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25
讓聽到炮聲的人做決策
文/ 人資 i 報報
組織大了之後,經常會有內勤決策的制度、現場同仁執行不便(或不如預期)的問題。所以有企業提倡「讓聽到炮聲的人做決策」,讓制度盡可能因時因地制宜,但實務上很難做到,所以更好的辦法是「讓決策者經常到前線實戰聽炮聲」。
舉幾個例子:
某貨運物流公司,要求新進「內勤」同仁,在新訓期間需要到物流站點實習一個月,包括:接聽客訴及處理、跟貨車外出搬貨運貨、陪站點主管外出洽談商家長期合作及簽合約(招商)、、、期間需要填寫心得及改善建議,如此培訓完,這些同仁到崗後,完全知道現場運轉情形,設計的制度相對會較為貼切實務。另外每月的例行高層會議不在固定地點舉行、而是每次都在不同分公司進行,讓每位高層都會時時關注的到每個戰場的現況。
某五星級飯店,要求資深領班要進行為期一年的「交叉訓練」,這裡面包括房務(折棉被清掃房間)、後廚(含洗碗間)、餐飲、業務、會計、採購、、、等等,未參加的,後續無法晉升,由於時間長達一年、各站能深入了解之外、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內部人脈,這時,每位幹部到了中高層位置的時候、能更加全貌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某超商要求總公司內勤同仁(含幹部)每年一次進店鋪協助一天,這一天不是督導、不是監督,而是真實的搬貨補貨陳列、服務顧客、解決問題、、、,進而了解前線哪些工作不便利,回到總公司可以進行改善優化。
某網路公司(社交帶貨相關)要求管理者每周至少花1天參與一線會議(如審核內容、客服接線),確保決策貼近實際需求。
某汽車大廠“現地現物”文化中,組長需記錄產線工人提出的100條低效操作,通過持續優化、進而達到提升生產效率。
某外商讓基層員工為上級的「業務敏感度」打分,打分結果納入晉升評估,確保管理者始終保持對業務的敏銳洞察。
綜上所述,領導者脫離一線越久,越容易高估自身判斷力,離炮火最近的人,才配做決策。領導者(包括:制度建立者)應深入業務一線,腳踏實地瞭解實際情況,與團隊共同面對挑戰,方能高效解決具體問題。
(本站原創.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