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週報

放映週報 《放映週報》──記錄臺灣電影的每一步。

《放映週報》,創刊於 2005 年一月,是國內第一個以國片和獨立製片訪談、報導與評論為內容基幹的網路電子報。作為台灣獨立電影之聲的先鋒,《放映週報》以深入訪談與分析性觀點展現台灣電影不斷的生命力,提供給主流及非主流電影迷們更多電影視角。

《放映週報》由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發行,目前每兩週發送一期電子報。本報創於 2005 年 1 月,最初由國立中央大學育成中心輔導設立的中映電影公司創立發行,自 71 期起,改由林文淇老師於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採非營利方式獨立發行經營,後於第 432 期起,電影資料館發行之電子報與本報合併。專欄頭條由其他新聞、電影網站、部落格不定期轉載,為國內深具影響力的非營利獨立電影媒體。

http://www.funscreen.com.tw

【794|專訪】.「我們根本沒有墳墓、什麼都沒有,於是我得替自己造一座墓。不只是『給我自己找墓地』,而是我必須找到那個地方,親手舉行儀式。這儀式包含大地、火、水──一切元素都聚集在裡頭。我獻給亡魂的,是一部電影。電影本身就是一座墳,一塊碑。...
17/10/2025

【794|專訪】

「我們根本沒有墳墓、什麼都沒有,於是我得替自己造一座墓。不只是『給我自己找墓地』,而是我必須找到那個地方,親手舉行儀式。這儀式包含大地、火、水──一切元素都聚集在裡頭。我獻給亡魂的,是一部電影。電影本身就是一座墳,一塊碑。所有電影都是碑銘。」

2025 年 9 月下旬,柬埔寨導演潘禮德攜新作《約見波布》拜訪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並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赤色的回憶:潘禮德代表作」專題影展當中,與觀眾共同回顧他的兩部代表作品《S-21:赤柬殺人機器》和《遺失的映像》。本期《放映週報》於潘禮德導演訪臺期間進行專訪,由他身為「紅色高棉」倖存者的經驗談起,述及和「S-21」倖存者的情誼與合作、創立波法娜(Bophana)影音中心的檔案經驗,還有逐漸從檔案轉向精神層次的創作轉向。請見本篇專訪。

「我與亡魂同在」──專訪《S-21:赤柬殺人機器》導演潘禮德:

我們根本沒有墳墓、什麼都沒有,於是我得替自己造一座墓。不只是『給我自己找墓地』,而是我必須找到那個地方,親手舉行儀式。這儀式包含大地、火、水──一切元素都聚集在裡頭。我獻給亡魂的,是一部電影。電影本身...

【793 期|編輯室】.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第 793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之際,本期焦點介紹方於 2025 台北電影獎...
15/10/2025

【793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93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之際,本期焦點介紹方於 2025 台北電影獎獲得百萬首獎,並將於第 62 屆金馬獎角逐最佳紀錄片的《大風之島》,導演許雅婷在本期的精采專訪中,與我們詳述本片的拍攝歷程,由樂生療養院的抗爭與生活故事出發,在許雅婷的鏡頭下,她呈現出一個個具生命力、反抗既有標籤的院民,請見本期的專訪報導。

正於院線如火如荼上映的恐怖鉅片《泥娃娃》,是臺灣電影資深剪輯師解孟儒的首部導演作品,目前口碑不俗、票房亮眼。在本期的專訪中,解孟儒與我們分享長片拍攝的心路歷程,也在與演員的合作中看見角色的光彩,和自己生命中對「家庭」的感悟。同樣為新導演電影,於台北電影節選映,中國新導演姜曉萱作品《一匹白馬的熱夢》近期於 First 青年電影展亮相,在本期的訪談中,導演與製片細疏本片的創作過程,經歷國際平台和工作坊打磨,內容詳實,可為電影創作者參考。

最後,於近期進行的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與盧卡諾影展,本期則刊載得獎作品評論。在山形,作者于昌民撰寫臺灣電影《公園》,導演蘇育賢慣常地擾動虛實邊界,而作者則在本篇評論指出,其電影如何建立並擁有「空間」;在盧卡諾,作者翁皓怡書寫日本電影三宅唱的首獎作品《旅與日子》,同樣細緻觀看三宅唱的創作脈絡,並從中發現一貫出現的「後」命題。請見本期的精采評論。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關注近期上映的臺灣電影。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email protected],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大風之島》導演許雅婷;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5.10.15

【793|專訪】.「如果能夠回到角色、回到很單一的事情,可能就已在慢慢卸掉技巧。我覺得,這主要是創作者心態的調整,能夠真正去『感受』一些事情。角色成功,戲才會成功。」.曾擔任《紅衣小女孩2》、《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返校》等片剪輯,解...
15/10/2025

【793|專訪】

「如果能夠回到角色、回到很單一的事情,可能就已在慢慢卸掉技巧。我覺得,這主要是創作者心態的調整,能夠真正去『感受』一些事情。角色成功,戲才會成功。」

曾擔任《紅衣小女孩2》、《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返校》等片剪輯,解孟儒近期完成首部執導作品《泥娃娃》,由楊祐寧、蔡思韵、張軒睿、郭雪芙等演員共同主演,以文化為背景,打造當代家庭的恐怖寓言。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解孟儒,在本篇訪談中,細從導演的工作經驗開始談起,連結到帶著多年剪輯心法坐上導演椅的心境和方法,還有電影結局的懺情核心。請見本篇專訪。

缺席與附身,當代家庭的恐怖寓言──專訪《泥娃娃》導演解孟儒:

如果能夠回到角色、回到很單一的事情,可能就已在慢慢卸掉技巧。我覺得,這主要是創作者心態的調整,能夠真正去『感受』一些事情。角色成功,戲才會成功。

【793|專訪】.「朋友圈裡,塞那傳來在大型馬秀駐場的訊息。那一晚,她像觀眾一樣坐在黑暗中,看著熟悉的馬,舞台裡的『蒙古主義』則被加工成可販售的英雄圖像。舞台外,塞那的本質還是牧民,但他突然成了馬秀表演者,戲裡戲外的對比,形成一道清晰的斷裂...
14/10/2025

【793|專訪】

「朋友圈裡,塞那傳來在大型馬秀駐場的訊息。那一晚,她像觀眾一樣坐在黑暗中,看著熟悉的馬,舞台裡的『蒙古主義』則被加工成可販售的英雄圖像。舞台外,塞那的本質還是牧民,但他突然成了馬秀表演者,戲裡戲外的對比,形成一道清晰的斷裂。看完表演,姜曉萱跟著塞那回牧區,坐下來聊近況;說到自己的處境時,她崩潰,塞那遞菸。那一瞬間,劇本像被某股力量推了一把。她決定直接做長片。」

2024 威尼斯影展世界首映、2025 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導演姜曉萱首部長片作品《一匹白馬的熱夢》於今年台北電影節在臺灣首映,並於七月參加 2025 西寧 First 青年電影展。本期《放映週報》於 First 青年電影展期間專訪導演姜曉萱、製片莫珠琳,梳理這部登上國際舞台的華語新銳作品,背後如何從源起,至工作坊、創投等路徑,一步步展露光芒。請見本篇專訪。

【2025 FIRST】拓展華語電影的國際邊界──專訪《一匹白馬的熱夢》導演姜曉萱、製片莫珠琳:

朋友圈裡,塞那傳來在大型馬秀駐場的訊息。那一晚,她像觀眾一樣坐在黑暗中,看著熟悉的馬,舞台裡的『蒙古主義』則被加工成可販售的英雄圖像。舞台外,塞那的本質還是牧民,但他突然成了馬秀表演者,戲裡戲外的對比...

【793|評論】.「你哥影視社的作品更強調『虛構之幕』,也就是鏡頭一推,我們可能就能超越搭好的場景,而後設地回到作品得以生發的現場。景框像是布幕一般,推開就能看見活生生的人群。......這些人的故事可以相似,又或不同,重點是不需要有情節跌...
13/10/2025

【793|評論】

「你哥影視社的作品更強調『虛構之幕』,也就是鏡頭一推,我們可能就能超越搭好的場景,而後設地回到作品得以生發的現場。景框像是布幕一般,推開就能看見活生生的人群。......這些人的故事可以相似,又或不同,重點是不需要有情節跌宕才能共情理解;還諸日常的意義與無意義,應當要能夠成為我們共情的基礎。」

2024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首獎,蘇育賢首部長片作品《公園》入選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于昌民於 2025 山形現場進行的《公園》評論一篇,文章由蘇育賢電影創作之於臺灣電影移工影像的特殊性出發,對照今年山形的其他映演作品,指出《公園》在紀錄片影像中建立並「擁有」空間的方法。請見本篇評論。

【2025 山形】《公園》:擁有空間的影像與聲音:

你哥影視社的作品更強調『虛構之幕』,也就是鏡頭一推,我們可能就能超越搭好的場景,而後設地回到作品得以生發的現場。景框像是布幕一般,推開就能看見活生生的人群。......這些人的故事可以相似,又或不同,重點是不...

【793|專訪】.「這裡既是傷痛的歷史,也是他們的家,而且是他們找到自我認同的地方,變成一個多重指涉的所在。在這裡,他們學習民主和人權,就像李(添培)阿伯說的,他們是因為 20 年前的抗爭,才開始相信人權的力量,這件事情是很珍貴的。他們相信...
09/10/2025

【793|專訪】

「這裡既是傷痛的歷史,也是他們的家,而且是他們找到自我認同的地方,變成一個多重指涉的所在。在這裡,他們學習民主和人權,就像李(添培)阿伯說的,他們是因為 20 年前的抗爭,才開始相信人權的力量,這件事情是很珍貴的。他們相信這片土地有很多可能性,他們也一直在守護這片土地的價值......。」

2025 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得主,並於近期入圍第 62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許雅婷以樂生療養院院民為拍攝主題的紀錄片作品《大風之島》,歷經國內外大小影展放映,目前正透過經費集資計畫,持續推進 12 月於臺灣的院線映演。本期《放映週報》專訪許雅婷導演,重回緣起於《樂生活》的拍攝歷程,歷經幕後工作的往來協調與甘苦經驗,逐步聚焦院民充滿生命力的形象。請見本篇專訪。

「參與抗爭的院民,都是非常閃亮的個體」──專訪《大風之島》導演許雅婷:

這裡既是傷痛的歷史,也是他們的家,而且是他們找到自我認同的地方,變成一個多重指涉的所在。在這裡,他們學習民主和人權,就像李(添培)阿伯說的,他們是因為 20 年前的抗爭,才開始相信人權的力量,這件事情是很.....

【793|評論】.「從李筆記本上的場景設定,到渚看見的歷史影像,角色也彷彿跟著一個『框架』、一個預設好的圖景走,閱讀著李所建構的故事的我們,於是等待著故事,等待著虛構的相遇發生,等待著情節到來,我們帶著對故事中故事的期待觀影。《旅與日子》之...
08/10/2025

【793|評論】

「從李筆記本上的場景設定,到渚看見的歷史影像,角色也彷彿跟著一個『框架』、一個預設好的圖景走,閱讀著李所建構的故事的我們,於是等待著故事,等待著虛構的相遇發生,等待著情節到來,我們帶著對故事中故事的期待觀影。《旅與日子》之於三宅唱,是一部關於電影製作的電影;之於觀眾,則是場關於觀影的觀影體驗。」

2025 盧卡諾影展於今年八月順利於瑞士盧卡諾落幕,本屆最佳影片金豹獎由日本導演三宅唱電影《旅與日子》奪得。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翁皓怡於盧卡諾進行之評論一篇,從三宅唱個人創作脈絡細梳,包括早期長片創作、紀錄片系列,與近期代表作品等,切入《旅與日子》透過「旅行」進行的命題實踐,如何與三宅唱作品系譜互織,呼應其電影常見的「後」(post)之狀態。請見本篇評論。

【2025 盧卡諾】黑暗隧道盡頭的另一種光──《旅與日子》逃離與擁抱的文本:

從李筆記本上的場景設定,到渚看見的歷史影像,角色也彷彿跟著一個「框架」、一個預設好的圖景走,閱讀著李所建構的故事的我們,於是等待著故事,等待著虛構的相遇發生,等待著情節到來,我們帶著對故事中故事的期待...

【792 期|編輯室】.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第 792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在本月底順利結束的「奇峯無邊 銀河無際」影展,由銀河映像資深編劇、《跟蹤...
30/09/2025

【792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92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

在本月底順利結束的「奇峯無邊 銀河無際」影展,由銀河映像資深編劇、《跟蹤》導演游乃海,和銀河映像現任行政總裁朱淑儀共同於本月上旬參與影展活動,在本期的專訪當中,兩位銀河映像靈魂人物為我們深度探索銀河映像集體創作的幕後故事,請見我們的專題報導。此外,方於去年參加金馬影展,目前現正熱映中的《搖籃凡世》,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亦在本期專訪中詳細分享電影背後複雜的文化與社會背景,適合與電影對照閱讀。

同樣是新導演的首部作品,《詭鄉》導演馬新語以低成本恐怖片挑戰創作空間,從國外返回臺灣的他,以自身經驗進行電影製作,也期待類型可以開創的空間和火花。香港導演龔兆平則與眾多頂尖電影工作者合作,挑戰科幻愛情電影《他年她日》,即將於臺灣上映,在許光漢、袁澧林的明星光采之外,本期專訪也還原新銳電影人的熱情和努力。

最後,2025 女性影展即將開跑,本期我們與「身體即異世界」單元策展人郭敏容進行訪談,分享單元策展的起末,一窺策展思維的發展變化之外,也為即將展開的影展預熱,期望讓好作品有更多被發現的空間。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關注近期上映的臺灣電影。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email protected],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銀河映像資深編劇游乃海;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5.09.30

【792|專訪】.「張姐建議我改成虛構世界,不要那麼貼近現實。然後,我去研究物理,發現『重力時間膨脹』現象可以讓時間流速差成立,重力越大時間會越慢。下一步思考,有了這個現象,可以怎麼利用它?把時間當成資源,若工廠移到『長年區』,只要在『優日...
30/09/2025

【792|專訪】

「張姐建議我改成虛構世界,不要那麼貼近現實。然後,我去研究物理,發現『重力時間膨脹』現象可以讓時間流速差成立,重力越大時間會越慢。下一步思考,有了這個現象,可以怎麼利用它?把時間當成資源,若工廠移到『長年區』,只要在『優日區』睡一覺,醒來就能得到一年份的收成。」

第 30 屆釜山國際影展世界首映暨入選「Open Cinema」單元,香港新銳導演龔兆平首部長片作品《他年她日》由許光漢、袁澧林主演,張艾嘉監製,並邀請杜篤之、吳書瑤、林洪峯、文念中、朱芸編等實力幕後團隊共同呈現。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龔兆平,分享本片開案緣起,如何構思充滿奇想的科幻世界觀,並在有限資源中完成拍攝,與幕後團隊的緊密合作同樣至關重要。請見本篇專訪。

在香港實現共地異時的科幻戀曲──專訪《他年她日》導演龔兆平:

張姐建議我改成虛構世界,不要那麼貼近現實。然後,我去研究物理,發現『重力時間膨脹』現象可以讓時間流速差成立,重力越大時間會越慢。下一步思考,有了這個現象,可以怎麼利用它?把時間當成資源,若工廠移到『長...

【792|專訪】.「這個單元最終不以『科幻』為名,而採用『異世界』作為題眼,我將這些影片當中的科幻屬性,視為數種導演對特定事物的回應。科幻雖然狀似有著天馬行空的設定和想像,但它本質上多少具有以虛構來回應當下的核心意識。單元中的作品,它們不以...
27/09/2025

【792|專訪】

「這個單元最終不以『科幻』為名,而採用『異世界』作為題眼,我將這些影片當中的科幻屬性,視為數種導演對特定事物的回應。科幻雖然狀似有著天馬行空的設定和想像,但它本質上多少具有以虛構來回應當下的核心意識。單元中的作品,它們不以假設性的未來去談論這件事,而是用另類的敘事,去組構我們對環境的認識、探問人與自然/世界的關係。」

2025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將於今年 10 上旬正式展開,本次策展專題當中,包括獨立策展人郭敏容策劃之「身體即異世界」單元,帶來對女性導演與科幻元素的電影聚焦。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單元策展人郭敏容,一探女性影展單元策劃背後的歷程,也從策展人最早的片單爬梳工作,一路延伸到對單元預設的轉變、客觀限制的考量,讓讀者一起看到對單元之思考如何誕生、成形,與其前景和未竟。請見本篇專訪。

【2025 女影】躍入現實:專訪女性影展「身體即異世界」單元策展人郭敏容:

這個單元最終不以『科幻』為名,而採用『異世界』作為題眼,我將這些影片當中的科幻屬性,視為數種導演對特定事物的回應。科幻雖然狀似有著天馬行空的設定和想像,但它本質上多少具有以虛構來回應當下的核心意識。單...

【792|專訪】.「之前的電影,包括《五月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拍電影都拍得這麼隱喻,因為我很多東西想說,但是我說出來,未必能夠上映,之後就習慣了這種方式。但我覺得這部戲不是隱喻,而是日常。」.2024 東京影展世界首映,同年金馬影展入選,...
26/09/2025

【792|專訪】

「之前的電影,包括《五月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拍電影都拍得這麼隱喻,因為我很多東西想說,但是我說出來,未必能夠上映,之後就習慣了這種方式。但我覺得這部戲不是隱喻,而是日常。」

2024 東京影展世界首映,同年金馬影展入選,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擔任編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作品《搖籃凡世》,近期於臺灣院線上映。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張吉安,張吉安與我們分享構成本片創作背景的宗教文化面向,與社會背後造成性別壓迫的結構性問題,也論及本片與香港製作班底合作的契機,和自己身為創作者,對社會議題的長期關注。請見本篇專訪。

電影是一個手作的東西──專訪《搖籃凡世》導演張吉安:

之前的電影,包括《五月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拍電影都拍得這麼隱喻,因為我很多東西想說,但是我說出來,未必能夠上映,之後就習慣了這種方式。但我覺得這部戲不是隱喻,而是日常。

【792|專訪】.「我每次回臺灣,都會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和片中主角的設定不同,我是在臺灣念到研究所才去美國,但回來時仍常想,不知道哪邊才是『家』。在臺灣又待久了會慢慢熟悉,但每次剛回來又總有種奇怪的陌生感。我很想把這種感覺放到初孟軒...
22/09/2025

【792|專訪】

「我每次回臺灣,都會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和片中主角的設定不同,我是在臺灣念到研究所才去美國,但回來時仍常想,不知道哪邊才是『家』。在臺灣又待久了會慢慢熟悉,但每次剛回來又總有種奇怪的陌生感。我很想把這種感覺放到初孟軒飾演的李昂身上。對他來說會更強烈,因為片中是設定他第一次來到臺灣。」

2025 年,臺灣恐怖電影《詭鄉》由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碩士畢業、在美國擔任剪輯師的新銳導演馬新語執導;初孟軒、雷嘉汭、王滿嬌、張翰等主演,以鬼屋為題材,並嘗試納入心理驚悚元素,在恐怖片常態出現的市場中力圖新局。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馬新語,由片型與製作過程著手,分享盡可能透過恐怖片挑戰電影創作的過程。請見本篇專訪。

低成本極限拍片,尋覓臺灣恐怖片新可能──專訪《詭鄉》導演馬新語:

我每次回臺灣,都會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和片中主角的設定不同,我是在臺灣念到研究所才去美國,但回來時仍常想,不知道哪邊才是『家』。在臺灣又待久了會慢慢熟悉,但每次剛回來又總有種奇怪的陌生感。我很想...

Address

Xinzhua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放映週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放映週報: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