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雜誌 The Observer

《觀察》雜誌 The Observer 綜合性月刊,每月1日出刊
致力於觀察台灣動向 兩岸發展 民族復興 天下大?

刊名《觀察》,是希望所有作者以理性、專業的視角,觀察、思考、解讀台灣動向、兩岸發展、民族復興、天下大勢,以爭取共鳴,形成共識。
除評論性文章外,更特別開闢青年心聲、人文思想、民間團體活動報導、各行各業人物專訪、陸配陸生經驗談等欄目,希望如實表達台灣社會基層真實而多元的聲音,提供兩岸關心國是、制訂政策者參考。

28/07/2025

7月號-北京首都博物館「希臘人」展覽
文/吳國禎

北京首都博物館和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等14家文物機構,日前展出了從西元前5800年希臘新石器至西元前1世紀希臘化時期的珍品,顯示了古希臘的歷史和其燦爛的文明。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500

27/07/2025

7月號-抗戰勝利80周年卻見日軍參與兵棋推
文/高靖

在抗日勝利與台灣光復80周年之際,台北政軍人士與昔日侵略者一同舉行了台海兵棋推演,形成罕見的歷史奇觀。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9

26/07/2025

7月號-談蔣介石與盟軍作戰消滅日寇
文/王俊彥、彭訓厚

1939年2月10日拂曉,侵華日軍突然在海南島的海口登陸,蔣介石認為這是日本法西斯「蓋已決心向民主世界開戰矣!」2月11日,他接見外國記者,提出與盟軍聯合作戰的意見:「日軍之進窺海南島,即等於1931年9月18日之占領瀋陽;換言之,日本之進攻海南島,無異於造成太平洋上之九一八。地區容有海陸之分,影響卻完全相同。」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8

25/07/2025

7月號-七七抗戰與二十九軍
文/鷹崵

二十九軍(下稱29軍)以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為國人矚目,而實際上其早在1933年就參加了著名的長城抗戰,該軍建制的餘緒堅持戰鬥,直至抗戰勝利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7

24/07/2025

7月號-金牛座和風暴之影是歐洲遠攻武器代表
文/王尊平

近年來,由於戰場生存性考量,空射型遠攻武器系統逐漸受到重視。這類武器系統配備彈翼和發動機,投放後可長距離飛行並精準命中陸上目標,大幅降低戰機本身被擊落的風險。此外,其彈頭(戰鬥部)也可依目標需求,配備高爆彈頭(HE)或集束彈藥(子母彈),以增加摧毀效果。金牛座和風暴之影即是歐洲遠攻武器系統的代表作。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6

7月號-捷克L-39高教機的最新改良文/宋磊捷克雖然為中歐小國,但在整個歐洲地區卻是少數擁有航太工業的國家,冷戰期間為整個華沙組織重要的軍火來源之一,教練機的發展更受到各方肯定。隨著時代變革,各國空軍對於新一代教練機需求甚殷,Aero Vo...
23/07/2025

7月號-捷克L-39高教機的最新改良
文/宋磊

捷克雖然為中歐小國,但在整個歐洲地區卻是少數擁有航太工業的國家,冷戰期間為整個華沙組織重要的軍火來源之一,教練機的發展更受到各方肯定。隨著時代變革,各國空軍對於新一代教練機需求甚殷,Aero Vodochody(沃多喬迪)航空公司特地研發出L-39系列高教機,供該國及國外客戶使用,最新的改良型號則為L-39NG(Next Generation)天狐(Sky Fox)高教機。

捷克雖然為中歐小國,但在整個歐洲地區卻是少數擁有航太工業的國家,冷戰期間為整個華沙組織重要的軍火來源之一,教練機的發展更受到各方肯定。隨著時代變革,各國空軍對於新一代教練機需求甚殷,Aero Vodochody(沃多喬....

22/07/2025

7月號-追悼兩位才子陳曉林、南方朔
文/紀欣

1980年代初期,我及洛杉磯的朋友接待過許多黨外朋友及文化人,其中包括南方朔。他雖自稱不擅言詞,但他有興趣的領域很廣,講起話來帶有一種「王氏幽默」,令人印象深刻。不論我們帶他去UCLA校園,或去海邊,或去舊書店走走,或吃墨西哥快餐,他都表現得興趣盎然。回台後,他曾來信感謝LA朋友們的接待,並表示願意介紹朋友到《中國時報》美洲版工作;1984年11月中時美洲版關閉後,他又立即來信表示朋友若願回台工作,他可介紹到台北《中國時報》上班。由此小事可見,南方朔是一位對事有理有節,對人有禮的中國知識分子。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4

21/07/2025

7月號-「兩制」台灣方案與歷史教育
文/黃種祥

民進黨三度執政以來,從教育、文化到媒體宣傳實施「去中國化」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近日賴清德從刪除漢人表述,強調二戰歐洲勝利,以及公然宣布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均可看見該黨構建「新台灣史」的論述逐漸升級。從當年李登輝宣稱「22歲以前是日本人」,到現今中小學教科書盛讚日據時期的行政官員與各種建設,這種「抑漢揚日」論調的目的昭然若揭。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3

21/07/2025

7月號-討論台灣前途可借鏡「香港回歸前史」
文/張方遠

當前台灣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由於大氣候(美國「台灣牌」)與小氣候(賴清德執政)雙重影響,「支持統一」與「中國人」認同度呈現雙重低谷的現象,連「九二共識」都成為政治人物眼中的票房毒藥,更遑論「兩制台灣方案」的討論。不過,筆者認為台灣社會民意已進入鬆動期,「終局意識」(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end game)已然浮現,特別表現在「疑美論」的攀升,以及針對解放軍武器尖端科技的高度關注。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2

20/07/2025

7月號-「兩制」台灣方案不得不防日本因素
文/李中邦

台灣地方小,又有被日本殖民統治、國府遷台後高度仰賴美援的特殊歷史經驗;因此,在選擇未來歸屬的方向時,既容易出現外力介入,島內各主要政黨亦長期習於引入外力、借外國壯聲勢,也因此長期抗拒、汙衊中國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1

20/07/2025

7月號-美國「復興製造」之路似易實難
文/戴肇洋

美國總統川普在許多公開場合不斷宣稱:「關稅」是在我字典中最美的詞彙,是達成「美國優先」的政策工具,不僅可以促進外國企業移轉美國投資,增加民眾就業機會,而且能透過復興美國製造,削減對外貿易逆差。川普儘管知道關稅政策可能使經濟受到波及,或導致通貨膨脹再度升溫,卻認為可以讓失去的企業回流,讓貧困的社會轉為富有。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90

19/07/2025

7月號-大陸製造業的危機與新生
文/蔡鎤銘

中國大陸製造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的挑戰,從2010年代的鐵鋼、石炭等重工業擴展至當前的電動車(EV)、太陽能電池與半導體等綠色和高科技產業。產能過剩不僅引發國際批評,更對大陸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然而,在激烈競爭中,部分企業憑藉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脫穎而出,顯示大陸製造業在危機中尋求突破的潛力。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489

Address

Zhongshan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觀察》雜誌 The Observer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觀察》雜誌 The Observer:

Share

Category