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電視台 Taiwan Indigenous TV

原住民族電視台 Taiwan Indigenous TV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原住民族電視台 TITV 16頻道
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640)

【成立沿革】


落實民國93年9月1日修正公布施行的《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9條第一項規定:「設置原住民族專屬頻道及經營文化傳播媒體事業,以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教育,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應編列經費及接受私人或法人團體之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及民國94 年2 月 5 日制定公布施行的《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2條規定:「政府應保障原住民族傳播及媒體近用權,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規劃辦理原住民族專屬及使用族語之傳播媒介與機構。」

依據上述法律規定,96年12月2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設置條例》(以下簡稱設置條例),97 年1 月 16 日經總統制定公布施行。本設置條例第一條明定,基金會設立宗旨為「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經營原住民族文化傳播媒體事業」。故,綜理業務範籌如下:
原住民族廣播、電視專屬頻道之規劃及普及服務。
原住民族文化及傳

播出版品之發行及推廣。
原住民族文化傳播網站之建置及推廣。
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傳播等活動之輔導、辦理及贊助。
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等工作者之培育及獎助。
其他與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事業及傳播媒體有關之業務」。
98年8月6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依據設置條例第9條規定:「就原住民族代表、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中遴聘基金會之董事及監察人」,公布第一屆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11位董事,並於99年1月14日,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本基金會),在各界殷切期盼下,經過三個月的籌備,由董事長洪清一博士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立。

99年9月21日,原民會召開增補第一屆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及監察人審查會議,並增聘4位董事及2位監察人。

101年9月21日,原民會召開本基金會第2屆董事及監察人被提名人第2次審查會議,選出7名董事及5名監察人,報請行政院院長聘任,由周惠民博士擔任董事長。

本基金會自成立至今,已4年有餘。本基金會秉持「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經營原住民族傳播媒體事業」之宗旨,穩健營運,持續努力茁壯,終於102年10月14日取得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並自103年1月1日正式營運原視。

▌送暖花蓮受災戶 0403震災中繼屋正式啟用| #原視每日新聞 ──縣府建設處指出,15日將進行選屋作業,12月底前受災戶即可陸續入住;未來慈濟基金會援建的「大愛屋」也將於同日啟用。從瓦礫到新居,花蓮中繼屋的燈火亮起象徵災後新生活的開始,也...
09/11/2025

▌送暖花蓮受災戶 0403震災中繼屋正式啟用| #原視每日新聞
──
縣府建設處指出,15日將進行選屋作業,12月底前受災戶即可陸續入住;未來慈濟基金會援建的「大愛屋」也將於同日啟用。

從瓦礫到新居,花蓮中繼屋的燈火亮起象徵災後新生活的開始,也照亮花蓮重建路上的每一道希望。
──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完整報導▷▷ https://news.ipcf.org.tw/187551

▌族人重新凝聚與文化再生 巴宰族年祭重啟| #原視每日新聞 ──位在苗栗三義鄉鯉魚潭的巴宰族年祭,108年起遇到疫情就暫停舉辦,好不容易疫情過了,熟知祭典文化的兩位耆老:潘大州以及潘大和又相繼過世,導致祭典連續中斷六年沒有辦理,一度讓文化傳...
09/11/2025

▌族人重新凝聚與文化再生 巴宰族年祭重啟| #原視每日新聞
──
位在苗栗三義鄉鯉魚潭的巴宰族年祭,108年起遇到疫情就暫停舉辦,好不容易疫情過了,熟知祭典文化的兩位耆老:潘大州以及潘大和又相繼過世,導致祭典連續中斷六年沒有辦理,一度讓文化傳承遭遇危機;不過今年在族人共同的努力下,重新復辦了巴宰族過新年祭典活動。

受到時代洪流的影響,目前較活躍的巴宰族群僅剩苗栗三義鯉魚潭巴宰族、以及南投埔里愛蘭巴宰族;今年能夠克服萬難再度把祭典文化恢復,不僅讓文化斷層危機得以解除,也讓兩邊巴宰族人再次凝聚。

在這次祭典活動中,除了傳統的走鏢牽田活動,也展現巴宰族人族語的復振成果,不論是祭文還是傳統歌謠都以巴宰語呈現;另外文物館也展示傳統文物及歷史資料,要讓巴宰族文化持續傳承。
──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完整報導▷▷ https://news.ipcf.org.tw/187584

▌【涉己新聞】有溫度的紀實 原視新聞獲台灣醫療報導獎| #原視每日新聞 ──台灣醫療報導獎8日舉行頒獎典禮,原視新聞團隊以《山那邊的白袍》系列報導,獲得廣電類佳作;報導不僅呈現偏鄉醫療現況、更試圖揭開長期被忽視的結構性缺口,當醫療資源持續集...
09/11/2025

▌【涉己新聞】有溫度的紀實 原視新聞獲台灣醫療報導獎| #原視每日新聞
──
台灣醫療報導獎8日舉行頒獎典禮,原視新聞團隊以《山那邊的白袍》系列報導,獲得廣電類佳作;報導不僅呈現偏鄉醫療現況、更試圖揭開長期被忽視的結構性缺口,當醫療資源持續集中於都市,偏遠部落在有限條件下如何維持最基本的醫療量能,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
──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完整報導▷▷ https://news.ipcf.org.tw/187570

📣 直播預告《 Art kak'i'iyaeh 藝術二分之一  》一同參與藝術的完整體驗!📍第七集【veneve—芋下青年的文化再造】📍首播時間:2025/11/08(六)晚間 10 點-「把芋頭葉下的小故事翻出來,搬到陽光下,大家一起談、...
08/11/2025

📣 直播預告《 Art kak'i'iyaeh 藝術二分之一 》一同參與藝術的完整體驗!
📍第七集【veneve—芋下青年的文化再造】
📍首播時間:2025/11/08(六)晚間 10 點

「把芋頭葉下的小故事翻出來,搬到陽光下,大家一起談、一起想。」
-
在排灣族語言裡,「vali」是微風、也是颱風,
風 ,無形卻貫穿歷史,陪伴著相同和變化中的文化生命。
-
乘著風,這次我們來到 文樂部落 ,
拜訪一位創作者、策展人、一個頭目繼承人— 得陸・鳩浙恩澇
他不只繼承了一個家名,更選擇讓身分如風般流動,
在文化、藝術與部落之間不斷轉化;
他不是要定義傳統,而是要創造讓傳統繼續呼吸的空間。
-
無論是 芋下生活藝術祭 還是「vuvu made」品牌,
得陸希望,他所做的一切,
是能讓那些原本藏在芋頭葉下的小事都被搬到陽光底下,
一起討論、一起承擔。
青年們在做的不只是一場藝術活動、一個商店,
更是為了集結一群青年願意蹲下來,重新學習、重新連結的起點。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直播預告-第四季《ila跟土地學做飯》一起尋找「家的味道」!📍第三集『海裡來的饋贈:海螺』📍首播時間:2025/11/08(六)晚間 9 點-他,阿美族返鄉廚師,雖然出身海邊,卻是隻「旱鴨子」這一次,他第一次和海女下海,重新感受大海的呼吸...
08/11/2025

📣直播預告-第四季《ila跟土地學做飯》一起尋找「家的味道」!
📍第三集『海裡來的饋贈:海螺』
📍首播時間:2025/11/08(六)晚間 9 點

他,阿美族返鄉廚師,雖然出身海邊,卻是隻「旱鴨子」
這一次,他第一次和海女下海,重新感受大海的呼吸
她,來自越南的朋友,在河邊長大,海鮮曾是奢侈的夢想
如今,她在台東的海邊,第一次親手料理海螺
當部落的海味遇見異鄉的回憶
當「熟悉的陌生人」化為眼前的料理——海,成為共同的語言
ila跟土地學做飯(全新一季)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08/11/2025

📣 原視全新音樂綜藝節目《 Radiw不打烊 》登場!一起音樂不打烊、情感不停歇!
📍 第六集 【影視金曲特輯 那些有畫面的歌】
📍首播時間:2025/11/09(日)晚間 9 點

本集主題【影視金曲特輯 那些有畫面的歌】
有些歌,一開口就能讓你想起一個畫面,是一場電影、一段故事、或是一個不願醒來的夢。
這次,邀請三位以聲音說故事的音樂人,
用他們的歌聲,帶你重回那些被旋律收藏的時光。
細膩溫柔、唱出時代與人生故事的| #曾淑勤(排灣族)
以吟唱連結土地與靈魂的| ‧Badulu保卜 · 巴督路(排灣族)
情感豐富實力唱將的| (排灣族)
讓我們一起聽見那些「有畫面的歌」,在聲音與故事的交錯裡,重拾記憶與感動!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08/11/2025

📣 《 Art kak'i'iyaeh 藝術二分之一 》一同參與藝術的完整體驗!
📍第七集【veneve—芋下青年的文化再造】
📍首播時間:2025/11/08(六)晚間 10 點

「把芋頭葉下的小故事翻出來,搬到陽光下,大家一起談、一起想。」
-
在排灣族語言裡,「vali」是微風、也是颱風,
風 ,無形卻貫穿歷史,陪伴著相同和變化中的文化生命。
-
乘著風,這次我們來到 文樂部落 ,
拜訪一位創作者、策展人、一個頭目繼承人— 得陸・鳩浙恩澇
他不只繼承了一個家名,更選擇讓身分如風般流動,
在文化、藝術與部落之間不斷轉化;
他不是要定義傳統,而是要創造讓傳統繼續呼吸的空間。
-
無論是 芋下生活藝術祭 還是「vuvu made」品牌,
得陸希望,他所做的一切,
是能讓那些原本藏在芋頭葉下的小事都被搬到陽光底下,
一起討論、一起承擔。
青年們在做的不只是一場藝術活動、一個商店,
更是為了集結一群青年願意蹲下來,重新學習、重新連結的起點。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07/11/2025

📣《ila跟土地學做飯》第四季 最新一集預告!一起尋找「家的味道」!
📍第三集『海裡來的饋贈:海螺』
📍首播時間:2025/11/08(六)晚間 9 點

他,阿美族返鄉廚師,雖然出身海邊,卻是隻「旱鴨子」
這一次,他第一次和海女下海,重新感受大海的呼吸
她,來自越南的朋友,在河邊長大,海鮮曾是奢侈的夢想
如今,她在台東的海邊,第一次親手料理海螺
當部落的海味遇見異鄉的回憶
當「熟悉的陌生人」化為眼前的料理——海,成為共同的語言
ila跟土地學做飯(全新一季)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直播預告-好看、好玩、又長知識的《 Kakudan時光機 》最新一季! 📍第六集【大自然的護身服】📍首播時間:2025/11/07(五)晚間 6:30-當衣服還沒有布料時,人們就學會向大自然取材。在這一集裡,Yukan祖鈞 和 Ipay品...
07/11/2025

📣直播預告-好看、好玩、又長知識的《 Kakudan時光機 》最新一季!
📍第六集【大自然的護身服】
📍首播時間:2025/11/07(五)晚間 6:30

當衣服還沒有布料時,人們就學會向大自然取材。
在這一集裡,Yukan祖鈞 和 Ipay品岑 要帶大家一起揭開「植物衣」的秘密.
在台東卑南,他們拜訪阿美族 樹皮布 職人 林戎依,從採集構樹、敲打、延展到曬乾,每一個節奏都像是一首來自森林的歌。
樹皮衣製作過程漫長又繁瑣,光是一件衣服,就要耗費幾天甚至數週的心力。
接著他們一路北上 雲林石龜,找到傳說中的「蓑衣王國」。
這裡的長輩依舊用棕櫚葉與時間交織出「古早雨衣」——蓑衣,每一根纖維都蘊藏著歲月的力量與庶民的智慧。
兩種文化、兩種工藝,同樣取自自然,卻展現不同的生活哲學,過去幾乎失傳的技藝,靠著堅持的手與記憶,一點一滴被尋回。
大自然教會我們的不只是生存,更是如何「用雙手編織保護與美」。
——————————————————
全新一季《kakudan時光機》由宜蘭大同鄉泰雅族的Yukan張祖鈞與非原住民主持人Ariel劉品岑攜手主持,以「原漢雙主持」組合展開跨文化的冒險旅程。兩人以青春視角親身投入任務實境、DIY體驗與專家訪談,帶領觀眾從語言、信仰、飲食、服飾到工藝、音樂等面向,探索原漢文化的差異與共通,開啟理解與尊重的對話。節目延續「任務實境+文化體驗+青少年觀點」的三段式結構,並加入「青少年實測挑戰」單元,邀請年輕世代親身參與,讓文化不再只是歷史,而是貼近生活的當代對話。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原視每日新聞|2025 / 11 / 07 精選報導】▌【涉己新聞】菲國巴丹省長訪台 討論重現祖先海上航路| #原視每日新聞 ──菲律賓巴丹省訪問團,6日來到台東就藝會,除了與在地原住民族進行樂舞交流、也和蘭嶼族人展開座談,討論「蘭嶼–巴...
07/11/2025

【原視每日新聞|2025 / 11 / 07 精選報導】

▌【涉己新聞】菲國巴丹省長訪台 討論重現祖先海上航路| #原視每日新聞
──
菲律賓巴丹省訪問團,6日來到台東就藝會,除了與在地原住民族進行樂舞交流、也和蘭嶼族人展開座談,討論「蘭嶼–巴丹三百年首航」的具體藍圖,預計在明年的6月23日,達悟族人將駕駛長12公尺的20人拼板舟,透過60名划手接力,從蘭嶼跨越200公里距離航向巴丹省Basco港,再現祖先的海上之路。

根據研究顯示,蘭嶼達悟族與巴丹省伊萬特族之間,族語相通程度高達6成以上;省長Ronald Aguto Jr.強調,這趟航行不只是象徵性復航,更是兄弟民族找回共同靈魂的旅程。
──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完整報導▷▷ https://news.ipcf.org.tw/187367



▌棒球盛會中職頒獎典禮 多位原民選手獲肯定| #原視每日新聞
──
棒球界的盛會「中職頒獎典禮」5日晚間在高雄登場,多位原民選手入圍獎項,並榮獲肯定,為原民爭光。

其中來自味全龍的李凱威今年表現非常優異,在今年頒獎典禮中將安打王、盜壘王同時拿下,並且也獲得金手套二壘手獎與最佳9人暨最佳指定打擊獎。
──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完整報導▷▷ https://news.ipcf.org.tw/187382



▌Fata’an工藝街遭沖毀 盼政府助復甦傳統工藝| #原視每日新聞
──
Fata’an部落的工藝街,聚集3間以上的工作坊、也是部落的文化重鎮,但是洪峰來臨時首當其衝,周遭區域都被厚厚的淤泥淹沒;他們也期盼政府機關能夠伸出援手,讓部落的文化資產軟實力永續下去。

工藝師 Nakaw Kawlo(陳美蘭):「還是請相關部門關注一下我們這些工藝師,看能不能協助,因為重建真的是一件很漫長的路,這個期間真的需要幫忙。」
──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完整報導▷▷ https://news.ipcf.org.tw/187369

07/11/2025

👇👇留言區看直播👇👇
11/7 (五) 1200
原視午安報新聞

07/11/2025

📣 好看、好玩、又長知識的《 Kakudan時光機 》最新一季來了!
📍第六集【大自然的護身服】
📍首播時間:2025/11/07(五)晚間 6:30

當衣服還沒有布料時,人們就學會向大自然取材。
在這一集裡,Yukan祖鈞 和 Ipay品岑 要帶大家一起揭開「植物衣」的秘密.
在台東卑南,他們拜訪阿美族 樹皮布 職人 林戎依,從採集構樹、敲打、延展到曬乾,每一個節奏都像是一首來自森林的歌。
樹皮衣製作過程漫長又繁瑣,光是一件衣服,就要耗費幾天甚至數週的心力。
接著他們一路北上 雲林石龜,找到傳說中的「蓑衣王國」。
這裡的長輩依舊用棕櫚葉與時間交織出「古早雨衣」——蓑衣,每一根纖維都蘊藏著歲月的力量與庶民的智慧。
兩種文化、兩種工藝,同樣取自自然,卻展現不同的生活哲學,過去幾乎失傳的技藝,靠著堅持的手與記憶,一點一滴被尋回。
大自然教會我們的不只是生存,更是如何「用雙手編織保護與美」。
——————————————————
全新一季《kakudan時光機》由宜蘭大同鄉泰雅族的Yukan張祖鈞與非原住民主持人Ariel劉品岑攜手主持,以「原漢雙主持」組合展開跨文化的冒險旅程。兩人以青春視角親身投入任務實境、DIY體驗與專家訪談,帶領觀眾從語言、信仰、飲食、服飾到工藝、音樂等面向,探索原漢文化的差異與共通,開啟理解與尊重的對話。節目延續「任務實境+文化體驗+青少年觀點」的三段式結構,並加入「青少年實測挑戰」單元,邀請年輕世代親身參與,讓文化不再只是歷史,而是貼近生活的當代對話。
——————————————————
原住民族電視台|電視 / 網路都好看 📺
▷ 電視收看|原視 16 頻道
▷ 網路直播|官網 https://pse.is/7udhzb
▷ YouTube|TITV+ https://pse.is/843sn5

Address

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
Taipei
115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8862278815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原住民族電視台 Taiwan Indigenous TV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原住民族電視台 Taiwan Indigenous TV:

Share

Our Story

壹、成立法源:

●民國93年

《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9條第1項:「為設置原住民族專屬頻道及經營文化傳播媒體事業,以傳承原住民族文化教育,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應編列經費及接受私人或法人團體之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其董事、監察人之人數,原住民各族代表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民國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