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 財經筆記

PG 財經筆記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PG 財經筆記, Digital creator, Taipei.

本名蔡至誠,CFA Level 2 Candidate,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財富自由的階梯》。

👇訂閱電子報》
https://pgfinnote.substack.com/

👇我的著作
https://collshp.com/pgrecommend/category/2741519?view=storefront

👇理財入門推薦書籍
https://collshp.com/pgrecommend?view=storefront 蔡至誠,1992年生,屏東人,中央警察大學79期1隊刑事警察學系畢業,曾任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經濟組偵查員、偵六隊偵查員、偵五隊偵查員、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外社派出所所長。

喜歡安靜的環境,閒暇之餘會閱讀各種書籍以及網路小說、到健身房重量訓練;

大學時買過郵政六期儲蓄險,畢業後開始投資股票,在閱讀伯頓‧墨基爾(Burt

on Malkiel)的著作─《漫步華爾街》後如獲至寶,最終選擇以被動投資、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為自身的投資核心宗旨。

2016年開始經營部落格「PG財經筆記」,記錄投資心得,希望以深入簡出的筆調及理性思維,來探討關於理財的大小事,文章被廣發並轉載於《中國信託證券》、《經濟日報》、「商周財富網」、「風傳媒」、《Smart智富月刊》等媒體,著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每月1,000元就能開始!不用兼差斜槓,兩檔ETF投資組合,年賺20%以上」一書。

前輩的論點聽起來很酷,但我覺得這是蠻好學習機率與統計的機會。他弄錯了一個順序,這我以前也覺得滿難懂的:機率 是在事情發生前,幫你做聰明決定的工具(該不該動手術?)。結果 是事情發生後的事實(手術成功了嗎?)。如果因為「結果」只有兩種,就說「...
25/11/2025

前輩的論點聽起來很酷,但我覺得這是蠻好學習機率與統計的機會。

他弄錯了一個順序,這我以前也覺得滿難懂的:

機率 是在事情發生前,幫你做聰明決定的工具(該不該動手術?)。

結果 是事情發生後的事實(手術成功了嗎?)。

如果因為「結果」只有兩種,就說「機率」是騙人的,那就像是因為你有帶傘所以沒淋濕,就罵氣象預報說「今天降雨機率 90%」是騙人的一樣!

---

我們常犯的錯誤在於:把「還沒發生」跟「已經發生」混在一起了。

論點說:「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所以機率是 100% 或 0%。」 錯誤在哪: 這就像在擲骰子。

想像你手裡拿著一顆骰子,你要擲出「6」才算贏。

在還沒擲出去之前,你知道擲出「6」的機會是 六分之一(大概 16%)。

等你擲完了,骰子停在桌上確實是「6」。

這時候,你不能回頭說:「哈!原來剛剛擲出 6 的機率是 100% 嘛!」 不對,那是因為運氣好才發生的。如果你有一台時光機,回到擲骰子前再擲一次,可能就變成「3」了。

---

論點說手術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所以個人機率是0或100%,這忽略了機率是用來描述「未來不確定事件」的工具。

手術前,醫生給的95%是基於過去大量類似病例的統計數據,代表「預期成功率」。

手術後,結果確定了(比如你成功了,就是100%),但那已經不是機率,而是事實。

就像丟硬幣,事前機率是50%正面,但丟完後不是機率問題,而是確定結果。

此時我們搞混了在於用事後結果否定事前機率的價值,在機率論裡,這是兩碼事。

---

關於醫生說的95%

論點說:「那是醫生的機率,不是我的機率。」 錯誤在哪: 這就像在抽獎。

醫生就像抱著一個巨大的抽獎箱:

裡面有 95 顆紅球(手術成功)。

裡面有 5 顆黑球(手術失敗)。

醫生說:「來,請你閉著眼睛抽一顆。」 這時候,你抽到紅球的機率就是 95%。

這不只是醫生的機率,這就是你當下抽球的機率。

如果你拒絕相信這個 95%,那你根本不知道該不該把手伸進去。

論點錯在以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的箱子」,但其實大家面對的是同一個箱子裡的規則。

---

投資獲利的機率表示並不危險,而是必要工具:論點說用機率表示投資獲利很危險,因為別人成功不代表你也會。

這有部分道理(過去表現不保證未來),但從投資實務看,用機率評估是標準做法,能幫助管理風險。

比如,分散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基於歷史數據和蒙地卡羅模擬,計算出各種情境下的獲利機率,讓你避開全押單一資產的風險。

業界常見的是,個人投資者會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調整,比如用在險價值(VaR)估計虧損機率。

背景是J.P Morgan總裁Dennis Weatherstone覺得收到的每日報告冗長,要求呈現整體交易組合在之後24小時所面臨的風險,管理人員最終建立報告「16:15報告」。

最後就誕生了一個指標VaR(Value at Risk),描述一段時間中某個機率水平下最大或最小的損失。

就是一個應用的實例。

錯誤在於把機率當成保證書,其實它是決策輔助:知道某策略長期勝率70%,你不會指望每次都贏,但能用它建構穩健計劃。

別人用同方法不一定複製成功,是因為市場變動、執行差異,但這不代表機率無用,而是要結合個人因素如紀律和時機。

很高興公司能協助企業導入指數化的多元資產配置,並協助企業員工存退休金留才。此合作談了半年以上,過去企業不敢辦理員工福利儲蓄信託,主要擔心資金運用不佳,提撥了不知怎麼操作,有了機器人理財與投資顧問協助管理,就可解決這個痛點。---此次的「顧問...
25/11/2025

很高興公司能協助企業導入指數化的多元資產配置,並協助企業員工存退休金留才。

此合作談了半年以上,過去企業不敢辦理員工福利儲蓄信託,主要擔心資金運用不佳,提撥了不知怎麼操作,有了機器人理財與投資顧問協助管理,就可解決這個痛點。

---

此次的「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創新方案結合金融專業、智能理財科技與企業顧問式資產管理服務,可協助企業以制度化、數位化的方式完善員工退休金管理,邁向永續經營與幸福企業的新里程碑。

此案今年也拿下金管會以「普惠金融」為主題的金融科技推廣活動中的「中小企業組第一名」。

面對少子化與勞動市場轉型的挑戰,企業如何「徵才」、「留才」與「育才」已成為人資策略的核心課題。

豐興鋼鐵此次導入的「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服務,由遠東商業銀行擔任受託機構,設立專屬信託帳戶,確保資金用途明確透明;並由阿爾發投顧擔任信託資產的智能投資顧問,追求長期穩定成長與合規運作,進一步提升員工信任感與企業制度公信力。

更重要的是,這套制度可為員工提供穩定、可持續的退休金保障。

依據「退休金三支柱」架構,個人退休金主要來自政府勞保制度(第一支柱)、企業提供的勞退新制與員工福利信託(第二支柱),以及個人自主儲蓄與投資(即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的TISA帳戶為第三支柱)。

透過本次導入的「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企業在退休金第二支柱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由公司定期提撥公提金,員工也能從薪資中自願提撥自提金,形成雙軌並行的長期退休金累積機制。再結合阿爾發機器人理財的AI智能投資,讓整體福儲制度有效提升長期績效,使員工的退休儲蓄更有保障、更有效率。

---

新聞全文

豐興鋼鐵(股票代號2015)21日宣布與遠東國際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遠東商銀)及阿爾發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爾發投顧)三方攜手合作,正式導入「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制度。

此創新方案結合金融專業、智能理財科技與企業顧問式資產管理服務,協助企業以制度化、數位化的方式完善員工退休金管理,邁向永續經營與幸福企業的新里程碑。

面對少子化與勞動市場轉型的挑戰,企業如何「徵才」、「留才」與「育才」已成為人資策略的核心課題。豐興鋼鐵此次導入的「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服務,由遠東商銀擔任員工福儲信託之受託機構,以信託專款專用機制確保提撥資金的安全性與獨立性,累積之資產轉換為樂齡生活的基石,實踐讓員工從在職階段到退休生活,都能享有持續且全面的財務保障。豐興鋼鐵並委由阿爾發投顧擔任投資顧問,讓福儲資金享有穩健報酬,進一步提升員工信任感與企業制度公信力。

依據「退休金三支柱」架構,個人退休金主要來自政府年金制度、企業提供的職業退休儲蓄制度,以及個人自主儲蓄與投資(即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的TISA帳戶)。

透過「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機制,豐興鋼鐵為員工提供穩定、可持續的退休金保障,在第二支柱中扮演關鍵角色,由公司協助員工長期累積退休金,並透過AI智能投資與信託專業管理,讓員工的退休儲蓄更有保障、更有效率。

豐興鋼鐵董事長林大鈞表示:「此舉不僅體現我們對員工的長期承諾,也讓同仁在職涯發展過程中能安心規劃未來生活。照顧員工,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

透過導入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我們希望建立更長遠、更具制度性的退休保障機制,讓員工安心工作、企業穩健成長,實踐共好與永續的價值。」

另外,結合制度化與科技化,豐興鋼鐵實現了「企業與員工雙贏」的永續價值,並為業界樹立兼具徵才力、留才力與育才力的幸福企業新典範。

隨著永續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成為全球企業發展主軸,豐興鋼鐵、遠東商銀及阿爾發投顧以實際行動落實永續承諾,攜手打造「顧問式員工福利儲蓄信託」,展現企業在「人本關懷」與「智慧治理」兩大面向的雙軸轉型。

此合作案不僅象徵金融、科技與產業的深度整合,也代表台灣製造業邁向幸福職場的重要里程碑。未來也將協助更多企業建立專屬的「企業員工財務照護計畫」,讓員工的儲備退休資金被智慧化管理,獲得長期穩健之投資報酬,也讓台灣企業邁向永續金融與幸福經濟新格局。

考完CFA Level 2,希望有猜有對
22/11/2025

考完CFA Level 2,希望有猜有對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2025年11月10日發布的信函,被視為他卸任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前的最終年度股東信。巴菲特在信中明確表示,他將不再撰寫波克夏的年度報告或在股東大會上長篇大論地...
11/11/2025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2025年11月10日發布的信函,被視為他卸任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前的最終年度股東信。

巴菲特在信中明確表示,他將不再撰寫波克夏的年度報告或在股東大會上長篇大論地發言。他用英國人的說法,表示自己將「歸於沉寂」(I'm 'going quiet'),象徵著正式告別執行長的報告角色。

他再次確認,波克夏的執行長職位將在年底正式交棒給格雷格·阿貝爾 (Greg Abel)。巴菲特給予阿貝爾高度評價,稱他是「偉大的管理者、勤奮的工作者和誠實的溝通者」。

以下是從這些段落中提煉出的一些發人深省的金句:

關於成長與自我改進:

「不要為過去的錯誤而苛責自己——至少從中學到一點教訓,然後繼續前進。要改進,永遠不嫌晚。」(Don’t beat yourself up over past mistakes – learn at least a little from them and move on.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improve.)

「你永遠不會完美,但你永遠可以變得更好。」(You will never be perfect, but you can always be better.)

關於人生目標與價值:

「決定你希望自己的訃聞上寫些什麼,然後去過那樣值得被稱頌的人生。」(Decide what you would like your obituary to say and live the life to deserve it.)

「偉大並非來自於積累巨額財富、極高聲望或政府中的強大權力。」(Greatness does not come about through accumulating great amounts of money, great amounts of publicity or great power in government.)

關於善良與待人處事:

「善良是無價的,同時也是免費的。」(Kindness is costless but also priceless.)

「請記住,清潔女士和董事長同樣都是人。」(Keep in mind that the cleaning lady is as much a human being as the Chairman.) [5]

關於學習與榜樣:

「找到對的榜樣並向他們學習。」(Get the right heroes and copy them.)

「非常謹慎地選擇你的榜樣,然後效法他們。」(Choose your heroes very carefully and then emulate them.)

關於榜樣,巴菲特說可以從湯姆·墨菲(Tom Murphy)開始;他是最棒的。

在信中巴菲特提到的湯姆·墨菲(Tom Murphy)是誰?

湯姆·墨菲(Tom Murphy)是一位備受尊敬的美國廣播業高管,他曾擔任 Capital Cities / ABC, Inc. 的董事長兼執行長長達 30 年。他被譽為他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企業家之一。

關於他被視為榜樣的幾個原因:

卓越的商業成就:在湯姆·墨菲的領導下,Capital Cities 從一家小型電視和廣播電台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媒體企業。他與搭檔丹·伯克(Dan Burke)一同推動了公司對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收購,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交易,並成功提升了 ABC 的盈利能力和效率。據估計,在他擔任 CEO 期間(1966-1996),投資於 Capital Cities 的每一美元最終會增長到 204 美元,年化回報率達到 19.9%,遠超同期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

獨特的管理哲學:墨菲提倡一種簡潔、高效且強調授權的經營模式。他認為重要的原則是嚴格的財務控制、精簡的企業結構以及將決策權下放給地方管理者,同時給予他們自主權。他著名的理念包括「謹慎管理每一塊錢」和「聘用最優秀的人,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做」。

高尚的品格與道德:除了商業上的成功,墨菲也以其正直、善良和慷慨而聞名。前迪士尼公司執行長羅伯特·艾格(Robert A. Iger)形容他是「一位深具原則的人」,從未為了商業利益而犧牲道德。就連著名的投資者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表示,湯姆·墨菲教會他經營企業的知識比任何人都要多,並稱他為「父親一樣的人物」。

由於他在商業上的非凡成就、獨特的管理智慧以及高尚的品德,湯姆·墨菲被許多人視為一位值得學習的榜樣。

颱風來襲,今日博客來我的書籍有66折優惠喔!
10/11/2025

颱風來襲,今日博客來我的書籍有66折優惠喔!

在職常訓,今天參加綠色及永續金融人才專班地點:士林萬麗酒店環境很好,查一下一晚住宿價格一晚約一萬,wow,住起來很不錯
07/11/2025

在職常訓,今天參加綠色及永續金融人才專班
地點:士林萬麗酒店
環境很好,查一下一晚住宿價格一晚約一萬,wow,住起來很不錯

06/11/2025

快速複習投資績效衡量中最常見的三兄弟

【Sharpe Ratio 】
— 最早的風險調整報酬
— 每承擔 1 單位總風險,我平均能多拿多少超額報酬?

———————演變—————————
↓向上的波動無所謂,人只在意壞的風險
———————演變—————————

【Sortino Ratio】
— 改良版,針對「壞波動」
—每承擔 1 單位壞波動(報酬低於目標的風險),我能拿多少報酬?

———————演變—————————
↓投資組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分散消除了個股的非系統性風險)
只剩大環境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演變—————————

【Treynor Ratio】
— 針對「系統性風險」
—每承擔 1 單位市場風險(系統性風險),我能拿多少超額報酬?」
—給分散良好投資組合或基金經理人績效比較用

它們都屬於「風險調整後報酬指標 (Risk-adjusted return measures)」,只是「風險的定義不同」

近期有人仿冒我的小IG帳號,請大家留意,我不會主動加好友私訊人,謝謝🙏也不會推薦個股,拉人入群組。
04/11/2025

近期有人仿冒我的小IG帳號,請大家留意,我不會主動加好友私訊人,謝謝🙏
也不會推薦個股,拉人入群組。

主動式ETF截至2025年9月30日,過去一年中-主動式策略吸引了32%的ETF資金流入。-其管理資產規模僅佔ETF總資產的10%。-這些資金大多流向了細分市場:如下行保護、槓桿、個股等各種類型。-主動型產品的廣泛性也反映在其較高的費用率上...
04/11/2025

主動式ETF

截至2025年9月30日,過去一年中

-主動式策略吸引了32%的ETF資金流入。

-其管理資產規模僅佔ETF總資產的10%。

-這些資金大多流向了細分市場:如下行保護、槓桿、個股等各種類型。

-主動型產品的廣泛性也反映在其較高的費用率上。

-主動式ETF的費用率中位數幾乎是指數型ETF的兩倍,分別為0.70%和0.39%。

推推
31/10/2025

推推

大詩人有兩個美國券商帳號,嘉信理財合併了TD,我到幾個月前才發現股票可以合併起來,哈哈🤣

特別湊了個整數,跟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堅持下去

報酬率怎麼算的我也覺得奇怪,好像是改從合併那天開始

萬股VT不賣
財富奇蹟自來

有被激勵到的朋友歡迎打賞請大詩人喝咖啡,感恩🥹

https://core.newebpay.com/EPG/bigpoet/So7Ev6

OpenAI投資影響微軟:淨利面臨31億美元衝擊以微軟(Microsoft)投資OpenAI的案例來解釋權益法、重大影響其在財報上的處理方式,順便複習CFA Level 2財報。---了解新聞背景微軟與 OpenAI 的合作始於 2019 ...
30/10/2025

OpenAI投資影響微軟:淨利面臨31億美元衝擊以微軟(Microsoft)投資OpenAI的案例來解釋權益法、重大影響其在財報上的處理方式,順便複習CFA Level 2財報。

---

了解新聞背景

微軟與 OpenAI 的合作始於 2019 年,從一項支援人工通用智慧(AGI)開發的投資開始,逐步演變為科技業最成功的合作關係之一。

頻道指出,截至2025年10月,微軟已累計投資超過130億美元,並持有OpenAI約27%的股權價值(約1,350億美元)。

OpenAI 持續巨額虧損(訓練模型與營運高企),2025 年地震損失 43 億美元,但據報導損失高達 135 億美元(訓練 GPT 模型與推理成本佔 60-80%)。

預計 FY2025 全年損失 50 億美元成本,導致微軟需認列相應損失。

2025年10月30日,最新財報顯示FY2026 Q1(2025/7-9月)認列31億美元虧損,導致淨利減少31億美元、EPS降0.41美元。

儘管如此,Azure 受益(OpenAI 承諾追加購買 2,500 億美元 Azure 服務);Copilot 等產品帶動成長 22-40%。

---

通常在會計上,看到持股比例與投資,就需要判斷母公司用什麼方式處理投資上的會計方法。

持股 < 20%,無重大影響:成本法 (Cost Method)

持股 20–50%,具重大影響:權益法 (Equity Method)

持股 > 50%,具控制權:合併法 (Acquisition / Consolidation Method)

微軟將對 OpenAI 的投資採「權益法」(equity method)會計處理,即按持股比例(約 27%)認列 OpenAI 的盈虧至損益表。

---

1.什麼是權益法(Equity Method)?

權益法是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當一家公司(投資者,如微軟)對另一家公司(被投資者,如 OpenAI)產生「重大影響」但尚未達到完全「控制」時,就需要使用此方法。

簡單來說,投資人會在自己的損益表中,以持股比例認列被投資公司的獲利或虧損。

這也被稱為“單行合併”,因為投資的淨影響只顯示在財報上的一個項目中,並且被投資公司的所有資產和證券都合併進來。

---

2. 什麼是「重大影響」(Scientific Influence)?

重大影響力指的是投資人有能力參與投資公司的財務和營運決策,但不能主導這些決策。

持股比例判斷:一般來說,當持股比例在20%到50%之間時,會被認定有重大影響力。

案例:根據報告完成,OpenAI資本重組後,微軟持有其營利部門27%的股權,這一比例恰好正好符合20%至50%的區間內。因此,微軟採用需要權益法來認列投資。

其他因素:除持股比例外,董事會擁有代表主席、參與政策制定等,也證明重大影響力的存在。

---

3. 對於財報的處理

採用權益法後,微軟的財報會受到以下影響:

損益表(損益表):

微軟會在其虧損益表中,將OpenAI的虧損或淨虧損按其持股比例(27%)視為「投資收益」或「投資損失」。

例如:報告中提到分析師 OpenAI 今年可能虧損 100 億美元。

若成真,微軟就需要承認列 100 億美元的 27%,相當於 27 億美元的投資損失,這會直接衝擊微軟的淨利,這也解釋了為何媒體稱微軟第一季淨利面臨 31 億美元的淨利。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微軟致力於對 OpenAI 的投資其中一項「長期股權投資(Equity Investment)」,屬於非流動資產。

投資帳戶的價值會動態調整,公式如下:

---

期末投資帳面價值=期初投資成本+按比例認列的重量 - 收到的股利

---

重點:微軟不會將 OpenAI 的資產(如伺服器、現金)或股票(如債務)併入自己的資產持有表。

---

4.虧損如何處理?

這是權益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規定,也是報告中提到的重點:

認列虧損:微軟會依其持股比例(27%)認列OpenAI的虧損,並以星巴克虧損來減計其「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

價值歸零即停止:如果OpenAI的持續虧損導致微軟認列的累計損失金額,已經超過了其投資的帳面價值(例如微軟已投入的116億美元),那麼帳面價值就會減至零。

一旦歸零,微軟就會停止繼續認列更多損失。

後續獲利處理:如果OpenAI未來轉虧為盈,微軟並不會立即開始認列獲利。

它必須等到應認列的獲利貢獻,足以彌補因先前投資價值歸零而未認列的損失後,才會重新開始將獲利計入其損益表。

---

總結來說,微軟對 OpenAI 的投資採用權益法,意味著 OpenAI 的營運表現(埃爾盈虧)將直接按比例影響微軟的財報淨利。

然而權益法也設定了一個「防火牆」:微軟需要承擔的最大帳面虧損,不會超過其對 OpenAI 的總投資額。當投資帳面歸零後,若投資人沒有額外的財務價值,則停止認列更多虧損。但若有儲備、貸款或承諾支持,則需提供持續認列虧損至該部分也歸零。

儘管產品短期拖累獲利,微軟視此為長期佈局(Azure收入、Copilot),CEO納德拉稱其為「產業最成功投資之一」。

最新財報(2025年10月29日發布)顯示,儘管承認列31億美元虧損,微軟整體仍成長16%。

講了半天,當時事聽聽即可,還是指數投資簡單無腦,長期持有大盤指數,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參與到這些AI巨頭了,成本超低。

詳請請參閱👇我的指數投資新作《財富自由的階梯》:
https://reurl.cc/XQmo1a

指數投資後,發現每年都可以為自己發年終獎金,有點神奇。對人生有點野心有點幻想的人,終會踏上投資理財這條路(當然,也有人是為了逃避人生)。開始指數投資,是我在學習投資兩三年後的事。此前,各個門派都略有經歷——價值投資巴菲特喜歡逢低買進,雪中送...
30/10/2025

指數投資後,發現每年都可以為自己發年終獎金,有點神奇。

對人生有點野心有點幻想的人,終會踏上投資理財這條路(當然,也有人是為了逃避人生)。開始指數投資,是我在學習投資兩三年後的事。

此前,各個門派都略有經歷——價值投資巴菲特喜歡逢低買進,雪中送炭等待鑽石;動能交易像極致人生,期待每根漲停板後的下一段上漲;不想親自操作也沒關係,程式交易、私募基金的績效號稱滿分,藍圖美麗,但有時泡影。

然後,看到了綠角的粉絲頁,看到Jetlee一篇一篇文把理論把報酬解釋給大家聽。知道股市也遵循二八法則,百分之二十的人賺走百分之八十的人的錢。而我到底有什麼優勢?從零開始的我憑什麼自信認為會在百分之二十那邊?

風險不一定保證報酬,勤勞不一定保證收穫。經過這些,終於看到一種投資方法,不用看總經不用看財報不用想股價下跌究竟是市場錯殺還是真的完蛋,就能穩穩站在百分之二十的那邊,得到穩穩的報酬。

也就是,指數投資。

—-
很多人指數的第一本書都是PG 財經筆記的「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四百萬」,我也非常喜歡。簡直是牽起讀者的手按滑鼠鍵的交會我們怎麼從零開始開戶、找資料、完成第一筆指數投資。

指數投資我是基本教義派,從幾年前只買VT(全世界股市指數),如今微調為股債比慢慢調為八比二的降低波動路線。

今天為了發文打開我差點忘記密碼的複委託,發現我第一筆買的90元VT,昨天收盤價是140。

沒幾年的時間,如果是九萬就變成十四萬。如果是九十萬那就是一百四十萬了。55%的報酬率。

做我這一行(?)是沒有年終獎金的,原來這幾年,我每年都包了大紅包給自己。

—-
指數投資做久了,雖然各種分析還是會看一點,但難免會有「啊,不就是這樣」的鬆弛感。時間到了就定期定額,因為半年才再平衡一次,所以不時忘記密碼。

覺得指數投資也就這樣子了。

但PG大在大是文化的新書「財富自由的階梯」有點讚,給了我原來指數投資不只這樣子的感覺。

除了再度掏心掏肺的講了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大家都出社會了,都知道大人沒在每天掏心掏肺的。)也用了更扎實更完備的理論說明指數投資的原理,不僅適合新手入門,也可以讓學長姐再複習。

我最驚艷的是第五六七章,有各種經典或新品的ETF介紹,簡直是ETF的萬國博覽會。雖然我目前還是股債8:2的基本教義派,但如果讀者有野心,有承擔更多風險的意願,這幾章的內容完全寶藏。

當然最後,依然有帶著你按滑鼠的開戶教學。


投資流派眾多,我不會說大家一定要指數投資或怎樣。說不定你就是百分之一的當沖奇才,可以賺走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錢(對,當沖遵循的不是二八法則,是一九十九法則)。我自己也有少部分的錢依然做著價值投資,喜歡雪中送炭的感覺,等待著炭試煉為鑽石。

關於各種流派,雖然我有時會堆起笑臉說:「試試看,不試試看怎麼知道適不適合。」但,我知道指數投資確實是最適合大家的投資方法。

或許買紙本書,或許下載電子書。或許,兩個都來一本。PG大的新書「財富自由的階梯」副標題除了上一本書就有的「五年賺到四百萬」外。今年新書,非常理所當然的多了這句「十年累積一千萬」。

—-
按:想補充另兩個我非常贊同的人/理念

- 李柏鋒曾對指數投資說過一句話:「你就買一張0050,不要賣,它會教你很多事。」我完全認同。

- 當年未分割的0050從100跌到80時,我買了一些,朋友都力勸我不要,有繼續探底嗎?有,低到70,但後來漲到分割前的190。

- 但漲到190我有獲利了結嗎?當然沒有。現在是63.8,相當於分割前的255元。

-如果看完書還有點疑惑的,非常推薦 Jet Lee的投資隨筆的一日課,很搶,要練好手速。

指數投資後,發現每年都可以為自己發年終獎金,有點神奇。

對人生有點野心有點幻想的人,終會踏上投資理財這條路(當然,也有人是為了逃避人生)。開始指數投資,是我在學習投資兩三年後的事。

此前,各個門派都略有經歷——價值投資巴菲特喜歡逢低買進,雪中送炭等待鑽石;動能交易像極致人生,期待每根漲停板後的下一段上漲;不想親自操作也沒關係,程式交易、私募基金的績效號稱滿分,藍圖美麗,但有時泡影。

然後,看到了綠角的粉絲頁,看到Jetlee一篇一篇文把理論把報酬解釋給大家聽。知道股市也遵循二八法則,百分之二十的人賺走百分之八十的人的錢。而我到底有什麼優勢?從零開始的我憑什麼自信認為會在百分之二十那邊?

風險不一定保證報酬,勤勞不一定保證收穫。經過這些,終於看到一種投資方法,不用看總經不用看財報不用想股價下跌究竟是市場錯殺還是真的完蛋,就能穩穩站在百分之二十的那邊,得到穩穩的報酬。

也就是,指數投資。

—-
很多人指數的第一本書都是PG 財經筆記的「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四百萬」,我也非常喜歡。簡直是牽起讀者的手按滑鼠鍵的交會我們怎麼從零開始開戶、找資料、完成第一筆指數投資。

指數投資我是基本教義派,從幾年前只買VT(全世界股市指數),如今微調為股債比慢慢調為八比二的降低波動路線。

今天為了發文打開我差點忘記密碼的複委託,發現我第一筆買的90元VT,昨天收盤價是140。

沒幾年的時間,如果是九萬就變成十四萬。如果是九十萬那就是一百四十萬了。55%的報酬率。

做我這一行(?)是沒有年終獎金的,原來這幾年,我每年都包了大紅包給自己。

—-
指數投資做久了,雖然各種分析還是會看一點,但難免會有「啊,不就是這樣」的鬆弛感。時間到了就定期定額,因為半年才再平衡一次,所以不時忘記密碼。

覺得指數投資也就這樣子了。

但PG大在大是文化的新書「財富自由的階梯」有點讚,給了我原來指數投資不只這樣子的感覺。

除了再度掏心掏肺的講了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大家都出社會了,都知道大人沒在每天掏心掏肺的。)也用了更扎實更完備的理論說明指數投資的原理,不僅適合新手入門,也可以讓學長姐再複習。

我最驚艷的是第五六七章,有各種經典或新品的ETF介紹,簡直是ETF的萬國博覽會。雖然我目前還是股債8:2的基本教義派,但如果讀者有野心,有承擔更多風險的意願,這幾章的內容完全寶藏。

當然最後,依然有帶著你按滑鼠的開戶教學。


投資流派眾多,我不會說大家一定要指數投資或怎樣。說不定你就是百分之一的當沖奇才,可以賺走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錢(對,當沖遵循的不是二八法則,是一九十九法則)。我自己也有少部分的錢依然做著價值投資,喜歡雪中送炭的感覺,等待著炭試煉為鑽石。

關於各種流派,雖然我有時會堆起笑臉說:「試試看,不試試看怎麼知道適不適合。」但,我知道指數投資確實是最適合大家的投資方法。

或許買紙本書,或許下載電子書。或許,兩個都來一本。PG大的新書「財富自由的階梯」副標題除了上一本書就有的「五年賺到四百萬」外。今年新書,非常理所當然的多了這句「十年累積一千萬」。

—-
按:想補充另兩個我非常贊同的人/理念

- 李柏鋒曾對指數投資說過一句話:「你就買一張0050,不要賣,它會教你很多事。」我完全認同。

- 當年未分割的0050從100跌到80時,我買了一些,朋友都力勸我不要,有繼續探底嗎?有,低到70,但後來漲到分割前的190。

- 但漲到190我有獲利了結嗎?當然沒有。現在是63.8,相當於分割前的255元。

-如果看完書還有點疑惑的,非常推薦Jet Lee的投資隨筆的一日課,很搶,要練好手速。

Address

Taipe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PG 財經筆記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PG 財經筆記: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