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8/2025
【 #專題報導】在地扎根 跨代傳承──《 #甜蜜親子報》
‖‖ 總編踏話頭 ‖‖
今年是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這份刊物不僅記錄了台灣社會從清國以來的歷史變遷,更是探討信仰議題不可或缺的平台,展現上帝透過文字陪伴信徒生根茁壯的印記。7月裡,本專題將以三期篇幅分享台灣教會公報社所推行的文字事工與近況,盼眾教會透過奉獻代禱一起攜手同行。
——總編輯陳逸凡
讓親子相擁「報」
對話有溫度 信仰看得見
──《甜蜜親子報》家庭時光小幫手
【曾俊柏專題報導】「請問要如何訂閱呢?……可到金門索取嗎?」不尋常的臉書訊息展開宛如「福音特派員」的故事。常往來中國與金門的台灣姊妹蘇珊(化名)像執行祕密任務般訂閱《甜蜜親子報》,借用金門店家地址作「聯絡站」收報紙,再想辦法帶回中國的教會。
蘇珊坦言,由於中國對非官方宗教聚會的箝制,教會非常低調。除了聖經,教會裡其他書籍、文宣品常常看完就要銷毀,以應對突如其來的檢查。《親子報》主編方雅惠得知蘇珊執行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後,決定擔任她的後勤支援,特別為蘇珊的教會製作《親子報》簡體版,並以電子檔傳送,讓蘇珊的「福音包裹」能用更安全的方式直接「空降」到教會。蘇珊開心地說,當地的兒童福音刊物資源太少了,這份《親子報》真的好難得,讓她感到非常恩典、蒙福。
儘管外在環境充滿緊張,蘇珊強調,在信仰內,來自台灣的他們與當地信徒之間並不存在隔閡。「我們都是主內一家人。」她說,每一個人都在真理上互相學習,用愛與耐心彼此接待照應。這種超越地域的連結與和睦,是上帝的愛與聖靈的引導,使他們能勝過外在環境的一切困難。
2012年創刊、每個月發行一次的《親子報》,至今已發行160期。作為兒童讀物,卻沒有注音,常常讓不少家長感到好奇。對此,方雅惠解釋,《親子報》的主要目標不是要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而是讓父母帶著孩子閱讀,創造親子對話的機會,用信仰的眼光去認識、接觸各種話題。《親子報》雖然不是語文教材,但製作團隊在主題規劃、寫稿、繪圖、編輯各方面都盡心竭力,務求內容兼具深度與趣味。每個版面以不同型式傳遞信仰的教導,家長可以每週陪孩子讀一個版面,再與孩子分享、討論。
頭版「童來讀新聞」,呼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關心社會議題的信仰傳統。「我們是天國子民,也是地上百姓。」方雅惠表示,為幫助孩子關心周遭人事物、培養聖經世界觀,文章觸及的內容從社會時事到國際新聞應有盡有,也會配合教會節日推出應景主題。
二版「耶穌是誰呢」,延續先前探討舊約聖經裡基督預表的「耶穌在哪裡」,以新約聖經為本,引領孩子認識耶穌的身分及工作。方雅惠表示,此專欄嘗試將焦點放在耶穌本身,從祂降生開始說起,最後的「結案報告」會點出祂的身分。其實,每篇文章的標題都在回答「耶穌是誰呢」這個問題,譬如君王降臨、祂名為以馬內利、上帝的兒子、應許預告的那一位、以後要來的。
三版「繪本異想國」,幫助家長從繪本主題如恐懼、耐心、親情找到與聖經真理的連結,讓說故事時間也能成為親子靈修的信仰時光。
四版「信仰好生活」,除連載美國漫畫家保羅‧考克斯(Paul Cox)介紹改革宗信仰人物的「改革通」,還有「種樹日記」記述收養家庭的點點滴滴。同週刊載在《台灣教會公報》的「隱藏版」,輪流推出「兒童要理問答」和「和孩子聊信仰」,前者以生活故事教導基督教教義,後者則翻譯自美國專欄作家凱利‧基索芬(Carey Kinsolving)與小朋友的對話紀錄,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說出真理。
全文閱讀:https://tcnn.org.tw/archives/2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