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25
前輩的論點聽起來很酷,但我覺得這是蠻好學習機率與統計的機會。
他弄錯了一個順序,這我以前也覺得滿難懂的:
機率 是在事情發生前,幫你做聰明決定的工具(該不該動手術?)。
結果 是事情發生後的事實(手術成功了嗎?)。
如果因為「結果」只有兩種,就說「機率」是騙人的,那就像是因為你有帶傘所以沒淋濕,就罵氣象預報說「今天降雨機率 90%」是騙人的一樣!
---
我們常犯的錯誤在於:把「還沒發生」跟「已經發生」混在一起了。
論點說:「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所以機率是 100% 或 0%。」 錯誤在哪: 這就像在擲骰子。
想像你手裡拿著一顆骰子,你要擲出「6」才算贏。
在還沒擲出去之前,你知道擲出「6」的機會是 六分之一(大概 16%)。
等你擲完了,骰子停在桌上確實是「6」。
這時候,你不能回頭說:「哈!原來剛剛擲出 6 的機率是 100% 嘛!」 不對,那是因為運氣好才發生的。如果你有一台時光機,回到擲骰子前再擲一次,可能就變成「3」了。
---
論點說手術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所以個人機率是0或100%,這忽略了機率是用來描述「未來不確定事件」的工具。
手術前,醫生給的95%是基於過去大量類似病例的統計數據,代表「預期成功率」。
手術後,結果確定了(比如你成功了,就是100%),但那已經不是機率,而是事實。
就像丟硬幣,事前機率是50%正面,但丟完後不是機率問題,而是確定結果。
此時我們搞混了在於用事後結果否定事前機率的價值,在機率論裡,這是兩碼事。
---
關於醫生說的95%
論點說:「那是醫生的機率,不是我的機率。」 錯誤在哪: 這就像在抽獎。
醫生就像抱著一個巨大的抽獎箱:
裡面有 95 顆紅球(手術成功)。
裡面有 5 顆黑球(手術失敗)。
醫生說:「來,請你閉著眼睛抽一顆。」 這時候,你抽到紅球的機率就是 95%。
這不只是醫生的機率,這就是你當下抽球的機率。
如果你拒絕相信這個 95%,那你根本不知道該不該把手伸進去。
論點錯在以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的箱子」,但其實大家面對的是同一個箱子裡的規則。
---
投資獲利的機率表示並不危險,而是必要工具:論點說用機率表示投資獲利很危險,因為別人成功不代表你也會。
這有部分道理(過去表現不保證未來),但從投資實務看,用機率評估是標準做法,能幫助管理風險。
比如,分散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基於歷史數據和蒙地卡羅模擬,計算出各種情境下的獲利機率,讓你避開全押單一資產的風險。
業界常見的是,個人投資者會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調整,比如用在險價值(VaR)估計虧損機率。
背景是J.P Morgan總裁Dennis Weatherstone覺得收到的每日報告冗長,要求呈現整體交易組合在之後24小時所面臨的風險,管理人員最終建立報告「16:15報告」。
最後就誕生了一個指標VaR(Value at Risk),描述一段時間中某個機率水平下最大或最小的損失。
就是一個應用的實例。
錯誤在於把機率當成保證書,其實它是決策輔助:知道某策略長期勝率70%,你不會指望每次都贏,但能用它建構穩健計劃。
別人用同方法不一定複製成功,是因為市場變動、執行差異,但這不代表機率無用,而是要結合個人因素如紀律和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