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 Magazine tw

Pen Magazine tw with New Attitude. 東京型格觀點生放送! "日本Pen雜誌國際中文版在台灣"日本型男設計生活誌
1998年發行以來已有 二十多年歷史的《Pen》雜誌,以品味傳遞價值觀。
話題廣泛,包括時尚、建築、美食、汽車、設計、藝術等。
我們從世界各地取材、挑選合適主題。

論及「傳說級鏡頭」,這3款你一定要知道写真1■【Canon 50㎜ F0.95】日本雖然最初向德國學習光學技術,但到了 1950 ~ 60年代,日本的相機產業迅速崛起。這支鏡頭於 1961 年問世,正是象徵那股氣勢的代表之一。它搶先全球,實...
28/07/2025

論及「傳說級鏡頭」,這3款你一定要知道

写真1
■【Canon 50㎜ F0.95】
日本雖然最初向德國學習光學技術,但到了 1950 ~ 60年代,日本的相機產業迅速崛起。這支鏡頭於 1961 年問世,正是象徵那股氣勢的代表之一。它搶先全球,實現了當時市售相機鏡頭中的最大光圈 F0.95。如今 F0.95 這個規格本身已不再令人驚艷,各廠商開始追求更進一步的個性化表現。有的將殘存像差所帶來的狂野風格視為獨特味道,有的則致力於追求毫無瑕疵的完美 F0.95鏡頭表現。

写真2
■【Zeiss Planar T* 1.4/85】
說到鏡頭,絕對不能不提到Zeiss 蔡司。像是廣為人知、幾乎成為各式鏡頭設計基礎的「Tossar」與「Sonnar」,其實都是在1900年代前半由Carl7eiss卡爾・蔡司所開發的。「Planar」則是在構思之初,因其優異的特性甚至被稱為「無像差鏡頭」。這裡介紹的是單眼相機所用的85mm11.1,但其實冠上「Planar」之名的鏡頭款式眾多,例如Hasselblad 哈蘇所使用的80mm F2.8等,各有其經典地位。

写真3
■【Leica Summilux-M f1.4/50㎜】
要選出一支最能代表「徠卡精神」的鏡頭,「Summilux」絕對榜上有名。在追求 F1.4 明亮光圈的過程中所殘留的像差,反而造就出溫柔細膩的獨特影像風格。即便到了現行機種,這個經典名稱仍然被沿用。無論是焦距長短或是版本差異,Summilux 系列都擁有極高人氣。徠卡甚至將1960 年 代 的「Summilux-M f1.4/35mm」及「Summilux-Mf1.4/50mm」復刻重現,與最新版本並行販售。優美的鏡筒設計同樣令人著迷。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插畫:Daiki Kosaka 編輯&文:鈴木 誠

#傳說級 #鏡頭

Pen tw July Issue—【覓覓客的左腳】用世界熟悉的語言詮釋在地風土——敖雲在葡萄酒世界裡,除了熟悉的「新舊世界」分野,近年也興起對於「新緯度產區」的探索與關注。來自雲南香格里拉的「敖雲(Ao Yun)」便是典型例子:它不來自傳...
27/07/2025

Pen tw July Issue—【覓覓客的左腳】
用世界熟悉的語言詮釋在地風土——敖雲

在葡萄酒世界裡,除了熟悉的「新舊世界」分野,近年也興起對於「新緯度產區」的探索與關注。來自雲南香格里拉的「敖雲(Ao Yun)」便是典型例子:它不來自傳統產區,卻透過世界熟悉的釀酒語言,讓這片以藏族文化與高原風光聞名的土地,被納入全球葡萄酒地圖。
2012年起敖雲選擇了分別為在高海拔的阿東(約2200 m)、西當(約2400 m)、斯農村(約2500 m)與碩日(約2600 m)四個村落中共314個地塊分別與當地藏族村民進行契作,再分批釀造後進行調配,並於2016年正式推出首個年份酒款:2013 年。地處北緯27度的雲南因其高海拔、乾燥氣候與分明季節,使得釀酒葡萄能在日夜溫差中充分成熟。目前擔任敖雲首席執行官並且也是前法國白馬堡(Château Cheval Blanc)的技術總監 Maxence Dulou曾在訪談中表示: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學習藏語與藏族村民溝通,配合當地的節令及星象進行協作,並以不同地塊為單位分批釀造再進行調配。

2013年的敖雲,是酒莊的第一個年份,初試啼聲之作,親和中帶著稚 份,初試啼聲之作,親和中帶著稚嫩,宛如呱呱墜地正好奇著探索世界 嫩,宛如呱呱墜地正好奇著探索世界的新生兒。

■2015年的敖雲是酒莊的第三個年份,成熟的黑色漿果完美包覆若有似無的青椒氣息,顯示酒莊對於葡萄酚類物質成熟度的掌握越來越好,這是與風土對話的具體展現。(写真1)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圖&文:Vincent Lu

#覓覓客的左腳 #葡萄酒

Pen tw July Issue—【美感音樂焦學】照片與畫像,你更愛哪一個?作曲家的寫真與肖像看完這期關於相機與攝影文化的介紹,大家是否和我一樣,覺得獲益良多呢?從這個主題出發,再把眼光放到古典音樂世界,我們又能得到什麼知識?【蕭邦184...
26/07/2025

Pen tw July Issue—【美感音樂焦學】
照片與畫像,你更愛哪一個?
作曲家的寫真與肖像

看完這期關於相機與攝影文化的介紹,大家是否和我一樣,覺得獲益良多呢?從這個主題出發,再把眼光放到古典音樂世界,我們又能得到什麼知識?

【蕭邦1849年照片: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寫真】
首先,照片當然是一種認識昔日作曲家的方式。目前最早的著名作曲家相片,來自比森(Louis-Auguste Bisson,1814-1876)以達蓋爾(Louis Daquerre,1787-1851)發明的技法(daguerréotype,用塗了碘化銀的銅板捕捉光影)所攝。比森在1842年曾為巴爾札克拍照,令影中人大為滿意。不只文學愛好者要感謝比森,愛樂者也要感謝他,因為他在蕭邦過世那年,拍下目前僅有的蕭邦兩張照片之一(也是最清楚的一張),讓我們知道這位作曲大師、鋼琴聖手的實際樣貌。再遲一些,一切就化作遺憾。和蕭邦同年出生的舒曼,也留下珍貴的達蓋爾式照片,還包括與妻子克拉拉・威克一起入鏡的合影,為他們的愛情留下歷史見證。

如果作曲家自己就是畫家……
看到這些照片,或許我們會不禁感嘆,要是年代更早的貝多芬、莫札特、巴哈也能留下照片,那該有多好。不過,照片雖然寫實,呈現的卻不一定就是「真實」。以自學成材,從維也納銀行出納員變成作曲巨匠的荀貝格來說吧。無論他寫的曲子在調性內或調性外,不變的始終是強烈又強悍的表現。即使用無調性寫作,他音樂裡的熱情與渴望仍如排山倒海,毫無保留到令人瞠目。我們當然可從他的照片裡窺探其性情,但更好的方法卻是看他的畫,因為他也是頗具才華的業餘畫家,是表現主義的代表。

写真1
■比森於 1849 年拍攝的蕭邦照片。

写真2
■偉大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 lacroix)為蕭邦繪製的著名肖像。

写真3
■舒曼與克拉拉約於 1850 年的合影。

写真4
■荀貝格 1927 年的個人照。

写真5
■荀貝格的著名自畫像《 紅色凝視》,畫工與畫風皆頗見功力。

写真6
■巴哈著名的萊比錫肖像。

写真7
■聖桑與愛犬達利拉合照:看起來是不是慈眉善目?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撰文:焦元溥

#比森 #德拉克洛瓦 #舒曼 #克拉拉 #荀貝格 #巴哈 #聖桑 #焦元溥 #美感音樂焦學

 「大阪關西世博一卡通」系列票卡,以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主題「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為創作靈感,推出四款設計——《山野》、《海洋》、《光》及《MYAKU-MYAKU》。卡片設計呈現細胞組成與生命循環的概念,象徵成長與進化。其中,《山野...
26/07/2025


「大阪關西世博一卡通」系列票卡,以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主題「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為創作靈感,推出四款設計——《山野》、《海洋》、《光》及《MYAKU-MYAKU》。
卡片設計呈現細胞組成與生命循環的概念,象徵成長與進化。其中,《山野》展現層巒疊翠的自然風光;《海洋》捕捉波濤洶湧的磅礡氣勢;《光》則以耀眼的光芒象徵希望與未來,而《MYAKU-MYAKU》以鮮活的生命色彩展現未來社會的創新可能,四款卡片均採用珍珠粉工藝,搭配光澤效果,質感細膩璀璨,兼具收藏價值與實用功能。該系列票卡可於全台三大超商(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萊爾富)及MOMO購物網購買,每款售價200元,數量有限,收藏愛好者請把握機會,更多詳情請上一卡通官方網站 ( https://i-pass.co/7tqnwp )。

写真1
■「大阪關西世博一卡通」系列票卡。

写真2
■照片人物左:一卡通公司董事長廖泰翔,右: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海外傳播部部長吉村佐知子。

写真3
■照片人物由左至右:美商鏈通科技(TBCASoft) 創辦人兼執行長吳陵、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新聞文化部部長村本千晶、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海外傳播部部長吉村佐知子、一卡通董事長廖泰翔、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KKday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明明、一卡通業務開發群副總經理許茹嘉。

【行走世界的感知者 —— 鑑古知今的國際視野】這群藝術家身處日本,卻將創作視野放眼全球。他們不僅關注國際議題、藝術趨勢,也熟稔自身文化脈絡,於是在東西文化的交會點,發展出獨特的創作語言。他們可能在歐洲留學、參與駐村,或與不同國家的創作者長期...
25/07/2025

【行走世界的感知者 —— 鑑古知今的國際視野】
這群藝術家身處日本,卻將創作視野放眼全球。他們不僅關注國際議題、藝術趨勢,也熟稔自身文化脈絡,於是在東西文化的交會點,發展出獨特的創作語言。他們可能在歐洲留學、參與駐村,或與不同國家的創作者長期合作,對世界的觀看方式已不再是外來與在地的二元,而是一種多重流動的文化敏感度。
這類藝術家擅長將傳統符號、地方材料或歷史意象,轉譯為當代語彙,從而建構一種具有識別度的混合風格。他們的作品常常同時出現在東京、巴黎、台北與首爾的展場,不受地域限制,也不被身份所框限。這些創作者不只是作品的製造者,更像是跨文化語境中的對話者,用作品提出來自亞洲、面向世界的藝術回應。

写真1、2
■【堀尾貞治(Sadaharu Horio)】
為日本「具體派(Gutai)」的重要成員之一。他自作品在「具體派畫廊(Gutai Pinacoteca)」展出,該畫廊專為展示具體派成員優秀作品而設,其作品自此持續展出,直到1972年具體派解散,堀尾因此逐漸為世人所熟知。他提出「當然之事(あたりまえのこと)」的概念。此概念強調將日常中「理所當然的事物」不自覺地加以視覺化,並揭示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其實也可能受到資本主義宣傳的影響而被改變。

写真3、4
■【谷正輝(Masaki Tani)】
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他以自身獨特的創作理論「支撐理論(Support Theory)」為基礎,從事雕塑、繪畫、影像與行為藝術等多種媒材的創作。畢業於靜岡大學研究所藝術教育碩士班,並於2012至2017年間擔任靜岡縣立美術館的教育講師。

写真5、6
■【RK】
1982年出生於茨城縣。在任職於一家平面設計公司期間,自2013年起開始使用iPhone進行拍攝與編輯。不僅被Instagram官方選為推薦用戶(Suggested User),也於2017年在Apple銀座店舉辦活動。
在以平面設計師與DJ的身份活躍的同時,開始正式朝專業攝影師之路邁進。於Instagram上發表具有強烈密集感的影像作品。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編輯&文:Carol Yang

#第二特輯 #繁花似錦 #自成一脈的 #日本當代藝術 #日本無極限 #新世代藝術家 #創作 #二次元

【本能構築的空間語言 —— 直覺式的立體藝術】對某些藝術家來說,創作並非從概念出發,而是從「做」的過程中長出形體。他們以雙手感受材料的重量、溫度與張力,依據身體的本能反應堆疊、雕塑、組構作品。這些立體創作不拘形式,可能是金屬與布料的共構,也...
24/07/2025

【本能構築的空間語言 —— 直覺式的立體藝術】
對某些藝術家來說,創作並非從概念出發,而是從「做」的過程中長出形體。他們以雙手感受材料的重量、溫度與張力,依據身體的本能反應堆疊、雕塑、組構作品。這些立體創作不拘形式,可能是金屬與布料的共構,也可能是紙張與樹脂的交錯,材料之間的張力成為主角,讓作品散發出一種未經設計卻高度完成的空間感。
這類風格的創作不追求「意義明確」,反而以開放的方式邀請觀者與之互動。它們像是從潛意識中浮現的造形語言,以抽象、破碎、不對稱的特質,喚起觀者對觸感、動線與重力的原始感知。某些作品甚至保留製作的痕跡與不完美,讓人得以直視創作的「發生」本身。這樣的直覺式創作,不只是形體,更是一種身體與材料對話的過程紀錄。

写真1、2
■【松枝悠希(Yuki Matsueda)】
2001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設計科,後完成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後期博士課程。以獨特的「立體逃脫」風格聞名。他將印刷品中原本平面的元素(如標誌、標語、人物)以立體方式「跳脫」出畫面,並以透明壓克力固定形體的動能,創造出動態與凝結同時存在的奇異視覺。他的代表作品〈EXIT〉系列,將緊急出口人形從標誌中釋放出來,象徵對常規制度與視覺慣性的幽默挑戰。

写真3、4
■【河原悠(Yu Kawahara)】
1988年出生,2011年畢業於京都精華大學。他以「固定並擴展物質存在」為概念,創作出一系列使用木材與樹脂的雕塑作品,並以繪畫性的方式擴展對材料本身的感知。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編輯&文:Carol Yang

#第二特輯 #繁花似錦 #自成一脈的 #日本當代藝術 #日本無極限 #新世代藝術家 #創作 #二次元

在這個人人手握「相機」、拍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的時代。從底片相機與老式數位相機的人氣高漲,再到不斷升溫的徠卡熱潮, 我們請來兩位對相機與寫真文化極為熟悉的行家,為大家分享最新的趨勢動向。Notes1■【相機女子】Notes2■【即可拍...
23/07/2025

在這個人人手握「相機」、拍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的時代。
從底片相機與老式數位相機的人氣高漲,再到不斷升溫的徠卡熱潮,
我們請來兩位對相機與寫真文化極為熟悉的行家,為大家分享最新的趨勢動向。

Notes1
■【相機女子】

Notes2
■【即可拍】

Notes3
■【有個性的鏡頭】

Notes4
■【寫真簡訊】

Notes5
■【老式數位相機】

Notes6
■【徠卡Q3】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插畫:Daiki Kosaka 文:青山 鼓 

#相機女子 #即可拍 #有個性的鏡頭 #寫真簡訊 #老式數位相機

①《超人》導演/詹姆斯・岡恩主演/大衛科倫斯韋、瑞秋布羅斯納安2025  英國、美國/英語  發行/華納片長 129分鐘②《花便當的記憶》導演/前田哲主演/鈴木亮平、有村架純、鈴鹿央士、初夏優香2025 日本/日語  發行/天馬行空片長 1...
23/07/2025

①《超人》
導演/詹姆斯・岡恩
主演/大衛科倫斯韋、瑞秋布羅斯納安
2025 英國、美國/英語 發行/華納
片長 129分鐘

②《花便當的記憶》
導演/前田哲
主演/鈴木亮平、有村架純、鈴鹿央士、初夏優香
2025 日本/日語 發行/天馬行空
片長 119分鐘

③《追殺騎師》
導演/路易斯・奧特加
主演/納韋爾 比斯卡亞特、烏蘇拉 柯貝蘿
2025 阿根廷/西班牙/美國/墨西哥/西班牙語 發行/海鵬影業
片長 96分鐘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編輯:pen tw 編輯部

#每期藝文 #超人 #花便當的記憶 #追殺騎師

專訪活躍中的創作者們:我的相機風格熱愛寫真與相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拍攝樂趣的創作者們。他們分享了私下愛用的相機、以及用那台相機所拍攝出的寫真,還有其中的堅持與講究。【追尋「屬於自己的色彩」,不斷淬鍊寫真風格的呈現】星野源、米津玄師等眾多藝人...
22/07/2025

專訪活躍中的創作者們:我的相機風格

熱愛寫真與相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拍攝樂趣的創作者們。他們分享了私下愛用的相機、以及用那台相機所拍攝出的寫真,還有其中的堅持與講究。

【追尋「屬於自己的色彩」,不斷淬鍊寫真風格的呈現】
星野源、米津玄師等眾多藝人的MV 皆出自這位備受矚目的影像創作者―林響太朗之手。他獨到的色彩表現與構圖美學,是其作品的固有特色,而這個獨特風格也在他的寫真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一直在看濱田英明、市橋織江等攝影家的作品。雖然我並不特別偏好數位或底片的其中一方,但我很喜歡他們用底片拍攝出來的那種質感。雖然有點自不量力,但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拍出那種『屬於自己的色彩』。」
林響太郎所拍攝的寫真,充滿了創意與巧思。不僅擅長以建築物作為構圖的美麗框架,也曾從巴黎行駛的車窗中,刻意利用手震效果進行拍攝。

写真1
■【林 響太朗Kyotaro Hayashi】影像創作者、攝影家
1989 年出生於東京。多摩美術大學畢業,加入 DRAWINGAND MANUAL。從事影像、裝置藝術、光雕投影等創作,曾執導星野源、Mr.Children、米津玄師等多位藝人的 MV。

写真2
■2014 年推出的「Leica S-E」是一款搭載3,750 萬畫素 CCD 感光元件的中片幅相機。當時的定價約為 230 萬日圓,作為專業人士使用的商業機種發售。拍攝時所配置的鏡頭為「SEKOR C 80mm F1.9」。

写真3
■於旅途中造訪的一處屋頂所拍攝。巧妙運用建築結構所呈現出的構圖十分迷人。

写真4
■在移動過程中,從車內拍攝街景。手震的效果讓巴黎的街道看起來就像是一幅藝術作品。

写真5
■一根一根的睫毛、以及瞳孔中的光彩都細緻呈現,展現了中片幅相機特有的表現力。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寫真:丸益功紀(BOIL) 編輯&文:石井 良、松本雅延

#相機 #創作者 #風格

Pen tw July Issue—【東尼桑的藝術逍遙遊】Mazinger Z再啟:一場漫畫、工藝與重生的東京展覽旅程從金屬活版到輪島塗工藝,《永井豪:Mazinger Z / GO! NOW!!》展不只是懷舊,而是一場穿越災難與記憶的藝術...
19/07/2025

Pen tw July Issue—【東尼桑的藝術逍遙遊】
Mazinger Z再啟:一場漫畫、工藝與重生的東京展覽旅程
從金屬活版到輪島塗工藝,《永井豪:Mazinger Z / GO! NOW!!》展不只是懷舊,而是一場穿越災難與記憶的藝術召喚。

從小就是【魔神Z】迷的我,第一次看到「Mazinger Z/GO! NOW!!」展覽消息時,心裡立刻燃起一股久違的悸動。不是那種單純懷舊的情感,而是那種你知道某些東西正慢慢地消逝,而這個展覽,似乎是抓住那些記憶的一次努力。尤其是當我看到展覽地點設在東京全新地標「麻布台Hills」內的集英社Manga-Art Heritage藝廊時,就已經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親自前往。
地點距離地鐵神谷町站僅一分鐘,乾淨靜謐的場域與熙來攘往的都市有著巧妙的距離感。展覽入口以巨幅Mazinger Z畫像迎賓,猶如打開童年的抽屜,一聲熟悉的「GO! NOW!!」不只是號召,更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呼喚。走進展區,宛如進入另一種節奏的宇宙,這不只是粉絲的朝聖,更是一場跨越漫畫與藝術的靜謐體驗。

写真1
■復刻1970 年代【週刊少年JUMP】的鋅版和金屬活字印刷技術,並使用高品質100_ 純棉紙進行印刷的展品。

写真2
■展出作品的畫框全部都是來自輪島市的田屋漆器公司製作的。

写真3
■站在展場外有一種即將要打開禮物的興奮感。

写真4
■陶瓷藝術家 古賀崇洋 本人與永井豪聯名創作的器皿。

写真5
■陶藝家古賀崇洋製作的特別器皿「頬鎧盃-究極機械魔神形」曾在2024 年12 月在SCOPE MIAMI BEACH上亮相過。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文:Tony Chang 插畫:莉莉子

#東尼桑的藝術逍遙遊 #永井豪 #古賀崇洋 #究極機械魔神形 #東京

【溫柔幻象的召喚 —— 二次元的療癒筆觸】來自動漫、遊戲、美少女文化的視覺語彙,在新世代藝術家手中經過重新詮釋,轉化為一種帶有療癒感的創作風格。他們筆下的角色不僅可愛,更承載著一種對孤獨、情感缺口與逃避現實的柔軟表達。這類作品色彩甜美、筆觸...
18/07/2025

【溫柔幻象的召喚 —— 二次元的療癒筆觸】
來自動漫、遊戲、美少女文化的視覺語彙,在新世代藝術家手中經過重新詮釋,轉化為一種帶有療癒感的創作風格。他們筆下的角色不僅可愛,更承載著一種對孤獨、情感缺口與逃避現實的柔軟表達。這類作品色彩甜美、筆觸柔和,常以大眼少女、幻想生物或動物角色作為主體,但情感層次並不輕薄。
這些藝術家並非一味追求視覺討喜,而是巧妙運用虛構角色包裹內在脆弱,藉由二次元語彙處理複雜的情緒。作品中常見無重力的構圖、糖果色與夢境感元素,以及對空白與沉靜的拿捏,讓觀者得以在其中喘息。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現實世界壓力的一種回應—用虛構建構溫柔,用想像緩解真實。

写真1、2
■【山崎龍一(Ryoichi Yamazaki)】
1976年出生於東京淺草。2004年完成東京造形大學藝術設計學部美術科研究生課程。透過參與日本國內外的藝術博覽會與藝術計畫,持續拓展展覽機會與國際能見度。

写真3、4
■【Mayu Ishino】
1984年出生,來自兵庫縣,現居大阪。畢業於Masamode藝術學院。以平面設計與插畫為基礎,創作探索藝術與設計之間界線的概念性作品。

写真5、6
■【B.S.M Billy】
Billy Hung,又名 B.S.M,不斷蛻變的藝術家,受到塗鴉精神的啟發,將分享塗鴉所帶來的快樂與靈感視為終身志業。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編輯&文:Carol Yang

#第二特輯 #繁花似錦 #自成一脈的 #日本當代藝術 #日本無極限 #新世代藝術家 #創作 #二次元 #山崎龍一

【微光日常的捕手——對生活感受的細膩描述】不以大敘事、不求奇觀,而是在生活的褶皺中尋找情感的餘溫。這類藝術家以細膩的感知力, 將日常中稍縱即逝的時刻具象化,捕捉光影、氣味、觸感與人際之間的空氣感。不喧嘩,卻極度真實,彷彿將觀者帶入一段未完的...
17/07/2025

【微光日常的捕手——對生活感受的細膩描述】
不以大敘事、不求奇觀,而是在生活的褶皺中尋找情感的餘溫。這類藝術家以細膩的感知力, 將日常中稍縱即逝的時刻具象化,捕捉光影、氣味、觸感與人際之間的空氣感。不喧嘩,卻極度真實,彷彿將觀者帶入一段未完的記憶片段。
作品主題多來自生活瑣事:早餐桌上的杯痕、偶然瞥見小池的水光、身體與空間微妙的互動。媒材上也常採用溫潤質地,如輕抹壓克力、油彩、筆墨與織品, 搭配鬆弛的構圖與低飽和度的色彩,強化那種「生活未經修飾」的情緒感。這些作品並非單純再現, 而是藝術家內心觀察的轉譯,傳達出對當下的體察與共感,也讓人重新審視何謂「真實」。

若說新世代藝術中有一種風格,是以極微小的感受為素材、以溫柔凝視的方式訴說世界,那麼田中梢、內田有、椎木かなえ的創作,如同日常縫隙間滲出的光。不張揚、不戲劇化,卻讓人在畫面中感受到情感―像是窗邊風動、房間的光

写真1、2
■【田中梢(Kozue Tanaka)】
1986 年出身於大阪府。2010年完成京都造形藝術大學 大學院碩士課程。擅長以照片中偶然入鏡的陌生人,時常成為作品中的主角。這些風景畫,同時也可被視為捕捉他人生命片刻的肖像,帶有一種獨特的靜謐感,令人安心,並喚起淡淡的懷舊情懷。像是夢境與現實交疊的場景,觀者彷彿走進一則未說出口的記憶。

写真3、4
■【椎木かなえ(Kanae Shiiki)】
1981年出生於兵庫縣,畢業於近畿大學文藝學部。以獨特創作概念:「我在筆記本上隨意勾勒的人物,彷彿從紙面浮現,直視著我,並逐漸擺出他們自己想要的姿態。我將他們轉移到畫布上,隨著筆觸的節奏,加減線條與質感的美感。」以獨有的風格,表現出後現代的內心風景。

写真5
■【內田有(Yu Uchida)】
1979 年出生於東京,2011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工藝專攻,作品以冰棒為主題,主要材質為玻璃,運用鑄造技法製作。其代表系列《Cool It》以北極熊為角色,將環保象徵中逐漸消逝的意象,轉化為融化冰棒的造型,結合日本流行文化中大量存在的「可愛」元素,探討大量消費社會的矛盾與反諷。藝術家嘗試創作出帶有諷刺意味的作品,揭露當代社會中潛藏的矛盾性。

詳見完整版
『現在正好玩!
相機x寫真的樂趣』(Pen tw 國際中文版7月號 7/5發行)
🌟訂閱購買請見首頁連結🔗
👉購買:蔦屋/誠品/博客來

編輯&文:Carol Yang

#第二特輯 #繁花似錦 #自成一脈的 #日本當代藝術 #日本無極限 #新世代藝術家 #創作 #日常 #田中梢 #椎木かなえ #內田有

Address

West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Pen Magazine tw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