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文化出版社

蔚藍文化出版社 文學歷史、飲食文化、生活保健、商業心理
different ways of life.

帶著好奇的眼光,挖掘生活中的大小事。

帶著好奇的眼光,挖掘生活中的小事,或者理性或者感性,文化、文學、生活總是那麼吸引人。

2013年,蔚藍文化在擁有蔚藍天空與蔚藍海岸的福爾摩沙誕生。它希望,在出版這個充滿可能的領域中,能夠開創出一些令人愉悅的好書:本土的、思考的、敘事的、反省的、前瞻的,最終讓它像座繁花盛開的花園,每天有人來去,或佇足觀賞,或促膝相談,在有志一探人間道理,增長各方知識的閱讀大眾中,提供一個源源不斷的甘泉。它本質上是小規模的,但願,也因此它會比較靈活,比較有機會在嚴酷的商業機制中尋找到自己的蔚藍天空。這是夢想,也是自我鞭策的動力來源。

蔚藍文化出版社期許自己能帶領您在生活中開啟不同的視野。

請多多指教 !

▌蔚藍推推推  #柳營王醮  #新書講座󠀠󠀠全臺唯一「不下海」的王船祭,三年一科、百年傳承。在臺南柳營,王船不送海、不漂流而是「陸上燒王船」。󠀠󠀠傳承百年的「柳營王醮」,為柳營區重要的宗教信仰,亦為大臺南少見的內陸型王醮。從豎燈篙、落壇請旨...
13/10/2025

▌蔚藍推推推 #柳營王醮 #新書講座
󠀠󠀠
全臺唯一「不下海」的王船祭,三年一科、百年傳承。
在臺南柳營,王船不送海、不漂流而是「陸上燒王船」。
󠀠󠀠
傳承百年的「柳營王醮」,為柳營區重要的宗教信仰,亦為大臺南少見的內陸型王醮。從豎燈篙、落壇請旨到焚燒王船,每一步都凝聚了祖靈與信眾的心願。
󠀠󠀠
2022年,「柳營王醮」正式登錄為臺南市民俗,成為柳營區首項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這不只是祭典,更是一場神界巡禮,一場關於信仰、火焰與土地的故事。
󠀠󠀠
透過作者與導演的現場對談,一起看見那場「不下海的王船祭」,如何在土地與人之間,燒出百年不滅的信仰之火。
󠀠󠀠
📖 《柳營王醮》新書講座分享會
10/19(日)上午10:30-12:00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
主講:黃文博(專書作者)、賴建宏(紀錄片導演)
主持:謝金魚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繪本新書講座回顧|畫話之間,創作人權故事​今天傍晚在 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的新書座談中,作者 溫皮 Warmpy 從創作出發,談《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如何以孩子的視角,...
12/10/2025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繪本新書講座回顧|畫話之間,創作人權故事

今天傍晚在 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的新書座談中,作者 溫皮 Warmpy 從創作出發,談《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如何以孩子的視角,溫柔地觸碰威權歷史的陰影。
這本繪本以「聲音」作為記憶的載體,讓親情、歷史與理解在圖像之間慢慢浮現。她也與同樣出版過議題繪本《發現》的作家 恐龍柑仔店 陳威諺對談交流,分享創作中的取捨與點點滴滴。

溫皮談到,她的創作靈感來自許多真實資料與文學作品——例如記錄政治受難者書信的《無法送達的遺書》、以自然聲音描寫記憶的詩集《傷口的花》,以及以行刑前五分鐘為主題的 Podcast《最後的聲音》。在這些素材中,她聽見了花草拂動、車聲、腳步聲——那些藏在歷史與日常之間的細微聲響,成了繪本中最重要的靈感。

在創作過程裡,作者也進行了多次重要修改:原本小男孩在進入奶奶記憶的奇幻過程裡會看到「帽子」,後來她改為「看見奶奶的耳朵」,象徵小男孩主動在記憶中找到奶奶,並與她一同聽見爺爺的聲音。至於「看見爺爺」的畫面,原本打算描繪年輕時的爺爺奶奶,但為了讓情感更直觀,最終改成簡潔卻動人的「戴著帽子的爺爺」。

她也分享書名與視覺設計的演變——從原本詩意的《聽見》,改為更貼近全書主題的現名,並以長型開本象徵聲音的延續。色彩上,小男孩採亮色、奶奶以深藍黑為主,在故事中段逐漸融合,象徵兩個世代的記憶開始交會。
溫皮提到:這本書想談的,其實是主動理解——孩子主動傾聽、主動提問,也讓我們學會去理解不同世代的聲音。

座談後半段的對談與問答,則延伸至「如何將人權故事轉譯為繪本」。
兩位作者都提到,從原來的創作轉向人權議題時,挑戰是「如何在轉譯中保持誠實」——在視角與語言間尋找平衡,不讓故事變成說教。討論也延伸到中文繪本中狀聲詞的運用與速寫練習的意義。兩位作者都認為,真正的靈感往往來自親身接觸與口述歷史,遠比資料或媒體更能觸動創作。

📚 下個週末,還有三場新書活動!
其中兩場是親子共讀繪本場,一場聚焦於《窗》的裝幀與設計——「裝幀中的窗,窗裡的故事」。
報名連結在留言區,歡迎大家一起參加 🌿

📸 《窗》繪本新書講座回顧|窗裡窗外,不為人知的創傷​今天下午在底加書店,我們與《窗》的作者藍蘭,以及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老師,一起談那些曾被關上的門與窗,也討論那些試圖被打開的心。​藍蘭分享了從人權工作坊發想至出版的歷程,包含她如何...
11/10/2025

📸 《窗》繪本新書講座回顧|窗裡窗外,不為人知的創傷

今天下午在底加書店,我們與《窗》的作者藍蘭,以及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老師,一起談那些曾被關上的門與窗,也討論那些試圖被打開的心。

藍蘭分享了從人權工作坊發想至出版的歷程,包含她如何觀察、發想、並在創作中不斷修改,最終以透明頁與手繪筆觸呈現「可見」與「不可見」的恐懼。
彭仁郁老師則以長年研究政治暴力創傷的經驗,談及不同政治受難者家屬的經驗與樣貌,政治創傷經驗如何在世代間延續,也分享了她在閱讀《窗》時感受到的共鳴與思考。

謝謝所有到場的讀者朋友,讓這場關於「窗裡窗外」的對話,有了更多回聲。

📅 明天下午四點半,在現流書店還有另一場新書活動——「畫話之間,創作人權故事」,邀請《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作者溫皮,以及繪本作家陳威諺對談。
下週週末也還有兩場繪本導讀活動與一場新書講座,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共讀人權故事|打開故事的窗,聆聽歷史的聲音
適合國小中高年級親子、對歷史或繪本創作有興趣的大小讀者

🧸 臺南繪本親子共讀場
10/18(六)15:00–16:30
地點:泥巴球繪本屋(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36巷43弄14號)
講者:董淑貞(藝術教育工作者)

🌿 臺北繪本親子共讀場
10/19(日)14:00–15:00
地點:樂暢親子共學空間(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78巷4弄5號2樓)
講者:蘇若嫻(幼兒教育與親子共讀講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主題對談場|裝幀中的窗,窗裡的故事
10/18(六)19:00–20:30
地點:市民書店(台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四段25號)
講者:藍蘭(作者)、蘇維(書籍藝術家)
《窗》以透明頁的設計,讓「可見」與「不可見」的恐懼逐步顯影。
在這場對談中,作者與書籍藝術家將分享故事如何透過圖像與裝幀延伸成「閱讀的情緒」,邀請你一起窺探繪本裡那扇通往記憶的窗。
👉 報名請見留言

▌蔚藍推推推  #窗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一道窗、一個聲音,帶我們看見與聽見那個年代的故事。自由來臨之前,有些家庭只能緊閉窗戶。有些孩子,則在風聲、雨聲裡,聽見大人未說出的秘密。​《窗》與《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10/10/2025

▌蔚藍推推推 #窗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 一道窗、一個聲音,帶我們看見與聽見那個年代的故事。
自由來臨之前,有些家庭只能緊閉窗戶。
有些孩子,則在風聲、雨聲裡,聽見大人未說出的秘密。

《窗》與《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兩本來自「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的得獎作品,
從孩子的視角,觸碰威權時期留下的創傷與沉默。
它們不是說教的歷史,而是從生活細節中開出理解的花。

10 月,我們邀請你與孩子,一起打開這兩扇窗——
用閱讀,看見恐懼如何被轉化為理解;
用共讀,聽見歷史如何在記憶中迴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共讀人權故事|打開故事的窗,聆聽歷史的聲音
👩‍👦 適合國小中高年級親子、對歷史或繪本創作有興趣的大小讀者
📍 臺南繪本親子共讀場
📅 10/18(六)15:00–16:30
地點:泥巴球繪本屋(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36巷43弄14號)
講者:董淑貞(藝術教育工作者)
📍 臺北繪本親子共讀場
📅 10/19(日)14:00–15:00
地點:樂暢親子共學空間(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78巷4弄5號2樓)
講者:蘇若嫻(幼兒教育與親子共讀講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主題對談場|裝幀中的窗,窗裡的故事
📅 10/18(六)19:00–20:30
地點:市民書店(台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四段25號)
講者:藍蘭(作者)、蘇維(書籍藝術家)

《窗》以透明頁的設計,讓「可見」與「不可見」的恐懼逐步顯影。
在這場對談中,作者與書籍藝術家將分享故事如何透過圖像與裝幀延伸成「閱讀的情緒」,邀請你一起窺探繪本裡那扇通往記憶的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報名請見留言。
📚 一起透過繪本,看見歷史裡的光,聽見記憶中的聲音。

🌕 講題|窗裡窗外,不為人知的創傷📅 10/11(六)14:30–16:00📍 底加書店(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中秋剛過,我們談團圓,也談那些缺席的團圓。在威權時期,有些家庭的等待,永遠沒有答案。《窗》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
09/10/2025

🌕 講題|窗裡窗外,不為人知的創傷

📅 10/11(六)14:30–16:00
📍 底加書店(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

中秋剛過,我們談團圓,也談那些缺席的團圓。
在威權時期,有些家庭的等待,永遠沒有答案。

《窗》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描繪「獄外之囚」家庭的日常。
媽媽總是反覆檢查門窗、害怕聲響,
而孩子眼中的世界卻依然有花開花落——
同一個家,兩種世界,一道窗,隔出不同的恐懼與理解。

在這場講座中,
作者藍蘭將與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對談,
從創作與研究的雙重視角,
探討那些「窗裡窗外」不為人知的創傷,
以及繪本如何成為理解與療癒的媒介。

講者:藍蘭(作者)×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主持人:謝爾庭(蔚藍文化執行編輯)
👉 報名請見留言

🎨 講題|畫話之間,創作人權故事📅 10/12(日)16:30–18:00📍 現流冊店(台北市重慶北路二段70巷15號1樓)有時,聲音能說出記憶。在戒嚴的時代裡,每一聲風、雨、警鈴、碰撞,都可能藏著恐懼、警覺與不安。《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
09/10/2025

🎨 講題|畫話之間,創作人權故事

📅 10/12(日)16:30–18:00
📍 現流冊店(台北市重慶北路二段70巷15號1樓)

有時,聲音能說出記憶。
在戒嚴的時代裡,每一聲風、雨、警鈴、碰撞,
都可能藏著恐懼、警覺與不安。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透過祖孫對「聲音」的不同詮釋,
描繪兩個世代之間對歷史的理解差異——
孩子聽見自然的聲響,奶奶卻聽見時代的殘響。

這場講座邀請作者溫皮與《發現》作者陳威諺,
從創作經驗出發,談如何透過繪本語言,
轉譯威權歷史、表達人權議題,
在「畫」與「話」之間,聆聽故事,也重構記憶。

講者:溫皮(作者)× 陳威諺(繪本作家)
主持人:謝爾庭(蔚藍文化執行編輯)
👉 報名請見留言

▌蔚藍推推推  #那些後到的人  #信義講堂曾經以軍眷文化著稱的高雄眷村,如今正經歷一場靜靜進行的轉變。「以住代護」讓新一代的居民進駐黃埔新村、建業新村、樂群村,他們不見得來自眷村,卻以生活者的姿態,參與、修復、共生於老宅之中,開展一場關於...
09/10/2025

▌蔚藍推推推 #那些後到的人 #信義講堂

曾經以軍眷文化著稱的高雄眷村,如今正經歷一場靜靜進行的轉變。

「以住代護」讓新一代的居民進駐黃埔新村、建業新村、樂群村,他們不見得來自眷村,卻以生活者的姿態,參與、修復、共生於老宅之中,開展一場關於保存與再生、記憶與創造的生活實驗。

跟著眷村偵探郭銘哲老師,一起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高雄的故事。

📍 信義學堂 第四季講座
📍 品味眷村飲食、藝術、生活實驗,看見「以住代護」的新風景
📍 日期|10/14(二)19:00
📍 地點|信義學堂
📍 立即報名 ➡️ https://www.sinyischool.org.tw/course/view/1164

台北《那些後到的人》講座預告 |
信義學堂 | 10/14(二)19:30 - 21:00
信義學堂 第四季講座
八月甫結束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舉辦的人文社會議題探索工作坊,帶領報名者先在從講座進入《那些後到的人》書中的世界,用完午餐,下午直接進到鳳山黃埔新村走讀,和書裡的村民面對面交流。
接著八月底,受「旅讀」雜誌邀請,在台南分享了同一個講題,現場互動熱絡。
這次謝謝「蔚藍文化」出版社與「信義學堂」的安排,下周二,10/14晚上,即將快閃台北,在信義學堂分享「以住代護」的新風景,看看新世紀裡持續在累積的眷村故事。
這場很特別,也會花點時間和大家分享高雄陸、海、空三個眷區的在地特色飲食。帶你從另一個視角深度認識高雄。

#

・名額有限,報名進入倒數!
・本場僅開放 實體講座,不提供線上直播,千萬別錯過親臨現場的機會!

📍 日期|10/14(二)19:00
📍 地點|信義學堂

・立即報名 ➡️ 報名連結 在留言框
我們下周台北見!

▌蔚藍好朋友  #今天遇見第三人生  #精選書摘󠀠󠀠在不久的將來,百歲人瑞將不再稀奇,而是尋常之事,且任何人都會同意,比起活得長久,健健康康地長命百歲才是最重要的。為了延長健康的壽命,我們需要時時探究上壽的祕訣,積極實踐,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07/10/2025

▌蔚藍好朋友 #今天遇見第三人生 #精選書摘
󠀠󠀠
在不久的將來,百歲人瑞將不再稀奇,而是尋常之事,且任何人都會同意,比起活得長久,健健康康地長命百歲才是最重要的。為了延長健康的壽命,我們需要時時探究上壽的祕訣,積極實踐,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本書作者、韓國長照醫師金珍賢,觀察不少90歲後頭腦清晰、行動自如的老人家,他們生活都很規律。她的外公就是典型例子,到97歲也沒高血壓、糖尿病,每天凌晨5點起床下田,騎車閒晃,打理家裡大小事,靠種田養大8口人。...

▌蔚藍聊聊天  #蔚藍書店  #過度付出  #蔚藍五月天 🫠你是否也(被)期待自己總是能「搞定一切」? ​2019年編輯出版過一位  #律師小益 的圖文書,他分享在他大一就讀法律系時,家裡就時不時接到鄰居或親戚的來電,希望他能幫忙解決罰單、...
07/10/2025

▌蔚藍聊聊天 #蔚藍書店 #過度付出 #蔚藍五月天
🫠你是否也(被)期待自己總是能「搞定一切」?

2019年編輯出版過一位 #律師小益 的圖文書,他分享在他大一就讀法律系時,家裡就時不時接到鄰居或親戚的來電,希望他能幫忙解決罰單、糾紛,或對訴訟案件提供意見;在醫院急診室擔任護理師的妹妹,也常常受親戚朋友所託,安排床位、諮詢處方……類似這樣的情況族繁不及備載。

通常這些被託付的人,都擁有可辨識的專業,在領域裡有一定的成就與影響力。於是他們也願意承攬下委託,盡心盡力提供協助。更有甚者,他們在沒有接獲求助前就主動幫忙,提供建議,有時甚至直接替對方著想,把事情「一鍵搞定」,甚至沒有跟對方商量過,只因為他們覺得「應該要這麼做」。

來做個小測驗——

◼在人際關係裡,你是否:
✓總想到先照顧別人的情緒,再照顧自己?
✓為了支持伴侶,犧牲自己的情緒、健康或經濟?
✓腦袋裝滿大量關於他人的資訊──記得所有人生日、誰喜歡哪種類型的起司或紅酒、誰不喜歡吹冷氣、誰很討厭吃蔬菜等等。

◼在工作場合,你是否:
✓承擔不屬於你的工作,卻又心生怨懟?
✓在心裡想說「不」的時候,說「好」。
✓習慣「先跳下去解決問題」,即使沒人開口請求?

◼在家庭中,你是否:
✓幫孩子做他們其實可以自己完成的事?
✓害怕他們失敗,總替他們擋下後果?

如果上述的任何一個問題引起你的共鳴,那麼你有很高的機率樣屬於「過度付出」、「過度包容」,甚至是「過度負責」的人。這些在心理學上都是常見的相互依附(互累)行為;此外,做得太多、感受太豐沛、過度控制和領導、不斷想說服或哄騙他人……等等也都是互累的症狀。

▌過度付出,讓我們筋疲力竭

中年律師安德莉亞,幾乎是個完美的人——她把兩個精力充沛的學齡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善盡配偶的責任,更是他人眼中可靠的親友。於此同時,她每周在事務所工作六十個小時,還能在社區活動中心擔任志工、在小孩的學校擔任家長會長,更主動為她的密友圈安排有趣的冒險活動。更甚者,她身邊所有人在遇到問題時,都會直覺地找她。無論是需要建議觀點或是安慰開導,安德莉亞都全力奉陪,適時地開個玩笑、遞出衛生紙,或是提出清楚的解決方式……

你很可能會想: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答案是,她做不到。但她堅持下去,把自己逼到極限,努力對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堅持一切都「沒事」。

▌改變,是有可能的

心理諮商師泰瑞‧科爾(Terri Cole)見過無數能幹又盡責的人——企業執行長、高層主管、備受讚譽的藝術家、超級能幹的母親……安德莉亞是其中之一。雖然她們每一位都有著獨特的處境,但她們也幾乎都出現「 #高功能共依存」(High-Functioning Codependency)、互累的症狀,使她們總是疲憊,隨時忙碌、隨時操心,只剩下極少的時間留給自己。他們潛意識地相信,全世界的重量都壓在她們身上,只有她們能把錯誤修正過來。最終,人生只剩下一張永遠劃不完的待辦清單;曾經喜歡的事,變成例行公事;人際關係裡的快樂,被疲憊和怨懟取代。

在二十多年的諮商經驗裡,泰瑞‧科爾(Terri Cole)同時也見證了無數諮商病人和課堂學生的改變。對安德莉亞和我們所有人而言,首先,我們得學會分辨:哪些是我們的責任,哪些不是。

放下你過度負責與助人的反射動作,就能為你打開新的門,在人生中所有領域發光發熱。當你學會「不把別人街道上的事搬到自己街道來做」,你會發現,蛻變並非遙不可及。你最終的成功,取決於你是否願意敞開心胸,與自我建立新的關係。如此一來,對於你的人際關係、你和周遭世界的連結等等,都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 #過度付出: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擺脫隱性的心理依賴》是一趟從「過度」回到「剛剛好」的療癒之旅。希望你讀完這本書,能學會放下過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保留真正重要的,然後用更多力氣去愛自己、享受生活。

我們都是多麼努力的人啊——但,是時候適可而止了。

#完整圖文版在留言區唷

▌蔚藍推推推  #《窗》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但在威權時期,有些座位永遠空著,有些等待永遠沒有答案。​📖 《窗》── 孩子看見花開花落,母親卻只看見恐懼。📖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孫子...
06/10/2025

▌蔚藍推推推 #《窗》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
但在威權時期,有些座位永遠空著,有些等待永遠沒有答案。

📖 《窗》── 孩子看見花開花落,母親卻只看見恐懼。
📖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孫子聽見風聲雨聲,奶奶卻聽見警鈴與哭泣。

10 月,我們用兩場新書講座,帶大家走進那些不完整的團圓。
👉 詳細資訊請見留言。

▌蔚藍推推推  #《神奇漢藥房》​逐家中秋平安快樂《神奇漢藥房》與神奇的作者陳芊榕要前進法蘭克福了!
06/10/2025

▌蔚藍推推推 #《神奇漢藥房》

逐家中秋平安快樂
《神奇漢藥房》與神奇的作者陳芊榕要前進法蘭克福了!

逐家 八月半平安快樂^^

後禮拜我欲去德國法蘭克福冊展,我會tshuā兩場活動,那紹介漢藥文化那簡單用英語予外國人認捌咱台灣文化。

歡迎德國的鄉親鬥相報來耍!

這是《神奇漢藥房》第一擺出國辦活動,歡迎逐家鬥宣傳😄

-----------------
中秋平安快樂

下禮拜我要去參加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在下周六我有兩個工作坊活動,我會帶大家做漢方香包,歡迎德國鄉親來玩!

這次活動中文標題:用香氣認識漢藥 以手作漫遊台灣
正忠中藥行中藥行老闆娘幫我想出來的,好厲害!

另外,也很剛好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資源系主任-張文德主任,人正在荷蘭當客座教授,當天也會過去幫忙做漢藥專有名詞翻譯。

《神奇漢藥房》在台灣已辦超過35場分享會,第一次要出國辦工作坊,要用破爛的英文介紹漢藥房這本書還有帶外國人做香包,真是既緊張又興奮XD

大家如果有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外國鄉親朋友,歡迎幫忙宣傳,謝謝大家

--------------------

Handmade Herbal Sachet Workshop
Discover Taiwanese Herbs Through Scents – A Handmade Journey Across Taiwan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Taiwanese herbal medicine through the art of scent. In this workshop, you'll create your own herbal sachet and explore the fusion of tradition and creativity.
Speaker|Tân Tshian-iông
Speaker|Winder Wen-Te Chang
Date & Time|October 18, 2025 (Saturday)
Session 1|11:00 AM – 12:00 PM
Session 2|2:00 PM – 3:00 PM
Participants|Limited to 8–10 people – small group for a richer experience!
Location|Taiwan Pavilion, Hall 6.0 D55, Frankfurt Messe , Germany

▌蔚藍推推推  #《窗》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十月,曾被稱作「光輝十月」,卻也留下了威權時期的陰影與創傷。許多家庭在政治暴力下成為「獄外之囚」,他們的恐懼與沉默,往往難以言說。今年出版的《窗》與《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
05/10/2025

▌蔚藍推推推 #《窗》 #《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

十月,曾被稱作「光輝十月」,卻也留下了威權時期的陰影與創傷。許多家庭在政治暴力下成為「獄外之囚」,他們的恐懼與沉默,往往難以言說。今年出版的《窗》與《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兩本繪本,分別透過「窗」與「聲音」的隱喻,帶領我們理解那段時代如何滲入日常生活。本月的兩場新書講座,邀請創作者與研究者展開對談,與讀者一同凝視歷史的傷痕,並思考自由與記憶的重量。

窗裡窗外,不為人知的創傷:《窗》繪本新書講座(議題對談場)

《窗》不僅是一本繪本,更是一扇引向威權時期創傷記憶的入口。本場活動特別邀請作者藍蘭與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展開對談,深入討論「獄外之囚」家庭的經驗如何透過繪本形式被書寫與再現。透過創作者與學者的雙重視角,帶領觀眾一同思考「窗裡窗外」那些不為人知的傷痕。

時間:10/11(六)14:30-16:00
地點:底加書店(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24巷13號B1)
講者:藍蘭(作者)、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主持人:謝爾庭(蔚藍文化執行編輯)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nqkyQ5Tamr8bLaAA

畫話之間,創作人權故事:《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繪本新書講座(創作對談場)

繪本《我的奶奶,總是聽見奇怪的聲音》以祖孫間對聲音的不同詮釋,呈現戒嚴時代潛伏在生活細節裡的不安。本場活動邀請作者溫皮與《發現》作者陳威諺進行對談,分享兩位創作者如何透過繪本語言,轉譯威權歷史的記憶與情緒。現場將帶領觀眾走入「畫話之間」,理解繪本如何成為承載人權故事的重要媒介。

時間:10/12(日)16:30-18:00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重慶北路二段70巷15號1樓)
講者:溫皮(作者)、陳威諺(繪本作家)
主持人:謝爾庭(蔚藍文化執行編輯)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9TQMk7r7k83acmHS7

之後還有系列講座以及親子繪本共讀場,歡迎大家參加!

Address

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1段176號5樓之 1
Taipei
11040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蔚藍文化出版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蔚藍文化出版社: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