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思服務學習,yes!

台灣也思服務學習,yes! 也思專線02-87320827

服務由愛開始,學習從心出發!

也思於民國102年7月6日正式成立為社團法人,致力推廣以服務-學習為主軸的多元教學,希望深耕培力社區公民素養,特別是將教育資源帶到遠鄉地區,促成公平的優質教育。
也思雖沒有達人顯貴當靠山,卻有很多貴人關注相挺。
經過多年累積的經驗學習,也思團隊不斷精研教學法,以杜威的經驗教育為基礎,以概念為本的問題導向教學法為鷹架,將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教學媒介,引領學生系統地收集資料,學習理解問題,覺察自己在議題中的處境和責任,啟發思辨與創新的能力,進而落實公民行動方案。
如今,我們秉持著推廣「永續發展教育」的信念,持續在教育現場的夾縫中爭取實踐的空間,明知路程崎嶇難行,但是跟著一群人一起走,可以走得比較遠!
歡迎您成為支撐「永續發展教育」的一員,持續關注台灣公民素養教育!

📖 《讀.隱書坊》第七集:有人真的能夠理解我嗎?淺談特教生及其家庭🎧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nl6Rov ​本集主持人:羽超本集來賓:張慧嬅心理師​本集再度邀請張慧嬅諮商心理師,從心理師的角度談談「特教」的真實樣貌...
07/11/2025

📖 《讀.隱書坊》第七集:有人真的能夠理解我嗎?淺談特教生及其家庭
🎧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nl6Rov

本集主持人:羽超
本集來賓:張慧嬅心理師

本集再度邀請張慧嬅諮商心理師,從心理師的角度談談「特教」的真實樣貌。她是一位深耕特教現場十多年的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許多家長的陪伴者與心靈支撐
從「努力就能成功」的迷思,到「看見能力而非限制」的教育之心,也談到文化、社會與家庭在特教議題上的誤解與掙扎

✨ 本集節目亮點
1️⃣ 特教的真實樣貌
社會對「特教」的理解仍有誤解,很多孩子「看起來好好的」,卻在情緒與學習上吃力
我們太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卻忽略了限制的存在
「我們往往看不到別人的痛苦,就以為那不存在。」

2️⃣ 看見能力,而非限制
羽超老師分享,他曾邀請一位情緒障礙學生參與 Podcast 錄製。那一刻,孩子因為找到自己的舞台而閃閃發光
教育的任務不是糾正不足,而是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舞台
「當人相信自己能做到,就會產生力量。」

3️⃣ 理解,才是最深的教育
每位家長都在愛與疲憊之間努力生存,他們的焦慮、無力與沉默,其實是另一種求生方式
「如果我們願意多靠近一點、多理解一點,也許就能看到另一個故事。」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9gmm3

🎧 立即收聽本集節目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雁行共好-s4ep7-讀隱書坊-有人真的能夠理解我嗎/?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 下集預告:由小花老師帶來的破繭想像室:那些我們還能創造的新方法

台灣社會退縮與拒學現象日益普遍,家庭與教育現場都在承受無聲的壓力😢立即報名2025 抽絲剝繭論壇 👉 https://yessla.pse.is/8av7wr ​你身邊也有拒/懼學的孩子嗎?​當孩子從拒學到退縮在家中,與社會失去連結,家庭承...
06/11/2025

台灣社會退縮與拒學現象日益普遍,家庭與教育現場都在承受無聲的壓力😢
立即報名2025 抽絲剝繭論壇 👉 https://yessla.pse.is/8av7wr

你身邊也有拒/懼學的孩子嗎?

當孩子從拒學到退縮在家中,與社會失去連結,家庭承受龐大壓力,老師們束手無策,而大眾對社會退縮者的異樣眼光和觀感更加深了社會對這些孩子的誤解

今年也思再次舉辦「2025 抽絲剝繭論壇:理解社會退縮,承接家庭孤影」活動
論壇活動匯聚也思研究團隊的學者專家,及心理師、教師與家長的觀點分享,從研究、實務與生命故事出發,期望讓大家更理解退縮的成因與退縮家庭困境,一起思考支持與陪伴的可能🤗

理解社會退縮,承接家庭孤影。讓我們在對話中,為退縮者與世界重新搭起連結的橋樑🤝

「2025 抽絲剝繭論壇 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12/20(六)09:30~16:30(09:00 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 活動對象:老師、家長、心理師、社工,以及關注青少年成長與教育議題的民眾
💰 報名費用:一般票$500元、優待票$300元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第二十四集: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馬上收聽《逗陣淘學趣》Podcast 👉 https://reurl.cc/MMv5Y3 ​孩子被保護得太好,真的比較幸福嗎?而老師,又如何在緊湊的體制裡,找到教育的熱情?本集邀請到曾...
05/11/2025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
🎈第二十四集: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
馬上收聽《逗陣淘學趣》Podcast 👉 https://reurl.cc/MMv5Y3

孩子被保護得太好,真的比較幸福嗎?
而老師,又如何在緊湊的體制裡,找到教育的熱情?
本集邀請到曾任台北市私立小學教師的Kent,透過他的分享,看見學習的更多可能

節目重點搶先看👇
🔹學校之外的學習,才是真正的成長現場

「共學」是從對話與觀察中,彼此啟發
教育的意義,在於讓人重新看見世界,也理解自己

🔹老師與家長,都是孩子的共學者

孩子被照顧得很好,卻可能少了面對挑戰的機會
陪孩子一起探索、而非替他安排,才是最好的學習禮物

🔹保持好奇,讓學習延伸

不論年紀,當我們願意提問、願意理解,學習就不會停止
「不管你年輕還是年長,都要一直保持好奇跟熱情。因為好奇心和熱情會讓人不斷成長,也能從不同的人身上看到新的觀點。」

⋯⋯⋯⋯⋯⋯⋯⋯⋯⋯⋯⋯⋯⋯⋯⋯⋯⋯

官網收聽連結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逗陣淘學趣-s2ep24-保持好奇_把握共學機會/?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逗陣淘學趣》下集預告
11/12 中午12:00將播出「原來~學習是」

#台灣也思 ​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逗陣淘學趣 #服務學習

📖 《讀.隱書坊》第六集:正向教養也太難了吧!一起來分享失敗經驗🎧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Qa8nO0 ​本集主持人:羽超本集來賓:張慧嬅心理師​本集節目由主持人羽超邀請同樣深受阿德勒心理學啟發的張慧嬅心理師,一起...
31/10/2025

📖 《讀.隱書坊》第六集:正向教養也太難了吧!一起來分享失敗經驗
🎧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Qa8nO0

本集主持人:羽超
本集來賓:張慧嬅心理師

本集節目由主持人羽超邀請同樣深受阿德勒心理學啟發的張慧嬅心理師,一起聊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從教養現場出發,談談父母在疲憊與挫折中,如何重新學會愛與被愛

✨ 本集節目亮點
1️⃣ 理論之外,父母也需要被理解
再多的教養理論,也難敵現實的疲憊
父母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太累、太滿了,因此「照顧自己」是愛孩子的第一步

2️⃣ 教養是對自己的修煉
孩子的哭鬧,常勾出父母內在未被理解的焦慮
理解自己、修復自己,才能用穩定與溫柔回應孩子

3️⃣ 修復從道歉與連結開始
教養不是做一百分的父母,而是願意在錯誤後,重新擁抱孩子、擁抱自己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9gmm3

🎧 立即收聽本集節目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雁行共好-s4ep6-讀隱書坊-正向教養也太難了吧!/?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 下集預告:羽超與慧嬅心理師將討論關於特教生及家長遇到的困境及阻礙,敬請準時收聽!

「聽故事」在孩子心中是令人興奮、期待的事,繪本共讀不只是聽故事,更能化身為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夥伴 🔎​也思免費親子共讀活動報名中 👉 https://yessla.pse.is/89lk4c​在家看繪本也可以,為什麼要帶孩子參加親子共讀活動?...
30/10/2025

「聽故事」在孩子心中是令人興奮、期待的事,
繪本共讀不只是聽故事,更能化身為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夥伴 🔎

也思免費親子共讀活動報名中 👉 https://yessla.pse.is/89lk4c

在家看繪本也可以,為什麼要帶孩子參加親子共讀活動?🤔

也思的親子共讀活動,除了讓爸爸媽媽陪伴小朋友用好奇心探索世界、擁有
從玩樂中學習的親子時光

更希望能讓可愛的「水滴家族」帶著孩子將學習到的水資源保育知識化為行動,
將永續從理念轉化為日常中的生活習慣,讓世界更美麗 🤗

了解也思免費親子共讀活動 👉 https://yessla.pse.is/89lk4c

「活動資訊」

🕐 時間:11/29、12/6(六),共兩個場次,14:00-17:00
📍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 廣慈分館
💰 費用:免費
👥 對象:5-7歲親子家庭,每個場次限 7 組(一位大人+一位小孩)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線上讀書會報名開跑!立即報名 👉 https://yessla.pse.is/89gmm3 ​由諮商心理師 葉羽超老師 帶領導讀,透過書中視角,搭起理解與陪伴的橋樑,嘗試用更溫柔的眼光認識身邊的人,...
29/10/2025

📚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線上讀書會報名開跑!
立即報名 👉 https://yessla.pse.is/89gmm3

由諮商心理師 葉羽超老師 帶領導讀,透過書中視角,搭起理解與陪伴的橋樑,嘗試用更溫柔的眼光認識身邊的人,看見特教生多元而獨特的面向

羽超老師目前在慈濟大學學生諮商中心資源教室擔任輔導員,長期在工作場域中與特教生並肩同行,傾聽他們的聲音,也陪伴他們的日常

自研究所時期接觸阿德勒心理學以來,羽超老師深受啟發,發現其中的理念不僅能與專業結合,更能貼近自己的生命經驗,幫助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作為特殊教育領域的實務工作者,羽超老師想在本次的讀書會中,與大家分享阿德勒理論如何在特殊教育現場中被應用,並帶領我們一起思考

「閱讀是一座橋樑,期望大家能透過閱讀練習貼近和理解周圍的人。」

歡迎大家嘗試用阿德勒的視角看見特教生的不同面向

活動時間:11/24 ~ 1/5 每週一 20:00 ~ 21:30
線上讀書會費用:每本書 $300,共 7 次讀書會
參加方式:Google Meet(報名後提供連結)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第二十三集:探索動機,勇敢嘗試馬上收聽《逗陣淘學趣》Podcast 👉https://reurl.cc/2lMvMm ​有時候,學習並不只是為了成績或職涯,而是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但是當學習被視為競爭,我們往往忘了...
29/10/2025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
🎈第二十三集:探索動機,勇敢嘗試
馬上收聽《逗陣淘學趣》Podcast 👉https://reurl.cc/2lMvMm

有時候,學習並不只是為了成績或職涯,而是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但是當學習被視為競爭,我們往往忘了它原本的樣子
本集淘學趣邀請的來賓「嘉嘉」,他的故事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世代轉變下的焦慮與勇氣,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為何而學?

節目重點搶先看👇
🔹一株植物的電商之路
植物電商興起與結束的背後,是面對市場現實的學習歷程

🔹從創業學到的事:為自己負責
創業不只是找錢,而是培養獨立思考與承擔決策的勇氣

🔹學習的核心:動機讓人生有方向
找到「為什麼」比「怎麼學」更重要,動機才是讓人持續成長的力量
「想做的事,就去嘗試。學習一定要有動機,否則半途而廢的機會很大。」

⋯⋯⋯⋯⋯⋯⋯⋯⋯⋯⋯⋯⋯⋯⋯⋯⋯⋯

官網收聽連結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逗陣淘學趣-s2ep23-探索動機_勇敢嘗試/?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逗陣淘學趣》下集預告
11/5 中午12:00將播出「保持好奇,把握共學機會」

#台灣也思 ​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逗陣淘學趣 #服務學習

「我們因為這場在職培訓,對彼此更加信任、更加敞開。」日前也思工作團隊在台北、宜蘭共進行共四次的心理劇團體培訓,透過心理劇的互動與內在探索過程,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共識,提升團隊向心力也思協會對我們而言,不只是一個賺取生活費的工作場所,更...
28/10/2025

「我們因為這場在職培訓,對彼此更加信任、更加敞開。」

日前也思工作團隊在台北、宜蘭共進行共四次的心理劇團體培訓,透過心理劇的互動與內在探索過程,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共識,提升團隊向心力

也思協會對我們而言,不只是一個賺取生活費的工作場所,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與生命經驗中,能感受到人際關係支持與自我實現、價值感的重要團隊🤝

有不擅長的事情沒關係,犯錯也沒關係,團隊接納並允許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存在🤗

我們期望未來可以有更多能向內探索自我、向外探索關係的培訓活動,特別是在新血加入時,能使夥伴更快融入團隊,拉近彼此的距離

閱讀全文 ➡️ https://yessla.pse.is/8a44u5

📖 《讀.隱書坊》第五集:在教育之路上的修復之道:重新與人事物連結,創造可能性🎧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WOjj7x ​本集主持人:淑真本集來賓:張慈宜教授、Anita秘書長當孩子拒學,家長往往比誰都焦慮這集節目將...
24/10/2025

📖 《讀.隱書坊》第五集:在教育之路上的修復之道:重新與人事物連結,創造可能性
🎧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WOjj7x

本集主持人:淑真
本集來賓:張慈宜教授、Anita秘書長

當孩子拒學,家長往往比誰都焦慮
這集節目將透過《教育會傷人》三位作者的對談,繼續探討「拒學與教育傷害」的議題

✨ 本集節目亮點
1️⃣ 當孩子拒學,家長更需要被理解
拒學的焦慮不只在孩子,也在家長。學會「放下控制」,讓彼此重新呼吸

2️⃣ 教育,不只是課本裡的事
拒學可能成為孩子探索自我的起點,當家長願意鬆手,孩子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3️⃣ 教育,是改變人的力量
教育就像一把尺,丈量著每一個人,有人流血,有人奮進,但它仍是最能改變人的力量
教育真正的力量,是讓人重新被看見、被滋養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88upe

🎧 立即收聽本集節目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雁行共好-s4ep5-讀隱書坊-在教育之路上的修復之/?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 下集預告:聽聽羽超和慧嬅心理師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談談在「做不到」的時候,怎麼重新找回愛的力量

您喜歡陪同孩子一起讀繪本、探索新世界嗎?📖快來報名免費親子共讀活動👉 https://yessla.pse.is/89lk4c ​誠摯邀請爸爸媽媽偕同孩子,與《水滴蹦蹦跳跳》的水滴家族們一起到台東瑞源村冒險,探訪當地景點特色,並認識在地先民...
22/10/2025

您喜歡陪同孩子一起讀繪本、探索新世界嗎?📖
快來報名免費親子共讀活動👉 https://yessla.pse.is/89lk4c

誠摯邀請爸爸媽媽偕同孩子,與《水滴蹦蹦跳跳》的水滴家族們一起到台東瑞源村冒險,探訪當地景點特色,並認識在地先民飲水思源、珍惜水資源的故事。
閱讀過後,我們將以實際行動向台北地區居民宣導日常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發揮守護永續資源影響力,盡一份地球公民責任🤗

讓共讀、陪伴與永續行動,成為孩子生活裡最自然的日常💓

🕐 時間:11/29、12/6(六),共兩個場次,14:00-17:00
📍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 廣慈分館
💰 費用:免費
👥 對象:5-7歲親子家庭,每個場次限 7 組(一位大人+一位小孩)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第二十二集:有挫折有覺察就是最好的禮物馬上收聽《逗陣淘學趣》Podcast 👉 https://reurl.cc/bmMqYM ​本集節目邀請到PSA華科慈善基金會的「龍哥」🤗他曾作為專業經理人在企業界歷練多年,目前投...
22/10/2025

第二季《逗陣淘學趣》
🎈第二十二集:有挫折有覺察就是最好的禮物
馬上收聽《逗陣淘學趣》Podcast 👉 https://reurl.cc/bmMqYM

本集節目邀請到PSA華科慈善基金會的「龍哥」🤗
他曾作為專業經理人在企業界歷練多年,目前投入非營利組織,推動聽力保健與聽損教育的倡議工作
在龍哥眼中「聽」不只是感官功能,而是連結關係、維繫尊嚴的重要能力。從聽力退化到失智風險,從生活習慣到政策倡議,他用十足的耐心與行動,讓社會重新「聽見」那些被忽略的聲音

節目重點搶先看👇
🔹聽損與失智的連動關係
聽力退化不只是溝通障礙,更可能是失智的開端。從「聽不清楚」演變到「不想溝通」,孤立感逐漸讓心與世界斷線

🔹聽力照顧,是生活品質的基礎
助聽器不是奢侈品,維持聽力是提高長輩生活品質的基礎。龍哥呼籲:聽力檢測應納入全民健檢
「台灣老人的聽損比例比全球平均還高,但健檢卻沒有聽力項目,這很弔詭。」

🔹早挫折,是生命的禮物
從高中重考、職場轉折,龍哥說很慶幸挫折來得早:「挫折讓我不再害怕錯誤,也更能同理別人。」
每當看到長輩重新聽見家人的聲音,他都會想起自己的那句座右銘:「有挫折、有反思、有覺察,才有進步。」

⋯⋯⋯⋯⋯⋯⋯⋯⋯⋯⋯⋯⋯⋯⋯⋯⋯⋯

官網收聽連結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逗陣淘學趣-s2ep22-有挫折有覺察就是最好的禮物/?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逗陣淘學趣》下集預告
10/29 中午12:00將準時播出「探索動機,勇敢嘗試」

#台灣也思 ​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逗陣淘學趣 #服務學習

📖 《讀.隱書坊》第四集:教育因何傷人?如何帶來改變?🎧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9njK8n ​本集主持人:淑真本集來賓:張慈宜教授、Anita秘書長​本集節目,主持人淑真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張慈宜與也思秘書長A...
17/10/2025

📖 《讀.隱書坊》第四集:教育因何傷人?如何帶來改變?
🎧 立即收聽 👉 https://reurl.cc/9njK8n

本集主持人:淑真
本集來賓:張慈宜教授、Anita秘書長

本集節目,主持人淑真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張慈宜與也思秘書長Anita,
三人重新回望共同創作的書《當教育會傷人》
當教育成為壓力與創傷的來源,我們該如何看見希望?


✨ 本集節目亮點
1️⃣ 當分數與自我價值畫上等號
孩子在成績與比較中內化焦慮,將挫折歸咎於自己
張慈宜老師提醒:當學生明白「不是我不行,而是系統該被質疑」,這份理解就能鬆動內在的壓迫感

2️⃣ 孩子需要更多不同的衡量標準
在偏鄉教育現場,成績普通的孩子,在服務學習中卻展現創造力與自信
教育不該只看分數,而應給孩子多元舞台與發光的機會

3️⃣ 改變從「鬆動」開始:家長與孩子一起學會放手
主持人淑真指出,家長的焦慮常讓改變變得更難
真正的支持,是願意放下完美期待,
讓孩子有呼吸與成長的空間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88upe

🎧 立即收聽本集節目 👉 https://yessla.org.tw/podcast-post/雁行共好-s4ep4-讀·隱書坊-教育因何傷人_如何帶/?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age&utm_campaign=podcast

🔜 下集預告:繼續來聽《教育會傷人》三位作者在教育界的經驗分享與書籍導讀

Address

大安路一段213號B 1
Taipei
10664

Opening Hours

Monday 09:30 - 17:30
Tuesday 09:30 - 17:30
Wednesday 09:30 - 17:30
Thursday 09:30 - 17:30
Friday 09:30 - 17:30

Telephone

+88628732082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台灣也思服務學習,ye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台灣也思服務學習,yes!:

Share

Our Story

為什麼是「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

也思自創辦以來就以推廣「服務-學習」為宗旨,雖然「服務-學習」因為執行與理解的不同,至今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也思將服務學習定義為一種經驗教育,是以人類與社區需求為教學媒介,透過社會設計、結構化的反思達成預定的學習效果。換言之,為了讓學生處理生活議題,「服務-學習」是被明確地設計,將「服務-學習」的重要內涵,互惠與反思整合在方案或是課程中,不同的方案強調不同的學習目標,可以是智力、社會、公民、健康、生涯或心靈等議題。

在也思推廣「服務-學習」這些年來特別感受互惠(reciprocity)概念是建立夥伴關係的關鍵因素,必須將學校或機構與社區間、也思帶領人與教師間、以及帶領人與學生之間的每一位參與者既是服務者也是被服務者,每一方都應將另一方視為貢獻者與受惠者,彼此除了是資產是需求,更多是精神上的夥伴關係。因此「服務-學習」的課程或行動方案設計必須將社區需求一同設計,理解社區需求的脈絡、提供有效且持續行動方案,絕對不是將社區當作一個實驗室的概念。

「服務-學習」到底是方案?還是教學法?抑或是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