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23
11月新書 📖 《不是你喜歡,就什麼都可以》
當我們談及法律,孩子們可能感到陌生和遙遠,
讓我們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一同成為他們的引路人,👇🏻
👩⚖️ #賴芳玉 和 #施雅馨 兩位律師,不僅是法律的守護者,
更是教導我們的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及不傷害他人的啟蒙者。
本書為孩子設計32個生活故事案例搭配生動的漫畫插圖,
使孩子們能夠直觀地理解,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律意識,
學習如何預防和免於違法。
----------------------------------------
💡孩子在學生時代,總是充滿好笑和好奇心,
容易在不經意間傷害他人,
即便只是一句無心的「不要臉」,背後隱藏著多少危機?
同學之間的霸凌,又是否可以稱之為娛樂?
💡網路詐騙猖獗,
如果孩子遇到陌生人講述只要有身分證和帳戶,就能輕鬆賺錢!
孩子是否有能力分辨真假?
網絡上的友誼,又是否適用於現實?
#不是你喜歡就什麼都可以
#法律教育
#守法好公民
#兒童安全
#法律常識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不是你喜歡,就什麼都可以:兩位律師給孩子的32堂生活法律課“/賴芳玉、施雅馨律師
記得多年前有位處理離婚案的女性朋友帶著正值國小的孩子來律所討論案件,當 時這孩子獨自在旁翻閱六法全書。
約莫一個小時後,孩子終於忍不住詢問律師, 六法全書裡到底哪個條文提到父母有懲戒權。
這孩子正為母親對他的管教感到不滿,大概媽媽和他提過懲戒權,所以乾脆一起 來律所翻閱六法全書,並趁機諮詢律師。
從這事件可知孩子比大人想像的還成熟,每個孩子發展也不同,也應該和大人有 相同法律近用權,這是兒童平等權、資訊權及發展權的體現,因此當出版社詢問 是否願意為小孩編纂出一本貼近他們年齡和發展程度可以閱讀的白話文小六法 時,自是滿心答應。
但幾番折騰,顧及小孩還是需透過情境相似的案例才比較容易理解法律,因此整 理出小孩常遇的三十二則情境故事作為法律的解說。例如以他人名義惡作劇訂餐, 惡搞店家或隨便棄單,誰要負擔法律責任呢?和同學一起網購商品,但貨物不齊 全而退單,匯款還給其他同學時弄錯帳號,收到錢的同學不認帳怎麼辦呢?沒有 經過他人同意就拍照並把照片發到同學群組,有侵害肖像權嗎?把截圖傳給別人 可以嗎?這都是小孩常見的日常生活。
因應案例所援用的法規遍及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及其他行 政法規,例如性別平等教育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校園霸凌防治準則等。
法律文字透過這些日常的故事展開更簡單、立體的解說,這也是白話文的另類方 式。
真心期許這本書可以促進孩子對於法治社會的培力,也適用於家長共讀或學校公 民與社會課的課外讀物。
博客來:
https://reurl.cc/q0p97p
MOMO:
https://reurl.cc/Ny25Vm
誠品:
https://reurl.cc/q0p9xR
*適讀年齡:10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