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7/2025
【台灣美術史隨筆|「大全集時代」台灣美術史的知識紋理再思】
隨著民主化運動帶來本土意識的高漲,各種以回顧、田調、口述等形式出現的脈絡梳理,導致各種重組工程不斷開展,顯示一種「破鏡雖難重圓,和璧終究歸趙」的新奇局面。自1980年代起,台灣的美術出版界開始在此氛圍下進入「大全集時代」,全集式資料的蒐羅、出版成為新顯學。
大全集類型台灣美術史出版所呈現的學術特性,不僅反映一種走向全時代、全藝術、全世代、全區域、全史料等的跨學科意義,打破寡頭主義,促進當代史學從「私器」走向「公器」的進程,創造具有「全民性」共有、共享、共論及共創的知識平台。本專欄持續以筆者過往以來研究過程中的所思所感為基礎,撰寫一些日常隨想,做為在學術專論中未及述及的私下見解,擴充讀者不同的閱讀層次;〔…〕。(撰文/白適銘,節選自《藝術家》603期,2025年8月號)
#台灣美術史 #隨筆 #大全集時代
#藝術家雜誌
圖說:
《藝術家》雜誌發行人何政廣與白適銘於《藝術家》雜誌50週年歷史回顧講座合影,攝於2025年6月7日。(攝影:廖伊婕)
⬇《藝術家》603期選購連結請見留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