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漫遊,一種新的路上觀察學。 希望在出版中找到新的閱讀形式和新風景。

行銷合作、書籍團購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讀者服務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1)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累、覺得撐不下去、覺得找不到方向,我覺得這本書值得讀。它不會給你速效的解決方案,但會給你一份地圖。一份陪你穿越高峰與低谷的地圖。」謝謝閱讀前哨站瓦基分享《低谷戰略》!
20/11/2025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累、覺得撐不下去、覺得找不到方向,我覺得這本書值得讀。它不會給你速效的解決方案,但會給你一份地圖。一份陪你穿越高峰與低谷的地圖。」

謝謝閱讀前哨站瓦基分享《低谷戰略》!

【 為什麼看起來最強的人,反而容易崩潰?】
── 真正的強大不是永遠堅強,而是允許自己脆弱

我會讀這本書《低谷戰略》,是被作者的背景吸引的。蓋雷斯・提敏斯(Gareth Timmins),前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

你知道那種訓練有多變態嗎?全球只有 0.1% 的申請者能撐過去。我在想,這種人寫的書,大概又是那種「堅持就是勝利」的老調重彈。

結果,我翻開第一章就被打臉了。

這個作者退役一年之後,他精神崩潰了。他還偷吃他媽媽的抗憂鬱藥、每天假裝自己很好、在所有人面前硬撐的那種崩潰。我當下有點震驚,又有點……該怎麼說,鬆了一口氣?原來連這種「人間兵器」也會垮掉。

這讓我想起之前分享過的 David Goggins 《我,刀槍不入》。他們兩個人都是特種部隊出身,兩個都經歷過地獄的考驗。但 Goggins 那本書讀完,我會覺得「天啊,這人是瘋子」,帶著一種尊敬的心情去佩服他,但你絕對不會想讓自己也那樣自虐。

但是《低谷戰略》這本不一樣。作者本身有心理學的背景,所以他不只告訴你要硬幹(雖然書裡那些擔任私人保鏢時的海盜對決、機場接送任務的故事真的很猛),更多是在拆解:為什麼我們會崩潰?那些看起來很強的人,到底是怎麼熬過來的?

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顛覆了我很多想法。讓我慢慢說給你聽。

▌一、成功之後那種空蕩蕩的感覺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準備了很久的考試,終於考完了,成績也不錯,但就是沒有想像中那麼爽?

作者在書裡講了一個我完全沒想到的事。他說每次完成重大目標,隨之而來的不是喜悅,而是低潮。甚至憂鬱。

那頂流血流汗才贏得的綠色貝雷帽,在部隊裡根本沒人在意,「就像安全帽一樣稀鬆平常」。真正被投以敬畏眼光的時刻,反而是退伍之後,在外面世界別人的眼裡。這聽起來有點悲哀對吧?

他寫道:「我逐漸發現,真正讓我著迷的,其實是『追尋』本身。每當我完成一個目標,隨之而來的不是喜悅,而是一股心理低潮,甚至有時伴隨憂鬱。」他後來甚至壓力大到要吃抗憂鬱藥。

我想起自己之前也有類似經驗。花了好幾個月準備專案,終於上線了,大家都說不錯。但那天晚上坐在書房,心裡想的竟然是:「所以呢?然後呢?」

那種期待已久的滿足感,好像縮水了,很快就沒了。然後開始想著下一個目標,試圖填補空洞。這個循環很累,但又停不下來。

作者說,我們真正著迷的是追尋的過程,不是抵達的那一刻。這話聽起來有點雞湯,但想想確實是這樣。旅程本身才是改變我們的東西,終點的那瞬間……說實話,常常令人失望。

▌二、原來心理韌性也會用完

這個觀念真的打醒了我。

我們一直以為,那些很強的人就是鋼鐵做的。永遠不會累,永遠不會垮。作者直接戳破這個幻想。

他說,心理韌性不是無敵盾牌。比較像是一種「認知耐力」,就跟體力一樣,會有用完的一天。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一個影片,有人訪問馬拉松選手。記者問:「你不累嗎?」選手說:「當然累啊,但我知道怎麼配速。」對,配速。我們在體能訓練上早就懂這個道理,為什麼面對心理壓力時,就只會硬撐?

作者提出一個我覺得超實用的概念:把認知耐力當成體能訓練一樣管理。

想像你在健身房,會有積累期(打基礎)、強化期(全力衝刺)、恢復期(休息重整)。但面對工作壓力、人生挑戰時,我們通常怎麼做?直接跳到強化期,然後一路硬撐到崩潰。

書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在體能訓練上,我們其實早已懂得採取更聰明的策略——但面對大腦的運作,卻依舊倚靠蠻力。」他這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對身體比對大腦溫柔多了。

所以真正的韌性,不是無止盡地硬撐。是懂得在積累、強化、恢復之間切換。就像專業運動員規劃訓練週期一樣。

我自己這陣子也在試。工作一段時間就強迫自己休息,不是滑手機那種休息,是真的讓腦袋放空。散步、看窗外、發呆。一開始覺得很浪費時間,但後來發現,這樣反而做事更有效率。

▌三、那些社會貼在你身上的標籤

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個朋友。

他以前在外商做到高階主管,年薪很高,大家都說他很成功。後來他離職了,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結果親戚朋友見面第一句都是:「怎麼不做了?太可惜了吧!」

他跟我說,最累的不是重新開始,而是要一直解釋、一直面對別人失望的眼神。他還很感嘆地跟我說:「好像我背叛了什麼似的。」但其實,他又沒做錯什麼。

作者經歷的更極端。對他來說,「皇家海軍陸戰隊員」這個標籤,變成一種巨大的束縛。

為了符合外界期待,他開始「偽裝自己」。在所有人面前表現堅強,隱藏所有的脆弱。他說這種「社會性的隔閡」讓他越來越難表達真實的自我,一點一滴走向職業倦怠的不歸路。

更諷刺的是,他發現那些最積極向上、不斷追求卓越的人,反而最容易燃燒殆盡。

因為他們勇於踏出舒適圈,深信延遲享樂的價值,願意犧牲眼前的快樂。這些長期的努力與犧牲,長期下來又不知道如何調節壓力的時候,讓他們更容易耗盡能量,感到職業倦怠。

我以前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那些看起來最強的人,一夕之間突然就垮了?現在才懂。不是他們不夠強,是他們太想變強了。

作者說:「真正的強大,不是永遠堅強。是允許自己脆弱,並在脆弱中找到修復的方式。」

這句話我反覆看了好幾次。因為太反直覺了。但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

▌四、動機這玩意兒,真的不可靠

老實說,這是我最有共鳴的一段。

你知道那種感覺嗎?今天超有動力,覺得自己可以征服全世界。明天就完全提不起勁,連打開電腦都覺得累。

作者直接講:「動機與渴望,從來都不是穩定的資源。無論你自認多麼渴望某件事,那股內在的驅動力終究會在某些時刻悄然消失。」

我們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我們很依賴動機。

看了某個勵志影片,熱血沸騰,立刻衝去做事。但這種狀態撐不了多久。三天、一週、最多一個月,然後就沒了。接著開始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夠想要?」「我是不是意志力太弱?」

直到讀這本書我才發現,這不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用錯方法了。

真正能撐過低谷的,不是動機。是習慣。是那套根深蒂固的日常規律。

書中提出一個公式:紀律 → 習慣 → 持續性 → 成長。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但執行起來超難。因為建立習慣的過程,就是在跟自己的人性本能對抗。

作者分享了一個洞察,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真正穩住你的力量,往往不是你渴望得到的東西,而是你害怕失去的東西。」

這種「負向動機」往往比正向渴望更深層、更穩定。可能是你努力逃離的過去,可能是你絕不想回頭的某種生活狀態。

我想起自己以前也有類似經驗。大學的時候接家教,那時候最大的動力不是「想賺很多錢」,而是「不想再跟家裡拿錢」。這種想法可能有點負面,但確實讓我撐過很多累到想放棄的時刻。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有點感傷。不過這就是現實吧。

所以現在我比較相信的是:與其等待動機出現,不如建立一套即使沒動機也能自動運轉的系統,也就是我們的日常習慣。聽起來很機械化,但這才是長期能走下去的方式。

▌一些你實際可以做的事

讀完書之後,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書中的方法。

▌首先,先照顧好自己的基本面。

這聽起來雖然有點廢話,但我們真的常常忽略這個。

作者在書裡建議,列出你能改善的生活面向。睡眠、飲食、運動、人際關係。看你的哪一項最需要改善,優先動手改善,然後一個一個累積起來。

他還建議給生活中的活動和人際關係打分,1 分是高度壓力,10 分是高度舒適。然後根據結果,調整接觸的頻率。我打了分之後嚇一跳。有些我以為很輕鬆的活動,其實帶給我的壓力很大。

像是某些社交場合,我一直以為「應該」要參加,但每次去完都覺得被榨乾。現在,我會選擇性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活動。

▌接著,找個能讓你放空的地方。

這個建議我本來覺得很玄。

作者說他每次從中東高壓任務回來,都會去國家公園走一走。那片自然環境是他恢復活力的關鍵資源。書裡還引用研究說,人類天生偏好自然環境,能看到綠色植物的病人,術後恢復更快。

我們很多人可能住在城市裡,沒辦法常常去山上。但我會刻意去附近的公園走走。不是那種邊走邊滑手機,而是真的去看樹、看天空、聽鳥叫,感受整個自然環境。

就像上個禮拜我去台北出差,第一次在大安森林公園散步,短短的十幾分鐘,我覺得整個人神清氣爽,那一整天感覺就充滿了電,跟平常盯著電腦完全不一樣。

這種「刻意散步」一開始在做的時候,我覺得有點蠢。但做了幾次之後,確實有差。那種腦袋被重新充電的感覺,比在家躺著滑手機舒服多了。

▌然後,工作要切段,不要一路衝。

這個我還在努力調整。

作者建議用 30 到 90 分鐘的高強度專注,穿插 15 到 20 分鐘的放鬆。休息時間可以伸展身體、散步、看書,或發呆放空。

他用了一個很酷的比喻:彈藥和武器。如果沒有彈藥(注意力資源),武器(心智)就無法發揮作用。你要有策略地分配資源,不能一次把子彈打光。

我試了一陣子,發現最難的是「真正休息」。很容易休息時又開始想工作的事,或滑手機看一堆資訊。大腦根本沒放鬆到。

後來我乾脆設鬧鐘。時間到就強迫自己離開電腦,去倒杯水、看窗外、伸展一下。剛開始很不習慣,覺得打斷節奏很煩。但做一陣子之後,發現這樣反而能維持更久的專注力。

▌最後,接受矛盾是正常的。

這個建議,來自書裡引用的一位資深教練的觀察。

頂尖表現者會同時抱持兩種矛盾的信念:一種是「我一定會成功,有 100% 的信心」。另一種是「我可能會失敗,接受 50% 的失敗率」。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發現,當我允許自己「可能會搞砸」的時候,反而沒那麼焦慮了。但我也同時對自己懷抱信心,盡力而為。這種矛盾不是要你放棄努力,而是接受不確定性才是常態。

▌後記:穿越高峰與低谷

《低谷戰略》這本書我讀完之後,最大的感覺不是「學到了什麼方法」。比較像是鬆了一口氣。

原來連那種 0.1% 的精英,也會經歷動能枯竭、情緒困擾、目標迷失。原來崩潰是正常的,脆弱是正常的,低潮是正常的。

不知道為什麼,光是知道這件事,就讓人感覺好一點。

《低谷戰略》跟《我,刀槍不入》這兩本書最大的差別,我覺得是「溫度」。

《我,刀槍不入》告訴你要硬幹到底,要成為最強的自己。聽起來很熱血,但讀完之後你可能只會覺得「我做不到」,然後更自我懷疑。

《低谷戰略》給的是另一條路:建立系統、接受週期、允許修復、與低谷共處。這條路聽起來沒那麼熱血,甚至有點溫吞。但可能更實際,也更長久。

書裡那些海盜對決、機場接送任務的故事很精彩,像是有一段他們在半小時內擊退了 12 艘海盜快艇,讀到時真的替他捏把冷汗。但更珍貴的是,他把自己崩潰的過程,毫無保留地寫出來。

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特別對一個海軍陸戰隊員來說。

我想他想說的是:真正的強者,不是永遠站在山頂的人。是知道如何在山谷中修復、並再次出發的人。

最後留一個問題給你(也是給我自己):你是不是也一直用「我應該更堅強」這件事在折磨自己?你有給自己喘息的空間嗎?

我自己也還在學。還在試著找那個平衡點。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累、覺得撐不下去、覺得找不到方向,我覺得這本書值得讀。它不會給你速效的解決方案,但會給你一份地圖。一份陪你穿越高峰與低谷的地圖。

-

免費訂閱《閱讀前哨站》電子報 readingoutpost.com
加入 90,000+ 位愛書人,每週在 Email 收到好書精華

18/11/2025

如果你整整一年都沒有做出任何個人成長的努力,最終成果會是原地踏步;但如果你每天多努力1% ,一年後的累積成長將是原來的三十七倍。

那麼,每天這額外的「1%」是什麼?

🌟新書預購|塔羅小祕牌的故事煉金術【台灣第一本小秘牌專書】:從構圖解鎖牌面隱藏的敘事,讀懂你的生活寓言 #作者限量親簽版搶購中 #誠品與博客來販售★限量珍藏簽名版本★特典:塔羅小祕牌的年末祝福每張簽名都附上小祕牌指引符碼告訴你:如何好好結束...
17/11/2025

🌟新書預購|塔羅小祕牌的故事煉金術【台灣第一本小秘牌專書】:從構圖解鎖牌面隱藏的敘事,讀懂你的生活寓言
#作者限量親簽版搶購中
#誠品與博客來販售

★限量珍藏簽名版本★
特典:塔羅小祕牌的年末祝福
每張簽名都附上小祕牌指引符碼
告訴你:如何好好結束這一年
請到《塔羅的奇幻旅程》粉絲頁查看專屬祝福訊息

塔羅小祕牌不只是生活場景 更是覺察自己的生活寓言
你的人生意義 早已隱藏在你的故事中

台灣資深塔羅研究者、《敘事塔羅》作者王乙甯
帶你解鎖小秘牌的圖像敘事
用獨到的系統性的構圖分析法
把自己的生活轉換為故事
讓意義從無意識的神秘大河中浮現

✦台灣第一本以構圖、圖像符碼拆解塔羅小秘牌專書
✦從視覺中心、人物姿態、人物視線等構圖分析,讓你徹底讀懂每張小牌的故事
✦牌面上的場景中如山、河流、建築物等符碼,一一揭露背後的含義
✦每張小牌獨立構圖分析,實際運用拆解符碼的技巧,看懂小牌的故事

「親愛的先關心我,不要關心麵包!!!」聽到身邊的人說「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買了麵包」,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是「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還是「麵包?什麼麵包?為什麼要買麵包?」平穩型和創造型會先關心對方,邏輯型則是先想到麵包。那你先想到哪一個...
13/11/2025

「親愛的先關心我,不要關心麵包!!!」

聽到身邊的人說「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買了麵包」,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是「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還是「麵包?什麼麵包?為什麼要買麵包?」

平穩型和創造型會先關心對方,邏輯型則是先想到麵包。
那你先想到哪一個呢?來測測看你是屬於哪一種人格特質吧!

▍ #其實他沒那麼討厭!:用性格統計學讀懂說話風格差異,人際溝通不再心累
覺得和人溝通好難嗎?
不是你不好,也不是他故意,而是彼此的「說話風格不同」!
4型性格解析 × 3步驟接納法,
帶你破解誤會,不再為一句話氣炸或心累!

▍痛苦由愛而生──韓江對生命的深刻感悟。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還能感覺到愛,透過這段過程,我們也感受到生命。➠➠➠➠➠光與線【韓江最新散文集+諾貝爾文學獎致辭全文,精裝紀念版】以冷靜又熾熱的文字縫合傷痛講述愛與生命的文學宣言
11/11/2025

▍痛苦由愛而生──韓江對生命的深刻感悟。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還能感覺到愛,
透過這段過程,我們也感受到生命。

➠➠➠➠➠
光與線
【韓江最新散文集+諾貝爾文學獎致辭全文,精裝紀念版】

以冷靜又熾熱的文字縫合傷痛
講述愛與生命的文學宣言

🌟新書上市| #其實他沒那麼討厭!:用性格統計學讀懂說話風格差異,人際溝通不再心累覺得和人溝通好難嗎?不是你不好,也不是他故意,而是彼此的「說話風格不同」!4型性格解析 × 3步驟接納法,帶你破解誤會,不再為一句話氣炸或心累!◆◆◆★破解「...
10/11/2025

🌟新書上市| #其實他沒那麼討厭!:用性格統計學讀懂說話風格差異,人際溝通不再心累

覺得和人溝通好難嗎?
不是你不好,也不是他故意,而是彼此的「說話風格不同」!
4型性格解析 × 3步驟接納法,
帶你破解誤會,不再為一句話氣炸或心累!

◆◆◆

★破解「說話風格差異」的實用指南,幫你化解誤會與衝突。
★16年研究 × 4大性格模型,精準剖析日常溝通困境。
★職場、家庭、伴侶皆適用,50+真實案例,教你讀懂彼此、減壓相處。

你是否常有這樣的心聲?
 「為什麼他總是聽不懂我的意思?」
 「明明是好意,卻被誤會成壞心眼。」
 「我只是想安慰,對方卻覺得我冷漠。」

其實,問題不在性格不合,而是——說話風格不同。
我們常常預設「對方和我想的一樣」,卻因此陷入誤會與衝突。

【本書特色】
.圖解實用情境,分析差異性
  大量生活、職場案例,幫你找到最常見的誤解來源
.三步驟接納法,輕鬆上手
  認識自己→理解對方→接納差異,學會輕鬆化解衝突
.科學分類模型,簡單易懂
  首創「性格統計學」,透過四型性格立即判斷最佳溝通模式
.改善人際壓力,不用強迫
  不必改變別人,只要換個角度,就能擁有自在的人際關係

🌟新書上市| #低谷戰略:前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員的真實告白——頂尖強者必備的反轉低潮力,0.1%精英也想知道的7堂自我修復課「一次勝利不難,能夠一再勝出,才是真正的強者。」──蓋雷斯・提敏斯(Gareth Timmins) ◎即便再卓越、再...
05/11/2025

🌟新書上市| #低谷戰略:前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員的真實告白——頂尖強者必備的反轉低潮力,0.1%精英也想知道的7堂自我修復課

「一次勝利不難,能夠一再勝出,才是真正的強者。」
──蓋雷斯・提敏斯(Gareth Timmins)

◎即便再卓越、再非凡,也總會意志力崩潰的時候;
本書將揭露各專業領域頂尖精英,穩定高效的致勝祕密!

◎「鋼鐵意志」並非頂尖者的祕密,而是這社會最大的誤解!
真正能締造不敗傳奇的,是0.1%精英掌握的七大流動心態

不靠意志力死撐,擺脫反覆耗竭的惡性循環
成功複製0.1%頂尖精英的高效續航節奏!
  
  如果你也正處在掙扎、倦怠、懷疑人生的時刻,
  這本書會陪你一起下潛──
  看見人性脆弱、修復內在秩序,有條理地調整腳步,
  回到屬於你的節奏,穩站頂尖專業者的不敗地位!

【本書亮點】
1-不只要變強,還要穩定高效,且不被耗盡
2-七階段心態模型,一眼看懂自己的心理週期
3-各篇文末條列重點,方便你快速校正回歸
4-寫給想持續卓越的你,並給出實際且可應用的建議

▍低谷戰略:前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員的真實告白——頂尖強者必備的反轉低潮力,0.1%精英也想知道的7堂自我修復課
博客來:https://reurl.cc/bNRL86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W8L5Qk
金石堂:https://reurl.cc/W8L5QO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qK8xA3

05/11/2025

提醒一下各位讀者,普發只有一萬,不是十萬,
買書還是不能「這三件不要其他通通包起來」喔!

謝謝 藍白拖 為大家畫重點分享❤
31/10/2025

謝謝 藍白拖 為大家畫重點分享❤

為何現在年輕人比過去幾代人更脆弱?

這個月讀到後座力最強的書,作者調查全美六千個菁英家庭,為何好學生會一步步走向懸崖邊?

一位高中體育校隊、辯論社社長,以極優異的成績畢業,甚至錄取頂尖大學的孩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單的那天,她買了一瓶伏特加到朋友家,不是為了慶祝,而是要麻痺一種無法言語、死寂的絕望感。

美國社會正被一種「永遠不夠好」的價值觀滲透,每個人都被推向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中上階層的學校與家庭裡。

這不僅是個人問題,而是一種系統性文化,牽涉教育制度、社會結構與經濟焦慮。

我非常推薦此書,作者不只提出問題,也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簡單整理四個重點:

一、「成就文化」的陷阱

現代孩子的童年被「競賽化」:補習、才藝、履歷,一切都為了讓「未來成功」。

但這樣的環境,讓許多青少年陷入焦慮、憂鬱與倦怠。在美國的高收入地區,學生的心理壓力甚至超過貧困地區的孩子。

父母不再讓孩子做自己,而是把他們當成投資計畫。

二、父母焦慮的根源

父母不知不覺被社會結構逼著焦慮:學費高、工作競爭激烈、社會流動下降。把「成就」視為唯一安全感的來源,無形中把壓力傳給孩子。

家長往往不是故意「虎爸虎媽」,而是受身旁贏家的影響,最後被「贏家焦慮」吞噬。

三、問題不只是個人,而是結構性的

菁英大學名額有限、職場競爭激烈、收入不平等加劇,都讓家庭陷入「零和焦慮」。

社會系統鼓勵比較、排名、績效,使人們將自我價值綁在成就上。

這不只是教育問題,而是社會整體的心理疾病。

四、「被重視感」是關鍵解藥

被重視感是「被重視」加「有貢獻」,若孩子感覺自己被看見、被在乎,且能為他人做出貢獻,就能抵禦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相反,若孩子覺得「只有表現好才被愛」,就會形成價值感缺乏症,長期容易焦慮、內疚、甚至自我厭惡。

作者認為:「讓孩子感覺他被愛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成功,而是因為他存在。」

他也提出具體行動的作法,讓父母、教育工作者或社區民眾,知道可以怎麼做。

比如,當孩子成績考壞時,可以向孩子解釋「壞」成績的意義,一次考壞並不會影響未來的表現有多好、老師有多喜歡他們、父母有多重視他們,必須明確讓孩子知道,壞成績不會得到「壞掉」的人生。

作者問了心理學家和研究學者,為何現在年輕人比過去幾代人更脆弱?

他們指出一個因素,社會對「成功」的定義越來越狹隘。

無論在富裕或非富裕家庭,成功清單只有:上了哪間好大學、找到什麼好工作、住在哪個好地段、買了什麼好車。

最後,分享書中最有感的一句話:「當你批評孩子的時候,他們不一定會停止愛你,但他們會停止愛自己。」

👉【打書時間】

經歷一百次求職、一百位雇主、一百種同事,濃縮了這個時代的職場所發生的一百種幽默、荒謬、勵志、悲傷與溫暖的故事。

《百工計畫》11/1 正式上市。

30/10/2025

剛剛大街上有人拿美工刀捅我
我拿《鋼鐵烈焰》擋了下來
他連附贈的別冊都沒捅進

因為薩登在我胸前保護我😍😍😍

Address

West District

Telephone

+886227152022

Website

https://www.instagram.com/azothbook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