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綠Green Island

  • Home
  • 島嶼綠Green Island

島嶼綠Green Island 別於台灣主流論述,綠島地方刊物《島嶼綠》將從小島觀點出發,訴說不為?

 #島嶼綠在台大🌴🏫🌴🎓 本週 ,我們受邀到台大《社會創變實習:技能養成與在地行動》課程分享!由島嶼綠刊物主編(同時也是台大公共管理碩士)回到母校擔任主講人。從研究綠島觀光治理網絡出發,回顧工作室七年在地經營:如何在社區、產業、校園與公部門...
24/09/2025

#島嶼綠在台大🌴🏫🌴
🎓 本週 ,我們受邀到台大《社會創變實習:技能養成與在地行動》課程分享!由島嶼綠刊物主編(同時也是台大公共管理碩士)回到母校擔任主講人。從研究綠島觀光治理網絡出發,回顧工作室七年在地經營:如何在社區、產業、校園與公部門之間串連,從「共耗」走向「共好」,讓綠島克服第二層次地方消滅危機,成為真正的綠島。

🌊透過綠島的經驗,與同學討論社會價值的實踐方法,包含了利害關係人參與、資源的盤點與串聯、地方的深度認識、在地的共學共創共生共榮鏈……等等。並分享我們在綠島的行動案例:走讀導覽、食農/食漁教育、山海場域學習、島內共創與跨島交流等,如何一步步把研究轉成行動、把行動累積為改變。課堂互動熱烈,同學們問題超犀利,從工作室營運目標、資源、人力、挑戰等等面向都有所對話!

🎶 最後,也加碼示範今年全新企劃「走讀升級成走唱」的島嶼文化遊程:結合古謠復興與母語教育,用月琴唸歌還原島嶼古調、說綠島故事。

感謝老師的邀請,島嶼綠期待與更多夥伴在創新與創生路上相遇,把社會創新帶入島嶼日常。

ℹ️課程資訊:由台大創創學程開設的《社會創變實習:技能養成與在地行動》,由北市資訊局趙式隆局長授課,結合台北市政府青年局、台北NPO聚落、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開放文化基金會、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與美國在台協會等夥伴協力。帶領三校聯盟的同學走入公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場域,以真實NPO個案導入社會創新設計方法,強調「社會價值」與實作導向,讓學生在專題規劃、執行與評估中深化公民參與,將創新想法轉化為具影響力且可驗證、透明的行動方案。

#台大 #社會創變實習 #島嶼綠工作室 #綠島 #從共耗到共好 #治理網絡 #走讀到走唱 #古謠復興 #母語教育 #社會價值 #永續旅遊 #地方創生

🌊🌴 綠島的甜蜜時光:鴛鴦花生糖 🌴🌊你知道嗎?在綠島,花生糖可不是單純的零嘴,而是一段凝聚整個聚落的傳統記憶!從清晨四點開始,村子裡的阿公阿媽就已經起身,準備著製作花生糖的繁複工序。首先得把海邊撿回來的沙子反覆清洗、曬乾,接著用熱沙把花生...
23/09/2025

🌊🌴 綠島的甜蜜時光:鴛鴦花生糖 🌴🌊
你知道嗎?在綠島,花生糖可不是單純的零嘴,而是一段凝聚整個聚落的傳統記憶!

從清晨四點開始,村子裡的阿公阿媽就已經起身,準備著製作花生糖的繁複工序。首先得把海邊撿回來的沙子反覆清洗、曬乾,接著用熱沙把花生炒得又香又脆。之後還要一層一層篩去沙子、脫皮、熬糖漿、攪拌、壓平、切塊。從頭到尾需要大家分工合作,手腳俐落,沒有一個環節能鬆懈。

最特別的,則是綠島上花生糖的神聖性。傳統裡,花生糖是用來敬神、慶賀婚嫁的重要食物。每個環節開始前,阿媽都會點上三炷清香,向神明祈求順利;最後壓平、切塊,更要在神明廳前完成。這不只是甜點,而是一份對天地與人情的莊嚴敬意。

🥜一小塊花生糖,蘊含著島上長輩們的虔心、團結與祝福。它的甜,不僅是花生與糖的味道,更是綠島人對神明與彼此深深的敬重。

#綠島 #花生糖 #傳統美食 #地方創生 #料理 #花生 #綠島美食 #文化 #風土

好青村共創行動|文化部青村自主交流系列《青村巴士 2.0 → 還是要「上巴」》兩天一夜的交流行動,島嶼綠工作室夥伴搭上「青村巴士」來到花蓮,從港口到新社、從磯崎到水璉,深刻感受到東海岸文化的厚度與韌性。第一天,我們走進港口部落 Makota...
22/09/2025

好青村共創行動|文化部青村自主交流系列
《青村巴士 2.0 → 還是要「上巴」》

兩天一夜的交流行動,島嶼綠工作室夥伴搭上「青村巴士」來到花蓮,從港口到新社、從磯崎到水璉,深刻感受到東海岸文化的厚度與韌性。

第一天,我們走進港口部落 Makotaay 生態藝術村,看見族人如何在傳統領域爭取行動與藝術創生的交會中,打造屬於部落的文化基地。這裡與綠島更有一段連結,因為傳說中港口部落的氏族曾經是來自Sanasai (綠島)。
下午,我們前往新社部落香蕉絲工坊,學習香蕉纖維工藝,並聽見噶瑪蘭語復興的努力故事。這些經驗與我們在綠島推動母語文化的心意遙相呼應。晚間入住木藍家旅宿,與各地青村夥伴展開深度交流,分享彼此在地的行動經驗。

第二天,我們從大石鼻山步道開始,沿著山海之境走進磯崎,並在磯崎社區發展協會 x 磯崎文健站聆聽馬中原老師分享,理解部落裡「八族共存」的歷史,體會社區協力如何凝聚成未來的力量。
午後來到水璉倉局,由水璉青少年組成的持光者劇團 Padawdaway 帶來光影劇場演出,孩子們用創意訴說平原文化與族群故事,搭配音樂、口述,展現藝術作為文化傳遞的能量。

這趟旅程讓我們看見:台灣各個角落都有動人的族群故事,等待被更多人聽見。對島嶼綠工作室而言,這次參訪打開了我們對東海岸文化的新視野,更讓我們反思如何把學到的經驗帶回綠島,持續推動地方創生與文化復興。未來,我們也期待能與更多青年攜手,共創一個多元共存、互助共榮的島嶼。 🌊🌱

ℹ️持光者劇團 Padawdaway 持光者光影劇團即將在10月底及12月中,分別於台北及花蓮上演奇萊平原三部曲!精彩可期!歡迎大家踴躍購票支持小朋友們的創作,一起認識我們美麗的台灣故事。

#綠島 #花蓮 #阿美 #噶瑪蘭 #布農 #泰雅 #太魯閣 #薩奇萊雅 #地方創生 #藝術 #母語 #光影藝術 #部落 #文化 #青村

🎶🦌【薩滿鼓製作工作坊|山海的聲音,島嶼的回響】🦌🎶為了發掘島嶼過往梅花鹿的歷史,並在當代進行轉譯創新,島嶼綠工作室邀請 山海造樂-豐盛白月之道 的鐵礦老師與月亮老師,為島上社區與產業界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鹿角薩滿鼓工作坊。課堂一開始,老師帶來...
18/09/2025

🎶🦌【薩滿鼓製作工作坊|山海的聲音,島嶼的回響】🦌🎶
為了發掘島嶼過往梅花鹿的歷史,並在當代進行轉譯創新,島嶼綠工作室邀請 山海造樂-豐盛白月之道 的鐵礦老師與月亮老師,為島上社區與產業界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鹿角薩滿鼓工作坊。

課堂一開始,老師帶來來自世界各民族的聲音——口簧琴的律動、海螺的呼喚、鼓聲的回響——每一種樂器都承載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與天地觀照。

接著,參與的夥伴們挑選鹿角、領取鼓皮,在穿皮繩、拉緊、蠟線包裹的細緻工序中,專注地投入一整天。鼓面逐漸成形,汗水與心力也在其中凝聚。當最後一聲鼓音響起的時刻,成就感與喜悅在眾人臉上綻放。

透過一場手作體驗,大夥在過程中彼此交流,講綠島的梅花鹿記憶的重織。藉由製鼓,大家認識了鹿皮工藝,連結起綠島的梅花鹿生態與過去養鹿產業的歷史。

#綠島 #島嶼綠工作室 #薩滿鼓 #工藝 #山海造樂 #梅花鹿 #地方創生

 #綠島記鹿  #記憶與技藝的對話今天,島嶼綠工作室邀請來自台灣本島的鐵工與皮工藝團— #山海造樂 —登上綠島,與村子裡的耆老展開一場梅花鹿與皮藝的交流工坊。工藝家分享了鹿皮加工與製作的技藝,雖然綠島過去並沒有鹿皮工藝的傳統,但在座的老獵人...
16/09/2025

#綠島記鹿 #記憶與技藝的對話
今天,島嶼綠工作室邀請來自台灣本島的鐵工與皮工藝團— #山海造樂 —登上綠島,與村子裡的耆老展開一場梅花鹿與皮藝的交流工坊。

工藝家分享了鹿皮加工與製作的技藝,雖然綠島過去並沒有鹿皮工藝的傳統,但在座的老獵人與長輩們卻因為這樣的分享勾起了許多回憶,紛紛談起早年島上養殖梅花鹿、採取鹿茸的生活片段。

工藝師也透過這場座談,進一步了解綠島獨特的養鹿經驗與在地知識。氣氛輕鬆而熱絡,傳承與創新的火花就在聚落工坊的笑聲中交織。

最後,大家一同來到村子裡用珊瑚礁硓𥑮石堆砌的傳統鹿寮前,拿起鹿皮鼓合影留念。跨島、跨世代、跨領域的對談,讓島嶼「鹿🦌」的傳統記憶與當代工藝的相遇,為社區即將展開的鹿皮鼓工作坊揭開序幕。

#梅花鹿 #綠島 #鹿皮 #島嶼綠工作室 #文化 #地方創生

 #綠島燈塔點燈86週年  #紀念島嶼綠工作室今天舉辦「綠島燈塔點燈八十六週年紀念活動」,邀請來自台灣與香港的藝術家齊聚綠島,在這座海上指引方向的白色地標前,重溫歷史與文化的軌跡。活動首先帶領藝術家們走讀燈塔周邊,展示當年《臺灣總督府府報》...
15/09/2025

#綠島燈塔點燈86週年 #紀念
島嶼綠工作室今天舉辦「綠島燈塔點燈八十六週年紀念活動」,邀請來自台灣與香港的藝術家齊聚綠島,在這座海上指引方向的白色地標前,重溫歷史與文化的軌跡。

活動首先帶領藝術家們走讀燈塔周邊,展示當年《臺灣總督府府報》上關於火燒島燈塔的公告,讓參與者得以一窺1939年燈塔啟用時的官方記錄。工作室也特別運用AI技術,將珍貴的黑白歷史照片重新上色,並模擬當年點燈瞬間的氛圍,使八十六年前的時光片段再度鮮活呈現。

在現場,眾人於燈塔前舉行簡單的倒數點燈儀式,象徵歷史記憶的再啟。隨後,藝術家們進行即興創作,將燈塔的興建過程與點燈意涵,轉譯為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

有人以聲音捕捉浪潮與光影的律動,有人以速寫記錄下此刻的光景,也有人透過舞動的身體,呼應海島上跨越世代的集體記憶。

綠島燈塔不僅是一座導航設施,更是島嶼歷史的重要見證。此次活動希望透過藝術行動,將燈塔故事傳遞給更多人,並串聯跨地域的藝術能量,讓歷史不只停留在文獻,而能以創新的方式延續與再生。

#綠島燈塔 #綠島 #島嶼綠工作室 #臺灣總督府 #燈塔 #文史踏查 #藝術創作 #走讀

🌊【讓記憶發聲,綠島行動中】Day 1綠島,不只是觀光的海島。這次來自屏東大學、台東大學,以原住民族學生為主的跨校學習營,在島嶼綠工作室的帶領下,從「一碗魚麵」開始,走進島嶼的文化記憶。在揉製麵團、切下魚麵的過程裡,學生們不只是學做一道料理...
15/09/2025

🌊【讓記憶發聲,綠島行動中】Day 1

綠島,不只是觀光的海島。這次來自屏東大學、台東大學,以原住民族學生為主的跨校學習營,在島嶼綠工作室的帶領下,從「一碗魚麵」開始,走進島嶼的文化記憶。

在揉製麵團、切下魚麵的過程裡,學生們不只是學做一道料理。大家看見黃鰭鮪背後的漁撈故事,並認識島民如何運用海草等在地食材,體驗海洋與日常緊密連結的智慧。

成員們先前也曾到訪蘭嶼,藉由這次食漁教育,手作過程也能比較綠島與蘭嶼兩島在漁撈、料理上的差異:不同島嶼如何回應同樣的海?怎麼在餐桌上展現各自的文化?在這個過程裡,飲食不再只是味覺,而是一種跨島的對話。魚麵體驗,讓記憶透過料理發聲,也讓文化在行動中彼此交流與激盪。

午間的魚麵體驗之後,學員們走進綠島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值人權藝術季,大夥透過展覽與藝術作品,觸碰白色恐怖的歷史傷痕。藝術成為轉譯的語言,帶領不同世代思考:在威權時期失落的人權,如何在今日持續的探查真相,並被重新詮釋與記憶?

參訪完人權藝術季,夜幕降臨時分大家齊聚觀賞紀錄電影《流麻溝十五號》。銀幕上的影像與白天的展覽互相呼應,讓同學們在情感上更貼近島嶼過往的故事。

映後,島嶼綠工作室邀請在地的美娟老師現身分享──她在人權館擔任導覽員十多年,見證許多受難者(當年稱為「新生」)與綠島居民之間的交流。她回憶自己與前輩們互動的片段,沉重卻溫暖,讓現場動容不已。

這一天,從一碗魚麵到一段歷史,夥伴們看見了綠島的多重面貌:海洋孕育的文化、歷史留下的創傷,以及人們如何以記憶與藝術持續對話。記憶在發聲,行動正在進行。

#綠島行動中 #讓記憶發聲 #島嶼綠工作室 #魚麵 #食漁教育 #食農教育 #綠島歷史 #綠島 #流麻溝十五號 #地方創生 #共學

『南迴望島・島嶼對話 』跨海交流:從南迴到綠島的永續實踐南迴永續聯盟首次登島,以太平洋作為天然舞台,展開「望島成行」的深度交流,串連山林、部落、海島三種在地永續樣貌海島場域體驗 × 太平洋視角帶領大家前往舊部落的藍洞,讓交流不只停留在室內座...
11/09/2025

『南迴望島・島嶼對話 』
跨海交流:從南迴到綠島的永續實踐

南迴永續聯盟首次登島,
以太平洋作為天然舞台,
展開「望島成行」的深度交流,
串連山林、部落、海島三種在地永續樣貌

海島場域體驗 × 太平洋視角
帶領大家前往舊部落的藍洞,讓交流不只停留在室內座談,而是在太平洋的風景中,感受綠島「山海並存」的場域力量。

活動亮點:
新舊共鳴的島嶼空間體驗
這次的交流活動,我們特地安排了 新舊對比的建築走訪:

•新穎設計空間 :
展現新世代的創意能量與永續視角

•廢棄鹿寮再生的特色酒吧 :
以島上閒置空間重生,並以無酒單特調帶出綠島風味

•猶如海底珊瑚洞穴般的義大利餐廳 運用在地海味將異國料理與島嶼滋味融合。

在這些場域之間,
參與者體驗到的不只是「空間」,
而是一種島嶼文化的延續與轉化

從傳統到當代、從廢棄到重生、
從在地到世界,

綠島正在以自己的方式,
描繪出永續生活的新藍圖。

*跨域對談:地方設計與島嶼實踐
南迴的洄洄山林與金峰民宿業者、遊程設計及走讀規劃的前輩們
討論如何透過設計、產業經營,把「永續」落實在日常

*島嶼見習的啟動
活動不只是單向分享,而是彼此「見習」

🌿 特別亮點:大湖聚落走讀 × 葉脈拓印

這趟南迴永續聯盟的綠島交流,不只停留在對話與分享。
活動的尾聲,我們走進大湖聚落,從早期的聚落故事、
在大湖聚落的走讀裡,我們沿著時光的痕跡,
看見溫泉村的故事與山林的呼吸。

最後,我們邀請大家拾起大山的紋理,
將葉片紋理拓印在紙上,
製作成一張張 專屬於這趟旅程的明信片

那是每個人帶走的「島嶼記憶」,
也是屬於南迴與綠島相遇的一份共同印記
更成為了一段能被觸摸、被寄託的永續旅行

就像葉子的脈絡,細緻卻堅韌,為我們留下了島嶼的記憶。

#南迴永續聯盟
#綠島島嶼綠工作室
#洄洄山林地方設計
#部落沃克
#東方雲民宿
#奇瓦拉民宿
#pinuliman studio比努禮曼工作室
#富富廚房
”e樸嶼
#洄岸
#夏卡爾民宿
#島嶼 #南迴望島・島嶼對話
#大湖聚落走讀
#綠島

島嶼綠 × 國際視野 近期,我們有幸被日本三大主要新聞媒體「每日新聞報社 」局長親自登到專訪。這不僅是國際媒體的關注,更代表綠島在人權、文化與觀光轉型上的努力,正逐漸被世界聽見身為在地的文化工作室,我們長期投入於:觀察與研究 :從人權文化園...
09/09/2025

島嶼綠 × 國際視野
近期,我們有幸被日本三大主要新聞媒體
「每日新聞報社 」局長親自登到專訪。

這不僅是國際媒體的關注,
更代表綠島在人權、文化與觀光轉型上的努力,正逐漸被世界聽見

身為在地的文化工作室,
我們長期投入於:
觀察與研究 :
從人權文化園區的成立到十餘年來的人權藝術季,我們持續記錄這些歷史場域如何透過藝術被重新詮釋

文化的轉譯者
我們不只是協助藝術家登島,
也嘗試把艱澀的人權議題轉化為一般旅人能理解、參與、甚至感動的體驗。

觀光與社區的橋樑
透過策劃活動與交流,
我們見證綠島觀光不再只有「海與藍」,而逐漸擁有文化深度,吸引國內外旅人因人權議題與藝術而走進島嶼。

日本媒體的報導,
讓更多國際讀者知道綠島不僅是觀光勝地,更是一個能讓歷史記憶、文化行動與社會教育交織的平台。

這是我們工作室一直努力的方向
讓在地故事被聽見,
並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力量。

《每日新聞》(日文字:毎日新聞)
原名《東京日日新聞》
👍1872年2月27號喺東京創刊
(至今153年)

#綠島 #人權藝術季
#日本每日新聞報社
#臺日友好
#島嶼綠工作室 #文化觀光 #國際視野 #永續發展
#日本150年歷史的報社

參與114~117年離島建設基金 — 綠島發展願景與策略中央對離島的發展定位或願景:•核心目標:低碳、宜居、生態、觀光、幸福,   打造「永續島嶼」。•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國旗艦計畫: 以「均衡臺灣」為主軸,推展六大區域產業生活發展藍圖。•淨...
08/09/2025

參與114~117年離島建設基金 — 綠島發展願景與策略

中央對離島的發展定位或願景:
•核心目標:低碳、宜居、生態、觀光、幸福,
打造「永續島嶼」。
•六大區域產業及生活國旗艦計畫:
以「均衡臺灣」為主軸,推展六大區域產業生活發展藍圖。
•淨零路徑: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2050年邁向淨零。

114 年度重點執行項目
1. 推動智慧創新轉型
• 數位治理、地方文化數位化
• 智慧能源、交通與觀光
2. 確保基本民生民行
• 醫療與教育資源
• 公共設施與交通改善
3. 維護島嶼環境資源
• 海岸環境保護、廢棄物管理
• 生態保育
4. 樹立低碳能源典範
• 再生能源推廣
• 節能減碳建設
5. 打造樂活創生家園
• 青年返鄉、社區共榮
• 多元文化與產業結合
議題一:綠島面臨挑戰
• 環境:低碳旅遊、再生能源、生態保育、氣候變遷調適
• 社會:遠距醫療、長照、教育資源不足
• 經濟:交通票價高漲、旅遊淡旺季不均

議題二:綠島未來發展願景
• 打造樂活創生家園
• 推動智慧創新轉型
• 確保基本民生民行
• 維護島嶼環境資源
• 樹立低碳能源典範
• 生態韌性與綠色轉型
• 區域連結與永續觀光
• 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

📌 整體結論:
綠島的未來發展定位為「永續生態悠遊聚落」,
挑戰在於醫療、教育、基礎建設與觀光平衡。

借鏡國際案例(日本五島列島、韓國濟州島),
重點策略包括:低碳能源、智慧治理、人口培育、觀光轉型,
並藉離島建設基金持續改善民生與產業環境。

綠島的發展必須建立在 「人與環境共好」 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

從本次會議中,看到中央政策對離島的支持方向與資源補助,也確認了綠島在醫療、教育、基礎建設與觀光平衡上的迫切需求。

我們相信,綠島的未來不僅是觀光島嶼,更是一個能向世界展示 「永續島嶼」 的示範基地
大家一起努力!

#綠島
#2025綠島發展願景與策略
#人才培訓很重要
#民間單位只有我們出席~好孤單

島嶼中的「編緣」:藝術、土地與生活的交會太平洋深處,一座島嶼在時間中低語不止是海浪的洄聲,而是藝術與生活間柔軟的對話今年,綠島-島嶼綠工作室成為太平洋上的藝術基地在「藝術下鄉—地方文化館駐地創研交流計畫」支持下我們迎來來自香港自由表演藝術家...
06/09/2025

島嶼中的「編緣」:
藝術、土地與生活的交會

太平洋深處,一座島嶼在時間中
低語不止是海浪的洄聲,
而是藝術與生活間柔軟的對話

今年,綠島-島嶼綠工作室
成為太平洋上的藝術基地

在「藝術下鄉—地方文化館駐地創研交流計畫」支持下
我們迎來來自香港
自由表演藝術家 林慧盈/winnie

自 2014 年於
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展開創作,
一路走進戲劇與視覺媒體,

足跡跨越台灣、英國、比利時、
奧地利、亞美尼亞……

她以身體為媒介,
細緻地探索城市、
社會與人之間的悄聲互問

接下來的一千四百四十小時,
以「身體為家的十個可能」為主題
將用身體的感知,縫合海與人、
記憶與土地的細密紋理

一場以「編緣 In Between」
為題的流動相遇—

那是交錯在邊緣與中心、
過去與未來之間,

提醒我們忽略卻存在的地方性生命,
也是理解「非刻意、非靜止」的共鳴之緣 

以身體去捕捉海的詩意、
土地的振動、記憶的溫度

✨ 當海浪拍岸、當身體移動,
我們都在共鳴裡,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文化部
主辦單位|臺東縣政府
執行單位|獨立互助創藝工作室
協力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5編緣 In Between
#島嶼綠工作室
#地方文化館駐地創研究
#綠島的藝術共鳴

9/17 綠𡷊獸皮工藝x薩滿鼓實作工作坊在綠島早期,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經濟曾經家家戶戶都有養梅花鹿鄉公所也成立公共造產養鹿埸大家除了取鹿茸、鹿肉販售,早期也會將柔軟的獸皮成為嬰兒床褥今年初秋9/17將舉辦一埸與大家分享綠島耆老們穿梭山林間的...
12/08/2025

9/17 綠𡷊獸皮工藝x薩滿鼓實作工作坊

在綠島早期,
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經濟

曾經家家戶戶都有養梅花鹿
鄉公所也成立公共造產養鹿埸

大家除了取鹿茸、鹿肉販售,
早期也會將柔軟的獸皮成為嬰兒床褥

今年初秋9/17將舉辦一埸
與大家分享綠島耆老們
穿梭山林間的智慧外

也特地邀請獸皮工藝師
登島手把手教大家製作屬於自己的
羊皮鹿角蕯滿鼓

光是掛在牆上都美的令人贊嘆!

如今,山羊也成為島上的風景之一
我們邀你走進獸皮工藝的時光,
與海風、鹿角、羊皮相遇,

讓海風與鹿角,在你的手心響起

親手製作一面屬於自己的「鹿角薩滿鼓,用皮藝工藝寫下屬於你的島嶼生活』

獸皮的聲音,來自海上的鹿之島
日期:9/17(週三)
時間:09:30-17:00(含午餐、特殊飲食請先告知)

上課地點:綠島・夏卡爾民宿

👥 限額 8 位(需年滿18歲)

你將親手完成一面獨一無二的手作鼓:
14 吋 無毛羊皮鹿角薩滿鼓(框高 4.5cm)|NT$ 8,000
16 吋 無毛羊皮鹿角薩滿鼓(框高 7.5cm)|NT$ 10,000
18 吋 無毛羊皮鹿角薩滿鼓(框高 5.5cm)|NT$ 11,800
材料包含:
✔ 無毛羊背皮(島嶼質地)
✔ 鼓框
✔ 可親手挑選一支「鹿角朋友」
✔ 鼓袋
✔ 鼓棒

即日起-8/31
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R4gOO3HEMu6yu6HpmWLWZXaKvYgfPTHGGqSiqsebXGLKnpQ/viewform?usp=sharing&ouid=105215536937629067520

想了解更多關於薩滿鼓的訊息:
FB粉專: 山海造樂

✍️參與須知:
1. 需全程跟隨老師製作,請全程參與
2.製作會使用鋒利工具,不開放孩童陪同。

3.如臨時無法參加,費用恕不退還,但可前往老師工作室補課(需自行預約)。

4. 視當天課程安排,主辦方保𠕇調整活動權力
5. 報名完成後,二日內需支付全額費用(含保險、餐費、材料、講師費),無法上課學員皆無退費!
完成後請告知我們末五碼(以下有聯繫方式.請盡量用Line)

匯款資料:
島嶼綠工作室:
華南銀行(008)
帳號:830-10-017697-4

島嶼綠工作室聯絡資訊----------
FB: 島嶼綠 (https://www.facebook.com/islandgreen951)
IG: 島嶼綠 (https://www.instagram.com/islandgreen951/)
Line ID: (島嶼綠)
E-mail: [email protected]
電話:0909-158-992seline

官網:https://www.shiacare-bb.com/
Line:
Tel:089-672800

#山海造樂
#蕯滿鼓
#獸皮骨工作坊
#綠島梅花鹿、羊華麗的轉身
#天然樂器
#綠島
#綠島的日子 #海島生活
b&b

#島嶼旅行
#綠島祕境 #綠島景點 #綠島日常 #地方刊物 #地方創生 #緑島 #台東 #離島
#我的100種生活
#𡷊嶼綠

#2025台東怎麼玩
#探索東海岸,島太太的異想世界podcast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島嶼綠Green Island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島嶼綠Green Island: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