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7/2025
#中大出版中心
#閱讀明室
由 #廖志峰 先生首先問及 #許綺玲 老師當時怎開啟寫作《糖衣與木乃伊》與翻譯羅蘭巴特的《明室》。許綺玲老師從其在法國求學與研究的故事說起她與羅蘭巴特相遇的契機.....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許綺玲老師說到《糖衣與木乃伊》,好奇這書名的起源。將照相行為與照片保存用了糖衣與木乃伊的類比,去詮釋了此曾在與保存、重現的關係,甚至其對應的觀者的關係,其中帶出了時間(永恆概念)與歷史的概念與意義。從中經過了老師於中外文學在攝影、照片上觸發她對於攝影與文學性、哲學性的思考。
與老師一次一次的聊天了解老師的研究,以及對本書的深愛,我們也希望完整保留《糖衣與木乃伊》原來的面貌,而實際上時間也帶給這本書它不同的蘊釀成果,老師也決定給予它不同的風貌,加入了在本書中從羅蘭巴特、班雅明研究裡的想法。
在2022年,許綺玲老師與葛尹風老師出版了《台灣文明進程的落實》,該書中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討台灣文明與公民性進程的演練過程與借用了時間演變概念----「轉渡性」(由艾倫‧玫蘭─卡吉曼發起),同時呼應了這本書時間的概念帶入這個透過閱讀、書寫、作者與讀者間的交流等等之間的影響力帶給人們與社會的改變與意義。
透過這些由淺及深、由近及遠的概念詮釋,老師形成她對於《閱讀《明室》:隨筆寫真》深遠的企盼,雖然是從攝影出發,但是無論是從羅蘭巴特的《明室》或是後人的研讀其論著所給予的詮釋,都遠遠超越了狹義的攝影範疇,更觸及各種人文社會學所關注的宏觀題旨。
📌📌如果錯過《糖衣與木乃伊》,可以翻起《閱讀《明室》:隨筆寫真》,它也是一個從此曾在到保存、再到重現的意義與成果。
🧡 🧡 昨天還在為颱風外圍可能侵擾的風雨擔心,真慶幸今天無風無雨,也感謝廖志峰先生精彩的接棒第三場爬山講座,也謝謝為了許綺玲老師來到誠品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