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8/2025
「我是不需經過允許便能
歡笑的」,是如此自由,消融
水的樣態,不可抗拒的預感,
呼喚,繆思,有時,
我是自己的──
摘自柏森〈觀看的局部〉
收錄於詩集《原光》
轉貼的原文有活動喔!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 #文末抽書
觀看的局部 ◎柏森
⠀
經血並不是傾淌
那樣貼著大腿內側流下,淋浴時,
暗紅血色,一撇葉脈,衰微的
細胞聚結而發散
模樣,因為受到壓力,血淤
肚腹如傷,陰道鬆懈,逝去
崩解的胚卵,我感覺自己像花萼
綻放。這是生命的狀態。
輕輕扭擺腰
離陰部之間的空白距離
微微隆起,鼓動著什麼,
子宮發脹著
自己的氣力,形狀
第一次有了聲音嗚吟──小小的肌肉
收縮、軟萎
又是陣痛
悶在內頭,器官
感覺擠壓。這是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沖洗沾染肌膚、斑駁的些許
腥赤,順下水流,
那小塊的凝結物,延伸
一道座標如玫瑰線,它通往純真,
在靈感觸及,瞬間是
充沛刺楚的醞釀「是因為生命時常
被以遺忘的姿態出現」,它持續
蘊藏,並且
顯得越加令人惋惜
年歲的重曝。在這迷藏的溫順
與訓斥間,有的人判斷,有的人
把話留在嘴邊。有時,
繆思,必須是我自己,
「我是不需經過允許便能
歡笑的」,是如此自由,消融
水的樣態,不可抗拒的預感,
呼喚,繆思,有時,
我是自己的──
⠀
-
⠀
◎作者簡介
⠀
1999年,台北人,春日生。稀有的雙生肖命格。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2019)。獲2023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2024年楊牧詩獎。⠀
-
⠀
◎小編 #魚鰭 賞析
⠀
#成為局部的被觀看
〈觀看的局部〉收錄於《原光》輯三「人子安躺於床」,全詩36行不分段,以女性身體獨有的「經期」為核心,採特寫鏡頭式的細膩描摹,展現強烈女性身體感。
詩題「觀看」直指自我的凝視與被凝視,女性在社會上時常是被局部觀看的「他者」,身體也是被詮釋的,生育功能的子宮被強加上傳承夫家香火的責任;但同時月經卻又是經過各種想像和汙名的,不斷地在神聖性和俗世禁忌中反覆被框架。同時,月經來潮亦是「女孩」轉成「女人」的節點,是自然的生成也是社會的形成。
此詩中由敘事者觀看自身身體的局部,子宮、陰道與皮膚等器官,是獨屬於女性的自我觀看、覺察。從經血流淌方式到子宮發脹收縮云云,堅毅、疼痛與柔軟多重質地,交織出豐富的女性意象,使人聯想到法國女性主義學家西蘇的「陰性書寫」概念。
#經血流動與滯留
首句以否定句「經血並不是傾淌」開頭,否認某種媒體再現下大眾對經血大量、快速宣洩的既定想像,接著「那樣貼著大腿內側流下」它是緊密且漫長的身體狀態,像是恆久的日常觸摸,靜靜地像一株植物,由上而下的用力扎根。一場常態性的代謝,緩緩展開。
「細胞聚結而發散」以「細胞」理性又略帶疏離的科學口吻描述經血,同時視角上又是近距離的微觀放大,經血是既流動又滯留的。「模樣,因為受到壓力,血淤」壓力作為抵抗權力與暴力的姿態,讓模樣凝結成難以跨越的障礙,下句「肚腹如傷」承接上句的掙扎,道出面對種種加諸在身上的暴力,難以舒展開來的情緒。
「腥赤,順下水流,/那小塊的凝結物、延伸」但這些遲滯又都是暫時的狀態,暗紅且腥赤的血,種種身為女性容易被忽視且難以覺察的懷疑、困惑和窘迫,終究會順下水流,延伸開展,在歷經「刺處的醞釀」、「年歲的重曝」等彎繞波折後,成為自己的繆思。
#女性身體向外延展
經血自體內生成,後經過陰道排出為「身外之物」,它屬於自己又不屬於自己,在接受的同時排斥,它是女性身體必須與殘餘的延伸,從「暗紅血色,一撇葉脈,衰微的」、「崩解的胚卵,我感覺自己像花萼/綻放。這是生命的狀態」到「第一次有了聲音嗚吟──小小的肌肉/收縮、軟萎」是「生」亦是「滅」,兩者相依相存。
詩句中一次次堆疊建構成的身體關係,需要一些由內而外的小小的毀壞,和一些小小的聲音,傳遞在崩壞後超然的解放新生。
「陰道鬆懈」、「輕輕扭擺腰」/離陰部之間的空白距離/微微隆起,鼓動著什麼/子宮發脹著」、「收縮、軟萎/又是陣痛/悶在內頭,器官」詩人自點、線到面不同切片範圍的自我窺視,「我」的身體在空間內持續變形,敲擊力道輕重有致,橫跨不同向度的震盪,不僅回應詩題「局部」,也描繪器官的律動,讓自己成為「發聲」的樂器,書寫女性身體的音樂性。
而這些驅動器官運動的力量,來自外部社會侵入也來自自己內在的抵抗。女性身體作為回應的方式,透過任意彎折與復原,利用幽微的失序,得以感知,得以重新拾回能動性形成「自己的氣力,形狀」,多重性的樣態,面對那些「與訓斥間,有的人判斷,有的人」突破社會種種言說的象徵秩序。
#繆思,自己的自由的水的樣態
綜觀本詩藉沐浴情境貫穿,透明的水與紅色的血交融出不規則的畫面「淋浴」、「沖洗沾染肌膚、斑駁的些許」、「水的樣態,不可抗拒的預感,」讓經血多了些洗鍊且乾淨的味道,也回歸到最本質的身體循環,最真誠由內而外的感受,而非經過他人加工的意義,是一個完全的,不需要經過任何肯認和證明的生命主體。
全詩以「繆思」和「自己」相互召喚作結。「繆思」兼具藝術與靈感,相對於首句的「並不是」使用「必須是」肯定回擊「繆思,必須是我自己,」、「『我是不需經過允許便能/歡笑的』,是如此自由,消融」、「呼喚,繆思,有時,/我是自己的──」當自己拋開那些枷鎖和應允,毋須回應任何觀看而生的期待,無關任何賦予。具體的形象消解,突破種種束縛,能夠隨心所欲地感受美好、自給自足,走向未知且流動的自由的自我,真正綻放。
▎文末抽獎辦法(以FB留言為準):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要設公開哦)
在文章下面tag兩位朋友,並留言:「讓我們觀測原光!」
範例:「@皮卡丘 @泡泡龍,讓我們觀測原光!」
抽獎活動至8/24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抽出三位幸運讀者,贈送《原光》乙本(贈書寄送範圍為台澎金馬)。
#購書連結請看第一則留言!
-
文字編輯: #魚鰭(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
美術設計: #江襄陵-Nysus(個人網站:https://nysushsiang.wixsite.com/mysite)
#柏森 #原光 #時報出版 #觀看的局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 #現代詩 #女性 #月經 #女人 #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