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ese.id

taiwanese.id 一起來成就台灣永續未來

台灣AI的「能源危機」:黃仁勳的坦言與RE100的未來最近,AI教父黃仁勳的一席話,給了所有關心台灣科技與能源發展的朋友們,一個沉重的提醒:在美中AI競賽中,中國的領先不是在晶片,而是在「能源規劃」!這聽起來很矛盾,因為我們總把AI視為尖端...
09/10/2025

台灣AI的「能源危機」:黃仁勳的坦言與RE100的未來

最近,AI教父黃仁勳的一席話,給了所有關心台灣科技與能源發展的朋友們,一個沉重的提醒:在美中AI競賽中,中國的領先不是在晶片,而是在「能源規劃」!

這聽起來很矛盾,因為我們總把AI視為尖端科技,但它最核心的瓶頸,竟然是「電力」。

黃仁仁的直白:AI的電力需求,等不及間歇性綠電

黃仁勳提到,美國雖然在技術有優勢,但中國在建設AI所需基礎設施方面進展顯著,特別在「能源規劃」上走在前列。這背後揭示了AI時代一個無情的現實:

1. AI需要的是「基載電力」:
大型AI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需要「24小時、全年無休、高功率」的穩定電力。
2. 綠電的現實挑戰:
目前主流的太陽能和風能屬於「間歇性電源」,無法穩定提供AI所需的高品質、持續性電力。除非搭配「天價的儲能設施」,否則難以單獨支撐AI資料中心的運作。

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很少聽見 NVIDIA 高談 RE100 的承諾,反倒聽到黃仁勳呼籲各國要「投資多元能源,甚至包含核能」。對他而言,在AI即國力的競爭下,「速度」與「穩定性」的重要性,暫時超越了對單一「綠色電力」的追求。

台灣的警訊:電力穩定是國安級議題

台灣身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核心,我們的 AI 發展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

・ RE100的承諾者眾多:
台積電、鴻海等國際大廠紛紛響應 RE100,這股「綠色供應鏈」的壓力只會更大。
・ AI電力需求暴增:
台灣科技業積極投入 AI 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這將使我國的電力負載像搭了火箭一樣飆升。
・ 穩定供電的壓力:
我們必須在「快速滿足 AI 龐大電力需求」與「兼顧電網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我們不能有效解決「電力缺口與穩定性」的問題,AI產業的「地基」就會不穩,不僅無法在國際AI競賽中勝出,更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綠色供應鏈地位」。

我們的未來選擇:不只是「綠」電,更是「穩」電

RE100(2050年 100% 再生能源)絕對是台灣必須堅持的長期目標,但我們不能陷入「非綠即惡」的二元對立。我們必須更務實地思考:

1. 加速電網升級與儲能建置:
讓現有的綠電能更有效地被儲存和調度,提升間歇性電源的價值。
2. 多元化能源選項:
除了風電、光電,應開放討論所有能提供穩定、低碳電力的選項,確保國家級 AI 基礎設施的穩定性。
3. 法規鬆綁,鼓勵企業自建:
鼓勵大型資料中心業者仿效黃仁勳的建議,發展「自有電力解決方案」(例如小型發電設施或微電網),減輕對公共電網的依賴。

台灣的 AI 競賽,本質上就是一場「能源基礎建設的競賽」。我們必須正視黃仁勳的提醒,將電力問題視為「國安級的戰略議題」來面對,才能真正確保台灣 AI 的未來與環境永續的目標能夠共存。

您的看法呢?您認為在 RE100 的目標下,台灣應該如何平衡 AI 爆發式的電力需求與綠色能源的穩定性?歡迎留言與分享!

#黃仁勳
#綠電 #穩電

~~~
提出台灣在AI與能源發展上的核心矛盾,這是極為重要的議題。以上是根據觀察和黃仁勳的說法,為taiwanese.id關心台灣綠電與能源發展的所撰寫的文章。
~~~

台灣AI立法,該「先跑再說」還是「步步為營」?當新加坡宣布將推 AI 法案、強調「上中下游依序管理」時,許多人開始關注:這與台灣正在推動的《人工智慧基本法》有何不同?這場「AI 立法路線之爭」,其實正代表著兩種國家策略的選擇。一、台灣走的是...
08/10/2025

台灣AI立法,該「先跑再說」還是「步步為營」?

當新加坡宣布將推 AI 法案、強調「上中下游依序管理」時,許多人開始關注:
這與台灣正在推動的《人工智慧基本法》有何不同?
這場「AI 立法路線之爭」,其實正代表著兩種國家策略的選擇。

一、台灣走的是「原則引導型」:讓創新先跑起來

台灣的《AI 基本法》強調「原則」而非「細則」,重點放在:

> 鼓勵創新、建立風險分類框架、各部會自行擬定管理辦法。

這樣的好處,是讓企業與技術可以快速發展、自由試驗。
AI 技術變化太快,若法律規定過細,很容易「一上路就過時」。
因此,台灣選擇了一條「彈性更高」的道路——
希望在全球 AI 競賽中,不要被僵化的監管拖慢腳步。

但這也意味著:
當出現「高風險應用」(像是醫療、金融、選舉操控等),
我們的法律可能「還沒準備好」應對。
誰該負責?要怎麼補救?往往要事後再討論。

二、新加坡採「精細分層型」:讓風險被看得更清楚

新加坡則傾向「上中下游分層管理」
也就是分別針對「AI 模型開發、系統整合、應用部署」
訂出不同的規範與責任。

這樣的模式優點是明確、可追蹤:
發生問題時,能快速找出是哪一層出錯;
對「高風險領域」的 AI,更能有效監管。

但它的代價也不小:
合規成本高、流程繁瑣,中小企業可能吃不消;
法條修訂慢,技術更新快,可能反而壓縮創新的空間。

三、創新 vs. 安全,台灣要怎麼選?

從大方向來看:

• 台灣:屬於「先跑再說」的創新派。
• 新加坡:屬於「步步為營」的穩健派。

這並沒有誰對誰錯,而是「國家定位」與「產業結構」的選擇。
台灣希望成為 AI 創新的基地,就需要更高的彈性;
但若沒有足夠的風險管理機制,未來也可能為此付出代價。

四、我們該關心的事

AI 法律不只是技術的事,而是社會的事。
當 AI 決定了誰能拿到工作、誰拿到貸款、誰被標示為高風險人群,
這些法律設計就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我們要問的,不只是「台灣的 AI 法規能不能讓產業更快跑?」
更要問:「能不能讓人民在 AI 的浪潮中更有保障?」

結語

AI 的發展是一場國家級的長跑。
新加坡在畫地為牢,確保每一步穩健;台灣則在加速奔跑,希望搶先領跑。
最理想的,是在「創新自由」與「安全保障」之間找到平衡。

當科技正在重塑未來,我們更需要法律,讓人類不被技術拋下。
這場關於 AI 的選擇,將決定台灣未來十年的競爭力與價值方向。

關心台灣AI未來發展的您,說說您的看法呢?

民主不能淪為「狗仔政治」:我們該如何監督權力?台灣的民主,是全民努力的成果。我們渴望透明公開、清廉正直的政治人物,因此,媒體監督和揭弊行動對於民主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當「監督」的手段演變成「狗仔跟監」甚至「非法偷拍」時,我們必須站出來...
07/10/2025

民主不能淪為「狗仔政治」:我們該如何監督權力?

台灣的民主,是全民努力的成果。我們渴望透明公開、清廉正直的政治人物,因此,媒體監督和揭弊行動對於民主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當「監督」的手段演變成「狗仔跟監」甚至「非法偷拍」時,我們必須站出來畫清界線。這不僅關係到個人的隱私,更關乎我們民主政治的根基能否持續穩固。

新聞自由是民主的基石,但自由與責任並存。媒體監督應在法律與倫理的邊界內進行,才能真正守護民主,而非讓民主被濫用的手段所傷害。

三個層面,解析「跟拍行為」的界線

政治人物作為公眾人物,隱私權雖然會受到合理限制,但這絕不代表他們可以被無限度地監控和侵犯。

1. 隱私的紅線:刑法與合理期待

法律清楚劃分了公、私領域的界線,這是我們作為公民的基本保障。

• 公共場所(如街道、公園):
跟拍難以構成刑法犯罪,但仍須注意行為是否涉及騷擾或干擾。
• 私人場所或私密角落(如餐廳包廂、住家地下停車場):
這些地方屬於個人對隱私有高度合理期待的空間。如果無故進入、偷拍或竊錄,極可能觸犯《刑法》中的「妨害秘密罪」或「侵入住宅罪」。

這不是監督,而是違法侵權。

2. 數據的魔鬼:《個人資料保護法》

長時間、系統性地跟監並記錄一個人的行蹤、交友、生活細節,無論對象是否為公眾人物,都可能構成對其「社會活動」等個人資料的「非法蒐集與利用」。

當手段被認定為違法時,即便目的是為了揭弊,也無法成為免責的理由。
「揭弊」的正義性,不能建立在「違法」的基礎上。

3. 監督的本質:公益性與正當程序

真正的民主監督和揭弊,必須符合兩個核心原則:

• 公益性:揭露的內容必須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不法(如貪腐、舞弊),而非政敵的私人八卦。
• 正當程序:合法的揭弊管道包括「向監察院申訴」、「向政風單位檢舉」、或「透過檢調機關依法舉發」。
若繞過正規程序,選擇以違法偷拍為手段,再透過特定媒體操作,不僅無法獲得法律保護,更會讓揭弊行動蒙上「政治惡鬥」的陰影。

民主發展:我們需要的不是狗仔,而是公義

民主政治需要的是「陽光下的監督」,而不是黑影中的窺視。
當政治競爭手段淪為非法跟拍、侵犯隱私的政治抹黑時,對台灣民主的傷害是深遠的:

• 製造寒蟬效應:
讓政治人物、公務員及相關人士活在被監控的恐懼中,影響其正常判斷與行政效率。
• 焦點模糊:
公眾注意力被轉移至八卦細節,而真正重要的政策與弊案被忽略。
• 合法性崩壞:
以惡制惡的手段,只會讓社會對政治與媒體的信任度持續下滑。

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必須堅持**程序正義與法律底線。
讓我們共同關心、並堅決反對任何以違法或侵犯隱私為手段的政治行為。
也要求所有政治人物、政黨與媒體以身作則,讓監督回歸職務檢視,而非私生活的獵巫。

您的看法呢?您認為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中,監督的界線應該劃在哪裡?
歡迎理性留言,一起為更成熟的民主社會貢獻意見!

#民主監督 #新聞自由 #個資法 #政治倫理 #隱私權 #台灣民主

黃仁勳的台北總部卡關,到底卡在哪裡?今年夏天,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亮相時,信誓旦旦地說要在台灣成立「海外總部」,地點就選在台北市士林北投的「北士科」。這不僅是台灣 AI 產業的一大利多,也是全球產業鏈都在關注的投資消息。然...
02/10/2025

黃仁勳的台北總部卡關,到底卡在哪裡?

今年夏天,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亮相時,信誓旦旦地說要在台灣成立「海外總部」,地點就選在台北市士林北投的「北士科」。這不僅是台灣 AI 產業的一大利多,也是全球產業鏈都在關注的投資消息。

然而,短短幾個月過去,事情卻陷入膠著:原本的合作意向書(MOU)已經到期,總部落地案仍未定案。到底是誰卡住了?

三方角色,一起看清問題核心

這場「卡關戲碼」主要涉及三個角色:

1. 新光人壽(地主)

北士科的 T17、T18 地塊,地上權屬於新壽,期限長達 50 年。新壽強調這是保戶與股東的重要資產,若要移轉給輝達,必須「有合理補償」,不能隨便讓渡。因此,新壽希望能「直接把地上權轉給輝達」,但這樣就會涉及法律程序與價值評估,非常複雜。

👉 簡單來說:新壽怕「資產縮水」,不敢輕易放手。

2. 台北市政府(協調者)

市府表態「全力協助,但要合法合規」。蔣萬安市長提出了兩種方案:

* 由新壽先蓋好大樓,等取得使用執照後再移轉給輝達。
* 新壽與市府合意解約,由市府重新設定地上權給輝達。

問題是,這兩種方案都不容易:第一種拖時間,第二種涉及高額解約補償。市府不願輕易承擔財務風險,也怕外界質疑「圖利特定財團」。

👉 簡單來說:市府怕「違法、挨罵」,所以動作慢。

3. 輝達(投資者)

輝達一開始表達了強烈落地意願,但在細節談判上態度保留。媒體透露,若台北卡住,他們也不排除改去新北、桃園,甚至其他國家。
有了「備案」的輝達,壓力相對較小,也不需要在條件上太快妥協。

👉 簡單來說:輝達「想來,但不缺選項」。

誰的責任比較大?

* 早期(宣布到簽 MOU):
市府招商熱情高,但沒先釐清地上權複雜性,埋下隱憂。
* 中期(MOU 簽訂):
新壽立場最關鍵,因為他們握有土地,卻不敢冒風險讓渡。
* 近期(MOU 到期):
市府與新壽都不願率先妥協;輝達則靜觀其變,隨時保有轉身的可能。

總結一句:卡住的核心還是土地與地上權問題,而市府與新壽誰先讓步,成了關鍵。

為什麼這件事大家都該關心?

因為這不只是輝達要不要來台灣的問題,而是全世界在看:台灣能不能提供一個「又快又穩」的投資環境。
如果一個全球 AI 領導者想落地台灣,卻被拖了大半年還沒決定,對外界來說就是個警訊。

* 對產業:少了一個國際 AI 樞紐,台灣錯失技術與人才的聚集效應。
* 對形象:外資會懷疑台灣的投資效率與制度彈性。
* 對市民:這原本可能是帶來高薪就業與科技聚落的機會,卻可能白白流失。

台灣接下來該怎麼做?

1. 市府要更有魄力:不能只是「依法行政」,要拿出創意解決方案,讓外界看到台灣的效率與誠意。
2. 新壽要有社會責任:除了保戶利益,也要兼顧台灣產業發展的大局。
3. 中央政府要出手:AI 是國家戰略產業,不能讓地方政府單打獨鬥。

最後的提醒

輝達來不來,不只是台北的問題,而是整個台灣投資環境的試金石。
這是一場「誰先讓步」的談判,也是一次「台灣能不能抓住 AI 時代」的考驗。

編輯:此文章由 AI 初步彙整,並經 taiwanese.id 審校與發布。

卓榮泰立院施政報告:2026力推 AI 新十大建設 加速發展半導體、無人機..卓榮泰表示,方案以「關鍵技術」布局前瞻技術,鋪墊AI及經濟前景;以「數位基磐」打造主權AI展現國力等面向,期在2040年創造15兆元以上產值、50萬個就業機會,及...
02/10/2025

卓榮泰立院施政報告:
2026力推 AI 新十大建設 加速發展半導體、無人機
..卓榮泰表示,方案以「關鍵技術」布局前瞻技術,鋪墊AI及經濟前景;以「數位基磐」打造主權AI展現國力等面向,期在2040年創造15兆元以上產值、50萬個就業機會,及建置3個國際級實驗室。

出處:經濟日報/詳全文連結於留言處

矽谷 AI 浪潮襲來!加州首部 AI 安全法,給台灣未來發展的兩大啟示美國加州矽谷,是全球人工智慧(AI)科技的心臟地帶。這片擁有近 4000 萬人口的土地,不僅聚集了 Google、Apple、Nvidia 等科技巨頭,更擁有全美最龐大的...
01/10/2025

矽谷 AI 浪潮襲來!加州首部 AI 安全法,給台灣未來發展的兩大啟示

美國加州矽谷,是全球人工智慧(AI)科技的心臟地帶。這片擁有近 4000 萬人口的土地,不僅聚集了 Google、Apple、Nvidia 等科技巨頭,更擁有全美最龐大的科技人才庫。據估計,加州科技業從業人員高達 150 萬人,其中專精 AI 領域的人才更是數以十萬計,主導著全球 AI 的技術方向與商業應用。
然而,當我們熱烈擁抱 AI 帶來的便利時,一個關鍵問題浮現:AI 發展的安全與規範在哪裡?
針對這個問題,加州最近採取了一個具里程碑意義的行動,這也為正在積極發展 AI 的台灣,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啟示一:
透明度,是 AI 發展的「信任基礎」

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已正式簽署「《邊緣人工智慧透明法案》(SB 53)」,成為美國第一個針對頂尖 AI 模型制定規範的州級法律。這項法案的核心精神並非「禁止」AI 發展,而是要求大型 AI 公司必須做到「信任但需驗證」。
法案主要針對那些開發出最先進、高風險 AI 模型的大公司,提出了兩大關鍵要求:

公開安全框架:
這些公司必須公開發布他們的安全框架,詳細說明他們如何評估和減輕 AI 可能導致的災難性風險(例如模型失控、被用於製造生物武器或大規模網絡攻擊)。

安全事件通報:
必須建立公開的機制,向州政府通報任何重大的 AI 安全事故。同時,法案也納入了吹哨人保護機制,鼓勵公司內部的員工安全地揭露潛在風險。

對台灣的啟示:
加州的立法經驗告訴我們,AI 帶來的衝擊已不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信任問題。台灣在推動各行各業導入 AI 時,也應思考如何建立透明、可監督的機制,要求開發者或導入者說明其 AI 系統的風險、限制與安全措施,這樣民眾才能更安心地使用 AI 服務。

啟示二:
在創新與安全中找到「台灣平衡」

加州 SB 53 法案最巧妙的地方,在於它刻意避免「一刀切」地扼殺創新。它將規範的重點鎖定在年收入高且開發最先進 AI 模型的巨頭企業。

避免扼殺新創:
由於法案針對性強,避免對資源有限的 AI 新創公司施加過重的監管負擔,讓這些小型創新者仍能維持發展速度。

鼓勵公共資源:
法案還規劃了 CalCompute 倡議,旨在提供公共運算資源,協助新創公司和學術界進行安全、公平的 AI 研發。

對台灣的啟示:
AI 絕對是台灣提升國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我們不該盲目跟隨國外法規,而應從台灣的產業結構與社會需求出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分級管理:
學習加州,考慮對不同風險等級的 AI 應用進行分級管理,對高風險應用(如醫療、金融決策)採取更嚴格的透明與審查標準,而對低風險應用保持開放彈性。

鼓勵研發資源共享:
台灣的科研單位和政府是否也能規劃類似 CalCompute 的公共資源,讓缺乏資金的新創團隊或學術界,能更公平地取得 AI 運算資源,鼓勵更多本土創新?

加州這一步,為全球 AI 監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透明度範本。面對 AI 浪潮,台灣社會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科技帶來的風險,轉化為制度創新的機會,確保我們的 AI 未來是安全、可信賴且全民受惠的。

您認為台灣應該優先從哪個領域開始著手建立 AI 規範呢?



當紅色境外勢力的大外宣,正以生活化方式大舉入侵台灣時,台灣政府是否應與企業合作,投資提供全民免費的儲存空間,並建立自有的 Ai資料運算中心?這是一個非常關鍵且複雜的議題,它同時涉及國家安全、資訊主權、經濟發展和個人隱私等多個層面。面對「紅色...
30/09/2025

當紅色境外勢力的大外宣,正以生活化方式大舉入侵台灣時,台灣政府是否應與企業合作,投資提供全民免費的儲存空間,並建立自有的 Ai資料運算中心?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且複雜的議題,它同時涉及國家安全、資訊主權、經濟發展和個人隱私等多個層面。
面對「紅色境外勢力大外宣」以生活化方式入侵,以及全球 AI 競爭加速的背景,台灣政府與企業合作投資「全民免費儲存空間」和「自有 AI 資料運算中心」的提議,有其戰略必要性和挑戰。

建立自有 AI 基礎設施的戰略必要性

政府與企業合作投資這些基礎設施,能帶來以下幾個核心效益:

1. 對抗資訊戰與維護資訊主權

資訊防禦縱深: 如果台灣人民和企業的主要數據(包括生活、工作、研究資料)都儲存在由境外勢力或受其影響的公司伺服器上,將對國家安全構成巨大風險。建立本土且免費的雲端儲存,能有效鼓勵民眾將個人重要數據留在境內,增加資訊防禦的縱深。

防止數據武器化: 自建資料中心意味著數據的管理權和司法管轄權掌握在台灣手上,能阻止特定勢力透過數據監控、分析或操控,來影響台灣的政治、社會乃至個人行為。

2. 提升 AI 國家競爭力

數據與運算力是 AI 的「石油」: AI 模型的訓練需要龐大的優質數據和頂級運算力。自建 AI 資料運算中心(特別是配備最先進的 GPU 叢集)是發展本土 AI 技術、產業應用和大型語言模型的必要條件。

扶植本土產業生態系: 這個運算中心不僅能供政府使用,更能以優惠或免費方式提供給台灣的 AI 新創公司、學術單位和中小企業,加速台灣的數位轉型和 AI 創新。

實行面臨的挑戰與配套措施

然而,要實施這樣大規模的國家級基礎建設,也需要考慮以下挑戰:

面臨挑戰解決配套措施
高昂的投資與維護成本需透過「公私部門協力(PPP)」模式,由政府投入土地和初期硬體建置,並由具備營運能力的台灣科技大廠(如台積電、廣達、鴻海、中華電信等)負責日常維護和技術迭代,確保高效運作。

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
必須同步建立最嚴格的「《數據主權法》或《個人資料保護法》升級版」,明確規範政府與企業對全民數據的使用權限,並引入獨立第三方監督機制。

電費與電力穩定性
數據中心是耗電巨獸,需將其與能源轉型政策結合,優先使用綠色能源,並將電力穩定性納入國家戰略規劃。

民眾信任度
需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公開數據儲存和使用政策,並透過補貼或提供遠超國際巨頭的高規格資安保護,才能有效吸引民眾使用。

結論與建議

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和 AI 競爭,台灣政府與企業合作投資「全民免費儲存空間」和「自有 AI 資料運算中心」不僅可行,更是必要的戰略選擇。
這項投資不單純是硬體建設,它更是台灣鞏固資訊主權、提升國家級資安韌性、並確保在下一波 AI 浪潮中不被邊緣化的關鍵行動。

建議賴政府可以考慮分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戰略數據):
優先建立政府和關鍵基礎設施專用的國家級 AI 運算中心。

第二階段(全民推廣):
在有嚴格隱私保護法規的基礎上,推出針對性且具誘因的免費儲存空間(例如:優先提供給學生、研究人員、公教人員),逐步建立民眾的使用習慣和信任度。

總而言之,這是台灣能否掌握自己數位命運的重大議題,刻不容緩。

#網友投稿
#國家政策建議

為什麼 Google 和 Amazon 發布新 AI 晶片,卻要先通知「他」?AI 教父黃仁勳的真正權力!您知道現在 AI 圈誰說了算嗎?不是您常用的 Google 搜尋,也不是您網購的 Amazon,而是那位總是穿著皮衣、手握「新時代石油...
30/09/2025

為什麼 Google 和 Amazon 發布新 AI 晶片,卻要先通知「他」?AI 教父黃仁勳的真正權力!

您知道現在 AI 圈誰說了算嗎?不是您常用的 Google 搜尋,也不是您網購的 Amazon,而是那位總是穿著皮衣、手握「新時代石油」的男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

最近有個驚人的消息:就連科技巨頭 Google 和 Amazon 在準備召開記者會,宣布他們最新、最強的人工智慧(AI)自研晶片前,都要先知會一聲黃仁勳!
這聽起來可能很像商場上的八卦,但它其實揭示了當前全球 AI 權力結構最真實的面貌。

為什麼「AI 晶片教父」擁有如此大的權力?

Google 和 Amazon 都是萬億級的公司,他們投入鉅資研發自己的 TPU (Google) 和 Trainium/Inferentia (Amazon) 晶片,目的就是要擺脫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但為什麼他們仍要給黃仁勳這個「面子」?
答案就在於黃仁勳與輝達在 AI 供應鏈中扮演的兩個關鍵角色:

1. 運算硬體的「軍火商」:AI 的一切都建立在 GPU 上

無論是現在火紅的 ChatGPT 或是各種生成式 AI 圖像工具,它們的誕生和運作都需要超強大的運算能力。而目前市場上,輝達的 GPU(圖形處理單元)幾乎就是 AI 運算的黃金標準。
即使 Google 和 Amazon 推出自家晶片,但全球絕大多數的 AI 新創公司、大學研究室,甚至是他們自己的許多雲端客戶,用的仍是輝達的 A100 或 H100 晶片。
黃仁勳是這個世界的「AI 基礎建設提供者」。他最清楚市場需求、技術瓶頸和接下來的趨勢。

2. 掌握資金與技術流向的「財務後盾」

黃仁勳不僅賣硬體,他也在扮演整個 AI 生態系的「核心金主」角色。
許多頂尖的 AI 新創公司,從剛開始的模型訓練到後來的商業化,都需要輝達的硬體支持、軟體平台(如 CUDA)以及潛在的投資與合作。黃仁勳知道誰在開發什麼、誰正在快速成長、誰將在未來造成影響。
當他被提前告知 Google 或 Amazon 的新晶片時,他不僅是被知會者,更可能是在衡量這對整個AI 產業鏈的影響,以及他自己將如何應對。

結論:晶片是新石油,他就是管理者

這件「事先通知」的事件,生動地告訴了普羅大眾一個事實:在 AI 時代,誰掌握了最稀缺、最核心的運算資源,誰就擁有權力。
雖然 Google 和 Amazon 都是重量級的競爭者,但黃仁勳和輝達目前仍穩穩地站在 AI 供應鏈的金字塔頂端,如同手握「新石油」的 AI 教父。

您的看法呢? 您認為 Google 或 Amazon 的自研晶片,最終能對輝達的領導地位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嗎?


#賴政府應速投資企業
#免費提供全民資料儲存空間

「早期的 Google 關鍵字搜索引擎,憑藉將使用者導流至第三方平台,為媒體和內容創作者帶來龐大的流量增長,這構成了一個流量共享與互利的生態機制。​然而,隨著 Google 導入 AI 技術,將其功能定位為『答案引擎』,這種平衡機制正受到嚴...
28/09/2025

「早期的 Google 關鍵字搜索引擎,憑藉將使用者導流至第三方平台,為媒體和內容創作者帶來龐大的流量增長,這構成了一個流量共享與互利的生態機制。

​然而,隨著 Google 導入 AI 技術,將其功能定位為『答案引擎』,這種平衡機制正受到嚴峻挑戰。當 AI 直接在搜索結果頁面提供最終內容時,將導致依賴 Google 流量的媒體與內容創作者面臨用戶數和廣告收入的急劇下滑。

​這種模式的轉變,使 Google 成為內容與知識的最終掌握者,完成了對使用者獲取資訊路徑的全面壟斷,並對整個內容產業的永續發展構成了根本性的威脅。」


#台灣需要自己的內容社群平台

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台股市值全球排名第八
27/09/2025

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台股市值全球排名第八

What a leap! Taiwan at for the largest stock markets globally📈!
#跳跳跳乎伊勇-台股市值跳上 #全球第8🎉!

According to online financial media, MarketCapWatch, Taiwan has now surpassed Germany with a total market cap of nearly 3 trillion. This brings Taiwan to the number eight spot globally in terms of the largest stock markets. With a mere 23.3 million population, this is a significant triumph economically!

根據網路財經媒體MarketCapWatch排名,台股市值來到了新的突破,總值約3兆美元,超越德國、瑞士、南韓等國家,躍升第八名,緊追著法國。台灣人口少於其他前十名國家,這次的攀升確屬可貴!

#財經

Address

中山區林森北路159巷4號
Taipei
104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taiwanese.id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