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2025
在國家鐵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的第一階段,我們迎來一座歷史建築的重新甦醒。《打開!組立工場》是這段過渡期的象徵性展覽——一場在烈日與鐵構之間完成的展示實驗。孵一間擔任展示規劃統籌,帶領跨領域團隊於挑高二十公尺的巨大工場中,打造能與歷史建築共鳴的展覽語言,讓觀眾得以在粗獷與細膩之間,重新感受「工場」的力量。
── ✦── ✦ ── ✦ ── ✦ ──
▌專案名稱:《打開!組立工場》期間限定特展
委託單位: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展覽地點: #國家鐵道博物館(臺北市市民大道50號)
展覽日期:2025.07.31 - 2025.10.31
服務項目:展示規劃統籌
|在歷史之間開展展示語言|
《打開!組立工場》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的重要展覽,發生在一個尚未完全修復完成、但已蘊藏豐厚能量的場域。組立工場,這座自1935年啟用、見證台灣鐵道工業史的巨構建築,經歷二年多修復後短暫開放。這個時刻,既是歷史的中場休息,也是展示策劃介入的契機。
孵一間作為本案展示規劃統籌,面對的不是白盒子式的展覽空間,而是一座挑高二十公尺、充滿鋼骨與歲月痕跡的機具工場。我們必須思考:在這樣的量體之中,展示要如何存在?展覽如何與粗獷的歷史建築共鳴?觀眾又該如何在這樣的場域裡,重新體會「工場」的力量與美學?
在烈日下的進場過程中,灰塵、柴油味與鐵件聲交錯成為每日的背景音。這些不完美、卻真實的現場感,反而成為設計構想的起點——如何讓展覽本身成為一場「開啟空間的行動」。
|空間特質與展示策略|
組立工場本身就是一座巨型展品。長達168公尺的結構軸線、寬24公尺的跨距、挑高超過20公尺的太子樓屋架,都使空間具備無與倫比的氣勢。這樣的比例,既壓迫又壯闊,讓任何展示裝置在其中都顯得渺小。因此,我們並未嘗試「填滿」這個空間,而是選擇與它對話。展覽以「圍塑」為策略:在工場內構築出一個封閉而聚焦的展示精神場域,讓觀眾能在宏大的空間中找到凝視與沉浸的核心。
我們以空間的「中軸」為起點,安排主要的展示量體與觀展動線,使觀眾進入後能循著光線與形體的導引,逐步理解展覽的層次與主題。這樣的策略既尊重了古蹟建築的開放尺度,也讓展覽具備足夠的視覺重量,成為空間的一部分,而非其附屬。
|展示概念與動線規劃|
整體展示核心以「三角幾何」作為造型語彙。這個形狀的出現,不僅是視覺上的突顯,也是一種對應——相較於工場中普遍的長方形結構與平行線軸,三角形帶來的是動勢與轉折,象徵開啟與探索。三角量體位於入口中軸處,作為觀展的第一個視覺節點。它同時形成空間內部的方向指引,讓人自然地被導入展覽主區域。觀眾在動線上,從寬廣的工場空間被引導進入相對封閉的展示場域,再重新走向開放的車輛展示區與機具區,形成「收與放」、「內與外」的節奏轉換。
這樣的空間節奏,也回應了展覽主題「打開」的行動意象。從封閉到開放,從記憶到現場,每一步都像是穿越一段時光的軌跡。
感謝孵一間的大家在實現專案中的種種辛苦,感謝一起實現本次展示的設計團隊 #黃宏毓建築師事務所 #宏明目鏡店 #賴柏燁,是這一切力量,在緊湊的時程中,得以一起創造了組立工塲特展的種種可能(愛心)。
── ✦── ✦ ── ✦ ── ✦ ──
▌專案名稱:《打開!組立工場》 期間限定特展
主辦單位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合辦單位丨文化部
統籌策劃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鄭銘彰主任
策展團隊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展覽教育及公共服務組、園區規劃及運轉維護組、研究典藏組
調查研究計畫合作團隊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展示規劃統籌丨孵一間有限公司-張家瑋、柯思羽、賴信宇、詹雨璇
展覽視覺設計丨宏明目鏡店- 賴柏燁
展場空間設計丨黃宏毓建築師事務所-黃宏毓、黃于珊
特別感謝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市立圖書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鐵道博物館(大宮)、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雄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Loren Aandahl、王彥澄、古伶宇、古庭維、谷口孝志、林志明、林政廷、侯壽興、陳清標、陳朝強、曾令毅、黃威勝、鄭淑貞、謝明勳。
圖片來源:孵一間有限公司|攝影:劉森湧
#組立工場 #活得鐵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