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2025
歷經353年生長的 「#通梁古榕」
🟢
#澎湖 東北季風強悍無比,
樹木原本就生長不易,
「有草無木」,
是元代汪大淵《#島夷誌略》記述他登陸澎湖的第一印象。
然而,「#通梁古榕」這樣一株奇樹,
竟然能從烈風與鹹水煙的摧殘中,
以堅靭的生命意志,
屹立不搖數百年,
真的是奇蹟。
🟢
古榕種植的年代,
相傳於清康熙12年(1672年)左右。
因有商船經過澎湖,
遭遇暴風而沈沒,
僅小榕樹兩棵漂流至海岸,
被鄉人拾獲,於是予以栽植。
「通梁古榕」位在「#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 前。
保安宮創建於清康熙9年(1670年),
迄今已有355年之久。
根據康熙年間蔣毓英《臺灣府志》記載:
澎湖有「大王廟四所:
一在良文港,
一在沙港,
一在通梁澳,
一在八罩嶼」,
「#通梁澳」的「#大王廟」
咸信即為今日的保安宮,
主祀康府王爺。
保安宮於清嘉慶年間遷建於現址,
榕樹也隨之移植於廟前,
形成現在廟貌與樹貌相互輝映的氣象。
古榕經歷353年的生長,
氣根多達90餘條,
下有木石作支撐,
樹冠隨著風向往南,
以低於廟宇的高度平伸延展,
現在蔓延占地已逾660平方公尺。
老幹新葉,翠綠如蓋,
旺盛的生命力,特殊的景觀,
早已成為遊賞憩息的最佳所在。
而古榕的主根在廟前東邊,稱為樹頭,
村民特於民國70年立碑記述始末,
奉為樹神,張燈結綵,四時頂禮膜拜。
到澎湖,
一定要造訪「#通梁古榕」喔!
以上文字摘自
《#澎湖直播ONLINE》文史附錄〈倚海而居,澎湖記遊〉,
附錄作者 #洪進業。
🟢
閱讀或引導閱讀小說《#澎湖直播ONLINE》,
師長可以教孩子什麼?
國語文輔導團資深教師 #林彥佑 老師這麼說:
也許您就是澎湖在地的讀者,
又或您可能是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朋友。
在這本書當中,
我個人也試著導入幾個在教學上,
我們可以試圖去帶領的面向。
例如,
我們可不可以讓孩子,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在這些年來,我們很強調鄉土、在地,
無疑的便是希望孩子從小可以認同自己的士地、文化,
唯有從小和它建立起關係,
才會產生人與土地、社會的情感;
這樣的陶養,有時是需要藉助師長來引導,
但更多時候是發自內心,
真誠去感受自己家鄉的人文與自然地景,
找尋土地的呼吸與脈動。
就如同有一次,我問班上的孩子,
你知道我們居住的 #林園,
有什麼值得你去愛的嗎?
孩子露出疑惑的眼神:
「不就只有工業區嗎?」
孩子被這些煙囪已經烏煙瘴氣了好幾年;
從他們的眼神中,
我很難看到「#家鄉情感」。
我繼續引導,
難道沒有更多與你產生美好生命經驗的連結嗎?
此刻,答案如火花般的迸發了出來:
「老師,林園有洋蔥,和車城一樣」、
「我家附近有一間警察官吏派出所古蹟」、
「我們假日會去走清水岩」、
「我阿嬤家外面有紅樹林」、
「林園就在高屏溪下游耶」…,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它會從小刻印在孩子的心裡。
回到文本來看,
作者寫到的 #澎湖跨海大橋、#西臺古堡、#通梁古榕,
就是澎湖的在地特色,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帶領孩子,
認識自己家鄉的特色,
像是老樹、老房、石碑、農作物、產業、美食、觀光景點⋯⋯等,
有些是遠近馳名的,有些或許默默無聞,
但是只要是有特色之處,
都值得我們為它留下文字與故事。
現在的教育,
其實更講究跨領域。
在本書中提到的「3+1照片」,
我覺得在閱讀教育上,
甚至可以結合藝術人文。
如果我是一位授課者,
我想帶孩子拍下校園、家鄉的照片,
為它們捕捉最亮麗的鏡頭。
這時,藝術老師會指導孩子,
什麼是取材、光影、角度、比例、色彩、主體、主題的概念,
甚至還可以洗出來,做為明信片,
以利各種情境布置的運用。
若再帶入閱讀教育的力量,
去鼓勵孩子仔細閱讀照片,
為照片寫下動人的文字、主題的簡介,
相信也是極豐富又吸睛的課程。
例如,
可以怎麼為 #西臺古堡 下標—— #中法戰爭下的守護者;
#通梁古榕—— #蔚然成林的綠色奇蹟。
這是文學的涵養,
也是文字駕馭的功力。
🟢
在小說中,主角是一名 #直播主,
我們更可以帶孩子思考,
我們如何善用直播、媒體、科技載具等,
去抓住閱聽者的眼球,
這正是文字、圖像、影音效果的魔法遊戲了;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為網紅,點閱率上萬,
但有的卻難以經營?
此外,我們可以讓孩子認識媒體素養,
如何操作時下新興的媒體,
如何正確、有利於社會大眾的直播使用策略。
教師在指導孩子閱讀小說時,
有諸多的策略可以運用。
再舉例
教師也可以設定主題的探討。
例如,
書中提到的
「#理解與包容是一座橋,
#它比思念來得更可貴」,
讓孩子試著去說說文本的內容,
或自己的生活經驗,如何去解讀這句話。
又如,
人生夢想的主題分享,
例如,
有人想當直播主、
有人想當網紅、
有人想當領隊或導遊,
人各有志,
只要循著正軌前進,都值得鼓勵。
親愛的師長和大家,
當您讀完這本書之後,
相信您也有滿滿的教學想法吧!
🟢
書系:#福爾摩沙冒險小說
書名:《 #澎湖直播ONLINE》
作者: #花格子
繪者: #陳小雅
文史附錄〈倚海而居,澎湖記遊〉:#洪進業
🏆獲獎記錄🏆
好書大家讀2022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2022上年度(第82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作者 #花格子
澎湖人,畢業於臺南師院語教系、臺東大學兒文所、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博士班。喜歡簡簡單單過生活,希望自己小小力量,能讓世界更加光亮。
著有童話、繪本與少年小說十六冊。作品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教育部孝道書籍推薦、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介、天下雜誌希望閱讀百本好書、吳濁流文藝獎貳獎、臺東大學兒童文學首獎、九歌現代少兒小說首獎與評審獎等。
想對讀者說:真心,是世界的眼睛。
願一份喜樂、一份美好,常伴隨您!
■繪者 #陳小雅
職業漫畫家,雲林虎尾人。畫風清新、擅創作人文類的故事。曾獲2016新北市漫畫競賽首獎、2012金漫獎新人獎佳作等。代表作有《KANO》、《風中的黑籽菜》。
#四也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