLVO EX30

推薦理由:
1.純電小休旅
2.品牌最迷你車型
3.科技感十足

外觀上承襲了源自於旗艦純電車「EX90」的全新設計風格,除了車頭的T字型雷神之鎚日行燈之外,其餘部分打造出一個完全不同於舊式VOLVO的樣貌,運用蚌殼式的前蓋搭配具備動態迎賓功能的LED頭燈,創造出滿滿的科技感。

內裝變革 無儀表板
除了外觀,內裝變革也相當大,不僅取消傳統的儀表板,就連抬頭顯示器都沒有,而儀表板上的功能全數整合到中間的十二‧三吋直立式螢幕內。與Google合作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可透過Google線上商店下載多款App使用,相當有意思。目前國內引進的EX30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設定,能輸出四二八匹和五五‧四公斤米的最大數據,搭配上六九瓩時的電池模組,並支援CCS1的快速充電接頭,一○至八○%充電時間僅需約莫半小時,零百加速三‧六秒,最大續航力在WLTP測試規範下,擁有四四五至四五○公里的表現。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6/變身越級打怪--LEXUS ES推薦理由:1.全新第8代大改款2. 4驅、純電皆入列3.車格全面放大在今年度的上海車展,LEXUS首度曝光全新第八代大改款的ES車系,除了導入跨界設計風格,讓車輛擁有斜背造...
07/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6/變身越級打怪--LEXUS ES

推薦理由:
1.全新第8代大改款
2. 4驅、純電皆入列
3.車格全面放大

在今年度的上海車展,LEXUS首度曝光全新第八代大改款的ES車系,除了導入跨界設計風格,讓車輛擁有斜背造型,最大差異在於車格全面性放大,讓這部車擁有豪華中大型轎車的體型。

外觀延續在二○二三年曝光的概念車「LF-ZC」,全新ES擁有相當大膽的線條,在低趴身型中,運用搶眼線條形塑出跑格,車頭在招牌紡錘式的輪廓中,巧妙地將所有的動感元素揉合其中,而油電版本與純電版本的差異,僅有一道相當狹小的進氣口差距,搭配兩側分離式頭燈組,賦予全新世代ES更突出、且更具獨特感造型。

車艙空間 簡潔優雅
相較於LEXUS第七代的車型,本次ES的車格全面放大,長/寬/高增加了一六五/五五/一一○公釐,軸距也拉長到了二九五○公釐,這個車格已經上看競品的中大型房車,也代表未來ES車系的大小競品,不再是過往熟知的3 Series、C-Class,而是更上一層樓的「越級打怪」。新一代ES內裝鋪陳,在既有Tazuna Concept概念下優化設計,簡潔優雅為基礎設計理念,進而打造寬闊舒適的車艙空間;十二‧三吋的全數位化儀表,搭配上十四吋觸控式螢幕主機,建構基本的科技座艙,配備全新樣式的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與兩項創新設計包括:「感應式隱藏按鍵(Responsive Hidden Switches)」「感官管家(Sensory Concierge)」系統,提供更獨特且多元的沉浸式乘坐體驗。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5/識別元素滿滿--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推薦理由:1.MAYBACH首款雙座敞篷車2.最多LOGO張揚狂放3.特殊車款限量發售在去年圓石灘車展上首度曝光的...
07/06/2025

不看後悔!2025話題新車05/識別元素滿滿--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

推薦理由:
1.MAYBACH首款雙座敞篷車
2.最多LOGO張揚狂放
3.特殊車款限量發售

在去年圓石灘車展上首度曝光的 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也是 Maybach 系列的首款敞篷跑車,確定將會在臺灣實士的引進之下,以限量方式與國內消費者見面。

外觀延續 SL 車系的雙門敞篷跑車的架構,採用 Maybach 圖案作為設計元素,並運用在遮陽篷、車頭進氣飾條與內裝設計上,讓這部車主一貫的豪華舒適、品牌特地舒適性與識別力,同時為了符合 Maybach 車款的豪華風格,進氣罩上也採用了黑色鍍鉻飾條、搭配特殊曜石黑引擎蓋、以及鍍鉻水箱護罩、還有玫瑰金多光束智慧頭燈,堆疊出豪華且科技質感的外貌。除了引擎蓋上大量的 Maybach 圖案之外,SL 車系軟頂敞篷上,採用具有隔熱與隔音效果的淺墨色布料材質,上印滿 Maybach 徽飾,車頭的進氣飾條加上 LOGO,這輛車可說是全車印滿 Maybach 元素,不需多言就將成為鎂光燈焦點。

遊艇風格 雙座設定
有別於主打後座買家的其餘 Maybach 車款,這輛車不僅採用雙座設定,源自遊艇內裝設計風格,也提供 Maybach 應有的舒適體驗。高雅且豪華的內裝,搭配一二吋數位儀表搭配一九吋中央觸控螢幕,皆內建專屬 Maybach 的動畫與主題。搭載四.〇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的 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最大輸出五八五匹馬力,同時為了符合 Maybach 的品牌定位,特地在舒適性與行車品質上做了相當大的功課,包括改良排氣系統、增加吸音吸震材質、優化懸吊和車體等,確保這部車在強悍的動力輸出下,依舊能保有原本 Maybach 應有的舒適體驗。

#鏡車誌
★☆追蹤MirrorCar官方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cartw/
★☆追蹤MirrorCar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car/

Address

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365號7樓
Taipei
11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鏡車誌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鏡車誌: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