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寫憶文化創意多媒體實驗室

新寫憶文化創意多媒體實驗室 寫憶文化創意
是最專業的傳遞者
為不同產業之資深前輩、有志之士、優秀?

29/09/2025

我在過去 90 天期間獲得了 1,775 位追蹤者和收到了 7 個心情!感謝大家持續支持,沒有你的幫助,我也無法走到這一步。 🙏 🤗 🎉

字母花園
10/12/2024

字母花園

❤️
21/08/2024

❤️

"When your intentions are pure, you don't lose anyone. They lose you."

可愛 ❤️
17/08/2024

可愛 ❤️

HR 新聞|去電影院連續看 73 分鐘的貓咪影片?我平常在家看都不只這個時間了
⠀⠀⠀
「我們來拯救好萊塢了,不用客氣。」獻給貓奴們的 Cat Video Fest 公告今年度活動時,在介紹中寫下。顧名思義,Cat Video Fest 是一場以貓咪影片為主題的影展,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貓咪短片,匯集成一部 73 分鐘不間斷的長片,在美國和加拿大上百部影院播映並不斷加場。
⠀⠀⠀
這些影片從格式到畫質不一,當然也可以看到各種個性和風格的貓——乖巧的、暴躁的、兇狠的、賣萌的,每部短片之間沒有以某種敘事彩蛋串連起來,不過都同樣展現出了網路世界可愛的一面。
⠀⠀⠀
這些影片不只來自全球,還有人們私藏沒有放到網路上的,甚至還有學生製片作品等,而這一切都要經過主辦人 Will Braden 精選審核。獨立運作 Cat Video Fest 的他 2006 年畢業於西雅圖電影學院,「我在電影學校就讀的時候沒有(舉辦 Cat Video Fest)的計畫,不過我從沒覺得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馬汀史柯西斯,」他告訴《綜藝報》。
⠀⠀⠀
所以策劃這樣一場貓咪影展的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呢?首先,Braden 會花 4 個月的時間四處蒐集和觀看約 1.5 萬部的貓咪短片(他也歡迎投稿)、從中挑選出 200 部,並取得作者同意;再來,他會花 4 個月將它們進行剪輯後製,最後的 4 個月,則是花在與發行商合作宣傳影展。
⠀⠀⠀
「這是我的全職工作,我的名片上面就寫著我的工作是看貓咪影片。」在過去幾年中,Cat Video Fest 舉辦得越來越成功,上一屆的淨收益更來到 28 萬美元,一共為動物收容和福利組織募得了 3 萬美元。
⠀⠀⠀
貓奴的愛雖然驚人,但 Braden 知道要讓人願意走進劇院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愛貓人又以 I 人居多)。在 Cat Video Fest 的官網上,他引用了《華爾街日報》2016 年文章中的一句話:「看愚蠢的貓咪影片對身心有益。」
⠀⠀⠀
他說:「只要讓人們笑,只要我們為有需要的貓咪們募到款,只要我還喜歡,這就是史上最棒的工作。」

有夠可愛的,好喜歡 ❤️
16/08/2024

有夠可愛的,好喜歡 ❤️

【整個倫敦都是他的動物園】

神秘的街頭塗鴉藝術家 在倫敦又有新作品啦!

這次Banksy以動物為主題,一連在倫敦創作9幅作品,系列作的最後一幅就在倫敦動物園的門口🐵

Banksy的作品常帶有黑色幽默和玩世不恭,加上他從未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因此當他的作品出現在街頭時,總是造成轟動!

圖片來源:Banksy個人Instagram

The mysterious street artist Banksy has unveiled new works in London!

Banksy has created a series of 9 animal-themed artworks across the city, with the final piece located right at the entrance of the London Zoo 🐵.

Known for his dark humour and playful style, Banksy's works often cause a sensation when they appear on the streets.

讓文化平權慢慢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
13/08/2024

讓文化平權慢慢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

#實現文化平權翻轉孩子的未來

我第一次參觀博物館的印象很深刻,還記得那次是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展示的藝術品我一件都看不懂,但卻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看什麼都覺得新奇。不過,隨後就在導覽人員問了大家有沒有來過美術館,看見好多同學都舉起了手,還有人說爸媽帶他參觀過國外的博物館後,心情像洗了三溫暖,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格格不入,產生了莫名的失落感。儘管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的自己並不需要為此感到抱歉,卻也讓人扎實地感受到博物館資源有著極大的城鄉差距。

博物館不單純只是展示藝術和歷史文化的場域,也是能改變社會和翻轉孩童未來的途徑之一,或許有一天,當孩子實際走訪博物館後,會因此有了新的夢想,想成為一位策展人或博物館館長,然後將這份對博物館、藝術文化的熱愛與認同,繼續傳遞給更多人。


全文閱讀:https://issues.ptsplus.tv/articles/9381/


✏作者:郭怡汝(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m Bar 館主)
#觀點同不同 多元行動策展實現文化平權,偏鄉孩子走入博物館不再感覺格格不入

即刻觀賞🕍《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https://ptsplus2023.pse.is/6bgaws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博物館 #城鄉差距 #文化平權 #美術館 #藝術教育 #親子 #親子共學

謝謝彭蒙惠老師造育台灣英文教育超過一甲子的時間。 您是真正的天使。
07/08/2024

謝謝彭蒙惠老師造育台灣英文教育超過一甲子的時間。 您是真正的天使。

【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老師Doris Brougham 下課了
Dr. Doris Brougham Graduates from Life at 98 years-old

救世傳播協會/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美籍宣教士彭蒙惠(Doris Marie Brougham),因年長多重器官衰竭,已於8月6日於台北淡水馬偕醫院安息主懷,享年98歲。彭蒙惠老師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把所有一切全捐出。」
救世傳播協會董事長洪善群表示,真正的下課時候,終於到來!彭老師最後長眠之地選在台北陽明天境,可以俯瞰救世傳播協會,那是彭蒙惠老師對華人最起初的愛與最具體的落實。她為信仰一無所求,因著基督無所缺憾,心裡從來沒有退休的念頭,每一次吹奏著她的小喇叭,她總念茲在茲、不厭其煩的叮囑大家:「你拿到天國的護照了嗎?」
洪善群感懷,彭老師終於與76年前來華,在西雅圖碼頭一別即成訣別的父母在天上團聚,更能夠面對一生拚赴的基督信仰;她是最稱職的英語老師,底子裡從來都是那樣,義無反顧、頭也不回的宣教士。
救世傳播協會會長謝光哲表示,彭老師於1962年創辦空中英語教室,1963年創辦天韻合唱團,一生致力於英語教學和福音音樂傳教。彭老師的「彭蒙惠紀念音樂會」將遵從彭老師的遺願,她一向喜歡熱鬧,喜歡我們開心,她說她希望參加她音樂會的人是快樂開心的來參加,因為她已到天堂和耶穌及父母、兄弟姐妹見面了。
救世傳播協會/空中英語教室治喪委員會近期將決定「彭蒙惠紀念音樂會」的時間和地點。
Overseas Radio & Television, Inc. (ORTV) , Studio Classroom and Heavenly Melody Founder, missionary Dr. Doris Brougham, passed away at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in Zhuwei on August 6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She was 98 years old. Brougham stated in her will to donate everything she had.

ORTV Board Chairman Dr. Simon Hung said Brougham had graduated from life. She will be buried in Yangmingshan, Taipei. Brougham loved the Chinese-speaking people. She had great faith, and never thought of retiring. Every time she played her trumpet, she would remind the people she met: “Have you got a passport to Heaven?”

Hung expressed that Brougham must be thrilled to be reunited with her parents in Heaven. The the last time she saw them was on a dock in Seattle when she said goodbye 76 years ago to board a steamer for China. She must be also rejoicing with her Lord, who she so faithfully served her entire life. Hung said she was a superb English teacher and a missionary who was steadfast in her vision and never looked back.

ORTV CEO Daniel Hsieh stated that Brougham, who founded Studio Classroom in 1962, and Heavenly Melody Choir in 1963, devoted her life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sharing God’s love through music. Thus, ORTV will hold a “Doris Brougham Memorial Concert” to comply with Brougham’s last wish to have a concert in lieu of a traditional memorial service. She loved music, a lively atmosphere, and would want us to be joyful. She said she hoped people who came to her memorial concert would be joyful, because she had gone to Heaven and was reunited with her parents and siblings.

ORTV/Studio Classroom/Heavenly Melody will announce the date and venue of the “Doris Brougham Memorial Concert” in the near future.

好浪漫,找一間書店相遇。
06/08/2024

好浪漫,找一間書店相遇。

之前去台南路過了幾次,一直覺得很漂亮,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真的去走走。
31/07/2024

之前去台南路過了幾次,一直覺得很漂亮,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真的去走走。

Charming ❤️
27/07/2024

Charming ❤️

看看想想…
25/07/2024

看看想想…

關於 Amazon 30年的各式文章,我認為最有趣的是日經關於 Barnes & Noble(B&N)在受到 Amazon 影響後再起的文章。簡單整理:
以網路書店起家的 Amazon,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 B&N。B&N 的崛起是透過深度折扣吸引顧客,逐步淘汰獨立書店和小型書店。然而,面對商品種類更多、配送速度更快、價格更低的 Amazon,雙方立即陷入了資本戰:比拼網路書店、電子閱讀器和專利技術。B&N 甚至收購 GameStop 來擴充線上品項,並在 Amazon IPO 前提告其「世界最大書店」廣告不實。
可以說,B&N 並不算被技術淘汰,他們甚至知道要投入數位科技來經營;B&N 真正被淘汰的原因是美國書市銷售低迷,加上經營實體店鋪的成本當時遠高於網路書店,與開發電子書的費用增加。營收減半且連續虧損,使得 B&N 陷入財務危機並尋求出售。2019年,投資基金 Elliott Management 以 6.83 億美元收購了 B&N,並將其私有化,由 Elliott 主導改革,讓這家老牌書店重新出發。
改革最重要的理念是「 #書店員工即資產」。B&N 將書籍採購的權限下放給各地區和店鋪負責人,不再由總部主導。此外,取消了在店內顯眼位置擺放書籍以換取出版社行銷費用的慣例,店內不再擺放滯銷書籍,退書率從 30% 降至不到 10%。這一次,B&N 不再比拼數位與科技,而是比拼店員的接待服務與回遊式的店舖設計,增加顧客與商品接觸的機會與購買慾望。他們重新發現了 B&N 在書店經營中的優勢,更專注於加強書籍的策展:「將真正有趣的作品呈現在你面前,這是演算法永遠做不到的。」
閱讀過書籍並能向顧客傳遞其魅力的書店員工,正是亞馬遜所沒有的資產。因此,在 Amazon 宣布關閉實體店後,B&N 反而陸續進駐四家 Amazon 實體店撤出的地點,某種程度上算是重返榮耀。然而,Amazon 仍掌握美國一半以上的書籍銷售市場(我看其他報告:Amazon 的實體書銷售約佔美國市場七成)。B&N 計劃在 2025 年底前再新開 50 家書店(目前全美共有 620 家店鋪),能否繼續面對下一個 30 年的挑戰,似乎也為面臨「亞馬遜效應」的企業提供了新的啟發。
據說 Amazon 出現 30 年,已經消滅了 60% 的書店;B&N 能存活下來,雖然是發揮自身原有的優勢「書店員工即資產」,但我認為這點也有再以數位化輔助、放大優勢的可能性。因此,介紹這個案例並不是說要固守實體店的優勢,而是要提醒實體店業者:不要陷入電商迷思,而忘記自身優勢,將數位化結合自身優勢才是最大化企業價值的差異化策略!
不然你只是在做沒有比別人強的事而已~

Address

Taipe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新寫憶文化創意多媒體實驗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新寫憶文化創意多媒體實驗室:

Share

新寫憶文化創意多媒體實驗室

舊的寫憶創立在2014年的冬天,是兩個喜歡文字的女孩羅晴和朱薇錡創立的文創公司。她們接案、出書、出印刷品、出專輯、主辦活動、擔任編輯、主持人、創作歌手。她們稱自己為寫憶雙嬌,在市面上流通著九本出版品。 然後在2016年的冬天,因為生涯規劃重心的轉移,他們加入兩位新的股東,Fanny以及Hikaru﹐這之後的寫憶又推出第十本出版品,也接一些沒有流通在通路上的回憶錄專案,還有外籍書籍的引進跟代購 (這部分比較鮮為人知),還有相關多媒體產業跟設計相關領域的推廣跟嘗試。很多很有趣的新嘗試,在號稱日落的文字出版產業,我們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並激盪新的火花。謝謝這段時間朋友的支持跟愛護。

2018年7月,寫憶再一次因為股東們還有主要經營者人生規劃的變動,要告別舊的時代,迎向新的時代了! 這一次,我們的經營者,想要默默的轉型幕後了,把舞台回歸給文字、創意跟所有嶄新的發想跟合作機會。

寫憶還在,只是它變了形式,換了樣貌,並和舊股東們在法律形式上徹底的分開,即將有更多不同的嘗試跟變化!!

它更迷人,更有風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