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7/2025
經貿透視雙第673期 2025.7.23出刊,封面故事「仿生機器人 全球競技 創新大比拚」,根據印度市調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的預估,全球機器人市場將在2026年達到740億美元的規模。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簡稱IFR)則是調查統計,2021年全球工廠新安裝共51萬7,000臺工業機器人,年增30%創下歷史新高,至今全球可操作的工業機器人也已達到350萬臺的新紀錄。仿生機器人是一項融合人工智慧(AI)、機械工程和生物學等先進技術的產物,並以模仿人類或自然界生物的運動、感知和行為為目標。其中以模仿人類身體結構,搭載多種高科技感應器及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夠進行複雜感知與互動的人型機器人更被視為是仿生機器人的頂級科技設計工藝,並可望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期封面故事特別為讀者採訪到長期引領臺灣產學界自動化與機器人人才與技術向前發展的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秘書長陳文貞、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張禎元、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賴盈至、廣運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柯智鈞,帶領讀者從產學研界不同的視角與觀點一探全球產業先進國家及臺灣的仿生機器人發展現況、相關創新應用及未來的潛在商機!
本期焦點產業「智慧防災新浪潮 政策到科技的全面布局」,近年氣候變遷步伐愈發急促,極端天候如野火、暴雪、乾旱、地震頻仍上演。這些災難不僅衝擊國家安全,也動搖經濟根基。「災害防治」成為這個時代不可忽視的命題,其核心在於打造更堅韌的防救體系,守護生命與家園,維繫國土永續。面對災難頻率攀升與城市化蔓延,全球對防災科技與即時應變的渴望愈來愈強烈。從風險評估到早期預警,從智慧平臺到基礎建設,再到全民防災意識的喚起,每一環節都是重建韌性的基石。各國也紛紛擁抱大數據、AI、IoT、遙測與無人機等創新科技,讓預警更精準,反應更迅速,讓科技與自然對話不再失焦。政府層面,亦加大投入災防建設與研發,並透過獎勵政策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本期焦點產業介紹《加拿大》、《肯亞》、《日本》、《緬甸》與《中國大陸》,帶來各地災防政策與市場脈動,為《臺灣》業者開展海外布局提供靈感與方向。
➔經貿透視官網:https://www.trademag.org.tw
➔國內雜誌訂閱: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ord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