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7/2025
打造幸福的容器.探索住宅的本質
第十屆台灣住宅建築獎/
台灣住宅建築獎自 2006 年創立至今邁入第十屆,歷經 20 年的累積與演進。本屆首次評審會議於 2025 年5月13日召開,會議在悼念創辦人陳聰亨建築師辭世的氛圍中展開,與會評審與主辦單位重申將承續其精神,持續推動住宅建築的深度公共討論。
今年徵件辦法納入兩項重要調整:新增「最佳社會住宅獎」,並在特別獎中增列鼓勵青年購屋/租屋的方案。針對社宅評選,評審團討論是否應獨立類別評審,考量其公共性、政策背景與建築型態與一般集合住宅的差異,最終尊重評審團決定。
與會評審廣泛討論住宅建築在台灣的處境,包括法規對設計的限制、公私住宅的價值差異、集合住宅與單棟住宅的評選公平性等。許多評審呼籲住宅獎應回到「住宅的本質」,不僅評外觀與法規突破,更要關注居住者的生活故事與空間互動。作家侯文詠提議,是否能在評選中納入居住者的回饋,讓住宅設計是否真正回應生活成為關鍵指標。
林曼麗館長建議,應跳脫現有分類框架,思考不分類的總體獎項「台灣住宅建築獎」,聚焦於空間回應居住本質的能力,並保留特別獎作為未來創新的舞台。郭旭原建築師也指出,住宅獎的價值應進一步明確,建立長期論述以回應當代住宅設計與使用的變化。
多位評審提出對時間性的關注,認為應設立關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獎項,反映建築的維護與長期使用價值;也有評審呼籲納入都市規劃、開放空間、建築與基地關係的考量,強調住宅不僅是商品,更是城市紋理的重要構成。
最終協會綜合評審意見,將本屆住宅獎的 slogan 定為:「打造幸福的容器.探索住宅的本質」,凝聚評審與主辦單位的共識,回應建築與人的根本關係,並期許本屆評選能為台灣住宅建築的未來提供有力方向與價值思考。
完整內容請見七月刊的台灣建築雜誌。
#台灣建築 #台灣建築雜誌 #台灣住宅建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